程文囿

《程杏軒醫案》~ 《程杏軒醫案》輯錄 (30)

回本書目錄

《程杏軒醫案》輯錄 (30)

1. 葉翰周世侄感證反復狀類內傷

曩議和中通腑,大便解後,痞悶漸舒,穀食稍進,時候寒暄不常,質虛最宜加感,以致寒熱愈而復作。日來寒象雖除,熱猶未淨,脈虛近急,是屬節外生枝,尚非本證變幻,特元虧未復,腠理空疏,起居最宜謹慎。若謂此番寒熱不關外感,全屬內傷,則是陰陽兩虛,奇經為病,不應急驟至此。

且內傷之寒熱,當在日晡,日日如是,不能偶然。其狀灑淅,亦不若此之重。據理推詳,似當不類,現在大便又復旬余未解,腹中雖無所苦,總覺欠舒,呆補惟恐不受。所以然者,病由濕凝氣滯而起,醫藥龐雜,胃腑欠和,輸化失職故耳。淡養胃氣,甘益脾陰,參以潤腸,不至蹭蹬再生,自可漸躋蔗境。

復診便雖半月半圊,腹無所苦,下不嫌遲,毋庸亟亟。日前感復,寒熱作後,至今申刻仍有微潮。熱時口渴,交戌汗出始退,固屬餘波未清,但熱久津液必傷,商進養陰,陰血下潤則便通,非徒退熱已也。感證反復,熱盛陰傷,腸枯便結,疊進養陰濡液,熱退餐加,脈急已平,神采漸轉。

據述昨午便圊燥糞依然,努掙艱難,足見病魔經久,元氣受虧,津液未充。便通猶防復閉,按救陽氣當用建中,救陰液須投復脈,宗《千金》方法,佐以人乳團魚燕窩,血肉有情,且俟液復虛回,胃強脾健,再議善後之圖。

安波按:便閉一證,病人每有一通為愈之意。蓋糞呆物也,必藉中氣之迭送,故便時努力則易下。屢見病後有一二月之久,體已復原,始得暢然下注,可見便閉一途,非徒補血潤腸為能事,而益氣順氣之助,豈可漠然不道乎?是以經文中氣不足,溲便乃變。

白話文:

葉翰周世侄的反覆感冒類似內傷的症狀

先前治療著重於和中通腑,大便通暢後,痞悶感逐漸減輕,食慾也略微好轉。但因時冷時熱,體質虛弱,容易再次感冒,導致寒熱症狀反覆出現。最近雖然寒症消退,但熱症尚未完全清除,脈象虛弱而略微急促,這屬於併發症,並非原有病症的變化,主要還是因為元氣虧虛,肌膚疏鬆,生活起居必須謹慎。如果說這次寒熱與外感無關,完全是內傷所致,那就是陰陽兩虛,奇經八脈受病,不應如此迅速惡化。

而且內傷引起的寒熱,應該在下午出現,每天如此,不會偶然發生。其寒熱交替的症狀,也不像這次這麼嚴重。根據病情推斷,似乎不太符合內傷的症狀。現在大便又十多天沒有通暢,腹部雖然沒有明顯不適,但總覺得不太舒服,貿然進補恐怕吸收不了。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疾病是由於濕邪凝聚、氣機阻滯所引起,治療方法繁雜,胃腑功能失調,運化失常造成的。應該以清淡飲食養護胃氣,以甘甜之物滋養脾陰,再輔以潤腸通便的藥物,就不會反复發作,病情自然會逐漸好轉。

複診時,雖然大便半個月才排泄一次,但腹部沒有不適,排便時間稍微晚一些不要緊,不必過於著急。前幾天感冒復發,寒熱症狀出現後,直到傍晚仍有輕微發熱。發熱時口渴,到晚上戌時(約晚上7-9點)出汗後才退燒,這是餘熱未清所致。但發熱時間長了,津液必定受損,應該加強養陰,陰血滋潤則大便通暢,不僅僅是退熱而已。感冒反覆發作,熱盛傷陰,腸道乾燥,大便乾燥,應該繼續服用養陰潤燥的藥物,熱退後再增加飲食,脈象急促已經平緩,精神狀態也漸漸好轉。

根據描述,昨天午后大便乾燥,糞便排出困難,用力排便也很艱難,這說明疾病持續時間長,元氣受損,津液不足。即使大便通暢,也要預防再次便秘。治療上,應該使用補中益氣的藥物來救治陽氣,使用養陰的藥物來補充陰液,採用《千金要方》中的方法,輔以人乳、團魚、燕窩等滋補食物,這些都是具有營養的食物,待津液恢復,胃強脾健後,再考慮後續的治療方案。

安波按語:便秘這個症狀,病人常常認為只要通便一次就好了。因為糞便是惰性的物質,必須依靠中氣的推送才能排出,所以排便時用力才能排便。我經常見到病人病癒後,有一兩個月時間,身體完全恢復後,大便才通暢,這說明便秘的治療,不能僅僅依靠補血潤腸,益氣順氣的治療也很重要,不能忽略。因此,經文中提到,如果氣不足,大小便就會異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