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文囿

《程杏軒醫案》~ 《程杏軒醫案》輯錄 (27)

回本書目錄

《程杏軒醫案》輯錄 (27)

1. 李某鼻淵孔潰

經云:肺氣通於鼻。又云:膽移熱於腦,則辛頞鼻淵。可知鼻淵一證,病端雖責於肺,實由膽熱移腦之所使然。證經數載,腥涕流多,肺腎為子母之臟,金被火刑,陰液受傷,加之鼻竅右側,舊夏曾已穿潰,甫經收口,左側又潰一孔,至今紅腫未消。經謂熱勝則腫。雖由膽移之熱,醞釀為患,但治病須分新久,診脈數大無力,是屬恙久,陰虛陽浮,非新病實熱可比,苦寒傷胃,洵非所宜。計惟壯水保金,冀其水升火降,庶幾紅腫可消,潰口可斂也。

安波按:擬清燥救肺法,輔金剎木,即所以治膽清肺,澄源,即所以治腎。

白話文:

李某鼻淵孔潰的病症,已經持續好幾年了,流出很多腥臭鼻涕。中醫認為肺氣通於鼻,膽火上移到腦部會導致鼻淵。雖然鼻淵的病根在肺,但實際上是膽熱上犯腦部引起的。他的右側鼻孔以前夏天就已經潰爛過,好不容易癒合,現在左側鼻孔又潰爛了一個洞,紅腫至今未消。中醫說,熱盛則腫。雖然是膽熱引起的,但治療要區分新舊病症。他的脈象數而無力,這是久病的表現,屬於陰虛陽浮,和新發的實熱病症不同,不能使用苦寒的藥物傷及脾胃。因此,治療方案應該以滋陰補腎、益肺清熱為主,讓水氣上升,火氣下降,這樣才能夠消腫、收斂潰瘍。

安波醫師的註記:我打算用清燥救肺的方法治療,輔以金克木的策略,也就是清熱瀉火,疏通膽經,清肺熱;同時滋補腎陰,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
2. 王某背瘍潰後餘毒未淨

癰從六腑生,疽從五臟生。營氣不循,逆於肉理,乃生癰腫。此先聖論癰疽之大端,瘍科之綱領也。證起月餘,毒發於背,始初平塌不痛,藥服溫補內托,得以由陰轉陽,掀腫潰膿腐化,新生瘡口漸斂。無如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日前齦微腫痛,漸次腫甚流血,病中飲食本少,茲因齦腫,米汁難啜,人以胃氣為本,瘍潰之後,胃氣空虛,全藉飲食精華,資其生氣。既不安穀,倉廩必傾,何恃不恐。

且瘍後與產後同,理應培養氣血,現在齦腫咽乾,下利糞色如醬,利下齦腫稍松,利止腫痛復劇。詳審病機,似乎餘毒未清,奈病久困頓如斯,固正則火勢不平,清火則正氣不守。如何借箸,姑仿少陰不足陽明有餘之例,宗玉女煎方法。蓋腎主骨,齒者骨之餘,上齦屬手陽明,下齦屬足陽明。

據理推詳,冀圖僥倖。

安波按:擬於玉女煎外,再參入清胃散意方,有升麻使清升濁降,丹皮以疏其下滯,則斯候之上下處病,厥義無遺漏矣。

白話文:

王某背部的癰疽潰爛後,殘餘毒素仍未清除。癰疽的發生,源於六腑或五臟的病變。氣血運行失常,逆行於肌肉組織,就會產生癰腫。這是古代醫家對癰疽病理的精要概括,也是瘍科治療的指導原則。 患者病情持續一個多月,毒素發作於背部,初期平坦不痛,服用溫補藥物後,腫塊由陰轉陽,破潰流膿,傷口逐漸癒合。然而病情反复,近日牙齦腫痛,逐漸加重並出血。患者平時食量就少,如今牙齦腫痛,連稀粥都難以吞咽。胃氣是人體根本,癰疽潰爛後,胃氣虛弱,全賴飲食精華來滋養元氣。若飲食不足,就像倉庫空虛,怎能不擔憂呢?

癰疽潰爛後與產後一樣,都應注重調養氣血。目前患者牙齦腫痛、咽喉乾燥、大便稀溏如醬油色,大便後牙齦腫痛稍緩,大便停止後腫痛又加劇。仔細分析病因,可能是殘餘毒素未完全清除。但病情拖延日久,身體虛弱,若固護正氣則病情加劇,若清瀉火氣則正氣不足。因此,參考少陰虛寒、陽明實熱的治療方法,擬用玉女煎。因為腎主骨,牙齒是骨骼的延伸,上牙齦屬於手陽明經,下牙齦屬於足陽明經。

根據以上分析,希望能有所療效。

安波註記:除了玉女煎,再參考清胃散的組方,加入升麻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,丹皮疏通下焦鬱滯,這樣就能全面治療上下焦的病症了。

3. 王錫章肺腎虛喘畏補致脫

經云:呼出心與肺,吸入腎與肝。是肺主出氣,腎主納氣。肺為氣之主,腎乃氣之根。母藏子宮,子隱母胎,金水相生之義也。前商保金生水,納氣歸根,正本澄源,治不為謬。據述服藥脘中微覺痞悶,心疑藥補,即不敢嘗。此由胃虛不能傳送藥力之故,與補無干。如果補之為害,何喘不見增,病不見甚耶?經曰:能合脈色,可以萬全。

豈色悴神疲,喝喝不繼者如是,而能以耗散收功者乎。先哲有云:喘生毋耗氣,氣本弱而復耗之,元本虧而復竭之,抱薪救火,入井下石,脫機甚速。勿怪言之不祥。

安波按:讀至斯案,不覺浩嘆。雖有回生妙術,奈不見信何。近來見夭枉者甚多,大抵彼壽固止於此,而吾之道終於不行,豈非命耶?

白話文:

古書上說:呼氣依靠心肺,吸氣依靠腎肝。肺負責呼氣,腎負責納氣。肺是氣的主人,腎是氣的根本。母親孕育孩子,孩子依附母親,這說明金(肺)水(腎)相生。之前用藥補益肺金以生腎水,使納氣歸根,治病從根本入手,方法正確,治療不會錯。病人說服藥後覺得胃部略微脹悶,懷疑是藥補得太多,所以不敢再服用。這是因為胃氣虛弱,無法輸送藥力,與藥物補益無關。如果補藥有害,那為什麼喘息沒有加重,病情沒有惡化呢?古書上說:能綜合脈象和面色診斷,就可以萬無一失。

可是病人面色蒼白,精神疲憊,呼吸急促接不上氣,這樣的情況下,還能用耗散的方法來收效嗎?前輩們說:治療喘病不要再耗損氣血,氣本來就虛弱,再耗損它,根本已經虧損,再竭盡它,就好比抱柴火救火,往井裡扔石頭,病情惡化得很快,死亡的機率很大。不要怪我的話不吉利。

按語:讀到這個病例,我不禁長嘆。雖然有起死回生的妙法,但是病人卻不信,這怎麽辦呢?最近見到很多夭折的病人,大多數是他們的壽命本就到此為止,而我的醫術最終沒有發揮作用,豈不是命運使然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