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寓意草》~ 與黃我兼世兄書
與黃我兼世兄書
1. 與黃我兼世兄書
尊夫人驚痰堵塞竅隧。肝肺心包絡間,無處不有。三部脈虛軟無力,邪盛正衰,不易開散。有欲用湧劑稍吐十分之三,誠為快事。弟細籌之,此法殆不可行。蓋湧法正如兵家劫營之法,安危反掌,原屬險道。況痰迷不過片晌耳,設以湧藥投之,痰才一動,人即暈去,探之指不得入。
咽之氣不能下,藥勢與病勢相扼,轉致連日不蘇,將若之何?無已,如丹溪所云,懼吐者宜消息下之乎?不知竅隧之痰,萬不能導,即導之下行,徒傷脾氣,痰愈窒塞。此法亦不可用也。為今之計,確以理脾為先。脾氣者,人身健運之陽氣,如天之有日也。陰凝四塞者,日失其所。
痰迷不省者,脾失其權耳。理脾則如烈日當空,片云纖翳,能掩之乎?其次莫如清肺。肺為將帥之官,氣清則嚴肅下行。氣下行,則痰之藉為堅城固壘者,方示以暇,而可用其攻擊之力。所謂攻堅則暇者亦堅,攻暇則堅者亦暇是也。今四末腫麻,氣壅已甚,尤不可不亟亟矣。
其理脾之法,須藥餌與食飲相參。白飯香蔬苦茗,便為佳珍。不但滑膩當禁,即粥亦不宜食,以粥飲之,結為痰飲易易耳。不但雜食當禁,即飯食亦宜少減,以脾氣不用以消穀,轉用之消痰,較藥力萬萬耳。其辛辣酒脯,及煎爆日曝之物,俱能傷肺,並不宜食。至於用藥,弟自有節次矩矱。
俟日漸輕安,來春方奏全最也。緣此病人不識治,前賢亦未見高出手眼。弟思之累日,竊以為要領在是。所以必欲持久者,與金城方略同意,且先除脅從,後殲巨魁,自勢所不易捷得之事。惟臺兄裁酌進教,毋謂小恙過矜,迂遠不切,幸孔幸孔。
驚痰之來,始於肝膽。冬月水氣歸根,不敢攻治,故但以理脾藥平調。必至春月木旺,才用四君子湯加龍膽草、蘆薈、代赭石、黃連、青黛等藥為丸服之,痰迷之證,果獲全瘳,此後不發。
胡卣臣先生曰:情形方略,指畫無遺。古名將中求其人,不可多得也。
白話文:
嫂夫人因為驚嚇導致痰堵塞了全身的孔竅,肝、肺、心包絡等各處都有痰,三部脈象虛弱無力,是邪氣旺盛而正氣衰弱的狀況,很難用藥疏散開來。有人想用催吐的藥物稍微吐出十分之三的痰,這確實是個好辦法。但我仔細考慮後,認為這個方法恐怕行不通。因為催吐就像兵家劫營一樣,安危轉瞬即變,本來就是很危險的做法。更何況痰迷只是暫時的,如果用催吐藥,痰才剛動,人就昏迷過去,摸脈也摸不到,咽喉的氣也下不去,藥力與病情互相阻礙,反而會導致連續多日無法甦醒,那該怎麼辦?無奈之下,就像朱丹溪說的,怕吐的人應該用藥讓痰下降嗎?但不知道堵塞孔竅的痰,絕對不能用導下的方法,即使導引向下,也只是損傷脾氣,痰反而更堵塞,所以這個方法也不能用。
現在最好的辦法,確實要以調理脾胃為優先。脾氣是人體健運的陽氣,就像天空中的太陽一樣。陰氣凝結阻塞全身,就像太陽失去了它的位置。痰迷導致意識不清,是因為脾失去了它的功能。調理脾胃,就像烈日當空,一片薄雲或細微的塵埃,怎能遮蔽住陽光呢?其次,最好是清肺。肺是主掌全身的官員,肺氣清肅就能向下運行。肺氣向下運行,那麼痰所依賴的堅固堡壘,就會出現空隙,才能使用攻擊的力量。所謂攻擊堅固的地方就會變鬆懈,攻擊鬆懈的地方,原本堅固的地方也會鬆懈,就是這個道理。現在四肢末梢腫脹麻木,氣機壅塞已經很嚴重,更不能不趕快處理。
調理脾胃的方法,必須藥物和飲食互相配合。白飯、清淡的蔬菜和苦茶,都是很好的食物。不僅油膩的食物要禁止,連粥也不適合吃,因為喝粥很容易變成痰飲。不僅雜食要禁止,連米飯也要少吃,讓脾氣不用去消化食物,而是用來化痰,比藥力有效得多。辛辣、酒類、肉乾,以及煎炸、曝曬的食物,都會傷害肺,都不適合吃。至於用藥,我自有一定的程序和法則。等到病情稍微好轉,來年春天再用全效的藥方。
因為這個病人不了解治療方法,以前的醫者也沒有高明的手段。我思考了多日,認為關鍵就在於此。所以我必須堅持持久治療,與鞏固城防的策略相同,先去除附庸,再殲滅首惡,這是形勢上不容易快速達成的目標。希望您能斟酌採納我的意見,不要認為是小病而過分謹慎,說我的方法迂腐不切實際。希望您能認同!希望您能認同!
驚嚇導致痰迷,最初是從肝膽開始的。冬天水氣歸藏於腎,不敢攻伐。所以只能用調理脾胃的藥物來平和調整。一定要等到春季木氣旺盛的時候,才可以使用四君子湯,加上龍膽草、蘆薈、代赭石、黃連、青黛等藥物製成藥丸服用。這樣治療後,痰迷的症狀果然痊癒,此後也沒有再發作。
胡卣臣先生說,這個人分析病情、規劃策略,沒有任何遺漏,在古代名將中尋找這樣的人,也是很難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