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昌

《寓意草》~ 論體盛絕孕治法

回本書目錄

論體盛絕孕治法

1. 論體盛絕孕治法

一友繼室夫人,身體肥盛,經候雖調,從未孕育。令僕定方而施轉移化機之藥,雖從古醫書所未載,然可得言也。蓋山之不可葬者五:童、斷、過、石、獨。縱有明師,無所施其翦裁,以故女之不可孕,如方書所志生稟之殊,非人工所能改移者,可不更論。若夫生稟不殊,但為形軀所累,而嗣孕終不乏者,古今來不知凡幾。第夫婦之愚,天然湊合之妙,雖聖神有不能傳者,所以方書缺焉未備耳。僕試言之,地之體本重厚,然得天氣以苞舉之,則生機不息。若重陰冱寒之區,天日之光不顯,則物生實罕。人之體中肌肉豐盛,乃血之榮旺,極為美事,但血旺易至氣衰,久而彌覺其偏也。夫氣與血,兩相維附,何以偏衰偏旺耶?蓋氣為主,則血流;血為主,則氣反不流,非真氣之衰也。氣不流有似於衰耳。所以一切補氣之藥,皆不可用,而耗氣之藥,反有可施。緣氣得補則愈錮,不若耗之以助其流動之勢,久而久之,血仍歸其統握之中耳。

湖陽公主,體肥受孕,然不能產也。進諸御醫商之,得明者定一傷胎之方,服數十劑,而臨產始得順利,母子俱無災害。蓋肥滿之軀,胎處其中,全無空隙,以故傷胎之藥,止能耗其外之血肉,而不能耗其內之真元也。此用藥之妙也。僕仿是意而制方,預為受胎之地,夫豈無術而杜撰乎?

然而精誠之感,貫於金石,女之宜男者,先平其心。心和則氣和,氣和則易於流動充滿也。其次在節食。仙府清肌,恆存辟穀;宮中細腰,得之忍飢。志壹動氣,何事不成耶?而且為齋心積德,以神道之教,補藥餌之不逮,有不天人葉應者乎?僕於合浦求珠,藍田種玉之舉,而樂道之。

胡卣臣先生曰:「觀此一論,不必問方,而已得其意之所存,破盡尋常窠臼矣。奇創奇創!」

白話文:

我的一個朋友續弦娶了妻子,她身體非常肥胖,月經雖然正常,卻從來沒有懷孕。我為她擬定藥方,使用一些能轉變身體機能的藥物,這些方法雖然古籍醫書沒有記載,但還是可以說說道理的。一般來說,山有五種情況是不能葬人的:童山、斷山、過山、石山和獨山。就算有再厲害的風水師,也沒辦法在這些地方施展,就好像女人不能懷孕,有些是天生體質的差異,這是人力無法改變的,這部分就不再討論。如果不是天生體質的差異,只是因為身體的肥胖而影響生育,那能成功懷孕生子的人從古至今實在太多了。只不過夫妻間的生育是天生的奧妙,就算聖人也無法完全傳授,所以醫書上才沒有詳細記載。我試著說明一下,大地本質厚重,但如果能有天地的陽氣來包覆它,就能生生不息。如果是在陰冷寒冷的地方,陽光不充足,那裡就很少有生物。人體肌肉豐滿,是血液旺盛的表現,是好事,但血太旺盛容易導致氣衰。

久而久之,這種偏盛偏衰的狀況就更加明顯。氣和血是互相依附的,為什麼會出現偏盛偏衰呢?因為氣是主導,氣流動,血才會跟著流動;如果血是主導,氣反而無法流動,這並不是氣真的衰弱,而是氣不流通,看起來像衰弱而已。所以,所有補氣的藥都不能用,反而可以使用一些耗氣的藥。因為補氣會讓氣更停滯,不如消耗一些氣,反而能幫助氣流動,久而久之,血自然會回到正常的掌控之中。

湖陽公主體型肥胖,懷孕後卻無法順利生產。找來御醫商量,有聰明的御醫開出傷胎的藥方,服用幾十劑後,終於順利生產,母子平安。因為肥胖的身體裡,胎兒幾乎沒有空隙,所以傷胎的藥只能消耗身體表面的血肉,而不能傷到體內的元氣,這就是用藥的巧妙之處。我仿照這個道理來制定藥方,提前為懷孕做好準備,這並不是沒有根據的胡編亂造。

然而,只要心意真誠,就能感動上天。想要生兒子的女人,首先要平和心境,心平氣和,氣血才能順暢流動。其次要注意節制飲食。修仙的人要保持身體清淨,所以經常辟穀不食。宮中的嬪妃為了保持纖細的腰肢,必須忍受飢餓。只要心意專一,就能感動氣血運行,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到的。而且要齋戒積德,用神道的教誨,來彌補藥物的不足,這樣一定能得到上天的回應。我對於在合浦採珠、藍田種玉這種事,也是樂於談論的。

胡卣臣先生說:看了這篇文章,不必問藥方,就已經了解他所想表達的含義,突破了以往的窠臼,真是奇妙的創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