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寓意草》~ 辨袁仲卿小男死證再生奇驗並詳誨門人 (2)
辨袁仲卿小男死證再生奇驗並詳誨門人 (2)
1. 辨袁仲卿小男死證再生奇驗並詳誨門人
以其卒口噤腳攣急也。而立目邪心亂搐搦之名。以其脊強背反也。而立角弓反張之名。相傳既久。不知其妄造。遇見此等證出。無不以為奇特。而不知小兒之腠理未密。易於感冒風寒。風寒中人。必先中入太陽經。太陽之脈。起於目內眥。上額交巔入腦。還出。別下項。挾脊抵腰中。
是以病則筋脈牽強。因筋脈牽強。生出抽掣搐搦。角弓反張。種種不通名目。而用金石藥。鎮墜外邪。深入臟腑。千中千死。萬中萬死。間有體堅證輕得愈者。又詫為再造奇功。遂至各守顓門。雖日殺數兒。不自知其罪矣。百年之內。千里之遠。出一二明哲。終不能一一盡剖疑關。
如方書中有云。小兒八歲以前無傷寒。此等胡言。竟出自高明。偏足為驚風之說樹幟。曾不思小兒不耐傷寒。初傳太陽一經。早已身強汗多。筋脈牽動。人事昏沉。勢已極於本經。湯藥亂投。死亡接踵。何繇見其傳經解散耶。此所以誤言小兒無傷寒也。不知小兒易於外感。易於發熱。
傷寒為獨多。世所妄稱為驚風者。即是也。小兒傷寒。要在三日內即愈為貴。若待經盡方解。必不能耐矣。又剛痙無汗。柔痙有汗。小兒剛痙少。柔痙多。世醫見其汗出不止。神昏不醒。往往以慢驚風為名。而用參耆朮附等藥。閉其腠理。熱邪不得外越。亦為大害。但比金石藥為差減耳。
所以凡治小兒之熱。但當徹其出表。不當固其入里也。仲景原有桂枝法。若舍而不用。從事東垣內傷為治。毫釐千里。最宜詳細。又新產婦人去血過多。陰虛陽盛。其感冒發熱。原與小兒無別。醫者相傳稱為產後驚風。尤堪笑破口頰。要知吾闢驚風之說。非謂無驚病也。小兒氣怯神弱。
凡遇異形異聲。驟然跌僕。皆生驚怖。其候面青糞青。多煩多哭。嘗過於分別。不比熱邪塞竅。神識昏迷。對面撞鐘放銃。全然不聞者。細詳勘驗。自識驚風鑿空之謬。子輩既遊吾門。日引光明勝義。洗濯肺腸。忽然靈悟頓開。便與飲上池無二。若但於言下索解。則不能盡傳者多矣。
門人又問曰。傷寒原有一表一里之法。今謂熱邪當從表出。不當令其深入。則里藥全在所擯矣。豈於古法有未合歟。答曰。此問亦不可少。古法甚明。但後人鹵莽不悟耳。蓋人身一個殼子。包著臟腑在內。從殼子上論。即骨亦表。而從近殼子處論。即膀胱尾閭之間。亦出表之路也。
在外以皮毛為表之表。在內以大小孔道為里之表。總驅熱邪從外出也。惟有五臟之間。精神魂魄。意之所居。乃真謂之裡。而不可令外邪深入耳。如盜至人家。近大門則驅從大門出。近後門則驅從後門出。正不使其深入而得窺寢室耳。若盜未至後門。必欲驅至。及已至後門。
必欲驅從大門出。皆非自全之道也。試觀心肺脾肝腎之內。並無血脈皮毛肌肉筋骨也。而所主者。乃在外之血脈皮毛肌肉筋骨。則安得以在外者。即名為表耶。所以傷寒之邪入內。有傳腑傳臟之不同。而傳腑復有淺深之不同。胃之腑外主肌肉而近大門。故可施解肌之法。內通大小腸而近後門。
白話文:
袁仲卿治小兒再生奇驗,並詳細教誨門人:
孩子死亡,症狀是口噤、腳攣急,稱為「目邪心亂搐搦」;脊強背反,稱為「角弓反張」。這些說法流傳已久,卻是錯誤的。遇到這些症狀,很多人驚為奇蹟,卻不明白小兒的肌膚腠理尚未緻密,容易受風寒侵襲。風寒入體,必先侵犯太陽經脈。太陽經脈起於目內眥,上行額頭至頭頂,入腦後再出來,分佈於項部,沿脊柱到達腰部。
因此生病時,筋脈會牽引繃緊,進而產生抽搐、角弓反張等症狀。人們往往胡亂命名,使用金石藥物鎮壓外邪,藥力卻深入臟腑,導致孩子死亡率極高。即使偶爾有體質強健、病情較輕的孩子治癒,也被誇大為奇蹟。因此,醫生們各執一端,即使每天治死好幾個孩子,也不自知其罪過。即使百年之內,千里之外,出現一兩個明白人,也無法一一解答疑惑。
例如,方書中說「小兒八歲以前無傷寒」,這種胡說八道竟然出自名家之手,他們專門強調驚風,卻不考慮小兒不耐受傷寒。傷寒初犯太陽經,孩子就已身熱汗多、筋脈牽動、神志昏沉,病情已十分嚴重。此時亂投藥物,死亡接踵而至,何況還要等待傳經解表呢?這就是誤以為小兒無傷寒的原因。其實小兒容易外感,容易發熱,傷寒很多都被誤認為驚風。小兒傷寒,要在三日內治癒,否則等到經絡全部受損,孩子就無法承受了。此外,剛痙無汗,柔痙有汗,小兒剛痙較少,柔痙較多。世醫看見孩子汗出不止、神志昏迷,往往診斷為慢驚風,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白術、附子等藥物,閉塞肌膚腠理,熱邪無法外泄,同樣有害,只是比金石藥物略好一些。
因此,治療小兒發熱,應當讓熱邪從體表排出,而不是使其深入臟腑。張仲景的桂枝法原本就有效,卻被棄置不用,改用李東垣的內傷法治療,謬之千里。產後婦女失血過多,陰虛陽盛,感冒發熱與小兒無異,醫生們卻稱之為產後驚風,實在可笑。我否定驚風之說,並不是說沒有驚病。小兒氣虛神弱,遇到異形異聲、突然跌倒,都會受驚,症狀是面色青白,大便青綠,煩躁哭鬧,這與熱邪阻塞經絡、神志昏迷、對外界的聲音完全無反應不同。仔細觀察,就能看出「驚風」之說的不合理。你們這些學生來到我門下,日日聽我講述光明正大的道理,滌盪心靈,自然會豁然開朗,如同飲上甘泉。如果只從字面理解,那就不能完全領悟我的意思了。
門人又問:傷寒有表裡之分,現在說熱邪應從表排出,不應使其深入,那裡藥就完全不用了嗎?這與古法是否相悖?我答道:這個問題很重要。古法其實很明確,只是後人愚昧不明。人體就像一個殼子,包裹著臟腑。從外殼來說,骨骼也是表層;從靠近外殼的地方來說,膀胱、尾閭之間也是表層的通道。
外層以皮毛為表之表,內層以大小孔道為裡之表,總之都是驅除熱邪從外排出。只有五臟六腑、精神魂魄所居之處,才是真正的裡,不能讓外邪深入。就像盜賊進入人家,如果靠近大門,就從大門驅逐他;如果靠近後門,就從後門驅逐他,目的就是不讓他深入到內室。如果盜賊還沒到後門,就要驅逐他;如果盜賊已經到了後門,又要從大門驅逐他,這些都是不正確的。試想一下,心肺脾肝腎內部,並沒有血脈、皮毛、肌肉、筋骨,它們所主宰的,恰恰是外部的血脈、皮毛、肌肉、筋骨,怎麼能把外在的東西就稱為表呢?所以,傷寒邪氣入內,有傳腑和傳臟的不同,傳腑又有深淺之別。胃腑外在主肌肉,靠近大門,所以可以採用解肌法;內通大小腸,靠近後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