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昌

《寓意草》~ 直敘顧諟明二郎三郎布痘為宵小所誤

回本書目錄

直敘顧諟明二郎三郎布痘為宵小所誤

1. 直敘顧諟明二郎三郎布痘為宵小所誤

顧諟明公郎種痘。即請往看。其痘苗淡紅磊落。中含水色。明潤可愛。且顆粒稀疏。如晨星之麗天。門下醫者。先已誇為狀元痘。昌未知也。躊躇良久。明告曰。此痘熱尚未退。頭重頸軟。神躁心煩。便泄青白。全自一團時氣外感。兼帶內虛。若用痘門通套藥。必危之道也。

諟明毫不動念。適值二尹請同挨戶查賑饑民。出街親董其事。余忙造其契戚家謂曰。我觀諟明公郎在家布痘。而精神全用於賑饑。雖仁人長者之事。然此等處。他人可代。乃自任不辭。明明言之。絕不回顧。此必有醫者誇美獻諛。而信之篤耳。不然豈有倒行逆施之理哉。此痘必得一二劑藥。

先退其外感。則痘不治自痊。若遲二三日。緩無及矣。相煩速往朝陽門內外追尋。直述鄙意。其戚聞言即往。余亦回寓修書投之。其辭激切。不避嫌疑。傍晚一僕攜回書至。擲於几上。忿忿而去。余以為諟明之見責也。折視。則云尊翁大人。必欲得方。始肯服藥。余即定一方。

並詳論方中大意。令僮輩齎送。僮輩竊謂余之不智也。一日三四次奔走大人之門。是自忘其恥辱矣。吁嗟。余豈不自愛。但當群小矇蔽時。倘得一撥立轉。所全頗鉅。於是親送其方至門。則內戶已扃。閽人收之。次早送進。余暗地獨行。往返六里。以圖心安。次日再托其戚。

促之進藥。則云既是狀元痘。何必服藥耶。此後即欲一造其庭。末繇矣。吁嗟。朝廷之上。任者議者。不妨互用。使余得與其側。此兒即不服藥。亦必無死法。蓋感症在身。而以鰕魚雞筍發痘之物雜投。誤上加誤。適所以促其亡耳。才至六日而壞。正應感症壞期。若痘出既美。

即有意外變症。亦在半月一月矣。越二日。三公郎即發熱布痘。仍夾時氣外感。仍用前醫。仍六日而壞。旬日間兩兒為一醫所殺。諟明引為己辜。設局施藥於城隍廟。余偶見之。蹙然曰。盛德之人。恐懼修省。皇天明神。豈無嘿庇。然賞善自應罰惡。而殺兒之醫。寧無速奪其算耶。

一夕此醫暴亡。余深為悚惕。然尚有未暢者。左右之宵人。未嘗顯誅也。

胡卣臣先生曰。讒諂蔽明。邪曲害正。今古一轍。而幽憤所至。真足以動鬼神之吉凶。

白話文:

顧諟明先生的兒子在種痘的時候,我去看過。他身上的痘苗呈現淡紅色,一顆顆分明,裡面還帶有水色,看起來晶瑩剔透,非常可愛。而且痘子分布稀疏,就像早晨天上的星星一樣美麗。他家裡的醫生,早就誇耀這是「狀元痘」(指長得最好的痘),但我並不這麼認為。我猶豫了很久,才告訴顧諟明,說他兒子現在的發燒還沒退,頭部沉重,脖子也軟弱無力,精神煩躁不安,而且拉肚子,排泄物呈青白色,這完全是一團時氣外感加上體內虛弱的症狀。如果用一般痘症的常規藥方,一定會很危險。

顧諟明完全沒有把我的話聽進去。剛好遇到兩位官員請他一起挨家挨戶地去查訪賑濟災民的情況,他就親自到街上處理這件事。我趕緊跑到他親戚家,說:「我看顧先生的兒子在家種痘,他卻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賑災上。雖然這是仁人長者該做的事,但這種事別人也可以代勞啊!他卻自己攬下不推辭,明明說了,卻完全不顧兒子的病情。這一定是那些醫生誇大其詞,阿諛奉承,他才會如此深信不疑。不然,哪會有這種本末倒置的道理呢?他的痘只要吃一兩帖藥,先退掉外感,痘自然就會痊癒。如果再拖延個兩三天,就來不及了!」我請他親戚趕快去朝陽門內外,找顧先生並直接告訴他我的想法。他親戚聽了就去了,我也回到家寫信給顧先生,信中措辭激烈,不避諱嫌疑。傍晚,顧先生家裡的一個僕人拿著回信來到我家,把信丟在桌上,氣沖沖地走了。我以為是顧先生責怪我,打開一看,卻是說「老爺一定要拿到藥方才肯吃藥」。我立刻開了一個藥方,並詳細說明藥方中的用意,讓家裡的僕人送去。僕人們私下認為我太傻了,一天跑三四次顧先生家,簡直是自取其辱。唉,我難道不愛惜自己的面子嗎?只是當大家都被蒙蔽的時候,如果能稍微撥亂反正,就可以救回一條人命,這太重要了!於是,我就親自把藥方送到他家門口,但大門已經關了,看門的人把藥方收了進去。隔天早上,藥方送進去了。我默默地獨自來回走了六里路,只求心安理得。隔天,我又請他的親戚催促他吃藥,但他說:「既然是狀元痘,何必吃藥呢?」從此以後,我就再也沒辦法踏進他家門了。唉,朝廷之上,任用人才和提出建議的人,不妨互相採用一下。如果我當時能夠在顧先生身邊,他兒子即使不吃藥,也一定不會死。因為他兒子是身帶外感,卻又隨意投用那些蝦魚雞筍等會引發痘症的食物,這簡直是錯上加錯,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。結果,他兒子才六天就過世了,正好符合外感病變的時限。如果痘出的漂亮,即使有意外變故,也應該會在半個月或一個月後才發生。

過兩天,顧先生的第二個兒子也開始發燒出痘,同樣夾雜著時氣外感。顧先生還是找了原來的醫生,結果他的第二個兒子也同樣在六天內過世。十天內,兩個兒子都被同一個醫生害死了。顧先生認為自己有罪過,在城隍廟設置了施藥的場所。我偶然看到,憂心地說:「有盛德的人,會恐懼並自我反省,上天和神明一定會默默保佑。但賞善的同時也應該懲罰惡行,這個殺害他兒子的醫生,難道不會很快就被奪走他的壽命嗎?」當天晚上,那個醫生就暴斃而亡。我感到很驚恐,但還是有些不滿,就是那些在顧先生身邊的小人,還沒有受到明顯的懲罰。

胡卣臣先生說:「讒言和諂媚會蒙蔽人的判斷力,邪惡和不正會危害正道,這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。而內心的憤懣到了極點,真的足以動搖鬼神的吉凶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