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寓意草》~ 辨治楊季登二女奇證奇驗
辨治楊季登二女奇證奇驗
1. 辨治楊季登二女奇證奇驗
楊季登二女。俱及笄將字。長女病經閉年餘。發熱食少。肌削多汗。而成癆怯。醫見汗多。誤為虛也。投以參朮。其血愈錮。余診時見汗出如蒸籠氣水。謂曰此症可療處。全在有汗。蓋經血內閉。止有從皮毛間透出一路。以汗亦血也。設無汗而血不流。則皮毛乾槁而死矣。宜用極苦之藥。
以斂其血入內。而下通於衝脈。則熱退經行。而汗自止。非補藥所能效也。於是以龍薈丸日進三次。月餘忽覺經血略至。汗熱稍輕。始減前丸。隻日進一次。又一月。經血大至。淋漓五日。而諸病全瘳矣。第二女亦病多汗。食減肌削。診時手間筋掣肉顫。身倦氣怯。余曰。此大驚大虛之候。
宜從溫補者也。遂於補劑中多加茯神棗仁。投十餘劑。全不對病。余為徘徊治法。因自訐曰。非外感也。非內傷也。非雜症也。虛汗振掉不寧。能受補藥。而病無增減。且閨中處子。素無家難。其神情渾似喪敗之餘。此曷故耶。忽而悟曰。此必邪祟之病也。何為其父不言。甚有可疑。
往診問其面色。曰時赤時黃。余曰。此症確有邪祟。附入臟腑。吾有神藥可以驅之。季登才曰。此女每晚睡去。口流白沫。戰慄而絕。以薑湯灌至良久方蘇。挑燈侍寢防之。亦不能止。因見所用安神藥甚當。兼恐婿家傳聞。故不敢明告也。余曰。何不蚤言。吾一劑可愈。乃以犀角羚羊角龍齒虎威骨牡蠣粉鹿角霜人參黃耆等藥合末。
令以羊肉半斤。煎取濃汁三盞。盡調其末。一次服之。果得安寢。竟不再發。相傳以為神異。余蓋以祟附於身。與人之神氣支持。亦逼處不安。無隙可出。故用諸多靈物之遺形。引以羊肉之膻。俾邪祟轉附骨角。移從大便而出。仿上古遺精變氣祝繇遺事。充其義耳。吾鄉熊仲紓先生幼男去疾。
髫齡患一奇症。食飲如常。但脈細神呆。氣奪色夭。仲翁曰。此何病也。余曰。病名淹牒。左傳所謂近女室晦。即是此病。彼因近女。又遭室晦。故不可為。令郎受室晦之邪。而未近女。是可為也。即前方少加牛黃丸。服旬日而安。今壬午去疾已舉孝廉矣。
胡卣臣先生曰。辨症用藥。通於神明。究莫測其涯涘。
白話文:
楊季登的兩個女兒都到了快要出嫁的年紀。大女兒停經一年多,發燒、食慾不振、肌肉消瘦、大量流汗,形成了勞病虛弱的體質。醫生看到她汗多,誤以為是虛症,就用人參、白朮等補藥,結果她的經血更加凝滯。我診斷時看到她的汗像蒸籠一樣冒出水氣,就說這個病可以治好,關鍵就在於她有汗。因為經血內閉,只有從皮膚毛孔透出汗液這一條路可以走,汗也是血的一種。如果沒有汗,血無法流動,那麼皮膚毛孔就會乾枯而死。應該用極苦的藥物,來收斂血液,使它向下流通到衝脈,這樣熱就會退去,月經來潮,汗自然停止,這不是補藥可以達成的效果。所以我讓她每天吃三次龍薈丸,一個多月後,她感覺月經稍微來了一點,發熱和出汗的情況也減輕了。我開始減少藥量,改為每天吃一次。又過了一個月,月經大量來潮,持續五天,各種病症就都痊癒了。
二女兒也出現了多汗、食慾不振、肌肉消瘦的症狀,診斷時發現她手腳筋脈抽動、肌肉顫抖、身體疲倦、氣虛體弱。我說這是受到驚嚇而導致虛弱的徵兆,應該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。於是我在補藥中加入了茯神、棗仁等藥材,但吃了十幾劑藥都沒效果。我反覆思考治療方法,自問自答:這既不是外感,也不是內傷,更不是其他雜症。虛汗、顫抖不安,能接受補藥,但病情卻沒有好轉,而且這個未出嫁的女子,家中也沒有發生什麼變故,她的神情卻像是喪失了魂魄一般。這是為什麼呢?我突然想到,這一定是邪祟作怪引起的疾病!為什麼她的父親不說呢?這裡面一定有蹊蹺。
我前往診斷時詢問她的面色,她父親說有時候紅,有時候黃。我說,這個病肯定是邪祟附在內臟所致,我有神藥可以驅除它。季登才說,這個女兒每晚睡著後,口吐白沫、全身顫抖,像死去一樣,要灌下薑湯很久才能醒來。他們點燈守夜防範,也沒能阻止。他因為看到我用的安神藥很有效,加上擔心傳到婆家耳中,所以不敢明說。我說,為什麼不早說呢?我一劑藥就能治好。我用犀角、羚羊角、龍齒、虎威骨、牡蠣粉、鹿角霜、人參、黃耆等藥材磨成粉末,讓他們用半斤羊肉煎煮成濃汁三碗,用藥粉調入湯中,一次服下。結果女兒真的安穩睡著,再也沒有發作。人們都說這藥真是太神奇了。我認為邪祟附在身上,和人的神氣互相抵抗,就像被逼到狹窄的空間無法出來。所以用各種有靈性的動物遺留下來的骨角等東西,再加上羊肉的腥羶氣味,讓邪祟轉而附在骨角上,然後隨著大便排出體外。我這是效仿上古時期,通過改變氣場和祝禱來治療疾病的方法,充分發揮其中的意義罷了。
我的同鄉熊仲紓先生,他的幼子去疾,從小患了一種怪病。他吃喝如常,但脈搏細弱、精神呆滯、氣息虛弱、面色憔悴。仲翁問我,這是什麼病?我說,這病叫淹牒。《左傳》中說的「近女室晦」,指的就是這種病。他是因為親近女色,又遇到晦氣,所以病情才很嚴重。你的兒子只是受到了晦氣的影響,並沒有親近女色,所以可以治好。我用之前的方子,稍加牛黃丸,讓他服用十天就痊癒了。現在壬午年,去疾已經考中孝廉了。
胡卣臣先生說,診斷疾病、用藥治療,都要通曉其中神妙之處,其奧妙深不可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