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昌

《寓意草》~ 論楊季蘅風廢之證並答門人四問 (2)

回本書目錄

論楊季蘅風廢之證並答門人四問 (2)

1. 論楊季蘅風廢之證並答門人四問

門人問曰。經文左右者。陰陽之道路。註解以運氣之司天在泉。而有左間右間為訓。遂令觀者茫然。今先生貼以往還二字。與太極動而生陽。靜而生陰。天地生成之數。春秋自然之運。適相符契矣。但不知往於何始。還於何終。可得聞乎。答曰。微哉問也。天地之道。春氣始於左。

而終於右。秋氣始於右。而終於左。夏氣始於上。而終於下。冬氣始於下。而終於上。人身亦然。經云。欲知其始。先建其母。母者五臟相承之母也。又曰。五臟以生克而互乘。如右之肺金。往左而生腎水克肝木。左之心火。往右而生脾土克肺金之類。其往還交織無端。然始於金者。

生則終於土。克則終於火。始於火者。生則終於木。克則終於水。此則交織中之次第也。推之十二經。如子時注少陽膽。丑時注厥陰肝之類。亦交織中之次第也。誠建其母推其類。而始終大略睹矣。

又問曰。病機之左右上下。其往還亦有次第乎。答曰。病機往還之次第。不過順傳逆傳兩端。順傳者傳其所生。乃天地自然之運。如春傳夏。夏傳長夏。長夏傳秋。秋傳冬。冬復傳春。原不為病。即病亦輕。逆傳者。傳其所克。病輕者重。重者死矣。如春傳長夏。長夏傳冬。

冬傳夏。夏傳秋。秋傳春。非天地自然之運。故為病也。曰經言間傳者生。七傳者死。則間傳為順傳。七傳為逆傳無疑。曰。非也。注難經者。言間傳是順行。隔一位而傳。誤認病機但從右旋左。不從左旋右。皆繇不知左右往還之理。而以訛傳訛。試詰以腎水間一位傳心火。

為逆傳之賊邪。則無可置喙矣。故間傳七傳。俱於逆傳中分生死耳。間傳者。心病當逆傳肺。乃不傳肺。而傳肺所逆傳之肝。肺病當逆傳肝。乃不傳肝。而傳肝所逆傳之脾。推之肝病脾病腎病皆然。此則臟腑不受克賊。故可生也。七傳者前六傳已逆周五臟。第七傳重複逆行。

如心臟初受病。二傳於肺則肺臟傷。三傳於肝則肝臟傷。四傳脾。五傳腎。六傳仍歸於心。至七傳再入於肺。則肺已先傷。重受賊邪。氣絕不支矣。所謂一臟不兩傷。是以死也。不比傷寒傳經之邪。經盡再傳。反無害也。針經云。善針者以左治右。以右治左。夫人身之穴。左右同也。

乃必互換為治。推之上下。莫不皆然。於往還之機。益明矣。

又問曰。半身不遂之病。原有左右之分。豈左右分屬之後。病遂一往不返乎。而治之迄無成效者。何也。答曰。風與痰之中人。各隨所造。初無定體。病成之後。亦非一往不返也。蓋有往有復者。天運人事病機。無不皆然。如風者四時八方之氣。從鼻而入。乃天之氣也。痰者五穀百物之味。

從口而入。脾胃之濕所結。乃地之氣也。勢本相遼。亦嘗相兼。全似內傷之與外感。每夾雜而易炫。故風勝者先治其風。痰勝者先治其痰。相等則治風兼治痰。此定法也。內經云。風之中人也。先從皮毛而入。次傳肌肉。次傳筋。次傳骨髓。故善治者。先治皮毛。其次治肌肉。

白話文:

論楊季蘅風廢之證並答門人四問

門人提出疑問,經絡左右運行,是陰陽之道。古書註解說,運氣的司天在泉,以左間右間來解釋,讓人難以理解。先生您用「往還」二字解釋,與「太極動而生陽,靜而生陰」,天地生成、春秋運行的道理相符。但我們不明白這「往」從何開始,「還」到何處終止?

回答說:這是個精妙的問題!天地之道,春氣從左開始,到右結束;秋氣從右開始,到左結束;夏氣從上開始,到下結束;冬氣從下開始,到上結束。人體也是如此。經書說:「想要知道它的開始,先要確立它的本源。」這個本源,就是五臟互相滋生克制的關係。五臟之間相互滋生克制,例如右邊的肺金,向左生腎水,克肝木;左邊的心火,向右生脾土,克肺金,等等。它們互相交織,沒有終點。但從金開始的,滋生則最終歸於土,克制則最終歸於火;從火開始的,滋生則最終歸於木,克制則最終歸於水。這就是交織過程中的一個順序。推而廣之到十二經脈,例如子時氣血注入少陽膽經,丑時氣血注入厥陰肝經,等等,也都是交織過程中的順序。只要確立本源,推導其類,就能大致了解其始終。

又問:病症的左右上下變化,也有順序嗎?

回答說:病症往來的順序,不外乎順傳和逆傳兩種。順傳是傳遞給它所生的臟腑,是天地自然運行的規律,例如春天傳給夏天,夏天傳給長夏,長夏傳給秋天,秋天傳給冬天,冬天再傳給春天,這原本不是病,即使生病也較輕。逆傳是傳遞給它所克的臟腑,病輕者變重,重者則會死亡。例如春天傳給長夏,長夏傳給冬天,冬天傳給夏天,夏天傳給秋天,秋天傳給春天,這不是天地自然運行的規律,所以就會生病。經書說「間傳者生,七傳者死」,間傳就是順傳,七傳就是逆傳,這毫無疑問。

有人說:不對!《難經》的注釋說間傳是順行,隔一位傳遞,誤認為病症只從右旋轉到左,不從左旋轉到右,都是因為不知道左右往來的道理,以訛傳訛。試問一下,腎水隔一位傳遞給心火,是不是逆傳的邪氣?這就無話可說了。所以間傳和七傳,都在逆傳中區分生死。間傳是指,心臟有病,應該逆傳給肺,但它不傳給肺,而傳給肺所逆傳的肝臟;肺臟有病,應該逆傳給肝,但它不傳給肝,而傳給肝所逆傳的脾臟。推而廣之,肝病、脾病、腎病都是如此。這是因為臟腑不受克制和邪氣侵犯,所以可以生存。七傳是指前六傳已經逆行遍布五臟,第七傳重複逆行。例如心臟最初生病,第二次傳到肺,肺就受損;第三次傳到肝,肝就受損;第四次傳到脾,第五次傳到腎,第六次又回到心臟,到第七次再傳到肺,而肺已經受損,再次遭受邪氣侵犯,氣息衰竭,支持不住了。所謂「一臟不兩傷」,所以就會死亡。這與傷寒傳經的邪氣不同,傷寒邪氣傳遍經脈後再傳遞,反而沒有害處。《針經》說:「善於針灸的人,用左側治療右側,用右側治療左側。」人體的穴位,左右相同,所以必須互換治療。推而廣之到上下,都是如此,這更能說明往還的機理。

又問:半身不遂的病,原本就有左右之分,難道左右分屬之後,病症就一去不復返了嗎?為什麼治療後效果不好呢?

回答說:風和痰邪入侵人體,各隨其所造成的病變,一開始就沒有固定的形態。病症形成後,也不是一去不復返的,有往有復,天運、人事、病機,都如此。風是四季八方之氣,從鼻子進入,是天之氣;痰是五穀百物之味,從嘴巴進入,是脾胃濕氣凝聚而成,是地之氣。它們本質不同,但也常常互相結合,很像內傷和外感,經常夾雜在一起,容易迷惑人。所以,風邪盛者先治風邪,痰邪盛者先治痰邪,風痰相等則同時治療風邪和痰邪,這是確定的方法。《內經》說,風邪入侵人體,先從皮膚毛髮進入,然後傳到肌肉,再傳到筋,最後傳到骨髓。所以善於治療的人,先治療皮膚毛髮,然後治療肌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