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昌

《寓意草》~ 詳辯諫議胡老先生痰飲小恙並答明問 (2)

回本書目錄

詳辯諫議胡老先生痰飲小恙並答明問 (2)

1. 詳辯諫議胡老先生痰飲小恙並答明問

布於手足六陰經。則其氣從前後二陰而下出。然從下出者無礙。從上出者。亦必先下注陽明。始得上越。是以難也。曰。若是則所論膀胱氣化一段。淵乎微矣。但吸引之機權。從不見於經典。豈有所自乎。曰。內經有巨陽引精之義。緣無註解。人不能會。巨陽者。太陽膀胱經也。

謂膀胱能吸引胸中之氣下行。而胸中之脹自消。此足證也。曰。胸中窠囊之說。確然無疑。不知始於何因。結於何處。消於何時也。曰。人身之氣。經盛則注於絡。絡盛則注於經。窠囊之來。始於痰聚胃口。嘔時數動胃氣。胃氣動則半從上出於喉。半從內入於絡。胃之絡貫膈者也。

其氣奔入之急。則沖透膈膜。而痰得以居之。痰入既久。則阻礙氣道。而氣之奔入者。復結一囊。如蜂子之營穴。日增一日。故治之甚難。必先去胃中之痰。而不嘔不觸。俾胃經之氣。不急奔於絡。轉虛其胃。以聽絡中之氣。返還於胃。逐漸以藥開導其囊。而滌去其痰。則自愈矣。

此昌獨得之見。屢試之法也。曰。所言身內病情消息。如寶鑑列眉。令人欽服。生平讀醫書。於五臟位置。不能無疑。請並明之。人身戴九履一。左三右七。五居中宮。則心南腎北肝東肺西。乃定位也。乃腎不居正北。而分隸東北西北者何耶。曰。腎有兩。故分隸兩旁。而虛其在中之位以為用。

所謂兩腎中間一點明。正北方水中之真火。而為藏精宅神之本。其體雖分左右。而用實在中。故心腎交媾之所。各該三寸六分。設從兩腎歧行而上。其去中黃。不太遠乎。凡內觀五臟。當觀其用也。曰。肺為一身之華蓋。如蓮花舒葉於心之上。位正乎中。何以定其位於西南耶。

誠如兩腎之例。則西南可位。豈東南獨不可位乎。曰。肺居心上。其募不與左連。但從右達。其用亦在西也。曰。其不與左連者何也。曰。地不滿東南。其位常空隙不用。設肺募得與左連。地無缺陷矣。曰。然則天不滿西北。何以右腎居之耶。曰。兩腎之用在中。此不過其空位耳。

惟右腎為空位。故與三焦之有名無形者相配。而三焦則決瀆之官。水道由之而出。正以天不滿西北也。曰。然則脾胃居右。其用亦在右耶。曰。胃居中。脾居右。胃中所容之水穀。全賴脾以運行。而注其氣以輸周身。其用即在中也。其用在中。故西方可容肺脾二臟。若脾之用在右。

則置肺之用於何所乎。曰。然則肝之用何在耶。曰。肝木居於正東。東南為地之空位。其氣既無主。東北為左腎之本位。其用又不存。故肝之氣得以徹上徹下。全運於東方。其為用也大矣。曰。然則心之用何在耶。曰。心之外有包絡。包絡之外曰膻中。心者君主之官。膻中者臣使之官。

是膻中為心之用也。曰。心之神明。其用何在耶。曰。神明之用。無方無體。難言也。道經云。太玄無邊際。妙哉。大洞經曰太玄。曰無邊際。曰妙哉。形容殆盡矣。禪機云。赤肉團上。有一無位真人。旨哉斯言。惟無位乃稱真人。設有位則仍為赤肉團矣。欲窺其倪。惟在感而遂通之界。

白話文:

詳辯諫議胡老先生痰飲小恙並答明問

痰飲之氣佈於手足六陰經,則其氣會從前後陰部向下排出。然而向下排出並無阻礙,向上排出則必須先向下流注陽明經,才能向上逆行,所以比較困難。有人問道:如此說來,您論述膀胱氣化的那一段,真是深奧微妙啊!但您所說的吸引之機制,在經典中卻從未見過記載,難道是您自創的嗎?答曰:《內經》有“巨陽引精”的說法,只是缺乏註解,所以人們難以理解。“巨陽”指的是太陽膀胱經,意思是說膀胱可以吸引胸中的氣向下運行,從而使胸中脹滿的感覺自然消除,這就是足夠的證據。

有人問道:關於胸中窠囊(指痰飲積聚形成的囊袋)的說法,的確沒有疑問,但不知其最初是如何形成的?積聚在何處?又在何時才能消除?答曰:人體的氣血運行,經絡充盈則會流注到其他經絡,其他經絡充盈則會流注到主要經絡。窠囊的形成,始於痰液積聚在胃口,嘔吐時胃氣多次活動,胃氣活動則一半向上衝到喉嚨,一半向內進入經絡,因為胃的經絡與膈膜相連。

其氣衝入的速度很快,就會衝破膈膜,痰液於是得以停留在這裡。痰液積聚久了,就會阻礙氣的通路,而氣不斷衝入,又會形成一個新的囊袋,就像蜂窩一樣,一天天增大,所以治療起來非常困難。必須先清除胃中的痰液,避免嘔吐和觸動胃部,使胃經的氣不再急促地衝入經絡,讓胃經虛一些,好讓經絡中的氣回歸到胃部。然後逐步用藥物疏導囊袋,清除痰液,這樣就能自愈了。

這是我的獨特見解和多次驗證的方法。有人問道:您所說的體內病情變化,如同照鏡子一樣清晰明瞭,令人佩服!我平時讀醫書,對五臟的位置總有些疑惑,請您也解釋一下吧。人體如同戴九履一(頭戴九天,腳踩一地),左三右七(左邊三臟,右邊七臟),五臟居於中宮,那麼心在南,腎在北,肝在東,肺在西,這就是它們的位置。但是,為什麼腎不在正北方,而分佈在東北和西北呢?

答曰:腎有兩個,所以分佈在兩旁,而虛空中間的位置作為其運作的空間。“兩腎中間一點明”,指的是正北方水中之真火,是藏精納神之根本。雖然腎的形體分佈在左右,但其作用實在中間,所以心腎交媾的地方,各有3寸6分。如果從兩個腎臟分開向上運行,離中黃(指心臟)也不會太遠。凡是內觀五臟,都應該觀察其作用。有人問道:肺是人體的華蓋,如同蓮花舒展葉片在心的上面,位置正居於中,為什麼要將其定位在西南呢?

答曰:誠如兩腎的例子,西南可以作為肺的位置,難道東南就不能作為肺的位置嗎?答曰:肺居於心上,其募穴不與左側相連,只從右側到達,其作用也在西方。有人問道:為什麼肺的募穴不與左側相連呢?答曰:大地不滿東南,那裡的位置總是空虛不用,如果肺的募穴與左側相連,大地就沒有缺憾了。有人問道:那麼,天也不滿西北,為什麼右腎位於那裡呢?

答曰:兩個腎的作用在中間,這只是其空置的位置而已。只有右腎是空置的位置,所以與三焦(有名無形)相配,而三焦是決瀆之官,水道由此而出,正因為天不滿西北。有人問道:那麼脾胃居於右側,其作用也在右側嗎?答曰:胃居於中,脾居於右,胃中容納的水穀,完全依靠脾來運行,並將其氣輸送到周身,其作用就在中間。其作用在中間,所以西方可以容納肺脾兩個臟器。如果脾的作用在右側,那麼肺的作用放在哪裡呢?

有人問道:那麼肝的作用在哪裡呢?答曰:肝木居於正東,東南是地之空位,其氣沒有歸宿,東北是左腎的本位,其作用也不存在,所以肝的氣可以向上向下通行,完全運作在東方,其作用很大。有人問道:那麼心的作用在哪裡呢?答曰:心的外面有包絡,包絡的外面叫做膻中。心是君主之官,膻中是臣使之官,所以膻中是心的作用所在。有人問道:心的神明,其作用在哪裡呢?

答曰:神明的作用,無方無體,難以言說。《道經》雲:“太玄無邊際,妙哉!”《大洞經》也說:“太玄,無邊際,妙哉!”形容得非常到位了。禪機云:“赤肉團上,有一無位真人”,這句話意味深長。只有無位才能稱為真人,如果有位,就還是赤肉團了。想要窺探其奧妙,只能在感悟而貫通的境界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