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寓意草》~ 論張受先先生漏證善後之宜
論張受先先生漏證善後之宜
1. 論張受先先生漏證善後之宜
舊鄰治父母張受先先生,久患穿腸痔漏,氣血大為所耗。有薦吾鄉黃先生善敷割者,先生神其術,一切內治之藥,並取決焉。不肖昌雅重先生文章道德之身,居瀛海時,曾令門下往候脈息,私商善後之策。大意謂先生久困漏卮,一旦平成,精氣內榮,自可百年無患。然新造之區,尚未堅固,則有浸淫之虞。臟氣久虛,腸蓄易澼,則有轉註之虞。清氣久陷,既服甘溫升舉矣,然漏下已多,陰血暗耗,恐毗於陽,水穀易混,既用養臟厚腸矣,然潤劑過多,脾氣易溜,恐毗於陰。且漏孔原通精孔,精稍溢出,勢必旁滲,則豢精當如豢虎,厚味最足濡脾,味稍不節,勢必走泄,則生陰無取傷陰。蓋人身脾氣,每喜燥而惡濕,先生漏孔已完,敗濁下行者,無路可出,必轉滲於脾,濕固倍之。是宜補脾之陽,勿傷脾之陰,以復健運之常,而收和平之益云云。
及至婁中,應召往診,指下輕取鼓動有力,重按若覺微細,是陽未見不足,陰則大傷矣。先生每進補陰之藥,則夜臥甚寧,腸澼亦稀。以故瘍醫妄引槐角地榆,治腸風下血之法治之,亦不覺其誤。其實漏病乃精竅之病。蓋媾精時,氣留則精止,氣動則精泄。大凡強力入房者,氣每沖激而出,故精隨之橫決四射,不盡繇孔道而注。精溢於精管之外,久久漸成漏管。今漏管雖去,而肉中之空隙則存,填竅補隧,非此等藥力所能勝也。不肖姑不言其非,但於其方中去槐角地榆等,而加鹿角霜一味,所謂惟有斑龍頂上珠,能補玉堂關下缺者是也。況群陰之藥,最能潤下,不有以砥之,則腸中之水,更澼聚可虞耶。然此特微露一斑耳,瘍醫不解,已阻為不可用。
因思吾鄉一治漏者,潰管生肌外,更有二神方。先以丸藥半斤,服之令人陽道驟痿,俟管中肉滿,管外緻密,後以丸藥半斤,服之令人陽道復興。雖宜於少,未必宜於老,然用意亦大奇矣。不肖才欲填滿竅隧,而黃生阻之,豈未聞此人此法乎?
胡卣臣先生曰,漏管果通精竅,敷治易而填補難,案中所說,確乎有見。
白話文:
我的老鄰居張受先先生,長期患有穿腸痔漏,氣血消耗嚴重。有人推薦我們鄉里的黃先生,說他擅長敷藥和切割治療。張先生很相信黃先生的醫術,所有內服的藥都由他決定。我(昌雅)很敬重黃先生的學問和品德,以前在瀛海的時候,曾派門下弟子去探望他的脈象,私下商討術後的調養策略。
大意是說,張先生長期受漏病困擾,一旦治好,精氣內充,自然可以長壽無憂。但新癒合的部位還不夠堅固,可能會發生浸潤潰爛的危險。而且張先生的臟腑長期虛弱,腸道容易積聚水液而導致腹瀉。加上他清氣下陷已久,雖然服用溫補升陽的藥,但漏病導致陰血暗耗,恐怕會出現陽虛的症狀,水穀消化也容易混濁。雖然已經用養護臟腑、增厚腸壁的藥,但過於滋潤的藥物容易使脾氣滑脫,又恐怕會出現陰虛的症狀。
而且,漏孔原本就與精孔相通,精液稍有溢出,勢必會往旁邊滲漏,所以養護精氣就如同養虎一樣,要小心謹慎。濃厚的食物最能滋養脾胃,但飲食稍不節制,勢必會導致精液流失,反而損傷陰液,而達不到滋養陰液的目的。人體脾氣喜歡乾燥而討厭濕潤,張先生的漏孔癒合後,原本從漏孔排出的污濁之物,無路可出,勢必會反滲到脾臟,加重脾濕,因此應當補脾陽,不要損傷脾陰,恢復脾臟正常的運化功能,才能達到平和的效果。
等到我到了婁中,應邀前去診脈,指下輕取,脈象鼓動有力,但重按則感覺微弱,說明陽氣並未不足,但陰液虧損嚴重。張先生每次服用滋陰的藥,晚上就能睡得很安穩,腹瀉也減少。因此,有些庸醫就錯誤地引用治療腸風下血的槐角、地榆等藥來治療,也沒發現錯誤。其實漏病是精竅的疾病,因為男女交合時,氣機收斂則精液停止,氣機衝動則精液射出。通常強力入房的人,氣機容易衝激而出,所以精液會隨之橫衝直撞,不完全由精道排出,精液溢出精管之外,久而久之就形成漏管。
如今漏管雖然去除,但肌肉中的空隙仍然存在,而填補這些空隙,不是槐角、地榆等藥所能做到的。我暫且不評論這些藥物的錯誤,只是將他的藥方中去除槐角、地榆,而加入鹿角霜這一味藥,這就是所謂的「唯有斑龍頂上珠,能補玉堂關下缺」。況且,滋陰的藥物最容易使氣機下行,如果沒有藥物來抵制,腸道內的水液會更加容易積聚而引起腹瀉。這只是我所見到的一點點問題,庸醫不明白這些,就阻止我用這種方法。
因此我想起了我們鄉里有一個治療漏病的醫生,他在潰破膿管、長出新肉之外,還有兩味神奇的藥方:先用丸藥半斤,服用後能使人的陽道迅速萎縮,等到管內的肉長滿,管外緻密後,再用丸藥半斤,服用後能使人的陽道恢復勃起。雖然這種方法對年輕人適合,但不一定適合老年人,但其用意確實很奇特。我正想填補這些孔隙,但黃先生阻止了我,難道他沒有聽說過這個人和這個方法嗎?
胡卣臣先生說,漏管如果確實與精竅相通,那麼敷藥治療容易,但填補就很困難。我所說的這些,確實是很有見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