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寓意草》~ 面論李繼江痰病奇證
面論李繼江痰病奇證
1. 面論李繼江痰病奇證
李繼江三二年來。嘗苦咳嗽生痰。胸膈不寬。今夏秋間臥床不起。瀕亡者再。其人以白手致素封。因無子自危。將家事分撥。安心服死。忽覺稍安。亦心死則身康之一徵也。未幾仍與家事。其病復作。然時作時止。疑為不死之病也。聞余善議病。托戚友領之就診。見其兩頤旁。
白話文:
李繼江過去 32 年來,一直受咳嗽生痰所苦,胸悶不適。今年夏秋之間,他臥病不起,瀕臨死亡兩次。他白手起家,成為富翁,但因為沒有子嗣而感到焦慮,便將家事分配好,準備安心等死。然而,他突然覺得身體稍微好轉,這是心死則身康的一個徵兆。不久後,他再次處理家事,他的病又復發了。不過,病情有時發作,有時停止,令人懷疑他是否患有不死之症。聽聞我擅長診斷疾病,李繼江便託親友帶他來就診。我看見他兩邊耳垂附近…
有小小壘塊數十高出。即已知其病之所在。因詰之曰。爾為何病。曰咳嗽。曰嗽中情狀。試詳述之。曰內中之事。愚者不知。是以求明耳。余為哂曰。爾寒暑飢渴。悉不自知耶。觀爾脈盛筋強。必多好色。而喜任奔走。本病宜發癰疽。所以得免者。以未享膏粱之奉。且火才一動。
白話文:
有幾十塊小土丘高高凸出。我立刻知道他病情的所在。於是他詢問道:「你哪裡不舒服?」他說:「咳嗽。」我問:「咳嗽的具體情況是什麼?」他回答:「我愚鈍無知,不明白,所以請您說明。」我笑著說:「你飢餓口渴、受寒著涼,這些難道自己不知道嗎?看你的脈搏強勁,筋骨強健,肯定平時好色,喜歡到處遊走。你本應生出癰疽這樣的毒瘡,之所以沒有,是因為你沒有享過富貴的美食。而且,一旦火氣稍微一動,就會生瘡。」
便從精孔泄出耳。然雖不病癰。而病之所造。今更深矣。爾胸背肩髃間。巉巖如亂石插天。櫛比如新筍出土。嵌空如蜂蓮之房。芒銳如棘慄之刺。每當火動氣升。痰壅緊逼之時。百苦交煎。求生不生。求死不死。比桁楊之罪人十倍過之。尚不自知耶。渠變容頓足而泣曰。果實如此。
白話文:
就會從精氣的竅穴滲透出來。然而儘管不生瘡病,但瘡病正在形成。如今氣血運行更加深沉。你的胸背肩頸之間,凸凹不平猶如亂石插入天空。皮膚表面粗糙如同新翻出的泥土。身體內部空洞如同蜂巢。疼痛尖銳如同芒刺。每當氣血上火,緊迫的時候,百般痛苦同時襲來。求生不能生,求死不能死。比囚於楊地的罪人還痛苦十倍。難道你還不知道嗎?
渠氏聽到這話,驚恐地變了臉色,跺腳而哭:「果真是如此。」
但吾說不出。亦無人說到耳。昔年背生癰癤。幸未至大害。然自癤愈。咳嗽至今。想因誤治所成。亦未可知。余曰不然。由爾好色作勞。氣不歸元。騰空而上。入於肝肺散葉空隙之間。膜原之內者。日續一日。久久漸成熟路。只俟腎氣一動。千軍萬馬。乘機一時奔輳。有入無出。
白話文:
但我說不出話來。也沒有人跟我提起。以前背部長了一個膿瘡。幸好沒有造成大的危害。然而自從膿瘡好後,我咳嗽至今。我想應該是因為治療不當所致。或許也不是這樣。我說不是。這是因為你好色縱慾,身體勞累過度。精氣無法歸還腎臟(元),向上升騰,進入肝臟、肺臟之間的空隙。這些空隙內逐漸堆積,時間久了,就逐漸形成了通道。只等腎氣一動,千軍萬馬就會趁機一擁而上。只有進,沒有出。
如潮不返。海潮兼天湧至。倘後潮不熄。則前後古今。冤於此病者。不知其幾。但爾體堅堪耐。是以病至太甚。尚自無患。不然者久已打破崑崙關矣。爾宜歸家休心息神。如同死去。俾火不妄動。則痰氣不為助虐。而胸背之堅壘。始有隙可入。吾急備藥。為爾覆巢搗穴。可得痊也。
白話文:
像潮水一樣連續不斷。海潮直上天空,向著我們奔湧而來。如果後面的潮水不停止,那麼從古到今,所有得此病的人,恐怕都會被困在這裏。但是你的體質強健,可以承受,所以病情雖然非常嚴重,但還沒有危險。你的病已經嚴重到突破了人體的極限。你應該回家休養,放鬆心神,就像死了似的。這樣一來,體內之火就不會妄動,而你體內的寒氣也不會作亂。如此一來,你胸背之間的堅硬之物才會出現空隙,得以進入。我這就抓緊為你準備藥物,幫你徹底清除病情,你就能康復了。
渠駭然以為遇仙。托主僧請以五金購藥。十金為酬而去。次日復思病未即死。且往鄉徵租。旬日襄事。購藥未遲。至則因勞陡發。暴不可言。痰出如泉。聲響如鋸。面大舌脹。喉硬目突。二日而卒於鄉。真所謂打破崑崙關也。其人遇而不遇。亦顧家不顧身之炯戒矣。治法詳陰病論。
胡卣臣先生曰。論病從外灼內。因流識源。精鑑全非影響。
白話文:
那個病人大吃一驚,認為遇到了神仙。請求寺廟的主持用金錢購買藥物。用十兩黃金作為報酬後就離開了。第二天他再次考慮自己的病情,暫時還沒有致命。於是前往自己的家鄉,徵收租金。經過十多天,事情才處理完畢。購買藥物並不晚。回到家後,病情因勞累而突然發作,病情嚴重到無法形容。痰液噴湧而出宛如泉水,呼吸聲響徹如同鋸木。臉部腫脹,舌頭變大,喉嚨僵硬,眼睛凸出。兩天後,在自己的家鄉去世。這正是所謂的「打破崑崙關」了。對待這位病人,(神仙)既讓他遇到了,又沒有讓他遇到。這也是顧家不顧身的一個教訓。具體的治療方法請參閱《陰病論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