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昌

《寓意草》~ 直推王岵翁公祖病後再誤貽患

回本書目錄

直推王岵翁公祖病後再誤貽患

1. 直推王岵翁公祖病後再誤貽患

岵翁公祖。深知醫理。投劑咸中肯綮。所以長年久世。然苦耳鳴。不樂對客。其左右侍從。誰能究心醫藥之事。前病獲安。競以為人參之力。而卸禍者反得居功。謂其意原欲用參。但不敢專主。姑進不肖商榷。以示詳慎耳。於是善後之宜。一以諉之。曾不顧夫一誤再誤也。吁嗟。

善後之圖維。果易謀乎哉。前所論虛風一症。昌才用甘寒藥一劑稍效。俄焉更醫。誤以傷寒為治。而致危殆。昌雖用旋覆代赭二劑迴天。然前此虛風本症。尚無暇於驅除。而主家及醫。其時方競夸人參之力。謂調理更宜倍用。無俟參酌。曾不思虛風醞釀日深。他日再求良治。

不能及矣。此際欲造庭力爭。是謂生端。即上書陳說。又恐中格。惟有撫膺展轉太息而已。吁嗟。時事之不可為。大都若此矣。然雖不得借箸前籌。未可不列眉而論也。內經云。風者善行而數變。言風之為病。無定體也。又曰病成而變。此則專言胃風所傳之病。變症最多也。

變症有五。一曰風成為寒熱。以風氣通肝。則木盛而侮脾胃。故生寒熱也。祖翁前病時。左關之脈獨大。自雲氣反攻左。而每多寒熱之候。致醫輩視為外感者。是其徵也。一曰厥成為巔疾。厥者逆也。謂胃氣逆而上升。成巔頂之疾。如眩暈之類也。祖翁前病時。呃逆不休。時覺昏暈者。

是其徵也。一曰癉成為消中。癉者熱也。熱積胃中。善食而易飢。火之害也。祖翁胃中。素有積熱。而多欲得食者。是其徵也。一曰久風為飧泄。言胃中風熾。飧已即泄。不留停也。祖翁平素三四日始一大便。今嘗無故泄下數行。是其徵也。一曰脈風成為癘。言胃中之風。醞釀既久。

則榮氣腐而不清。肌肉之間。漸至潰爛。以胃主肌肉也。祖翁四末及脈道之間。慣生瘡瘍。浸淫為害者。是其徵也。此五者。總為胃風之病。祖翁俱已見端。又喜飧羊肉河豚以召致之。然亦不自繇也。蓋風煽胃中。如轉丸之捷。食入易消。不得不借資於厚味。而不知胃中元氣。

久從暗耗。設虛風止熄。即清薄之味。尚不易化。況於肥甘乎。今之醫者。全不究病前病後消息。明明語以虛風之證。竟不知虛風為何物。奈何言醫耶。奈何言調攝耶。昌於此殆不勝古今家國之感矣。

案雖定。而狂瞽之言。未便呈覽。兼值昌有浙遊。旋日。祖翁復得重恙。召診時。語昌云。一病幾危。今幸稍可。但徹夜撰改本章不輟。神亂奈何。昌對曰。胃風久熾。津液乾枯。真火內燔。宜用知母一兩。人參甘草各一錢。日進二劑自安。眾議方中用參太少。且無補藥佐之。

全無取義。竟置不用。連進參朮大劑。不效。越三日。劑中人參竟加一兩。服後頃刻氣高不返而仙逝。八旬元老。勳勒鼎彝。子姓森森。繞榻三匝。夫復何憾。獨昌親承棫樸之化。於報稱之心。有所未慊也。哀哉。

白話文:

王岵翁先生,他深知醫理,用藥往往都能對症下藥,所以才能長壽。但他深受耳鳴之苦,不喜歡見客。他身邊的侍從,有誰能真正了解醫藥之事呢?之前他病好轉,大家就都歸功於人參的功效,把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,還說他們本來就想用人參,只是不敢擅作主張,才來徵詢意見,以示謹慎。於是,之後的照護事宜,就全推卸給他們,卻不顧之前錯誤已經一再發生了。唉!

善後調理,真的那麼容易嗎?之前我說的虛風病症,昌才用一劑甘寒藥就稍有效果,結果又換了醫生,誤以為是傷寒來治療,導致病情危急。昌雖然後來用旋覆代赭兩劑把人救回來,但之前的虛風根本還沒來得及去除。而此時,主家和醫生們都還在誇讚人參的功效,說調理應該加倍用人參,根本不考慮其他。他們沒想到虛風會逐漸加重,將來再想好好治療,就來不及了。這個時候,我想要當面爭論,只會引來事端。即使上書陳述,又怕不被採納,只能嘆息而已。唉!世事難為,大概都是這樣吧!但即使不能提前規劃,也還是要提出來討論。
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風的特性是善於運行而且變化多端。」這說明風這種病沒有固定的形態。又說:「病成之後會產生變化。」這專指胃風引起的疾病,變化最多。

這些變化有五種:第一種是風會轉為寒熱。因為風氣通於肝,肝木太過就會欺侮脾胃,所以產生寒熱的症狀。王先生之前生病時,左關脈獨大,他自己也說氣向上反攻左邊,而且經常有寒熱症狀,導致醫生們都認為他是外感,這就是證明。第二種是氣逆會成為頭頂疾病。所謂氣逆就是胃氣上衝,導致頭頂的疾病,例如眩暈之類。王先生之前生病時,打嗝不停,而且時常感到頭昏,這就是證明。第三種是熱會轉為消渴症。熱積聚在胃中,會導致容易飢餓而且食量大,這是火的危害。王先生胃中原本就有積熱,而且特別想吃東西,這就是證明。第四種是久風會變成飧泄。意思是胃中風邪太盛,吃完東西就拉肚子,食物無法停留在胃中。王先生平時三四天才排便一次,現在卻無緣無故地拉了好幾次,這就是證明。第五種是脈風會變成癘(皮膚病)。意思是胃中風邪積聚太久,導致營氣腐敗不清,肌肉之間漸漸潰爛。因為胃主肌肉。王先生四肢和脈絡之間,常常長瘡瘍,而且逐漸擴散,這就是證明。

這五種都是胃風引起的疾病,王先生都已經出現了徵兆。而且他還喜歡吃羊肉和河豚,這更容易導致病情加重。其實他也是身不由己。因為風邪煽動胃部,像轉動的圓球一樣迅速,食物容易消化,所以不得不依靠厚味食物來補充,但他不知道胃中的元氣,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耗損。如果虛風停止,就算清淡的食物也不容易消化,更何況是肥甘厚味的食物呢?現在的醫生,完全不了解病人發病前後的情況,明明告訴他們是虛風的病症,卻連虛風是什麼都不知道,這樣怎麼能稱得上是醫生呢?又如何能談得上好好調養身體呢?我對此感到非常感慨。

雖然病因已經確定,但那些狂妄錯誤的言論,還是不適合呈上給他看。加上我那時候要去浙江一趟,等我回來後,王先生又再次重病。我去診治時,他告訴我說,這次生病差點沒命,現在幸好稍微好轉,但整夜都在修改文章,精神都快錯亂了。我回答說,胃風積聚太久,導致津液乾枯,真火內盛,應該用知母一兩,人參、甘草各一錢,每天服用兩劑就會好。大家卻認為藥方中人參太少,而且沒有其他補藥輔助,完全沒有道理,就沒有採用。反而連續用了大量人參和白朮,結果沒有效果。過了三天,藥方中的人參竟然加到一兩,服用後,頃刻間氣息上湧,一去不返,就去世了。王先生是八十歲的元老,功勳顯赫,子孫滿堂,圍繞在病床四周。他還有什麼遺憾呢?只有我,親身受到他的教誨,對於報答他的恩情,心中感到非常遺憾。可悲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