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寓意草》~ 論顧鳴仲痞塊錮疾根源及治法
論顧鳴仲痞塊錮疾根源及治法
1. 論顧鳴仲痞塊錮疾根源及治法
顧鳴仲有腹疾近三十年。朝寬暮急。每一大發。腹脹十餘日方減。食濕面及房勞。其應如響。腹左隱隱微高。鼓呼吸觸之。汩汩有聲。以痞塊法治之。內攻外貼。究莫能療。余為懸內照之鑑。先與明之。後乃治之。人身五積六聚之證。心肝脾肺腎之邪。結於腹之上下左右。及當臍之中者。
白話文:
顧鳴仲患有腹部的疾病已接近三十年。清晨時腹痛較輕,傍晚時腹痛劇烈。每次腹痛嚴重發作,腹脹持續十餘日才會減緩。吃濕熱的食物或房事過度,就會立即引起腹痛發作。他腹部左邊隱隱微微隆起,深呼吸時觸摸會有咕嚕咕嚕的聲音。使用治療腸胃硬塊的方法對他進行內外治療,但久治不愈。我當作一面照妖鏡審視他,先讓他明白自己的病因,然後才開始治療。人體會有五種積滯和六種聚積的病症。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的邪氣,可能會聚集在腹部的上下左右或肚臍周圍。
皆高如覆盂者也。膽胃大小腸膀胱命門之邪。各結於其本位。不甚形見者也。此證乃腎臟之陰氣。聚於膀胱之陽經。有似於痞塊耳。何以知之。腎有兩竅。左腎之竅。從前通膀胱。右腎之竅。從後通命門。邪結於腹之左畔。即左腎與膀胱為之府也。六腑惟膽無輸瀉。其五腑受五臟濁氣傳入。
白話文:
這些腫塊都像倒蓋的碗一樣高。膽、胃、大腸、膀胱和命門這些臟器的邪氣,各自聚集在它們各自的位置上,但外觀上並不明顯。這種症狀是由於腎臟的陰氣聚集在膀胱的陽經上,很像痞塊。怎麼知道是這樣呢?腎臟有兩個孔竅。左腎的孔竅從前面通往膀胱,右腎的孔竅從後面通往命門。邪氣聚集在腹部的左邊,也就是左腎和膀胱的所在。六腑中只有膽沒有輸瀉。其他五腑接收了五臟傳來的濁氣。
不能久留。即為輸瀉者也。今腎邪傳於膀胱。膀胱溺其輸瀉之職。舊邪未行。新邪踵至。勢必以漸透入膜原。如革囊裹物者然。經曰。膀胱者州都之官。津液藏焉。氣化則能出矣。然則腎氣久聚不出。豈非膀胱之失其運化乎。夫人一團之腹。大小腸膀胱俱居其中。而胞又居膀胱之中。
白話文:
不能久留於體內。這樣就會導致水液代謝失常。現在腎臟的邪氣傳到了膀胱。膀胱喪失了代謝水液的功能。舊的邪氣還沒有排出,新的邪氣又來了。勢必逐漸滲透到包裏內臟的膜裏。就像用皮革囊包裹東西一樣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膀胱是水液代謝的主要器官,津液貯存在那裏。氣化後就能排出體外。那麼,腎氣長期積聚不能排出,豈不是膀胱失去了運化功能嗎?人的整個腹部,大小腸、膀胱都位於其中,而子宮又位於膀胱之中。
惟其不久留輸瀉。是以寬乎若有餘地。今腎之氣。不自收攝。悉輸膀胱。膀胱蓄而不瀉。有同膽腑之清淨無為。其能理乎。宜其脹也。有與生俱焉者矣。經曰。腎病者善脹。尻以代踵。脊以代頭。倘膀胱能司其輸瀉。何致若此之極耶。又曰。巨陽引精者三。曰太陽膀胱經。吸引精氣者。
白話文:
由於腎氣不能長時間儲蓄,所以需要通過排泄來調節。現在腎臟氣機不能自我收攝,全輸注到膀胱中。膀胱儲蓄而不瀉,就像膽腑的清淨無為一樣。這樣它還能正常運作嗎?出現脹滿是理所當然的。還有一些人從出生就伴有這種情況。醫經記載:「腎病的人容易脹滿。臀部代替腳後跟,脊椎代替頭部。」如果膀胱能正常運行排泄,怎麼會發展到這種極端的程度呢?醫經中又說:「巨陽經引精的途徑有三個。」其中之一就是太陽膀胱經,它可以吸引精氣。
其脹止於三日。此之為脹。且數十年之久。其吸引之權安在哉。治法補腎水而致充足。則精氣深藏。而膀胱之脹自消。補膀胱而令氣旺。則腎邪不蓄。而輸化之機自裕。所以然者。以腎不補不能藏。膀胱不補不能瀉。然補腎易而補膀胱則難。以本草諸藥。多瀉少補也。經於膀胱之予不足者。
白話文:
水腫的脹滿通常在三天後停止。這就是所說的「脹」。有些人會持續數十年,吸引水液的機制在哪裡呢?
治療的方法是補腎水,讓腎氣充足。這樣精氣就會深藏體內,膀胱的水腫自然會消散。如果補膀胱讓氣旺盛,腎臟的邪氣就不會積聚,輸化機能自然會充裕。
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腎氣不補就無法藏精,膀胱不補就無法排尿。但是,補腎容易,補膀胱就比較困難,因為中草藥大多是瀉下作用,補益作用較少。膀胱所需要的藥物,往往會不夠。
斷以死期。後人莫解其故。吾誠揣之。豈非以膀胱愈不足則愈脹。脹極勢必逆傳於腎。腎脹極。勢必逆傳於小腸。小腸脹極。勢必逆傳於脾。乃至通身之氣。散漫而無統耶。醫者於未傳之先。蚤見而預圖之。能事殫矣。
胡卣臣先生曰。言腹中事。如張炬而遊洞天。愈深愈朗。
白話文:
這個病人被醫生預測會死。後來人們都不明白原因。我想了一下,難道是因為膀胱越虛就越脹嗎?脹得太厲害必定會逆傳到腎臟。腎臟脹得太厲害必定會逆傳到小腸。小腸脹得太厲害必定會逆傳到脾臟。這樣全身的氣就會散漫沒有統帥。醫生在還沒逆傳之前,就能早點發現並採取預防措施。這樣做已經很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