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昌

《寓意草》~ 論吳聖符單腹脹治法 (2)

回本書目錄

論吳聖符單腹脹治法 (2)

1. 論吳聖符單腹脹治法

附窠囊證據,許叔微本事方曰。微患飲澼三十年。始因少年夜坐寫文。左向伏几。是以飲食多墜左邊。中夜必飲酒數杯。又向左臥。壯時不覺。三五年後。覺酒止從左下有聲。脅痛食減嘈雜。飲酒半盞即止。十數日必嘔酸水數升。暑月止右邊有汗。左邊絕無。遍訪名醫及海上方。間或中病。止得月餘復作。其補如天雄附子礬石。利如牽牛大戟甘遂。備嘗之矣。自揣必有澼囊。如水之有科臼。不盈科不行。但清者自行。而濁者停滯。無路以決之。故積至五七日。必嘔而去。脾土惡濕。而水則流濕。莫若燥脾以去濕。崇土以填科臼。乃製蒼朮丸。服三月而疾除。繇此觀之。痰飲小患。尚有科臼。豈脹滿大病。反無科臼乎。但許公酸水積至數升。必盡嘔去。故不下滲於腹。若聖符則積之經年。腹中已容數斗。喉間連谷上湧者。不過數口而已。向非吾先治胃中酸水。腹內再可加一年之積乎。然腹中之事。言之反涉於誕。其不以為功也宜矣。昔賢自病三十年始悟。今之醫輩。視人猶己者有幾。況己病亦不如所繇耶。其更數醫而不能為善後計者。總之未透此關耳。

胡卣臣先生曰。認病機處。溯流窮源。若河漢莫可紀極。然實鑿鑿有據。不涉影響。覺十年讀書。三次折肱者。未必具此手眼。

白話文:

吳聖符單腹脹治法的論述:

許叔微的本事方中記載一例:患者患飲停積症三十年,起因是年輕時夜裡伏案寫字,左側臥於桌旁,導致飲食多積於左側。半夜必飲酒數杯,並且左側臥睡。年輕時沒有感覺,三五年後,發現酒喝到一半,左側下方有聲音,脅肋疼痛,食慾減退,嘈雜不適,飲酒半盞就受不了,十幾天必嘔吐數升酸水。夏天只有右側出汗,左側完全不出汗。他遍訪名醫和民間醫生,雖偶爾病情有所緩解,但只能維持一個多月就復發。他服用過各種補益藥物,如天雄、附子、礬石等,也服用過各種瀉下藥,如牽牛、大戟、甘遂等,都無效。他自己推測,一定是飲水積聚在某個部位,如同水在容器裡,不滿則不流動,只有清澈的水才會自行流出,濁水則停滯不流,沒有出口排出,所以積聚到五七天,就會嘔吐出來。脾土喜燥惡濕,水則流濕,最好的方法是燥濕健脾,填補積聚的部位。於是,他製備了蒼朮丸,服用三月,病就痊癒了。由此可見,即使是痰飲小症,尚且有積聚的部位,更何況是脹滿這種大病,怎麼可能沒有積聚的部位呢?只是許公的酸水積聚到數升才嘔吐出來,所以沒有滲入腹部。而吳聖符則積聚多年,腹部已容納數斗,喉嚨裡雖然有食物往上湧,但不過幾口而已。如果不是我先治療了他的胃中酸水,他的腹部積聚還能持續一年。然而,腹部的情況,說出來反而顯得誇張,所以也就不值得讚揚了。古人自己生病三十年才明白病因,如今的醫生,能像了解自己一樣了解病人又有幾個呢?況且,他們自己的病也未必能治好,更何況去治療別人呢?那些看過很多醫生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人,總之還沒有真正理解這個道理。

胡卣臣先生說:要認清病機,追溯病因,如同追溯河漢的源頭,無法窮盡,但實際上是有跡可循的,不會無緣無故。即使十年讀書,三次骨折的人,也未必能有這樣的洞察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