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昌

《寓意草》~ 辨黃咫旭乃室膈氣危症宜用緩治法果驗

回本書目錄

辨黃咫旭乃室膈氣危症宜用緩治法果驗

1. 辨黃咫旭乃室膈氣危症宜用緩治法果驗

咫旭乃室病,膈氣二十餘日,飲粒全不入口。延余診時,尺脈已絕而不至矣。詢其二便,自病起至今,從未一通。止是一味痰沫上湧,厭厭待盡,無法以處。邑庠有施姓者,善決生死,謂其脈已離根,頃刻當壞。余曰,不然。脈經明有開活一款云:「上部有脈,下部無脈,其人當吐。不吐者死。」是吐則未必死也。但得天氣下降,則地道自通,故此症倍宜治中。以氣高不返,中無開闔,因成危候。待吾以法緩緩治之,自然逐日見效。於是始獨任以觀驗否。乃遂變旋覆代赭成法,而用其意,不泥其方。緣女病至尺脈全無,則莫可驗其受孕,萬一有而不求,以赭石、乾薑輩傷之,呼吸立斷矣。姑闕疑,以赤石脂易赭石,煨薑易乾薑,用六君子湯加旋覆花煎調。服下嘔即稍定。其岳父見用人參,以為劫病而致憾。余曰,無恐也。治此不愈,願以三十金為罰。如愈,一文不取。乃全神照應,藥必親調,始與服之。三日後,漸漸不嘔;又三日後,粥飲漸加。

舉家稱快。但病者全不大便,至是已月餘矣。一則憂病之未除,再則憂食之不運,刻刻以通利為囑。余曰,臟氣久結,食飲入胃,每日止能透下腸中一二節,食飲積之既久,臟氣自然通透,原議緩治,何得急圖耶?舉家僉以余為不情,每進診脈,輒聞病者鼻息之揚,但未至發聲相詈耳。

蓋余以歸、地潤腸之藥,恐滯膈而作嘔。硝石、大黃通腸之藥,恐傷胎而殞命。姑拂其請,堅持三五日。果氣下腸通而病全瘳矣。病瘳而其家竊議曰:「一便且不能通,曷貴於醫耶?」月餘,腹中之孕,果漸形著。又議曰:「一孕且不能知,安所稱高耶?」吁嗟!余之設誠而行,以全人夫妻子母,而反以得謗也。豈有他哉?惟余得謗,當世之所謂醫者,然後乃得名耳。

胡卣臣先生曰,議病入理之深,自然入俗之淺。如中無開闔之語,及臟氣逐日漸通之語,豈堪向尋常索解耶?

白話文:

這位名為咫旭的女子,患了室病,導致膈氣不順。已經二十多天了,完全無法進食任何食物。我去看診時,發現她的脈搏在尺部已經微弱到幾乎感覺不到。詢問她的排便情況,得知從生病開始至今,都未曾排便過,只是一直不停地吐痰沫,情況非常危急,似乎快要不行了,束手無策。

當地一位姓施的讀書人,很擅長判斷生死,他認為咫旭的脈象已經脫離根本,很快就會有生命危險。我說:「不是這樣的,脈經上明明有說,如果上部有脈,下部無脈,這個人會吐。如果不吐就會死,所以會吐並不一定會死。只要讓體內氣機下降,那麼腸道自然就會暢通。因此,這種病最適合用調理中氣的方法治療。因為氣機上逆不降,導致中焦無法正常開合,才會形成危急的症狀。讓我用溫和的方法慢慢治療,自然會一天天見效。」於是,我決定獨自負責治療,觀察療效。

我改變了旋覆代赭湯的原有用法,只取其治療意涵,不拘泥於原方。因為這位女子尺脈全無,無法判斷是否懷孕,萬一她真的懷孕,如果用赭石、乾薑這些比較峻烈的藥物,可能會導致呼吸停止。所以我暫時不考慮這個問題,用赤石脂取代赭石,煨姜取代乾薑,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旋覆花煎服。服藥後,嘔吐的情況稍微穩定下來。她的岳父看到我用人參,認為我是用補藥來加速耗損她的病情,非常不滿。我說:「不用擔心,如果治不好,我願意賠償三十兩黃金,如果治好了,我一文錢也不要。」我全神貫注地照顧她,親自調藥,讓她服用。三天後,她漸漸不再嘔吐,又過了三天,開始慢慢可以喝稀粥。

全家都非常高興。但是,病人仍然無法排便,至今已經一個多月了。一方面擔心病情沒有痊癒,另一方面又擔心食物不能消化。他們不斷要求我幫忙通便。我說:「臟腑之氣長期鬱結,食物進入胃裡,每天只能向下排到腸道的一兩節。食物累積久了,臟腑之氣自然會暢通。我原本就打算用溫和的方法治療,怎麼可以急於求成呢?」全家人都認為我不通情理,每次看診時,我都能聽到病人鼻息粗重,只是還沒到大聲責罵我的地步。

我因為擔心使用潤腸的藥物會阻滯膈氣而引起嘔吐,使用硝石、大黃等通便的藥物又怕會傷到胎兒而導致流產,所以沒有採納他們的建議,堅持了三五天。結果,氣機下行,腸道暢通,病就完全好了。病好之後,她們家人私下議論說:「連大便都不能通,那算什麼好醫生呢?」又過了一個月,她腹中的胎兒漸漸顯形,他們又議論說:「連懷孕都不知道,還敢自稱醫術高明?」唉,我一心一意,為了成全別人一家,結果反而遭到誹謗。這也沒什麼,只有我受到誹謗,當今世俗所謂的醫生,才能因此獲得名聲。

胡卣臣先生說:討論病理如果能深入,自然就不會淺顯易懂,就像「中無開闔」以及「臟氣逐日漸通」這些話,又怎麼能向一般人解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