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寓意草》~ 答門人問州守錢希聲先生吐血治法 (1)
答門人問州守錢希聲先生吐血治法 (1)
1. 答門人問州守錢希聲先生吐血治法
門人問曰。州尊暴病。嘔血數升。指尖微冷。喉間窒塞。聲不易出。安危之機。關於醫藥。有用溫補人參阿膠之屬者。有用涼血生地玄參之屬者。有用降火黃柏知母之屬者。漫難適從。請吾師確言其理。以開瞽瞶。答曰。古今論失血之症。皆混在痰火一門。是以言之不中肯窾。
吾試為子詳之。夫血病有新久微甚。無不本之於火。然火有陰陽不同。治法因之迥遠。州尊雖舊嘗失血。不過傷損之類。其原頗輕。今入春以來。忽爾嘔血數盂。則出之暴矣。經云。暴病非陽。則其為火也。即非陽火甚明。陽火者五行之火。天地間經常可久之物。何暴之有。
設其暴也。復可以五行之水折之。不能暴矣。惟夫龍雷之火。潛伏陰中。方其未動。不知其為火也。及其一發。暴不可御。以故載陰血而上溢。蓋龍雷之性。必陰雲四合。然後遂其升騰之勢。若天青日朗。則退藏不動矣。故凡用涼血清火之藥者。皆以水制火之常法。施之於陰火。
未有不轉助其虐者也。大法惟宜溫補。而溫補中之微細曲折。要在講明有素。經曰。少陰之脈縈舌本。謂腎脈縈繞於舌根之間也。又曰。咯血者屬腎。明乎陰火發於陰中。其血咯之成塊而出。不比咳嗽癆症。痰中帶血為陽火也。此義從前未有發明。惟漢代張仲景為醫中之聖。
於傷寒症中垂戒一款云。誤發少陰汗。動其經血者。下竭上厥為難治。後人隨文讀去。至下竭上厥之理。總置不講。不知下竭者。陰血竭於下也。上厥者。陰氣逆於上也。蓋氣與血兩相維附。氣不得血。則散而無統。血不得氣。則凝而不流。故陰火動而陰氣不得不上奔。陰氣上奔。
而陰血不得不從之上溢。陰血上溢。則下竭矣。血既上溢。其隨血之氣。散於胸中。不能復返本位。則上厥矣。陰氣上逆。不過至頸而止。不能越高巔清陽之位。是以喉間窒塞。心忡耳鳴。胸膈不舒也。然豈但窒塞不舒已哉。陰氣久居於上。勢必龍雷之火。應之於下。血不盡竭。
不止也。氣不盡厥。亦不止也。仲景所以斷為難治者。其以是乎。但止曰難治。非謂不治也。仲景不立治法者。以另有卒病論一十六卷。專論暴病。後世散逸無傳耳。吾為子大辟其扃。則以健脾中陽氣為第一義。健脾之陽。一舉有三善也。一者脾中之陽氣旺。如天青日朗。而龍雷潛伏也。
一者脾中之陽氣旺。而胸中窒塞之陰氣。如太空不留纖翳也。一者脾中之陽氣旺。而飲食運化精微。復生其下竭之血也。況乎地氣必先蒸土為濕。然後上升為云。若土燥而不濕。地氣於中隔絕矣。天氣不常清乎。今方書皆治陽火之法。至龍雷之火。徒有其名。而無其治。反妄引久嗽成癆。
痰中帶血之陽症。不敢用健脾增咳為例。不思咯血即有咳嗽。不過氣逆上厥之咳。氣下則不咳矣。況於原無咳嗽者乎。古方治龍雷之火。每用桂附引水歸原之法。然施於暴血之症。可暫不可常。蓋已虧之血。恐不能制其悍。而未動之血。恐不可滋之擾耳。究而論之。治龍雷之火。
白話文:
門生詢問州守錢希聲先生吐血的治療方法。州守突然暴病,嘔血數升,指尖冰冷,喉嚨阻塞,說話困難,性命危急。治療方法上,有人主張溫補人參、阿膠等;有人主張涼血,用生地、玄參等;也有人主張降火,用黃柏、知母等,眾說紛紜,難以抉擇,請求老師明確指出治療的道理。
我來為你詳細解釋。古今醫書論述失血症,都籠統歸於痰火一類,因此說法並不精確。
血病的輕重、新舊不同,都源於內火,但火分陰陽,治療方法大相徑庭。州守雖曾有失血病史,但只是輕微的損傷,病根不深。如今春天以來,突然嘔血數升,病情發展迅速。經書上說,暴病非陽,說明這是陰火。所謂陽火,是五行之火,天地間常存之物,怎麼會突然暴發呢?
如果說是暴發,可以用五行之水來克制,就不會突然暴發了。只有潛伏於陰中的龍雷之火,在未發作時,人們不知道它是火;一旦發作,則來勢兇猛,難以抵擋,因此陰血上涌。龍雷之火,必須陰雲密布才能升騰,如果天氣晴朗,它就會潛伏不動。所以,凡是用涼血清火的藥物,都是用水的性質去制火,用在陰火上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
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溫補,但溫補的方法也要講究細節。經書上說:「少陰之脈縈舌本」,指的是腎脈環繞在舌根;又說:「咯血者屬腎」,說明陰火發於陰中。這種成塊咯血,與咳嗽癆病中痰中帶血的陽火不同,這個道理以前沒有人闡明。只有漢代醫聖張仲景,在《傷寒論》中有所警示,說誤發少陰汗,導致經血紊亂,下竭上厥,難以治療。後人只讀原文,而忽略了「下竭上厥」的道理。「下竭」是指陰血耗竭於下,「上厥」是指陰氣逆於上。氣血互相依存,氣不足,血則散而不聚;血不足,氣則凝而不流。所以陰火動,陰氣就會上逆,陰氣上逆,陰血就會上涌,陰血上涌,則下竭;血上涌,隨血之氣散於胸中,不能迴歸本位,則上厥。陰氣上逆,只能到頸部,不能超過巔頂清陽之位,所以喉嚨阻塞,心悸耳鳴,胸膈不舒。但不僅僅是阻塞不舒而已,陰氣久居於上,勢必導致龍雷之火在下應和,血不會完全耗竭,也不會停止;氣也不會完全逆亂,也不會停止。張仲景所以說難治,就是這個原因。但他說難治,並不是說不能治。張仲景沒有制定治療方法,是因為他另有《卒病論》十六卷,專論暴病,但後來失傳了。
我來為你打開思路,那就是以健脾益陽氣為第一要務。健脾益陽有三大益處:一是脾陽旺盛,如同晴空萬里,龍雷潛伏;二是脾陽旺盛,胸中阻塞的陰氣,如同太空沒有絲毫雜質;三是脾陽旺盛,飲食運化精微,可以補充耗竭的陰血。況且地氣必須先蒸土為濕,然後上升為雲,如果土燥不濕,地氣受阻;天氣才會清朗。現在醫書都治陽火,對於龍雷之火,只有名稱,而沒有治療方法,反而錯誤地引用久咳成癆,痰中帶血的陽症,不敢用健脾的方法,擔心會加重咳嗽。他們沒有想到,咯血雖然伴有咳嗽,但只是氣逆上厥引起的咳嗽,氣順則不咳了,何況本來就沒有咳嗽的人呢?古方治療龍雷之火,常用桂枝、附子引導水歸於原位,但是用於暴血症,只能暫時使用,不能長期使用,因為已經虧損的血液,恐怕不能承受其強烈的藥性;而未受損的血液,恐怕也不可滋擾。總之,治療龍雷之火,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