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寓意草》~ 為顧枚先議失血證治並論病機 (1)
為顧枚先議失血證治並論病機 (1)
1. 為顧枚先議失血證治並論病機
顧枚先年二十餘歲。身軀肥大。平素嗜酒。邇來鰥居鬱郁。壬午孟夏。患失血證。每晚去血一二盞。至季夏時。去血無算。面色不見憔悴。肌肉不見消瘦。診其脈亦不見洪盛。晝夜亦不見寒熱。但苦上氣喘促。夜多咳嗽。喉間窒塞。胸前緊逼。背後刺脹。腹中悶痛。躁急多怒。
醫以人參阿膠治失血成法。用之月餘。逾增其勢。更醫多方。以圖用膏子之潤上。而氣時降也。用牛膝黃柏之導下。而血時息也。及服酒研三七少許。則血止而欬亦不作。但未久。血復至。咳復增。又以為龍雷之火所致。思用八味丸中之些微桂附。以引火歸原。總繇未識病情也。
請因是證而益廣病機焉。人身血為陰。男子不足於陰。故以血為寶。是以失血之證。陰虛多致發熱。面色多致枯黑。肌肉多致消瘦。今病者不然。豈其有餘於血哉。以病為飲醇傷胃。胃為水穀之海。多氣多血。二十餘年水穀充養之精華。以漸內虧。而外不覺也。胃之脈從頭走足。
本下行也。以嘔血之故。逆而上行。則呼吸之音。必至喘急矣。胃之氣傳入大小腸膀胱等處。亦本下行也。以屢嘔之故。上逆而不下達。則腸腹之間。必致痛悶矣。胃氣上奔。嘔逆橫決。則胸中之氣必亂。至於緊逼痛楚。則亂之甚矣。胸中之位舍有限。已亂之氣。無處可容。
勢必攻入於背。以背為胸之府也。至於肩髃骨空。鑽如刃刺。則入之深矣。故一胃耳。分為三脘。上脘氣多。下脘血多。中脘氣血俱多。今胃中既亂。氣血混矣。不但胃也。胃之上為膈。其心煩多怒者。正內經所謂血並於膈之上。氣並於膈之下致然。氣血倒矣。所以內經又言血並於陽。
氣並於陰。乃為熱中。又言癉成為消中。癉即熱也。消中者善食多飢。而肌肉暗減也。病者之嗜飲。為熱積胃中。其不病消中。而病嘔血者何耶。內經又以胃脈本宜洪盛。反得沉細者。為胃氣已逆。若見人迎脈盛。則熱聚於胃。而內生癰。今胃脈已見沉細。其不成胃癰。而成嘔血者又何耶。
不知病者嘔血之源。與此二者同出異名耳。熱積於中即為消。血積於中即為癰。而隨積隨嘔。則為此證。揆其致此之繇。必以醉飽入房而得之。蓋人身氣動則血動。而搆精時之氣。有乾坤鼓鑄之象。其血大動。精者血之所化也。灌輸原不止胃之一經。獨此一經所動之血。為醉飽之餘所阻。
不能與他經之血。緝續於不息之途。是以開此脫血一竇。今者竟成熟路矣。欲治此病。不如此其分經辨證。何從措手乎。豈惟經也。絡亦宜辨。胃之大絡。貫膈絡肺。不辨其絡。亦孰知膈間緊迸。肺間氣脹痰膠。為胃病之所傳哉。當此長夏土旺。不惟母病。而子失養。抑且母邪盡傳於子。
至三秋燥金司令。咳嗽喘滿之患必增。不急治之。則無及矣。今歲少陰司天。少陰之上。熱氣主之。運氣熱也。夏月適當暑熱。時令熱也。而與胃中積熱。合煽其虐。不治其熱。血必不止。然不難於血之止也。第患其止而聚也。聚於中為蠱為癰。猶緩也。聚於上為喘為厥。則驟也。
白話文:
顧枚先二十多歲,身材肥胖,平素嗜酒。最近獨居,心情鬱悶。壬午年孟夏(五月初),患上失血症,每天晚上都會吐血一兩碗。到季夏(七月底)時,吐血量就更多了,無法計算。但他面色並不憔悴,肌肉也不消瘦,脈象也不見洪盛,晝夜也沒有寒熱,只是感到上氣喘促,晚上咳嗽頻繁,喉嚨堵塞,胸前緊迫,背後刺痛脹滿,腹部悶痛,性情煩躁易怒。
醫生按照治療失血的慣常方法,用人參、阿膠治療一個多月,病情卻加重了。又換了許多方子,想用滋潤的藥物來緩解上焦的症狀,用牛膝、黃柏等藥物來導瀉下焦,希望能止血,還用少量的三七研磨後服用,結果血止住了,咳嗽也好了,但沒過多久,又開始吐血,咳嗽也加重了。於是有人認為是因龍雷之火(指內熱)引起,想用八味丸中少量的桂枝、附子來引導內火歸位,但這都是因為沒有正確診斷病情造成的。
我們來仔細分析這個病例的病機。人體血液屬陰,男子本就陰氣不足,所以血液對男子來說非常重要。一般來說,失血會導致陰虛,從而出現發熱、面色枯黑、肌肉消瘦等症狀,但這個病人卻沒有這些症狀,難道是因為他血氣有餘嗎?我認為是因他長期飲酒傷了脾胃。脾胃是水谷精華的倉庫,能產生大量氣血,他二十多年來水谷精華的滋養,積累在脾胃中,慢慢地內虛了,但外在卻看不出來。脾胃的經脈從頭到腳運行,本應該向下運行,但因嘔血的原因,氣血逆行向上,所以呼吸才會喘促。脾胃之氣也運行到大小腸、膀胱等處,本也應該向下運行,但由於多次嘔血,氣血逆行而上,不能向下到達,所以腸腹才會疼痛、悶脹。脾胃之氣上衝,嘔逆不止,胸中之氣必然紊亂,出現緊迫疼痛,這是氣機紊亂的嚴重表現。胸部空間有限,紊亂的氣機無處容納,就會衝擊到背部,因為背部是胸部的後方。所以肩胛骨之間會感到像刀刺一樣的疼痛,這是氣機衝擊到背部的結果。
胃分為上中下三焦,上焦氣多,下焦血多,中焦氣血都多。現在胃中氣血紊亂,氣血混雜,不僅是胃的問題。胃之上是膈,病人煩躁易怒,正符合內經所說的「血並於膈之上,氣並於膈之下」的狀態,氣血倒置了。內經還說「血並於陽,氣並於陰,乃為熱中」,又說「癉(熱)成為消中」,消中的人善食多飢,但肌肉卻暗淡消瘦。這個病人嗜酒,是熱積在胃中,但他並沒有消中症狀,卻是嘔血,這是為什麼呢?內經還說,胃脈應該洪盛,如果反而沉細,說明胃氣逆行了。如果看到人迎脈盛,說明熱聚於胃,會內生癰腫。但這個病人胃脈沉細,卻沒有形成胃癰,而是嘔血,這又是為什麼呢?
我不知道這個病人嘔血的原因和內生癰腫是否同出一源,只是名稱不同而已。熱積於中就是消中,血積於中就是癰腫,持續積聚就會持續嘔血,就是這個病症。造成這個病的原因,一定是醉酒後房事過度引起的。因為人體氣機活動就會帶動血液活動,而性交時氣機活動就像乾坤鼓鑄一樣,血液活動量很大,精液是血液所化生,灌注全身,不只是單獨一條經絡。但醉酒之後,這條經絡的血液活動受到阻礙,不能和其他經絡的血液繼續運行,所以就開了一個出血的通道,現在這個通道已經形成規律了。要治療這個病,必須要這樣分經辨證,才能對症下藥。
不僅要辨別經脈,還要辨別絡脈。胃的大絡貫穿膈肌,絡於肺,如果不辨別絡脈,怎麼知道膈肌緊迫,肺部氣脹、痰多,是胃病傳變的結果呢?現在正值長夏,土氣旺盛,不僅母臟(脾胃)有病,而且子臟(肺)也失養,而且母臟的邪氣還會傳給子臟。到了秋季金氣當令,咳嗽、喘滿的症狀必然加重,如果不抓緊治療,就來不及了。今年是少陰司天,少陰之上是熱氣主之,運氣屬熱,夏季正當暑熱,時令也熱,再加上胃中積熱,這些熱邪會加重病情。如果不治療熱邪,血就止不住。止血並不難,但要擔心血止住後積聚,積聚在內就成為蠱毒或癰腫,這是緩慢的過程;積聚在上焦就會成為喘促或厥逆,這是迅速的過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