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寓意草》~ 論吳聖符單腹脹治法 (1)
論吳聖符單腹脹治法 (1)
1. 論吳聖符單腹脹治法
聖符病單腹脹。腹大如箕。緊硬如石。胃中時生酸水。吞吐皆然。經年罔效。蓋由醫輩用孟浪成法。不察病之所起。與病成而變之理。增其勢耳。昨見云間老醫煎方。龐雜全無取義。惟腎氣丸一方。猶是前人已試之法。但此病用之。譬適燕而南其指也。夫腎氣丸為腫脹之聖藥者。
白話文:
腰腹部脹氣的病情:腹部像簸箕一樣大,緊繃得像石頭。胃中經常產生酸水,無論吞嚥或嘔吐都會出現。多年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。這是因為醫生們使用草率的治療方法,沒有仔細觀察病情的起因,導致病情惡化。前幾天看到雲間一位老醫生的藥方,內容複雜,沒有什麼道理。只有腎氣丸這一味藥,是前人已經試驗過的方法。但是這個病人使用腎氣丸,就像去燕地卻往南走一樣,完全不對路。腎氣丸是治療腫脹的特效藥,而這個病人的問題在於腹部脹氣,與腎氣丸的適應症不符。
以能收攝腎氣。使水不泛溢耳。今小水一晝夜六七行。溝渠順導。水無氾濫之虞也。且謂益火之源。以消陰翳耳。今酸味皆從火化。尚可更益其火乎。又有指腹脹為食積。用局方峻攻。尤屬可駭。僕不得不疏明其旨。夫聖符之疾。起於脾氣不宣。鬱而成火。使當時用火鬱發之之法。
白話文:
使用這個方法可以收斂腎氣,讓水液不會氾濫。現在一天小便六七次,溝渠暢通,水不會氾濫。再說滋養火源,目的是去除陰霾。現在酸味都是因為火化,還能再滋養其火嗎?還有認為腹脹是食物積滯,使用方劑強力攻下,這更令人驚駭。我不得不闡明其道理。皇上的疾病,源於脾氣不宣,鬱結化火。當時應該使用疏肝利膽的方法。
升陽散火。病已豁然解矣。惟其愈郁愈湮。漸至脹滿。則身中之氣。一如天地不交而成痞塞。病成而變矣。證似無火。全以火為之根。不究其根。但治其脹。如檳榔厚朴萊菔子之類。皆能耗氣助火。於是病轉入胃。日漸一日。煎熬津液。變成酸汁。胃口有如醋甕。胃中之熱。
白話文:
提升陽氣,祛除火氣。症狀已經明顯好轉。但是,病情仍然時好時壞,逐漸出現脹滿。這時,體內的氣就像天地不通,導致痞塞。病情加重並發生變化。症狀上看似乎沒有火氣,但實際上火氣纔是病根。如果不追究病根,只治療脹滿,像檳榔、厚朴、萊菔子之類的藥物,都會耗氣助火。於是,病情轉移到胃,一天比一天嚴重。津液被煎熬,變成酸性汁液。胃部就像醋罈子一樣,胃熱難當。
有如麴櫱。俟谷飲一入。頃刻釀成酢味矣。有時新谷方咽。舊谷即為迸出。若互換者。緣新谷芳甘未變。胃愛而受之。其酸腐之餘。自不能留也。夫人身天真之氣。全在胃口。今暗從火化。津液升騰屑越。已非細故。況土曰稼穡。作甘者也。木曰曲直。作酸者也。甘反作酸。
白話文:
就像曲子一樣的消化過程。當新的穀物進入後,瞬間就能釀出酸味。有時候,新的穀物才剛吞下去,舊的穀物就衝出來。如果它們互換,那是因為新的穀物還保持著香甜的味道沒有改變,胃就會喜歡並且接受它。而那些已經變酸腐敗的穀物,胃就無法留住。人的生命力全在胃部。現在因為火氣暗生的原因,津液上升而越出,這已經不是小事。況且,土屬性主管稼穡,生長甜味;木屬性主管彎曲,生長酸味。現在甜味卻反過來變成酸味。
木來侮土。至春月木旺時。必為難治。及今可治。又治其脹。不治其酸。曾不思酸水入腹。脹必愈增。不塞源而遏流。其勢有止極耶。試言其概。治火無過虛補實瀉兩法。內郁雖宜從補。然甘溫除熱瀉火之法。施於作酸日。其酸轉增。用必無功。故驅其酸而反其甘。惟有用剛藥一法。
白話文:
木氣來侵犯土氣。到了春天木氣旺盛的時候,一定會難以治療。趁現在還可以治療。還要治療脹氣,不要只治療痠痛。沒有想過酸水進入腹部,脹氣必然會加重。不堵住源頭而只截斷水流,難道脹氣有停止的可能嗎?
試著說明一下大略的治療方針。治療火氣,沒有比虛補實瀉兩法更好的了。內部鬱熱雖然應該從補益著手,但是用甘溫的藥物來去除熱氣和瀉火的方法,用在產生痠痛的時候,痠痛反而會加重。這樣用藥必定沒有效果。所以要消除痠痛而回復甘味,只能用剛猛的藥物治療。
剛藥者。氣味俱雄之藥。能變胃而不受胃變者也。參伍以協其平。但可用剛中之柔。不可用柔中之剛。如六味丸加桂附。柔中之剛也。於六味作酸藥中。入二味止酸藥。當乎不當乎。剛中之柔。如連理湯是也。剛非過剛。更有柔以濟其剛。可收去酸之績矣。酸去而後治脹。破竹之勢已成。
迎刃可解。錮疾頓蠲。脾君復辟。保合太和。常有天命矣。謂用藥者後先銖兩間。可無審乎。
白話文:
剛藥:具有強烈氣味、藥性霸道的藥物。它們能改變胃氣的性質,而不受胃氣的影響。
運用剛藥時,需要調和搭配,使其達到平衡。只可用剛藥中的柔性,不能用柔藥中的剛性。
比如六味丸中加入桂枝和附子,就是柔藥中的剛性。在六味合方中加入酸味藥物,再加入兩味止酸藥物,不知道是否合適?
剛藥中的柔性,比如連理湯。剛藥不是過於剛烈,而是有柔藥來調和它的剛性,這樣才能達到祛除酸氣的效果。酸氣去除了,才能治療脹氣。這樣就能勢如破竹,順利解決問題。
善後多年。聞用黃柏知母之屬。始得全效。更奇。
剛柔諸藥。為丸服之。胸中如天地交而成泰。爽不可言。脹病遂不勞餘力而愈。
白話文:
經過多年的治療和觀察。發現使用黃柏、知母等藥物。才達到完全的療效。這更是令人驚奇。
附論善後之法,門人請曰。吾師治病。每每議先於藥。究竟桴鼓相應。纖毫不爽。今果酸止脹消。臍收腹小。奏全績矣。不識意外尚有何患。懇同善後之法。究極言之。余答曰。悉乎哉問也。內經病機。劉河間闡發頗該。至於微茫要渺。不能言下盡傳。吾為子益廣其義。夫病有逆傳順傳種種不同。所謂病成之機則然。至於病去之機。從來無人道及。前論聖符之病。乃自脾入傳於胃。今酸去脹消。亦自胃返於脾。故善後之法。以理脾為急。而胃則次之。其機可得言也。設胃氣未和。必不能驅疾。惟胃和方酸減谷增。漸復平人容蓄之常。然胃喜容蓄。脾未喜健運。倦怠多睡。惟樂按摩者有之。受食一盞。身若加重。受食三盞。身重若加一鈞者有之。步履雖如常候。然登高涉險。則覺下輕上重。舉足無力。身重肢疲。頭昏氣急者有之。脾陽弗旺。食後喜溉沸湯。藉資於有形之熱者有之。其病之餘。有夏熱為癉。秋涼為瘧。燥勝脾約。濕勝脾泄者有之。故理脾則百病不生。不理脾則諸疾續起。久之乃入於胃也。至若將息失宜。飲食房勞所犯。脾先受之。猶可言也。設忿怒之火一動。則挾木邪直侵胃土。原病陡發。不可言也。語以一朝之忿。亡身及親為惑。垂戒深矣。又其始焉酸脹。胃中必另創一膜。囊如贅龐者。乃肝火衝入。透開胃膜。故所聚之水。暗從木化變酸。久久漸滿。膜囊垂大。其腹之脹。以此為根。觀其新谷入口。酸物迸出。而芳谷不出。及每食飴糖。如汲筒入喉。酸水隨即湧出。皆可徵也。若非另一窠臼。則其嘔時宜新腐俱出。如膈氣之類。何得分別甚清耶。昨遊玉峰。渠家請授他醫調攝之旨。及語以另闢膜囊。其醫不覺失笑曰。若是。則先生真見隔垣矣。吁嗟。下士聞道。固若此乎。訂方用六君子湯。煎調赤石脂末。其醫不解。豈知吾意中因其膜囊既空。而以是填之。俾不為異日患乎。吾昔治廣陵一血蠱。服藥百日後。大腹全消。左脅肋始露病根一長條。如小枕狀。以法激之。嘔出黑汙鬥許。余從大便泄去。始消。每思蠱脹。不論氣血水痰。總必自闢一宇。如寇賊蟠據。必依山傍險。方可久聚。內經論五臟之積。皆有定所。何獨於六腑之聚久為患如鼓脹等類者。遂謂漫無根柢區界乎。是亦可補病機之未逮。
白話文:
善後調理的方法
學生詢問我的老師:「您的診治總是從瞭解病因開始,用藥非常精準。如今痠痛脹氣的症狀已經消除,臍部收縮,腹部變小,治療取得了明顯成效。不知道除了這些以外,還有哪些需要擔心的。懇請您傳授善後調理的方法。」
我回答:「你問得很好。內經中的病理機制,劉河間已經闡述得很詳細了。不過,其中還有許多深奧微妙的地方,無法一下子講清楚。我現在就為你進一步補充說明。
疾病的發生有逆傳順傳等不同的方式,這取決於病情的形成機制。至於疾病的消退機制,過去沒人提到過。前面提到聖符的病,是從脾臟傳到胃。現在痠痛脹氣消失了,也是從胃返回脾臟。因此,善後調理的方法,應該以調理脾臟為急務,其次纔是調理胃。這個機制是可以解釋的。
如果胃氣不調和,就無法祛除疾病。只有胃氣調和了,痠痛才會減輕,飲食才會增加,逐漸恢復健康人的消化吸收功能。然而,胃喜歡容納,脾卻不喜歡運行。因此,病人可能會出現倦怠、嗜睡、喜歡按摩的情況。進食少量食物後,就像身上加了重物。進食較多食物後,就像身上加了一塊重鐵。儘管走路看起來和正常人一樣,但爬高、涉險的時候,就會覺得下身輕,上身重,舉步無力,身體沉重,四肢疲乏,頭暈氣促。由於脾陽不足,飯後喜歡喝熱水,用外部的熱量來補充。
疾病的餘邪,可能會在夏季化為暑熱,秋季化為瘧疾。燥邪盛則脾臟受壓,濕邪盛則脾臟泄瀉。因此,調理脾臟,可以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。不調理脾臟,則會引發各種疾病,久而久之還會傳到胃。
如果休息不當、飲食失節、房勞過度,脾臟首先會受到影響。這還算是比較輕的。如果出現憤怒的情緒,就會帶動肝木邪氣直接侵犯胃土,導致原有的疾病突然發作,那可就嚴重了。這就告誡我們,一時的憤怒可能會害死自己或親人,這個教訓非常深刻。
剛開始痠痛脹氣的時候,胃中肯定形成了一層新的膜,就像是一個囊一樣,像贅肉一樣懸吊著。這是因為肝火衝入,衝開了胃膜,所以積聚的水液通過肝木的轉化變成了酸水。隨著時間推移,酸水漸漸增多,導致膜囊變大。腹部脹氣就是由此引起的。
觀察病人進食新穀物時,酸水會噴出,而新鮮的穀物不會。而且每當病人進食糖果時,就像用吸管吸水一樣,酸水會隨即湧出。這些現象都可以證明是膜囊造成的。如果不是另外形成一個囊,那麼病人嘔吐的時候應該新舊食物同時嘔出,就像膈氣一樣,怎麼會區分得這麼清楚呢?
前幾天我到玉峯遊玩,那裡的人請我指導他們家醫生的調理方法。當我提到另外形成膜囊的時候,那個醫生忍不住笑了起來,說:「如果是這樣,那麼您真是隔靴搔癢了。」唉,下層人士對於醫道的理解,竟然如此淺薄。
針對這個情況,我開出了六君子湯的方劑,煎煮後加入赤石脂末。那個醫生不理解。其實,我的用意是因為膜囊已經空了,用赤石脂把它填滿,就不用擔心以後會發作了。
我曾經治療過廣陵的一名血蠱患者。服藥一百天後,腹脹完全消退了。在左邊肋骨的地方,才露出了一個長條形的病根,就像一個小枕頭。我使用了一種方法刺激它,嘔吐出了很大一碗黑水。我從大便排出這些黑水後,病才痊癒。
回顧這個病例,蠱脹無論是由氣、血、水、痰引起的,總會自行形成一個空間,就像強盜佔據山險,才能長久停留。內經論述臟腑的積聚,都有固定的位置。為什麼只有六腑的積聚,比如鼓脹等,會長期困擾病人,而認為它們沒有根基和界限呢?這也是對病理機制的補充。
附窠囊證據,許叔微本事方曰。微患飲澼三十年。始因少年夜坐寫文。左向伏几。是以飲食多墜左邊。中夜必飲酒數杯。又向左臥。壯時不覺。三五年後。覺酒止從左下有聲。脅痛食減嘈雜。飲酒半盞即止。十數日必嘔酸水數升。暑月止右邊有汗。左邊絕無。遍訪名醫及海上方。間或中病。止得月餘復作。其補如天雄附子礬石。利如牽牛大戟甘遂。備嘗之矣。自揣必有澼囊。如水之有科臼。不盈科不行。但清者自行。而濁者停滯。無路以決之。故積至五七日。必嘔而去。脾土惡濕。而水則流濕。莫若燥脾以去濕。崇土以填科臼。乃製蒼朮丸。服三月而疾除。繇此觀之。痰飲小患。尚有科臼。豈脹滿大病。反無科臼乎。但許公酸水積至數升。必盡嘔去。故不下滲於腹。若聖符則積之經年。腹中已容數斗。喉間連谷上湧者。不過數口而已。向非吾先治胃中酸水。腹內再可加一年之積乎。然腹中之事。言之反涉於誕。其不以為功也宜矣。昔賢自病三十年始悟。今之醫輩。視人猶己者有幾。況己病亦不如所繇耶。其更數醫而不能為善後計者。總之未透此關耳。
白話文:
關於囊袋阻塞的證據
許叔微在《本事方》中記載,他本人患有積飲長達三十年。最初是因為年輕時熬夜寫文章,總是向左伏案。因此,吃喝的東西大多集中在左側。半夜裡他一定會喝幾杯酒,而且向左側臥。壯年時沒有感覺,過了三五年後,才發覺酒液只從左側向下流動。出現肋部疼痛、食慾減退、嘈雜等症狀。喝半杯酒就會停止。十幾日後肯定會嘔吐出數升酸水。在炎熱的月份,只有右側出汗,左側完全不出汗。他遍訪名醫和海上各地的方劑,偶爾能控制病情,但只持續一個多月又會復發。他所服用的補益藥物包括天雄、附子、礬石,攻下的藥物包括牽牛、大戟、甘遂,幾乎全都試過了。許叔微自己推測,肯定有囊袋阻塞,就像水中有過濾器一樣,不把過濾器裝滿,水就無法通過。但是,清澈的水可以自行流動,而渾濁的水就會停滯不前,沒有路徑可以通過,所以積聚到第五或第七天,必定會嘔吐出來。脾胃本性喜燥惡濕,而水性濕潤。所以,最好的辦法是用燥熱的藥物祛除濕氣,用補益脾胃的藥物來填滿過濾器。於是,他研製了蒼朮丸,服用三個月後,病情就消失了。從這裡可以看出,痰飲這種小病尚且會有過濾器的阻礙,脹滿這種大病反倒沒有過濾器的阻礙嗎?不過許公嘔吐出的酸水積聚到數升,肯定會全部嘔吐出來,所以不會滲透到腹中。而聖符的酸水積聚了一年,腹中已經可以容納數鬥。從喉嚨連續嘔吐上來的,不過幾口而已。當初若不是我首先治療他胃中的酸水,那麼腹中的積水還能再增加一年嗎?但是,說起腹中的事情,反而讓人覺得荒誕,認為這不是功勞也就可以理解了。從前賢者的論述中得知,他自己患病三十年才悟出道理。現在的醫生,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病人的有幾個?何況自己生病也不如他當初所患的病。之所以換了好幾個醫生還不能妥善處理,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透徹理解這一點。
胡卣臣先生曰。認病機處。溯流窮源。若河漢莫可紀極。然實鑿鑿有據。不涉影響。覺十年讀書。三次折肱者。未必具此手眼。
白話文:
先生對於世道的影響已經歷經十年三度換朝,其影響力不可低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