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寓意草》~ 面議陳彥質臨危之證有五可治

回本書目錄

面議陳彥質臨危之證有五可治

1. 面議陳彥質臨危之證有五可治

陳彥質患腸風下血,近三十年。體肥身健,零星去血,旋亦生長,不為害也。舊冬忽然下血數斗。蓋謀慮憂鬱,過傷肝脾;肝主血,脾統血,血無主統,故出之暴耳。彼時即宜大補急固。延至春月,則木旺土衰,脾氣益加下溜矣。肝木之風,與腸風交煽。血盡而下塵水;水盡而去腸垢。垢盡而吸取胃中所納之食,汩汩下行,總不停留變化,直出如箭,以致肛門脫出三五寸,無氣可收。每以熱湯浴之,睜叫托入;頃之去後,其肛復脫。一晝夜下痢二十餘行,苦不可言。面色浮腫,夭然不澤;唇焦口乾;鼻孔黑煤。種種不治,所共睹矣。

僕診其脈,察其證,因為借箸籌之。得五可治焉。若果陰血脫盡,則目盲無所視;今雙眸尚炯,是所脫者下焦之陰,而上焦之陰猶存也。一也。若果陽氣脫盡,當魄汗淋漓,目前無非鬼像;今汗出不過偶有,而見鬼亦止二次;是所脫者脾中之陽,而他臟之陽猶存也。二也。胃中尚能容谷些少,未顯嘔吐噦逆之證;則相連臟腑,未至交絕。三也。夜間雖艱於睡,然交睫時亦多;更不見有發熱之候。四也。脈已虛軟無力,而激之間亦鼓指;是稟受原豐,不易摧朽。五也。但脾臟大傷,兼以失治曠日,其氣去絕不遠耳。經云:陽氣者如天之與日,失其所,則折壽而不彰。今陽氣陷入陰中,大股熱氣從肛門泄出,如火之烙,不但失所已也。所以猶存一線生意者,以他臟中未易動搖,如輔車唇齒,相為倚藉,供其絕乏耳。

夫他臟何可恃也?生死大關,全於脾中之陽氣,復與不復定之。陽氣微復,則食飲微化,便泄微止,肛門微收;陽氣全復,則食飲全化,便泄全止,肛門全收矣。然陰陽兩竭之餘,偏駁之藥,既不可用;所藉者必參朮之無陂,復氣之中,即寓生血,始克有濟。但人參力未易辦;況才入胃中,即從腸出,不得不廣服以繼之;此則存乎自裁耳。於是,以人參湯調赤石脂末,服之稍安。次以人參白朮赤石脂禹餘糧為丸服之,全愈。其後李萍槎先生之病,視此尚輕數倍。乃見石脂餘糧之藥,駭而不用。奈之何哉!

胡卣臣先生曰:似此死裡求生,誰不樂從?其他拂情處,不無太直;然明道之與行術,則徑庭矣。

白話文:

陳彥質的病症,是腸道出血,將近三十年。他體格肥胖健壯,只是偶爾有些出血,出血後身體又會自行恢復,所以對他沒有什麼危害。但去年冬天,忽然大量出血,這是因為他思慮過多,憂愁鬱悶,過度傷害了肝臟和脾臟。肝臟主管血,脾臟統攝血,血失去了主管和統攝,才會這樣突然大量湧出。當時就應該立刻用大補的方法來鞏固元氣,但拖延到春天,木氣旺盛,土氣衰弱,脾氣更加下陷了。肝木之氣與腸道之風相互煽動,血流盡後,就開始排出像塵土一樣的水,水排盡後,又排出腸內的污垢。

污垢排盡後,就開始吸取胃中吃進去的食物,快速地往下流,完全沒有停留和轉化的時間,直接像箭一樣射出,導致肛門脫出三五寸,沒有力氣收回。每次都要用熱水浸泡,再大叫著將其托回去,但不久排泄後,肛門又會脫出。一天一夜腹瀉二十多次,痛苦不堪。面色浮腫,沒有光澤,嘴唇焦乾,鼻孔發黑,種種跡象都顯示病情難以治癒,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。我診斷他的脈象,觀察他的症狀,思考後認為他有五種可以治療的機會。

如果真的是陰血完全脫盡,那眼睛應該會看不見東西,但他現在雙眼仍然有神,這說明他脫失的只是下焦的陰血,而上焦的陰血還存在,這是第一點。如果真的是陽氣完全脫盡,那應該會大汗淋漓,眼前看到的都是鬼影,但他現在只是偶爾出汗,而且看到鬼影也只有兩次,這說明他脫失的只是脾中的陽氣,而其他臟腑的陽氣還存在,這是第二點。他的胃中還能容納少量食物,沒有出現嘔吐或噁心等症狀,說明相關的臟腑還沒有完全衰竭,這是第三點。他晚上雖然難以入睡,但還是能偶爾打個盹,而且沒有發燒的跡象,這是第四點。他的脈象雖然虛弱無力,但偶爾也能感受到脈搏跳動,這說明他原本的體質很好,不容易被摧垮,這是第五點。但他的脾臟已經受到嚴重損傷,再加上沒有及時治療,拖延了時間,他的氣息已經離衰竭不遠了。《黃帝內經》說,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,失去了它的位置,就會減損壽命而且不顯現。現在他的陽氣陷入陰中,大量的熱氣從肛門洩出,像火燒一樣,這不僅僅是失去了位置。所以他還能留下一線生機的原因,是因為其他臟腑還沒有輕易被動搖,就像車子的輔助和嘴唇牙齒一樣,相互依存,來供應他匱乏的能量。但是,其他臟腑又怎麼能完全依靠呢?生死關頭,完全取決於脾中的陽氣是否能夠恢復。陽氣稍微恢復,就能稍微消化食物,腹瀉會稍微停止,肛門會稍微收縮。陽氣完全恢復,就能完全消化食物,腹瀉會完全停止,肛門也會完全收縮。然而,在陰陽兩虛的情況下,偏頗的藥物是不能使用的,所需要的是像人參白朮這樣平和的藥物,在恢復氣的同時,也能產生血液,這樣才能有效。但是人參的力量不容易發揮,況且剛吃進胃裡,就會從腸道排出,不得不大量服用才能夠持續。這就要看個人的決斷了。於是用人參湯調合赤石脂粉給他服用,病情稍微穩定。接著用人參、白朮、赤石脂、禹餘糧做成藥丸給他服用,結果完全康復。

後來李萍槎先生的病,比起這個病還要輕好幾倍,但看到赤石脂、禹餘糧這些藥就害怕不敢用,真是讓人無可奈何。

胡卣臣先生說,像這種死裡求生的情況,誰不樂意接受呢?其他讓人不滿的地方,可能有點太過直率了。但是,弄清道理和實踐醫術,這兩者本來就截然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