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寓意草》~ 為顧枚先議失血證治並論病機
為顧枚先議失血證治並論病機
1. 為顧枚先議失血證治並論病機
顧枚先年二十餘歲。身軀肥大。平素嗜酒。邇來鰥居鬱郁。壬午孟夏。患失血證。每晚去血一二盞。至季夏時。去血無算。面色不見憔悴。肌肉不見消瘦。診其脈亦不見洪盛。晝夜亦不見寒熱。但苦上氣喘促。夜多咳嗽。喉間窒塞。胸前緊逼。背後刺脹。腹中悶痛。躁急多怒。
白話文:
顧枚年紀二十多歲。體型肥胖,平日嗜酒。最近喪偶而鬱鬱寡歡。壬午年孟夏季節,患了失血癥,每天晚上失血一兩杯。到季夏季節,失血已超過無法計算,但面色不顯憔悴,肌肉也不見消瘦。診脈時,脈象也不見洪盛;晝夜也不見發熱或惡寒。只是感到上氣喘促,夜晚咳嗽頻繁,喉嚨堵塞,胸前感到緊逼,背部刺脹,腹中悶痛,性情急躁易怒。
醫以人參阿膠治失血成法。用之月餘。逾增其勢。更醫多方。以圖用膏子之潤上。而氣時降也。用牛膝黃柏之導下。而血時息也。及服酒研三七少許。則血止而欬亦不作。但未久。血復至。咳復增。又以為龍雷之火所致。思用八味丸中之些微桂附。以引火歸原。總繇未識病情也。
白話文:
中醫使用人參和阿膠來治療失血,已經實施了一個多月了。但病情卻越來越嚴重。其他醫師也試過很多方法,包含使用潤上膏藥和導下藥物(牛膝黃柏),但效果時好時壞。患者服用過研磨成粉的三七少許,血止了,咳嗽也好了。但沒過多久,血又來了,咳嗽也加劇了。又有人認為這是因為「龍雷之火」導致的,想用八味丸中的一點點桂附來引火歸原。總之,這些方法都是因為不瞭解病情的緣故。
請因是證而益廣病機焉。人身血為陰。男子不足於陰。故以血為寶。是以失血之證。陰虛多致發熱。面色多致枯黑。肌肉多致消瘦。今病者不然。豈其有餘於血哉。以病為飲醇傷胃。胃為水穀之海。多氣多血。二十餘年水穀充養之精華。以漸內虧。而外不覺也。胃之脈從頭走足。
白話文:
因為這個證狀而擴大了病機的變化。人體的血液是陰性物質。男性體內的陰性物質不足。因此認為血液很珍貴。所以失血的證狀,陰虛會導致發熱。面色會變得很暗黑。肌肉會變得消瘦。現在的病人並非如此。難道是因為他體內的血液過多嗎?這個病因是因為飲酒過度,傷了胃。胃就像承載水和穀物的海洋,充滿元氣和血液。二十多年來,水和穀物不斷滋養著胃,精華逐漸耗盡,自己卻沒有察覺。胃的經絡從頭部貫通到腳部。
本下行也。以嘔血之故。逆而上行。則呼吸之音。必至喘急矣。胃之氣傳入大小腸膀胱等處。亦本下行也。以屢嘔之故。上逆而不下達。則腸腹之間。必致痛悶矣。胃氣上奔。嘔逆橫決。則胸中之氣必亂。至於緊逼痛楚。則亂之甚矣。胸中之位舍有限。已亂之氣。無處可容。
白話文:
原本胃氣是向下運行的。因為嘔血的緣故,胃氣逆行而上,那麼呼吸的聲音必定會喘急。胃氣傳送到大腸、小腸、膀胱等部位,本也是向下運行的。因為多次嘔吐的緣故,胃氣上逆而不下行,這樣腸腹之間必定會疼痛難忍。胃氣上衝,嘔吐不止,胸中的氣息必然會紊亂。至於緊繃疼痛,那是紊亂到了極點。胸中的空間是有限的,已經紊亂的氣息沒有地方容身。
勢必攻入於背。以背為胸之府也。至於肩髃骨空。鑽如刃刺。則入之深矣。故一胃耳。分為三脘。上脘氣多。下脘血多。中脘氣血俱多。今胃中既亂。氣血混矣。不但胃也。胃之上為膈。其心煩多怒者。正內經所謂血並於膈之上。氣並於膈之下致然。氣血倒矣。所以內經又言血並於陽。
白話文:
病勢必定會攻入背部,因為背部是胸部的儲藏庫。如果出現肩胛骨空虛,像用刀刃刺入一樣的疼痛,那麼病邪已經深入體內了。所以,胃雖然是一個器官,但分為三部分:上脘,氣比較多;下脘,血比較多;中脘,氣血都比較多。現在胃部已經紊亂,氣血混亂了。不只是胃的問題,胃的上面是橫膈膜。那些心煩易怒的人,正是中醫典籍《內經》中所說的血壅積在橫膈膜之上,氣鬱結在橫膈膜兩側所導致的。氣血倒錯了,所以《內經》又說血多在陽經。
氣並於陰。乃為熱中。又言癉成為消中。癉即熱也。消中者善食多飢。而肌肉暗減也。病者之嗜飲。為熱積胃中。其不病消中。而病嘔血者何耶。內經又以胃脈本宜洪盛。反得沉細者。為胃氣已逆。若見人迎脈盛。則熱聚於胃。而內生癰。今胃脈已見沉細。其不成胃癰。而成嘔血者又何耶。
白話文:
氣血集聚於陰部,就會形成熱症。又說消渴症會演變成消中症。消渴症本質就是熱症。消中症患者會食慾旺盛,經常飢餓,但肌肉會逐漸消瘦。消中症患者會嗜飲,是因為熱氣積聚在胃中。那麼,為什麼有些人不會患消中症,卻會患嘔血癥呢?《內經》中記載,胃脈本應強壯有力,如果反倒變得細弱無力,表示胃氣已經逆行。如果人迎脈盛大,表示熱氣聚集在胃中,會導致內生癰瘡。現在,胃脈已經變得細弱,怎麼會沒有形成胃癰,反而形成嘔血癥呢?
不知病者嘔血之源。與此二者同出異名耳。熱積於中即為消。血積於中即為癰。而隨積隨嘔。則為此證。揆其致此之繇。必以醉飽入房而得之。蓋人身氣動則血動。而搆精時之氣。有乾坤鼓鑄之象。其血大動。精者血之所化也。灌輸原不止胃之一經。獨此一經所動之血。為醉飽之餘所阻。
白話文:
不能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血脈相通。連接在不斷連接的管道上。因此要打開這個漏血的缺口。現在已經是絕路了。想要治療這種病,如果不這樣分清經絡、辨明病因。怎麼下手呢?豈止經絡。血絡也要辨別清楚。胃裡的大血絡,穿過橫膈連接肺。不辨別其血絡,又怎麼能知道橫膈間緊繃隆起,肺裡氣脹痰液凝固,是因為胃病傳染的緣故呢?當此長夏土氣旺盛,不僅母體生病,而且子女得不到滋養。而且母體的病邪都傳給了子女。
不能與他經之血。緝續於不息之途。是以開此脫血一竇。今者竟成熟路矣。欲治此病。不如此其分經辨證。何從措手乎。豈惟經也。絡亦宜辨。胃之大絡。貫膈絡肺。不辨其絡。亦孰知膈間緊迸。肺間氣脹痰膠。為胃病之所傳哉。當此長夏土旺。不惟母病。而子失養。抑且母邪盡傳於子。
至三秋燥金司令。咳嗽喘滿之患必增。不急治之。則無及矣。今歲少陰司天。少陰之上。熱氣主之。運氣熱也。夏月適當暑熱。時令熱也。而與胃中積熱。合煽其虐。不治其熱。血必不止。然不難於血之止也。第患其止而聚也。聚於中為蠱為癰。猶緩也。聚於上為喘為厥。則驟也。
白話文:
到了秋季,金氣當令,天氣乾燥。患有咳嗽氣喘的人數必定增加。如果不緊急治療,就來不及了。今年少陰君火當令。少陰君火之上,熱氣主導。天氣運行也屬熱性。夏天的暑熱本來就是時令的熱,而胃中的積熱又與之相結合,加重了熱氣的危害。如果不治療熱氣,血就不會止住。然而,止血並不難。難就難在血止住後會凝結成塊。聚集在體內形成毒瘡或膿腫,這還算緩和。聚集在上面形成氣喘或昏厥,那就非常急迫了。
惟遵內經熱淫血溢。治以鹹寒之旨為主治。咸能走血。寒可勝熱。庶於消渴癰疽兩患。可無妨礙。然必先除經病。務俾經脈下走。經氣下行。後乃可除絡中之病。譬溝渠通而行潦始消也。未易言也。
白話文:
根據《內經》所說,熱病會導致血液大量流溢,治療原則是使用鹹寒的藥物來調治。鹹味能引血,寒性可以剋制熱性。這樣就能同時消除內熱和瘡毒這兩種疾病,而不至於造成困擾。但是,必須先治療經絡疾病,讓經脈氣血順暢下降。經氣下行之後,才能消除絡中的疾病。這就像溝渠暢通了,積水才會消退一樣。然而,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。
病者嘔血經久。無法可止。父兄敦請僕往救治。告以必須議病不議藥。方能用。予乃定是案。用玄明粉化水煮黃柏。秋石化水煮知母。以清解蘊熱而消瘀化疽。加甘草以調其苦。獨取鹹寒氣味。進四劑而血止。可謂神矣。醫者果然破藥性太寒。渠家果不終其用。延至八月。病者胸脅高腫數圍。
白話文:
有一位病人嘔血已經持續很久,找不到辦法止血。病人的父親和哥哥請我去治療。我告訴他們,必須先了解病情,才能對症下藥。於是我仔細釐清病情,使用玄明粉加水煮黃柏,以及秋石加水煮知母,以清熱解毒、化瘀消瘡。再加入甘草以緩和苦味,只取鹹寒的藥性。病人服用了四劑藥之後,血就止住了,簡直就像神蹟一樣。但是醫生果然擔心藥性太寒,病人家屬也因此沒有使用到最後。拖到八月,病人的胸脅腫脹得很高,已經有幾圈這麼大。
肺內生癰。寒熱大作。喘咳不休。食飲不入。俯幾不敢動移。以致瘠肉磨穿。危在呼吸。百計強與醫治。斷不應命。父兄因生仇恨。再求為其所難。以曲盡人情。只得極力治之。變證蜂出。通計免於五死而得五生。病者不戒。兼啖生冷。肺復生癰。一夕嘔痰。如豬膽狀者。百十餘枚。
一臟兩傷。竟至不起。僕焦勞百日。心力俱殫。第無如末流難挽何哉。
白話文:
肺部長了膿瘡。寒熱交加非常嚴重。喘咳不停。吃不下東西。連俯下身都不敢動。瘦得皮包骨頭。性命岌岌可危。想盡千方百計醫治。但一直沒有起色。病人的父親和哥哥因此懷恨在心。再次求我救治,並不斷懇求。為了盡人事,我只能全力施治。病情變化很快,病症像蜂羣一般湧出。總計五次瀕臨死亡,但都起死回生。病人沒有戒口,還吃了生冷食物。肺部再次長出膿瘡。一天晚上,他咳出一口痰,形狀像豬膽。一共有百多顆。
胡卣臣先生曰。向傳顧病治愈。競稱神仙。其後未免以成敗論矣。倘用鹹寒時。遇有識者贊之。何至渴而穿井。鬥而鑄兵耶。然此案自堪傳也。
白話文:
胡卣臣先生說,過去流傳著顧病治好疾病就能稱為神仙的說法。但後來還是免不了用治癒與否來評價了。如果用鹹寒的方式治療,遇到識貨的人讚賞,難道還能像渴了才挖井、打架了才造兵器那樣亡羊補牢嗎?然而這個案例本身還是值得流傳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