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寓意草》~ 面議何茂倩令嬡病單腹脹脾虛將絕之候
面議何茂倩令嬡病單腹脹脾虛將絕之候
1. 面議何茂倩令嬡病單腹脹脾虛將絕之候
從來腫病。遍身頭面俱腫。尚易治。若只單單腹腫。則為難治。此其間有所以然之故。不可不辨也。蓋傳世諸方。皆是悍毒攻劫之法。傷耗元氣。虧損脾胃。可一不可再之藥。縱取效於一時。倘至復腫。則更無法可療。此其一也。且遍身俱腫者。五臟六腑。各有見證。故瀉肝瀉肺瀉膀胱瀉大小腸之藥。
白話文:
以往的腫脹疾病中,全身和頭部都腫脹的,相對容易治療。但如果只是腹部腫脹,那就難以治療了。這其中是有原因的,不可不分辨清楚。
因為流傳下來的各種方子,都是大劑量的攻下之法。這種方法會損傷元氣,耗損脾胃,只能用一次,不能重複用。即使一時有效,如果再次發病,就無藥可治了。這是原因之一。
而且,全身都腫脹的人,五臟六腑都會有反應。因此,瀉肝、瀉肺、瀉膀胱、瀉大小腸的藥物,
間有取效之時。而單單腹腫。則中州之地。久窒其四運之軸。而清者不升。濁者不降。互相結聚。牢不可破。實因脾氣之衰微所致。而瀉脾之藥。尚敢漫用乎。此又其一也。且腫病之可瀉者。但可施之西北壯盛。及田野農夫之流。豈膏粱老少之所能受。設謂腫病為大滿大實。
白話文:
偶爾有見效的時候。如果是單純的腹部腫脹,那麼中部區塊早就阻塞了身體四方的運軸。清氣無法上升,濁氣無法下降,互相糾結在一起,牢不可破。這實際上是由於脾氣虛弱所導致的。服用泄脾的藥物,怎麼還敢隨意使用呢?這又是其中一個原因。而且,腫病可以泄瀉的,只能用於西北部強壯的人,以及田野農夫之類的人。難道富貴人家或老幼之人也能接受嗎?如果認為腫病是過度飽滿、過度實熱,
必從乎瀉。則病後腫與產後腫。將亦瀉之耶。此又其一也。且古方原載腫病五不治。唇黑傷肝。缺盆平傷心。臍出傷脾。背平傷肺。足底平滿傷腎。此五者不可治矣。是其立方之意。皆非為不可治之證而設。後人不察。概從攻瀉者何耶。惟理脾一法。雖五臟見不治之證。而能治者尚多。
白話文:
應該從瀉法著手。那麼產後浮腫和病後浮腫呢?難道也用瀉法嗎?這又是另一個問題。而且古方原本記載浮腫病有五種不能治癒的情況:嘴脣發黑傷肝、鎖骨平傷心、臍部突出傷脾、後背平傷肺、腳底平滿傷腎。這五種情況不可治癒。這就是古方立方的本意,不是為不可治癒的症狀而設。後人不明白,為什麼都從攻瀉法入手?只有調理脾臟的方法,即使五臟出現不治之證,能治癒的還有很多。
此又其一也。張子和以汗吐下三法。劫除百病。後人有謂子和之書。非子和之筆。乃麻徵君文之者。誠為知言。如常仲明云。世人以補劑療病。宜乎不效。此則過信劉張之學。而不顧元氣之羸劣耳。所以凡用劫奪之藥者。其始非不遽消。其後攻之不消矣。其後再攻之如鐵石矣。
白話文:
這也是其中一種療法。張子和強調運用汗療法、吐療法和下療法這三種方法,可以去除各種疾病。後世有些人認為張子和的著作不是出自他的筆下,而是名為麻徵君的人代筆的。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。正如常仲明所說,世人用補藥治療疾病,難怪會沒有效果。這是過於相信劉完素和張子和的醫學理論,而沒有考慮到體質虛弱的緣故。因此,凡是用強力祛邪的藥物,起初可能有效,但後來就會因為虛弱而無法奏效,再接著用藥的話,就如同攻打鐵石般無濟於事。
不知者見之。方謂何物邪氣。若此之盛。自明者觀之。不過為猛藥所攻。即以此身之元氣。轉與此身為難者。實有如驅良民為寇之比。所謂赤子盜兵。弄於潢池。亶其然哉。明乎此。則有培養一法。補益元氣是也。則有招納一法。升舉陽氣是也。則有解散一法。開鬼門潔淨府是也。
白話文:
不知情的人看到這個現象,以為是什麼邪氣作祟,發作得如此厲害。明白的人看穿了,不過是猛烈用藥造成的。這些藥物把人體本身的元氣轉而對付人體這個主人,就像驅使良民作盜匪一樣。俗話說「赤子盜兵,弄於潢池」,正是這個道理。瞭解了這個道理,就可以採取保養的方法,也就是補充元氣。也可以用招納的方法,也就是提升陽氣。還可以採用解散的方法,也就是打開鬼門,淨化五臟六腑。
三法雖不言瀉。而瀉在其中矣。無餘蘊矣。
胡卣臣先生曰。脹滿必從乎瀉。然善言瀉者。補之中無非瀉也。觀者須識此意。始得立言之旨。
白話文:
這三種方法雖然沒有明說是洩,但洩的意義已經包含在裡面了,沒有剩餘的積聚了。
胡卣臣先生說,脹滿一定要用洩法來治療。然而,能夠恰當使用洩法的人會明白,在補的過程中其實也包含了洩的意思。讀者必須理解這一點,才能把握言論的核心要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