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昌

《寓意草》~ 辨黃長人傷寒疑難危證治驗並詳誨門人 (1)

回本書目錄

辨黃長人傷寒疑難危證治驗並詳誨門人 (1)

1. 辨黃長人傷寒疑難危證治驗並詳誨門人

黃長人犯房勞。病傷寒。守不服藥之戒。身熱已退。十餘日外。忽然昏沉。渾身戰慄。手足如冰。舉家忙亂。亟請余至。一醫已合就薑桂之藥矣。余適見而駭之。姑俟診畢。再三辟其差謬。主家自疑陰證。言之不入。又不可以理服。只得與醫者約曰。此一病。藥入口中。出生入死。

關係重大。吾與丈各立擔承。倘至用藥差誤。責有所歸。醫者曰。吾治傷寒三十餘年。不知甚麼擔承。余笑曰。吾有明眼在此。不忍見人活活就斃。吾亦不得已耳。如不擔承。待吾用藥。主家方才心安。亟請用藥。余以調胃承氣湯。約重五錢。煎成熱服半盞。少頃。又熱服半盞。

其醫見厥漸退。人漸蘇。知藥不誤。辭去。仍與前藥服至劑終。人事大清。忽然渾身壯熱。再與大柴胡一劑。熱退身安。門人問曰。病者云是陰證見厥。先生確認為陽證。而用下藥果應。其理安在。答曰。其理頗微。吾從悟入。可得言也。凡傷寒病。初起發熱。煎熬津液。鼻乾口渴便秘。

漸至發厥者。不問而知為熱也。若陽證忽變陰厥者。萬中無一。從古至今無一也。蓋陰厥得之陰證。一起便直中陰經。唇青面白。遍體冷汗。便利不渴。身蜷多睡。醒則人事了了。與傷寒傳經之熱邪。轉入轉深。人事昏惑者。萬萬不同。諸書類載陰陽二厥為一門。即明者猶為所混。

況昧者乎。如此病先犯房室。後成傷寒。世醫無不為陰厥之名所惑。往往投以四逆等湯。促其暴亡。而諉之陰極莫救。致冤鬼夜嚎。尚不知悟。總由傳派不清耳。蓋犯房勞而病感者。其勢不過比常較重。如發熱則熱之極。惡寒則寒之極。頭痛則痛之極。所以然者。以陰虛陽往乘之。

非陰乘無陽之比。況病者始能無藥。陰邪必輕。旬日漸發。尤非暴證。安得以厥陰之例為治耶。且仲景明言。始發熱六日。厥反九日。後復發熱三日。與厥相應。則病旦暮愈。又云。厥五日。熱亦五日。設六日當復厥。不厥者自愈。明明以熱之日數。定厥之痊期也。又云。厥多熱少則病進。

熱多厥少則病退。厥愈而熱過久者。必便膿血發癰。厥應下而反汗之。必口傷爛赤。先厥後熱。利必自止。見厥複利。利止。反汗出咽痛者。其喉為痹。厥而能食。恐為除中。厥止思食。邪退欲愈。凡此之類。無非熱深熱厥之旨。原未論及於陰厥也。至於陽分之病。而妄汗妄吐妄下。

以至勢極。如汗多亡陽。吐利煩躁。四肢逆冷者。皆因用藥差誤所致。非以四逆真武等湯挽之。則陽不能回。亦原不為陰證立方也。蓋傷寒才一發熱發渴。定然陰分先虧。以其誤治。陽分比陰分更虧。不得已從權用辛熱先救其陽。與純陰無陽陰盛格陽之證。相去天淵。後人不窺制方之意。

白話文:

黃長人因為房事過度,得了傷寒。他沒有遵守生病不能吃藥的禁忌,雖然發燒退了,但過了十幾天,突然昏迷不醒,全身發抖,手腳冰冷,全家慌亂,趕緊請我去看診。一位醫生已經準備好要用薑桂類的藥了,我看到很驚訝,先等我把脈診斷完,再三指出他的錯誤。病人家屬懷疑是陰證,聽不進我的解釋,又無法用道理說服他們,我只好跟那位醫生約定,說這個病吃藥下去,生死攸關,責任重大,我們各自承擔責任,萬一用藥錯誤,責任要歸屬。醫生說,我治傷寒三十多年了,不知道什麼叫責任。我笑說,我看得清楚,不忍心看著病人白白送死,我也不得已這樣做。如果他不承擔責任,等我用藥,病人家屬才安心,馬上請我用藥。我用了調胃承氣湯,約五錢重,煎好熱熱地給他喝半碗,過一會兒,又熱熱地給他喝半碗。

那位醫生看到病人四肢冰冷漸漸退去,人也慢慢清醒,知道用藥沒錯,就告辭了。病人繼續服用之前的藥,直到一劑藥都喝完,意識完全清醒。接著突然全身發熱,我又給他服用一劑大柴胡湯,發燒就退了,身體也好了。我的學生問說,病人自己說這是陰證,四肢冰冷,先生您卻認為是陽證,還用了瀉藥,結果真的有效,這是什麼道理呢?我回答說,這個道理很微妙,我是從領悟中得到的,可以說給你們聽。凡是傷寒病,剛開始發燒,燒乾了津液,就會出現鼻子乾燥、口渴、便秘,慢慢四肢冰冷,這不用問就知道是熱證。如果是陽證突然變成陰證四肢冰冷,萬中無一,從古至今沒有過。因為陰證的四肢冰冷,是從陰證開始就直接侵犯陰經,表現為嘴唇發青、臉色蒼白、全身冷汗、大便順暢不渴、身體蜷縮、嗜睡,醒來意識清楚。這和傷寒經由熱邪傳入體內越來越深,導致意識昏迷,是完全不同的。醫書上把陰陽兩種四肢冰冷歸為一類,連明白的人都會搞混,更何況不明白的人呢?像這個病人,先是因為房事過度,後來又得了傷寒,世俗的醫生都被陰證四肢冰冷的說法迷惑,往往投以四逆湯等藥,反而加速病人死亡,然後推卸責任說是陰證太嚴重沒得救,導致冤魂哀嚎,還不明白錯在哪裡,都是因為傳承的理論不清不楚。因為房事過度而生病的人,病情只會比一般人嚴重,比如發燒就會燒得很厲害,怕冷就會怕到極點,頭痛也會痛到極點,這是因為陰虛導致陽氣過盛,並不是陰氣過盛導致沒有陽氣。況且這個病人開始沒有吃藥,陰邪一定比較輕微,是過了十幾天才逐漸發病,更不是急症,怎麼能用治療陰證的方法來治療呢?而且張仲景明明說過,剛開始發燒六天,四肢冰冷反覆九天,之後又發燒三天,和四肢冰冷交替出現,病就會在早晚之間痊癒。又說,四肢冰冷五天,發燒也五天,假設第六天應該再次四肢冰冷,如果沒有,病就會自己好。明明是用發燒的天數,來確定四肢冰冷痊癒的期限。還說,四肢冰冷多發燒少,病情會加重,發燒多四肢冰冷少,病情會減輕。四肢冰冷好了但是發燒持續很久,一定會大便膿血,長出癰瘡。四肢冰冷應該用瀉法卻反而用發汗的,一定會口破潰爛。先四肢冰冷後發燒,拉肚子自然會停止,如果出現四肢冰冷又拉肚子,拉肚子停止後反而出汗咽喉疼痛,就是咽喉堵塞。四肢冰冷但能吃東西,恐怕是除中證。四肢冰冷停止想吃東西,表示邪氣退去快要痊癒。凡此種種,無非都是熱邪過盛導致四肢冰冷的道理,根本沒有提到陰證的四肢冰冷。至於陽證的病,如果亂用發汗、嘔吐、瀉下的方法,以至於病情嚴重,比如出汗過多陽氣虛脫,嘔吐拉肚子煩躁不安,四肢冰冷,都是因為用藥錯誤造成的,如果不用四逆湯、真武湯等藥來挽救,陽氣就回不來,這些藥本來也不是治療陰證的方子。其實傷寒才剛開始發燒口渴,一定是陰分先虧損,因為誤治,陽分比陰分更加虧損,不得已才暫時用辛熱的藥先救陽,這和純陰沒有陽,陰氣過盛導致陽氣被拒絕的證狀,相差非常大。後人沒有仔細研究藥方的用意,看到有固定的方法,就互相效仿,不知道治療陰證要以救陽為主,治療傷寒要以救陰為主。傷寒即使有陽虛的症狀,也要看這個人氣血充足,陰分可以承受陽藥,才可以回陽。如果面色發黑、舌頭發黑、身體像乾柴一樣,體內又有一團邪火在燒,那就是陰氣已經耗盡,哪來的陽氣可以回呢?所以看到四肢冰冷退燒,能保留十分之一的津液元氣,都已經太晚了,更何況還敢用助陽的藥來劫陰呢?醫書上說,如果分辨不出陰陽證,就先用四順丸試試看。《直指方》也說,如果無法確定是哪種證,就先用理中丸試試看,也可以看出以前的人沒有領悟到這一點,縱然有良善的心意,也無可奈何啊。所以我詳細的說明給你們這些後輩聽,並且告訴後世的醫生。

胡卣臣先生說:他的靈性是自然啟發的,應該是軒轅黃帝和岐伯的傳人再次降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