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聿青醫案》~ 卷三 (2)
卷三 (2)
1. 瘧
翰臣,症起七日,先寒後熱,寒則震戰,熱則煩渴,噁心胸悶,汗出溱溱,而氣味甚穢。脈象弦滑,苔白質膩。病起之際,適值失精,若論邪勢直入陰經,則喻氏治黃長人房勞後傷寒論極詳細。此蓋由時感之邪,與濕混合,阻遏於少陽陽明,名曰濕瘧。所恐少陽之邪,併入陽明,而轉但熱不寒,或熱而不退,便多變局,以少陽主半表半裡,無出無入,而陽明胃絡,上通於心也。若有寒有熱,當無大患耳。
白話文:
這位翰臣患者的症狀開始於七天前,先是發冷,然後發熱。發冷時會發抖,發熱時會口渴煩躁,還有噁心、胸悶,出汗很多而且味道很臭。脈搏弦滑,舌苔白膩。發病時,恰好經歷了精氣損耗。按照喻氏醫生的觀點,如果認為邪氣直接進入陰經,可以參考他對房事過度後傷寒的詳細論述。這主要是因為時令感受的邪氣與濕氣相互作用,阻塞在少陽和陽明經,稱為濕瘧。我們擔心少陽的邪氣會併入陽明,變成只發熱不發冷,或者發熱不退,這樣變化就很多了。少陽經主治半表半裡,既不出也不入,而陽明胃的經絡與心臟相通。如果有冷熱症狀,問題應該不大。
用小柴胡以和解表裡,合達原飲以達募原之邪。即請商政。
白話文:
使用小柴胡湯來調和體表和體內,配合原飲湯來去除體內的邪氣。現在請您表態。
淨柴胡(五分),草果仁(五分炒),花檳榔(八分),赤茯苓(三錢),橘紅(一錢),黃芩(酒炒一錢五分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枳殼(一錢炒),制川樸(一錢),竹茹(一錢五分薑汁炒)
白話文:
淨柴胡(6克),炒草果仁(6克),花檳榔(9.6克),赤茯苓(18克),橘紅(6克),酒炒黃芩(9克),製半夏(9克),炒枳殼(6克),製川樸(6克),薑汁炒竹茹(9克)
周(江陰),久咳屢次見紅,痰阻營衛,陰陽不能交通,寒熱三日而至,其營衛鬱勃之氣,欲借陽經泄越,間有襯交,氣血由此凝滯,偏左有形。脈象弦滑而帶微數。陰氣有漸傷之慮。欲和陰陽,當通營衛之痹。
擬白虎加桂法,參宣通搜絡之品。
白話文:
這位來自江陰的周先生,患有久咳,咳痰時常帶血絲,這是由於痰液阻滯在營衛之間,導致陰陽無法順暢流通。這種情況下,寒熱交替發作,三天一次,表明營衛之氣鬱結旺盛,想要通過陽經宣發出去。偶爾會有氣血交錯的情況,導致氣血凝滯,左邊身體出現了明顯的癥狀。他的脈象弦滑,而且略微偏數,提示陰氣漸漸受損。治療上,需要調和陰陽,疏通營衛的壅滯。
川桂枝(四分),肥知母(一錢五分),生甘草(三分),雲茯苓(三錢),枳實(一錢),杏仁泥(三錢),廣鬱金(一錢五分),石膏(煨研五錢),粉當歸(一錢五分),鱉甲煎丸(九粒開水先送下)
白話文:
川桂枝(4克),熟知母(1.5克),生甘草(3克),雲茯苓(30克),枳實(1克),杏仁粉(30克),廣鬱金(1.5克),石膏(研磨5克),當歸粉(1.5克),鱉甲煎丸(9粒,先用開水送服)
某,大瘧而轉寒熱疊來,汗多而氣酸帶穢。右脈濡軟,左部細弦。此由痰濕不運,熏蒸陽明,營衛陰陽,亦為之阻。宜和中化痰,兼通營衛。
白話文:
某人感染瘧疾,症狀轉變為寒熱交替發作,並伴有盜汗,呼吸帶有酸臭味。右手脈象濡軟,左手脈象細弦。這種情況是由於痰濕停滯不運,燻蒸陽明經,阻礙營衛陰陽的運行。治療方法應以和中化痰、兼通營衛為主。
製半夏(二錢),枳實(二錢),川桂枝(五分),炒冬朮(二錢),石膏(煨研四錢),橘紅(一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白茯苓(四錢),竹二青(薑汁炒一錢)
正蒙,暑濕先伏膜原,茲從少陽外達,熱壯煩惡,熱退汗暢。舌苔中黃邊赤。恐成癉瘧。擬方即請正之。
白話文:
半夏(10 克)
枳實 (10 克) 川桂枝 (2.5 克) 炒冬朮 (10 克) 石膏 (研細,20 克) 橘紅 (5 克) 澤瀉 (7.5 克) 白茯苓 (20 克) 竹二青 (薑汁炒,5 克)
肥知母(二錢),茯苓皮(四錢),黑山梔(二錢),廣鬱金(一錢),大豆卷(三錢),白蔻仁(五分),益元散(四錢),淡黃芩(酒炒一錢五分),香青蒿(一錢五分),荷梗(六錢)
二診,暢汗熱達,痰熱未淨,夜寐不安。苔根黃膩,脈弦滑轉甚。擬加味溫膽法。候正。
白話文:
肥知母二錢,茯苓皮四錢,黑山梔二錢,廣鬱金一錢,大豆卷三錢,白蔻仁五分,益元散四錢,淡黃芩(酒炒)一錢五分,香青蒿一錢五分,荷梗六錢。
第二次診斷,患者雖然出汗,但體內熱氣未消,痰熱尚未清除,夜間難以入睡。舌苔根部黃膩,脈象弦滑而轉動頻繁。考慮使用溫膽湯加味治療,待觀察病情變化。
半夏(青鹽水炒二錢),川石斛(先煎三錢),廣皮(一錢),川毛連(薑汁炒四分),益元散(包四錢),丹皮炭(一錢五分),栝蔞皮(三錢),朱茯神(各三錢),小枳實(一錢),黑山梔(一錢五分),竹二青(鹽水炒一錢半),荷梗(五錢)
賈(左),寒熱間作,脈糊不爽,此濕瘧也。和以化之。
白話文:
- 半夏(用淡鹽水炒,二錢)
- 川石斛(先煎,三錢)
- 廣皮(一錢)
- 川毛連(用薑汁炒,四分)
- 益元散(包,四錢)
- 丹皮炭(一錢五分)
- 栝蔞皮(三錢)
- 朱茯神(各三錢)
- 小枳實(一錢)
- 黑山梔(一錢五分)
- 竹二青(用鹽水炒,一錢半)
- 荷梗(五錢)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上廣皮(一錢),柴胡(五分),枳實(一錢),淡黃芩(一錢五分),大腹皮(二錢),川樸(一錢),草果(四分)
白話文:
半夏:1.5錢
廣陳皮:1錢
柴胡:0.5錢
枳實:1錢
淡黃芩:1.5錢
大腹皮:2錢
川芎:1錢
草果:0.4錢
二診,寒熱仍來,汗不獲暢。邪勢為濕所遏,不得外越。再和以化之。
柴胡,炒杏仁,製半夏,淡黃芩,草果仁,廣皮,鬱金,赤豬苓,枳實,竹茹
蕭(左),寒熱間作,汗不獲暢。暑濕阻於表裡之間。先為和化。
白蔻仁,大豆卷,柴胡,淡黃芩,川樸,青陳皮,赤白苓,大腹皮,炒枳實
白話文:
第二次诊脉,病人仍然感到寒热交替,而且汗出不畅。邪气受到湿气的阻遏,无法向外散发,需要再用药物来化解它。
处方:柴胡、炒杏仁、制半夏、淡黄芩、草果仁、广皮、郁金、赤猪苓、枳实、竹茹。
萧某,寒热反复发作,汗出不畅。暑湿之邪阻滞在表里之间,需要先用药物调和化解。
处方:白蔻仁、大豆卷、柴胡、淡黄芩、川朴、青陈皮、赤白苓、大腹皮、炒枳实。
沈(左),久瘧屢止屢發,刻雖止住,而食入不舒,左脅下按之板滯,胃鈍少納。脈濡,苔白質膩。脾胃氣弱,餘邪結聚肝絡。擬和中運脾疏絡。
白話文:
一位姓沈的病人(男性疾病),久患瘧疾,治療後反覆發作。雖然目前已經止住了,但吃東西後仍然感覺不舒服。左肋部按壓起來感覺僵硬不順暢,胃口差,進食量少。脈象濡緩,舌苔白厚而黏膩。這是由於脾胃氣虛,身體殘餘毒邪聚集於肝絡所致。建議採用和中運脾疏絡的治療方案。
於潛術(二錢炒),陳皮(一錢),川樸(一錢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沉香曲(一錢五分),焦楂炭(三錢),茯苓(一錢),炒竹茹(一錢),鱉甲煎丸(一錢五分開水先服)
白話文:
炒於潛術兩錢,
陳皮一錢,
川樸一錢,
製半夏一錢五分,
沉香曲一錢五分,
焦楂炭三錢,
茯苓一錢,
炒竹茹一錢,
鱉甲煎丸一錢五分(先用開水送服)
二診,脈濡滑,苔白質膩。胃鈍少納,形體惡寒,飲食入胃,命火蒸變,則胃如大烹之鼎,旋入旋化。今濕有餘陽不足,胃氣呆鈍,亦所不免。擬化濕和中,溫助陽氣。脾胃能得轉旋,則絡邪亦歸默化也。
白話文:
第二次診脈時,脈搏濡滑,舌苔白質膩。胃口遲鈍,少進食,身體怕冷。飲食進入胃中,會被胃火蒸化,就像一個大鍋爐一樣,不斷旋轉消化。現在濕氣過盛,陽氣不足,胃氣呆滯,也是無法避免的。打算化濕調和中焦,溫暖補益陽氣。脾胃功能能夠恢復正常運轉,經絡中的邪氣也會逐漸消散。
奎黨參(三錢),炒於朮(一錢),茯苓(三錢),煨益智仁(六分),藿香(三錢),炒沉香曲(一錢五分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生熟穀芽(各一錢),玫瑰花(二朵)
王(左),少陽間瘧。而少陽膽為肝之外府,瘧雖止住,肝木縱橫,腹痛甚劇,擬疏泄木鬱。
白話文:
奎黨參(18克)、炒白朮(6克)、茯苓(18克)、煨益智仁(4克)、藿香(18克)、炒沉香曲(9克)、製半夏(9克)、生熟穀芽(各6克)、玫瑰花(2朵)
杭白芍(一錢五分川桂枝四分同炒),柴胡(醋炒五分),香附(醋炒二錢),茯苓(三錢),焦楂炭(三錢),青皮(醋炒一錢),縮砂仁(五分),煨姜(二片)
二診,腹痛大減。肝邪橫擾,絡滯不宣。效方進退。
白話文:
杭州白芍藥(1.5錢、與川桂枝4分一同炒製)
柴胡(以醋炒製,5分)
香附子(以醋炒製,2錢)
茯苓(3錢)
焦楂炭(3錢)
青皮(以醋炒製,1錢)
縮砂仁(5分)
煨薑片(2片)
杭白芍(一錢五分川桂枝五分同炒),柴胡(醋炒五分),金鈴子(一錢五分炒),香附(醋炒二錢),延胡索(一錢五分),青皮(醋炒八分),茯苓(三錢),楂炭(三錢),鱉甲煎丸(二錢先服)
白話文:
杭白芍(一錢五分)和川桂枝(五分)一起炒香
柴胡(五分)用醋炒
金鈴子(一錢五分)炒香
香附(二錢)用醋炒
延胡索(一錢五分)
青皮(八分)用醋炒
茯苓(三錢)
楂炭(三錢)
鱉甲煎丸(二錢,先服用)
某,寒熱稍減,寒勢甚微,而熱則五心煩躁,喜得涼飲。脈細數,左部微弦。營衛陰陽不和,皆由陰虛而木火內熾。再和陰而參酸苦湧泄。
白話文:
某某患者,寒熱症狀略有減退,寒症已微弱,但熱症導致五心煩躁,喜歡飲用涼水。脈象細數,左側脈象略緊。營衛陰陽不調和,都因為陰液不足,導致木火旺盛。再滋陰調和,並加入酸苦之品,以瀉熱降火。
制首烏(四錢),淡黃芩(七分),香青蒿(一錢五分),當歸炭(一錢五分),炒木瓜(一錢),炙鱉甲(四錢),炒白芍(二錢),生熟甘草(各二分),大南棗(二枚)
白話文:
首烏(4錢)
淡黃芩(7分)
香青蒿(1錢5分)
當歸炭(1錢5分)
炒木瓜(1錢)
炙鱉甲(4錢)
炒白芍(2錢)
甘草(生熟各2分)
大南棗(2枚)
周(左),瘧症必有黃涎聚於胸中,故曰無痰不成瘧也。脈弦主痰飲,故曰瘧脈自弦。瘧疾濕痰未清,以西藥止截,遂致腹滿膚腫面浮,為瘧脹重症,未可輕視。
白話文:
(周左)認為,瘧疾必定有黃色的痰液積聚在胸中,所以說沒有痰液就不會得瘧疾。脈搏呈現細長而有力的弦狀,說明體內有痰飲,所以說瘧疾的脈象表現為弦脈。瘧疾的濕痰未清除乾淨,如果使用西藥來抑制瘧原蟲,就會導致腹滿、皮膚水腫和麪部浮腫,形成瘧疾併發的重症,不可輕視。
川樸(一錢),廣皮(一錢),木豬苓(二錢),五加皮(三錢),生薑衣(三分),白朮(一錢),腹皮(一錢五分),澤瀉(一錢五分),薏仁(四錢),炙內金(研末調服一錢五分),範志曲(二錢)
白話文:
川芎(15克),陳皮(15克),豬苓(30克),五加皮(45克),生薑皮(4.5克),白朮(15克),腹皮(22.5克),澤瀉(22.5克),薏仁(60克),炒內金(研末後溶於水中服用,22.5克),範曲(30克)
陳(左),大便通行,熱仍起伏,汗出即解。脈象溷數,苔膩心黃。有形之積,雖已下達,而濕熱氤氳,極難泄化。從泄化之中,參入辛溫寒以通營衛。
白話文:
目前病患排便狀況正常,但熱度仍時好時壞,只要出汗就會退燒。脈搏紊亂且快速,舌苔黃膩。病患體內有具體積聚的物質,雖然已經向下排出了一些,但濕氣和熱氣交織,難以完全消散。因此,在瀉下的同時,加入辛溫寒涼的藥物以疏通氣血。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生薏仁(四錢),赤白苓(四錢),知母(二錢),通草(一錢),草果仁(五分),上廣皮(一錢),川桂枝(三分),石膏(煨打三錢)
白話文:
半夏(15 克)
生薏仁(40 克)
赤白茯苓(40 克)
知母(20 克)
通草(10 克)
草果仁(5 克)
廣皮(10 克)
川桂枝(3 克)
石膏(煨打後使用,30 克)
二診,昨晚寒熱分明,陽明之邪,並歸少陽,極為正色。陽明胃脈,上通於心,而少陽膽經,無出無入,雖有邪居,不能蔓延臟腑,從此不慮病變矣。
白話文:
第二次診視後,昨晚感覺到寒熱分明,陽明之邪氣全部歸入少陽經,病情非常正,趨於好轉。陽明經的胃脈,向上通達於心臟,而少陽經的膽經,沒有出入,即使有邪氣停留,也不會蔓延到臟腑,從此不必擔心病情變化。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淡黃芩(酒炒一錢五分),建澤瀉(一錢五分),細柴胡(五分),橘皮(一錢),通草(一錢),蔻仁(五分),生薏仁(四錢),茯苓(三錢),
三診,瘧未復來,苔未淨化。擬和中利濕。
白話文:
半夏:1.5 克(切片)
黃芩(酒炒):1.5 克(切片)
澤瀉(建澤瀉):1.5 克(切片)
柴胡:0.5 克(切片)
橘皮:1 克(切片)
通草:1 克(切片)
蔻仁:0.5 克(去殼)
薏仁(生):4 克
茯苓:3 克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白茯苓(一錢),陳皮(一錢),豬苓(二錢),佛手(七分),白朮(二錢),川樸(七分),澤瀉(一錢五分),生熟薏仁(各二錢)
白話文:
半夏(15 克),白茯苓(10 克),陳皮(10 克),豬苓(20 克),佛手(7 克),白朮(20 克),川樸(7 克),澤瀉(15 克),生薏仁(20 克),熟薏仁(20 克)
張(左),寒熱五日一來。脈形左大。邪在表裡之間。宜為和化。
製半夏,淡黃芩,川樸,草果仁(炒研),花檳榔,白朮,茯苓,柴胡,廣皮,老生薑
張(左),喻氏謂瘧必有黃涎聚於胸中,瘧而截止,涎安能盡。大瀉數次,痰濕當由此而發泄矣。再和中為主。
沉香曲,上廣皮,藿香,川樸,赤白苓,澤瀉,炒薏仁,煨木香,製半夏
某,由寒熱而至癉瘧,少陽之邪,並歸陽明。從三焦宣化。
廣鬱金,大腹皮,蔻仁,通草,赤豬苓,淡黃芩,桔梗,杏仁,製半夏,鮮佛手
(原注)少陽之病寒戰,故用柴胡,此轉但熱,則在陽明,陽土蘊熱,宣三焦之氣可奏功。
某,瘧母結聚,寒熱不期而來。營衛陰陽痹阻。再為宣通。
白話文:
患者左邊身體發冷發熱,每隔五天就會發作一次,脈象左邊比較大。邪氣在表裡之間,應該用和解的方法治療。
使用半夏、淡黃芩、川樸、炒研過的草果仁、花檳榔、白朮、茯苓、柴胡、廣皮、老生薑。
喻氏說瘧疾一定會有黃色的唾液積聚在胸腔中,瘧疾停止後,唾液不可能完全消失。患者已經瀉了好幾次,痰濕應該由此而宣洩出來了。接下來以調理脾胃為主。
使用沉香曲、廣皮、藿香、川樸、赤白茯苓、澤瀉、炒薏仁、煨木香、製半夏。
患者從寒熱發作轉變成癉瘧,少陽的邪氣都歸屬於陽明。從三焦宣洩化解。
使用廣鬱金、大腹皮、蔻仁、通草、赤豬苓、淡黃芩、桔梗、杏仁、製半夏、鮮佛手。
少陽病會寒戰,所以用柴胡,現在轉變成只發熱,就是屬於陽明了,陽明經的土氣蘊藏著熱,宣通三焦之氣就可以奏效。
患者瘧疾的病根聚集在一起,寒熱發作沒有規律,營衛陰陽阻塞不通。再次用宣通的方法治療。
川樸(一錢),歸鬚(一錢五分),桂枝(五分),冬朮(二錢炒),青蒿(鱉血拌炒三錢),廣皮(一錢),烏藥(一錢五分),檳榔(一錢五分),焦麥芽(四錢),焦楂炭(三錢),延胡索(一錢五分)
白話文:
川芎(1錢),當歸鬚(1錢5分),桂枝(5分),附子(炒後2錢),青蒿(拌鱉血炒後3錢),山梔子(1錢),烏藥(1錢5分),檳榔(1錢5分),焦麥芽(4錢),焦山楂炭(3錢),延胡索(1錢5分)
二診,邪結於營絡之中,聚形堅硬滿而不化。未可過於攻克,以防其散漫等變。
當歸尾,蓬朮,焦麥芽,西潞黨,南楂炭,川桂枝,延胡,炒於朮,制川樸
楊(左),大瘧雖止,漫熱不退,中脘不舒。痰濕內聚,營衛開合失常。陽氣宣暢。其熱自退。
白話文:
第二次診斷,病邪停留在經絡中,聚集在一起,形狀堅硬,滿脹不化。不可過於猛攻治療,以免邪氣散開,病情變化。
藥方:當歸尾、蓬朮、焦麥芽、西潞黨、南楂炭、川桂枝、延胡、炒於朮、制川樸。
患者雖然瘧疾停止了,但是仍然發熱不退,中脘部位不舒服。這是由於痰濕內聚,營衛氣血開合失常。只要陽氣宣暢,熱邪自然會退去。
川桂枝(四分),乾薑(四分),制首烏(三錢),炙鱉甲(先煎五錢),制香附(二錢),熟附片(五分),當歸(酒炒二錢),炒沉香曲(二錢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茯苓(三錢)
白話文:
川芎(4克),乾薑(4克),何首烏(15克),鱉甲(先煎,25克),香附(10克),熟地黃(2.5克),當歸(炒酒,10克),沉香(炒,10克),半夏(7.5克),茯苓(15克)
某,溫瘧不止。宜兩和陰陽。
川桂枝,肥知母,橘紅,廣鬱金,冬朮,茯苓,澤瀉,煨石膏,炒枳實,製半夏
白話文:
某人一直發燒得厲害,應該調和陰陽。
應該使用的藥材有:桂枝、知母、陳皮、郁金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煅石膏、炒枳實、製半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