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聿青醫案》~ 卷十六 (5)
卷十六 (5)
1. 瘰癧
唐(左),氣血兩虧,肝火挾痰,竄入少陽陽明之絡。頸項結核堅硬,按之不移。脈虛弦滑。恐虛痰不化,而延入損途。
白話文:
唐(左邊這位病人),氣血不足,肝火夾帶著痰液,侵入太陽、陽明經絡。脖子上的結核硬如堅石,按壓不動。脈象虛弱、弦細且滑動。擔心痰液無法化解,延誤病情,導致無法挽救。
桑葉,海藻,製半夏,川貝母,鬱金,茯苓,丹皮,桔梗,生香附,炒枳殼,雪羹湯煎
二診,痰核軟加生於術。
某,頸有癧痰,眩暈心悸,身體似覺震動,此濁痰內蘊,痰熱化風上旋也。
白話文:
桑葉、海藻、半夏(經炮製)、川貝母、鬱金、茯苓、丹皮、桔梗、生香附、枳殼(經炒製)、配上雪羹湯一同煎煮。
甘菊花,雲茯苓,海蛤粉,白殭蠶,石決明,淨雙鉤,製半夏,煨天麻,白蒺藜,橘紅,燥渴者雪羹湯。
白話文:
菊花、茯苓、海蛤粉、殭蠶、決明子、鉤藤、半夏、天麻、蒺藜、橘紅。口乾舌燥者配用雪羹湯。
張(左),盤頸癧痰已久,茲則內熱連綿,時見咯血,胸膺痠痛,日來腹痛便泄。脈細弦而數。陰虛木旺,虛火上炎,木乘土位。虛損情形,何易言治。
白話文:
張姓患者,長期患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發炎,現出現內熱持續發作,時常咳血,胸部和肩胛骨痠痛,最近還腹痛腹瀉。脈搏細而緊,跳動次數多。這是由於陰氣虛弱,肝火旺盛,虛火上行,肝克脾胃。這種虛弱的狀況,治療起來很困難。
金石斛(四錢),黑豆衣(三錢),淡秋石(一錢),炒木瓜皮(一錢五分),女貞子(三錢),炙黑草(五分),側柏炭(二錢),炒白芍(一錢五分),大天冬(二錢),海蛤粉(三錢)
白話文:
- 金石斛:4 錢
- 黑豆皮:3 錢
- 淡秋石:1 錢
- 炒木瓜皮:1.5 錢
- 女貞子:3 錢
- 炙黑草:0.5 錢
- 側柏炭:2 錢
- 炒白芍:1.5 錢
- 大天冬:2 錢
- 海蛤粉:3 錢
二診,酸甘制木,以養脾陰,腹痛便泄已止。然虛火上炎,血雖未來,而咽痛音閃。脈數細弦。臟陰皆損,何易言治。
白話文:
第二次診斷:使用酸甘來約束肝氣,滋養脾陰,腹痛和腹瀉已經停止。然而,體內的虛火上升,雖然血熱尚未浮現,但咽喉疼痛、聲音嘶啞。脈搏細數如弦。體內的臟腑陰氣都受到了損傷,治療起來並不容易。
大生地(三錢),大天冬(二錢),生熟草(各二分),杭白芍(一錢五分酒炒),大熟地(二錢),大麥冬(一錢),女貞子(三錢酒炒),海蛤粉(三錢包),川貝母(二錢),毛燕湯代水煎。
白話文:
-
大生地:9克(三錢)
-
大天冬:6克(二錢)
-
生熟地(天冬和生地):各6克(二分)
-
杭白芍(用酒炒):4.5克(一錢五分)
-
大熟地:6克(二錢)
-
大麥冬:3克(一錢)
-
女貞子(用酒炒):9克(三錢)
-
海蛤粉:9克(三錢)
-
川貝母:6克(二錢)
使用毛燕湯代替水燉煮。
三診,音聲已開,咽痛亦止,而中脘猶復作痛。脈象細弦,舌質紋裂。癧痰既久,氣血並虧,不能制伏肝木,致強肝剋土乘脾則腹痛便泄,犯胃則脘痛嘔吐。急者先治之。
白話文:
經過三診,聲音已恢復,咽喉痛也消失了,但中脘(即胃脘)仍然疼痛。脈象細小,舌質有紋路裂痕。因為長期積食導致痰濕,氣血兩虛,無法抑制肝木之氣,導致肝火過旺剋制脾土,因而產生腹痛、腹瀉;侵犯到胃部則引起中脘疼痛、嘔吐。病情嚴重的,需要優先治療。
香附(二錢),金鈴子(一錢五分),半夏曲(一錢五分鹽水炒),茯苓(三錢),白芍(二錢土炒),白蒺藜(三錢),橘白(鹽水炒一錢),鹽水炒竹茹(一錢),左金丸(五分先服)
四診,痛泄已止,脘痛亦減,而右脅猶復作痛。肝木剋土之餘,肝風入絡。再標本兼顧。
白話文:
香附(20克),金鈴子(15克),半夏曲(15克,用鹽水炒製),茯苓(30克),白芍(20克,土炒),白蒺藜(30克),橘白(10克,用鹽水炒製),鹽水炒竹茹(10克),左金丸(5克,先服用)
阿膠珠(二錢),醋炒香附(二錢),柏子霜(三錢),炒木瓜皮(一錢),生草(三分),白茯苓(三錢),橘葉(一錢五分),金鈴子(一錢五分),酒炒白芍(一錢五分)
五診,便泄既止,脘痛亦定,而右胸膺常覺作痛,舌苔紋裂。痰癧既久,陰傷則肝風入絡。還恐損而難復。
白話文:
阿膠、香附、柏子霜、木瓜皮、生草、白茯苓、橘葉、金鈴子、白芍,這些藥材組成藥方,服用後,腹瀉止住,胃痛也消失了,但右邊胸部仍然感到疼痛,舌頭上有裂紋。痰核積久,陰氣受損,導致肝風入絡,恐怕會造成難以恢復的損傷。
阿膠珠(二錢),白茯苓(三錢),川貝母(二錢),真猩絳(五分),海蛤粉(三錢),柏子霜(三錢),旋覆花(三錢),酒炒白芍(一錢五分),青蔥管(三莖)
白話文:
阿膠珠(10克),白茯苓(15克),川貝母(10克),真猩絳(2.5克),海蛤粉(15克),柏子霜(15克),旋覆花(15克),酒炒白芍(7.5克),青蔥管(3根)
六診,脘痛便泄,原屬肝陽克犯脾胃。紅爐潑水,則烈焰飛騰,所以兩進柔藥,火沖咽痛,隨藥而來。然火之有餘。陰之不足也。再參辛燥之品,以反佐之。
白話文:
六種診斷方法中,腹痛腹瀉,原本是肝陽克犯脾胃所致。就像往燒紅的爐子上潑水,會導致烈火飛騰一樣,因此服下兩次溫和的藥,火氣會隨著藥物上衝到咽喉引起疼痛。但是,這種火氣過剩,陰氣不足。再加入辛辣燥熱的藥材,來反過來幫助治療。
阿膠珠(二錢),粉丹皮(二錢),海蛤粉(三錢),柏子霜(三錢),白茯苓(三錢),女貞子(三錢酒炒),白芍(一錢五分酒炒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大天冬(一錢五分)
白話文:
阿膠珠(12 克)
丹皮粉(12 克)
海蛤粉(18 克)
柏子霜(18 克)
茯苓(18 克)
女貞子(18 克,用酒炒過)
白芍(9 克,用酒炒過)
半夏(9 克,經過處理的)
天冬(9 克)
七診,胸膺作痛稍輕,不自覺熱,而脈形帶數,陰傷火熾。然痰核隨處結聚,恐其流竄。再熄少陽木火,參以化痰而和藏絡。
白話文:
七種診斷方法中,胸部疼痛較輕,不自覺感到發熱,但脈象頻密,說明陰虛火旺。然而,痰核在各處聚集,恐怕會四處流竄。再清降少陽之木火,輔以化痰的藥物,調和臟腑氣血。
炙生地(四錢),海蛤粉(三錢),桑葉(一錢),炒白薇(一錢五分),白茯苓(三錢),柏子霜(三錢),丹皮(二錢),女貞子(三錢),川貝母(三錢)
八診,脈象稍緩,舌紅苔膩。左胸膺作痛,牽引背肋,絡隧不和。再宣通化痰和中。
白話文:
炙甘草(40克),牡蠣粉(30克),桑葉(10克),炒白薇(15克),茯苓(30克),柏子仁(30克),丹皮(20克),女貞子(30克),川貝(30克)
川貝母(二錢),當歸(一錢五分酒炒),白茯苓(三錢),粉丹皮(二錢),桑葉(一錢),海蛤粉(三錢),制香附(一錢五分),川斷肉(三錢),鹽水炙橘紅(一錢),生熟穀芽(各一錢)
某,少陽木火,挾痰流竄經絡,肝木從而不和,少腹時有氣聚。前法參以調氣平木。
白話文:
- 川貝母:2錢
- 當歸:1錢5分(用酒炒過)
- 白茯苓:3錢
- 粉丹皮:2錢
- 桑葉:1錢
- 海蛤粉:3錢
- 制香附:1錢5分
- 川斷肉:3錢
- 鹽水炙橘紅:1錢
- 生穀芽、熟穀芽:各1錢
香附(一錢五分),川貝(二錢),海蛤粉(三錢),粉丹皮(一錢五分),鬱金(一錢五分),橘葉(一錢五分),桑葉(一錢),川石斛(三錢),金鈴子(一錢五分),白芍(一錢五分酒炒)
二診,脈數轉緩,內熱已退,而滑泄頻來,環口常發疹㾦。陰虛挾濕,混淆精竅。前法參以分清。
白話文:
患者脈象轉緩,內熱消退,但依然滑泄頻頻,口周常起疹子。診斷為陰虛夾濕,導致精氣混亂。根據病情,需在原方基礎上加強分清濕熱的藥物。
桑葉(一錢),川貝母(二錢),干橘葉(一錢五分),生薏仁(三錢),川萆薢(二錢),香附(二錢),丹皮(一錢五分),豬茯苓(各二錢),大淡菜(二隻)
三診,分清精水,滑泄未來,而右半體仍覺牽掣。良由痰阻絡中,脈絡從而不和。擬化痰宣絡。
白話文:
**桑葉:**一錢
**川貝母:**二錢
乾橘葉: 一錢五分
**生薏仁:**三錢
**川萆薢:**二錢
**香附:**二錢
丹皮: 一錢五分
豬茯苓: 二錢(各二錢)
**大淡菜:**二隻
川貝母(二錢),制香附(一錢五分),生薏仁(四錢),真猩絳(五分),丹皮(二錢),雲茯苓(三錢),橘紅絡(各一錢),炒玉竹(三錢),旋覆花(一錢五分絹包),桑葉(一錢)
四診,神情稍振,遺泄未來。再擬化痰以宣絡隧。
白話文:
川貝母(12 克),炒制香附(7.5 克),生薏苡仁(20 克),真猩紅(2.5 克),丹皮(10 克),雲茯苓(15 克),橘紅和絡石藤(各 5 克),炒制玉竹(15 克),旋覆花(7.5 克包在絹布中),桑葉(5 克)
川貝(一錢),香附(一錢五分),黑豆衣(三錢),鬱金(一錢五分),橘紅絡(各一錢),枳殼(八分),海藻(一錢五分),白蒺藜(二錢),白茯苓(三錢),浮小麥(一兩),紅棗(二枚)
白話文:
川貝母(1錢)
香附子(1錢5分)
黑豆衣(3錢)
鬱金(1錢5分)
橘紅線(各1錢)
枳殼(8分)
海藻(1錢5分)
白蒺藜(2錢)
白茯苓(3錢)
浮小麥(1兩)
紅棗(2枚)
五診,舌紋裂漸滿,紅色較淡,而腿股作酸,即發遺精,腹中漉漉。濕熱下行,精竅遂為混淆。再化痰而分清精水。
白話文: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茯苓(三錢),橘紅(一錢),海藻(一錢五分),浮小麥(一兩),川貝母(一錢五分),萆薢(一錢),薏仁(三錢),豬苓(二錢),大淡菜(二隻)
半夏(15 克)
茯苓(30 克)
橘紅(15 克)
海藻(15 克)
浮小麥(100 克)
川貝母(15 克)
萆薢(15 克)
薏仁(30 克)
豬苓(20 克)
大淡菜(2 片)
白話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