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聿青醫案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卷四
2. 虛損
陳(右),久咳根蒂不除,去秋燥氣犯肺,咳而失血,金水由此而虧,連綿內熱,肉脫形瘦。脈細數而促。理宜壯水救陰,清金保肺。然舌淡少華,中氣薄弱,稠膩之藥,不能多進。症入勞損之途,不能許治。勉擬金匱麥門冬方備質高明。
人參鬚(另煎沖四分),雲茯苓(四錢),桑白皮(二錢炙),甜杏仁(三錢),川貝母(二錢),麥冬(炒去心三錢),生甘草(三分),地骨皮(二錢炒),白粳米(一把煎湯代水),枇杷葉(去毛四片)
二診,用金匱麥門冬湯,咳嗽稍減,然清晨依然咳甚。脈細弦數。蓋寅卯屬木,金病而遇木旺之時,病勢勝矣。藥既應手,未便更章。
人參鬚(五分沖),生甘草(五分),茯苓(三錢),淡芩(炒一錢五分),地骨皮(二錢),法半夏(一錢五分),川貝(炒一錢五分),桑白皮(二錢),知母(炒一錢五分),枇杷葉(去毛四片),肺露(一兩沖)
三診,神情稍振,胃亦漸起。然咳嗽仍然未定,甚則噦惡欲嘔,上午清晨為甚,辰巳之交,往來寒熱。脈細數,舌紅苔黃。還是肝腎陰虛,氣難攝納,自下及上,陰陽不能和協。雖略轉機,不足為恃。
人參鬚(一錢),生扁豆衣(三錢),桑白皮(二錢炙),蛤黛散(三錢包),大麥冬(去心三錢),霍石斛(三錢),代赭石(三錢),法半夏(一錢五分),生甘草(四分),地骨皮(二錢),茯苓神(各三錢),粳米湯代水。
某,金匱云、心下悸者有水氣。未病之先,心下先悸,水飲早已停阻,復因感邪,遂起咳嗽,邪雖漸解,三焦氣傷。以致形色淡白,咳戀不止,甚至形寒內熱。蓋肺為相傳,有分布陰陽之職,肺氣一虛,陰陽之分布失其常度,是以寒熱往來。金所以制木也,金病則木無所制,所以氣撐不和,得矢氣則松,肝藏之氣,不能扶蘇條達,有可見者。脈象虛弦,舌白少華,苔膩。
此傷風激動伏飲,邪去而飲復阻肺,肺氣日虛,肝邪日旺,將成虛損之症。冠翁先生不降肺而和胃平肝,隔一隔二之治,所以卓卓人上。無如病久根深,未克奏效。茲勉從經旨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之意,用異功為主。管窺之見,深恐貽笑於方家耳。尚乞斧正是荷。
人參鬚(一錢),上廣皮(一錢),炙黑草(五分),整砂仁(四粒),茯苓(四錢),川貝(炒黃二錢),白芍(土炒一錢五分),海蛤粉(四錢),生熟穀芽(各一錢五分)
胡(左),肺感風邪,邪郁肺衛。以致咳嗽不已,身熱連綿。肺合皮毛,肺邪未泄,所以凜凜畏風。因邪致咳,因咳動絡,絡損血溢,日前咯血數口,血止而咳逆如前。脈細而數,右寸關微浮。此即傷風成勞是也。咳因邪起,因咳成勞茲則去其邪而保其正,明知鞭長莫及,然人事不得不盡。備方就質高明。
白話文:
虛損
一位患者久咳不止,秋季燥邪犯肺,咳血,導致肺金與腎水虧虛,內有連綿不絕的熱邪,身體消瘦。脈象細數而急促。治療當以滋陰潤燥,清肺止咳為主。但患者舌淡少華,中氣不足,難以服用滋膩之品。病情已趨向勞損,治療效果難以預期。因此,參考《金匱要略》麥門冬湯加減治療。
第一診:處方為人參鬚、茯苓、桑白皮、甜杏仁、川貝母、麥冬、生甘草、地骨皮、白米湯、枇杷葉。
第二診:使用金匱麥門冬湯加減後,咳嗽略減,但清晨咳嗽加重,脈象細弦數。因寅卯時屬木,肺金受損,遇木旺則病情加重。藥效尚可,暫不改方。 處方為人參鬚、生甘草、茯苓、黃芩、地骨皮、法半夏、川貝母、桑白皮、知母、枇杷葉、肺露。
第三診:精神略有好轉,胃口也漸開。但咳嗽仍未痊癒,甚至出現呃逆嘔吐,尤其清晨和辰巳時分,並伴有寒熱往來。脈細數,舌紅苔黃。這是肝腎陰虛,氣機失調所致,病情雖有轉機,但仍不穩定。處方為人參鬚、生扁豆衣、桑白皮、蛤蚧散、麥冬、石斛、代赭石、法半夏、生甘草、地骨皮、茯苓、米湯。
一位患者,根據《金匱要略》記載,心下悸動者多有水飲。在發病之前,就已出現心悸,說明水飲已停滯,之後再感受外邪,引起咳嗽。邪氣雖漸漸減輕,但三焦之氣已受損傷,導致面色蒼白,咳嗽不止,甚至出現形寒內熱。這是因為肺臟負責調節陰陽,肺氣虛弱,陰陽調節失常,所以寒熱往來。金能克木,肺金受損,則木不受制,氣機失調,肝氣不能疏泄條達。脈象虛弦,舌淡少華,苔膩。
此乃風邪導致伏飲加重,邪氣雖去,但飲邪阻滯於肺,肺氣日虛,肝邪日盛,將發展為虛損。冠翁先生不降肺氣而和胃平肝,隔一隔二的治療方法非常有效。但因病程長,病根深,療效不顯著。現根據久咳傷及三焦的理論,嘗試使用不同方法治療。僅是個人淺見,恐有錯誤之處,還望指正。處方為人參鬚、上黨參、炙甘草、砂仁、茯苓、川貝母、白芍、海蛤粉、生熟穀芽。
另一位患者,胡某,肺受風邪侵襲,邪氣鬱阻於肺衛,導致咳嗽不止,身熱不退。肺與皮毛相通,肺邪未解,所以畏寒怕風。因邪氣而咳嗽,因咳嗽傷及經絡,經絡損傷導致咳血,血止後咳嗽依舊。脈細數,右寸關微浮。這是風邪導致勞損。咳嗽因邪氣而起,因咳嗽而勞損,治療應去除邪氣,扶助正氣。雖然治療效果難以預期,但仍需盡力而為。處方根據患者情況而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