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聿青

《張聿青醫案》~ 卷十五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五 (3)

1. 牙痛

姚(右),營分久虛,木失涵養,陽氣上逆,乘於胃絡。牙痛牽引頰際,宜養血而引導陽氣下行。

白歸身,白殭蠶,大麥冬,女貞子,炒地骨皮,上安桂,肥知母,川柏片,黑豆衣

二診,前擬桂柏等方,原為引導虛陽而設。夫齒屬於腎,齦屬於胃,牙肉常腫,是陰氣乘入胃絡。特剛藥可以制病,不能生水,改進和陽熄風法。

大天冬,煅決明,生牡蠣,大生地,女貞子,川石斛,旱蓮草,廣皮白,真二泉阿膠,蜜水炒香附

左,辛溫以開寒飲,舌痛牙疼俱退。足見飲邪內阻,則氣火上浮。再以重藥鎮之。

煅赭石,旋覆花,橘紅,白蒺藜,炒蘇子,海蛤粉,白茯苓,竹茹,製半夏,炒枳殼

金(右),頭暈耳竅失聰,牙齦作脹。肝陽上升。宜和肝胃之陰。

金石斛(三錢),白蒺藜(三錢),半夏曲(一錢五分),鉤鉤(三錢),橘白(一錢),阿膠珠(二錢),雲茯苓(三錢),滁菊花(一錢五分),酒炒杭白芍(二錢),石決明(四錢)

左,左脈虛弦。牙疼胸悶,肝陽走於胃絡也。

金石斛(四錢),大天冬(三錢),白蒺藜(去刺炒三錢),炒香玉竹(二錢),西洋參(二錢),石決明(四分),甘菊花(一錢五分),淨雙鉤鉤(三錢),滋腎丸(二錢淡鹽湯下)

右,產後而更經多,營血虧損。木失水涵,牙痛頭疼舌痛。木叩金鳴,咳嗽不止。再擬清金平木,兼和營氣。

北沙參,川貝母,甜杏仁,砂仁,枇杷葉,金石斛,青蛤散,石決明,鉤鉤,肺露

王(左),左偏齒痛微腫,先覺腳冷,火升則其痛益劇,其為陰虛火痛無疑。脈滑而數,苔薄白,治宜養陰降火,略參清疏之法。

酒蒸女貞子(三錢),米泔炒旱蓮草(三錢),鹽水炒靈磁石(四錢),大玄參(三錢),白蒺藜(三錢),法半夏(一錢五分),冬桑葉(一錢五分鹽水炒),石決明(生打先煎四錢),朱茯神(三錢),丹皮炭(一錢五分),夏枯草(酒炒五分),酒炒淡苦參(一錢)

江(右),陰分素虧,虛陽上亢。牙縫出血,時覺浮動。脈弦帶數。虛熱走於胃絡,此謂齒衄,又謂牙宣。當育陰以制其陽。

炙甘草,澤瀉,杭白芍,炒麥冬,鹽水炒骨碎補,牛膝炭,茯神,黑大豆,炒丹皮

李(右),牙齦腫脹,牙縫出膿,畏風肢體疲軟。脈象細澀,關部獨弦。厥陽走於胃絡。擬清胃泄肝。

川石斛(四錢),炒白歸身(一錢五分),金鈴子(一錢五分),海蛤粉(三錢包),川雅連(三分雞子黃拌炒),朱茯神(三錢),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蛤粉拌炒真阿膠(一錢五分),半夏曲(二錢),潼白蒺藜(鹽水炒各二錢)

白話文:

姚(右): 因為身體營分虛弱很久了,肝木失去了滋養,導致陽氣向上逆行,侵犯到胃經絡。牙痛會牽連到臉頰,應該要滋養血液,並引導陽氣向下走。

使用的藥材有:白歸身、白殭蠶、大麥冬、女貞子、炒地骨皮、上肉桂、肥知母、川黃柏片、黑豆衣。

二診: 之前開的桂枝、黃柏等藥方,主要是為了引導虛陽下降。牙齒屬於腎臟,牙齦屬於胃,現在牙肉常常腫脹,是陰氣侵入了胃經絡。雖然剛猛的藥可以抑制疾病,卻無法產生體液,因此改用溫和陽氣、平息內風的方法。

使用的藥材有:大天冬、煅決明、生牡蠣、大生地、女貞子、川石斛、旱蓮草、廣陳皮白、真阿膠(用二泉水熬製)、蜜水炒過的香附。

(左): 用辛溫的藥物來驅散體內寒飲,舌頭痛和牙痛都退了。由此可見,體內有寒飲阻礙,就會導致氣火上浮。現在再用重藥來鎮壓。

使用的藥材有:煅赭石、旋覆花、橘紅、白蒺藜、炒蘇子、海蛤粉、白茯苓、竹茹、製半夏、炒枳殼。

金(右): 出現頭暈、聽力下降、牙齦腫脹等症狀,這是因為肝陽上亢。應該要調和肝和胃的陰氣。

使用的藥材有:金石斛、白蒺藜、半夏曲、鉤藤、橘白、阿膠珠、雲茯苓、滁菊花、酒炒杭白芍、石決明。

(左): 左邊脈象虛弱且弦硬,出現牙痛和胸悶,這是肝陽走竄到胃經絡所引起的。

使用的藥材有:金石斛、大天冬、白蒺藜(去刺炒過)、炒香玉竹、西洋參、石決明、甘菊花、淨雙鉤藤、滋腎丸(用淡鹽水送服)。

(右): 產後又月經量多,導致營血虧損。肝木失去了水的滋潤,出現牙痛、頭痛、舌痛。病情表現為肝木克制肺金,導致咳嗽不止。因此,需要清肺金、平肝木,並兼顧調和營氣。

使用的藥材有:北沙參、川貝母、甜杏仁、砂仁、枇杷葉、金石斛、青蛤散、石決明、鉤藤、肺露。

王(左): 左邊偏牙痛,輕微腫脹,先感覺腳冷,火氣上升時疼痛加劇。可以確定是陰虛火旺引起的牙痛。脈象滑而數,舌苔薄白。治療應該滋養陰液、降低火氣,並略微兼顧疏通。

使用的藥材有:酒蒸女貞子、米泔水炒旱蓮草、鹽水炒靈磁石、大玄參、白蒺藜、法半夏、冬桑葉(鹽水炒過)、石決明(生打先煎)、朱茯神、丹皮炭、夏枯草(酒炒過)、酒炒淡苦參。

江(右): 體內陰液一向不足,導致虛陽上亢。出現牙縫出血,時常感覺牙齒鬆動。脈象弦而帶數。虛熱向上走竄到胃經絡,這叫做「齒衄」(牙齒出血),又叫「牙宣」(牙齦萎縮)。應該滋養陰液來抑制陽氣。

使用的藥材有:炙甘草、澤瀉、杭白芍、炒麥冬、鹽水炒骨碎補、牛膝炭、茯神、黑大豆、炒丹皮。

李(右): 牙齦腫脹,牙縫流膿,怕風,四肢無力。脈象細而澀,關部獨顯弦脈。這是厥陰肝陽走竄到胃經絡所致。治療方法是清胃瀉肝。

使用的藥材有:川石斛、炒白歸身、金鈴子、海蛤粉(包起來)、川黃連(用雞蛋黃拌炒過)、朱茯神、炒杭白芍、阿膠(用蛤粉拌炒過)、半夏曲、潼白蒺藜(鹽水炒過)。

2. 耳鳴

沈(左)下則遺精,上則眩暈,甚致嘔吐欲僕,耳鳴失聰。脈弦尺虛。此腎本空虛,木失涵養,致陽氣化風,盡從上越。擬滋水潛陽法。

炙龜板(六錢),大生地(四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滁菊花(二錢),生牡蠣(六錢),黑豆衣(三錢),粉丹皮(二錢),鹽水炒潼沙苑(三錢),磁朱丸(二錢先服)

二診,遺精眩暈,耳鳴漸聾,右目翳障。脈弦尺澀且數。陰虛火盛。擬滋水清肝。

生龜板(四錢先煎),羚羊片(一錢五分),石決明(六錢),甘菊花(二錢),大生地(三錢),野黑豆(三錢),黑山梔(三錢),粉丹皮(二錢),蛇蛻(七分),白金丸(五分藥後服)

三診,左耳稍聰,右耳仍閉,頭脹眩暈,目翳障不化。水虧木旺。前法出入。

炙熟地(四錢),粉丹皮(二錢),建澤瀉(一錢五分),酒蒸青葙子(三錢),野黑豆(三錢),密蒙花(二錢),炒萸肉(一錢五分),山藥(三錢),蛇蛻(七分),石決明(五錢)

四診,耳鳴竅閉,頭脹眩暈,滋腎養肝。脈弦且帶滑數。稠痰灰黑,目翳障不化。腎水不足,木火上騰,煉液成痰,痰隨火生,清空之地,遂為痰火所佔。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,經訓如此。

黑山梔(三錢),桑葉(一錢五分),川雅連(三分),廣橘紅(一錢),粉丹皮(二錢),淡黃芩(一錢五分),製半夏(二錢),陳膽星(一錢二分),晚蠶砂(四錢),煨明天麻(一錢五分),白蒺藜(去刺炒三錢),竹瀝(一兩滴入薑汁少許)

五診,清火豁痰,脈弦滑轉為細弱,濁火已退三舍。而眩暈嘔吐,咽燥口乾。經謂頭痛巔疾,下虛上實。再填實其下,以治其本。

炙龜板(一兩),生牡蠣(八錢),黑豆衣(三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大熟地(五錢),粉丹皮(二錢),甘杞子(三錢),白茯苓(三錢),磁朱丸(包入煎三錢)

六診,目障翳稍退,光明較開,耳鳴略定。然眩暈仍然不止。陰膩之藥,並不礙胃,其下虛可以概見。效方擴充之。

炙龜板(一兩二錢),甘杞子(三錢),杭白芍(三錢),酒蒸女貞子(三錢),大熟地(五錢),肥玉竹(三錢),生牡蠣(八錢),元參(三錢),黑豆衣(三錢),磁朱丸(三錢),炒萸肉(二錢),陳關蟄(一兩煎湯代水)

七診,滋水填陰,眩暈大退,耳鳴亦減。藥既應手,再為擴充。

炙龜板(一兩),炙熟地(五錢),生牡蠣(五錢),炙鱉甲(六錢),甘杞子(三錢),炒萸肉(一錢五分),鹽水炒潼沙苑(三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酒炒青葙子(三錢),密蒙花(二錢),元參(三錢)

洪(左),耳鳴不止,耳竅閉塞。脈象弦滑。此肝風挾痰上逆,致濁邪阻塞清竅。病已經年,恐草木不能遽然奏效。

桑葉(一錢五分),丹皮(二錢),山梔(三錢),鬱金(一錢五分),枳殼(一錢),製半夏(三錢),膽星(五分),橘紅(一錢),白蒺藜(三錢),茯苓(三錢),殭蠶(一錢五分),礞石滾痰丸(三錢)

左,耳後牙床牽引頭痛。此由脘痛之後,風陽竄入少陽陽明之絡。

粉丹皮,香櫞皮,代赭石,鉤鉤,桑葉,旋覆花,淡黃芩,滁菊花,枳殼,炒竹茹

右,眩暈遞減,而步履有時猗。斜上實下虛。再涼肝熄風。

黑山梔(三錢),滁菊花(二錢),炒牛膝(三錢),石決明(八錢),野黑豆(三錢),朱茯神(三錢),煅龍齒(三錢),粉丹皮(二錢),淨雙鉤(四錢),甘杞子(三錢),酒炒女貞子(三錢)

沈(右),產後營血不足,血不養肝陽氣不和。多夢少寐,頭暈耳鳴,沖氣不和,胸中窒悶。宜養血熄肝寧神。

阿膠珠(二錢),白歸身(二錢酒炒),茯神(三錢),煅龍齒(三錢),黑豆衣(三錢),大生地(四錢),酒炒白芍(一錢五分),炒棗仁(三錢),生牡蠣(四錢),干枇杷葉(三錢)

白話文:

耳鳴

第一次看診: 如果(左耳)感覺有下墜感,會導致遺精;如果感覺往上衝,會頭暈,嚴重時會想吐,甚至昏倒,還會耳鳴、聽力下降。把脈時發現脈象是弦脈,而且尺脈無力。這是因為腎臟本身就虛弱,肝木失去滋養,導致陽氣化為風,全部往上衝。應該用滋養腎水、潛藏陽氣的方法治療。 藥方是:炙龜板(六錢),大生地(四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滁菊花(二錢),生牡蠣(六錢),黑豆衣(三錢),粉丹皮(二錢),鹽水炒潼沙苑(三錢),磁朱丸(二錢,先吃)。

第二次看診: 患者仍然有遺精、頭暈,耳鳴越來越嚴重,聽力也下降了,右眼還出現了翳障(視力模糊)。把脈時發現脈象是弦脈,尺脈細澀且快。這是陰虛導致火氣旺盛。應該用滋養腎水、清瀉肝火的方法治療。 藥方是:生龜板(四錢,先煎),羚羊片(一錢五分),石決明(六錢),甘菊花(二錢),大生地(三錢),野黑豆(三錢),黑山梔(三錢),粉丹皮(二錢),蛇蛻(七分),白金丸(五分,藥後服用)。

第三次看診: 左耳稍微聽得見了,但右耳仍然聽不見,頭脹、頭暈,眼睛的翳障沒有消退。這是腎水虧虛,肝木過旺。治療方法與之前類似,但做些調整。 藥方是:炙熟地(四錢),粉丹皮(二錢),建澤瀉(一錢五分),酒蒸青葙子(三錢),野黑豆(三錢),密蒙花(二錢),炒萸肉(一錢五分),山藥(三錢),蛇蛻(七分),石決明(五錢)。

第四次看診: 耳鳴、耳朵閉塞,頭脹、頭暈,需要滋養腎陰、養肝。把脈時發現脈象是弦脈,且帶有滑數之象。患者有濃稠的灰黑色痰,眼睛的翳障也沒有消退。這是腎水不足,肝火上衝,使津液凝結成痰,痰又隨著火氣產生,導致原本清靜的地方被痰火佔據。緊急情況要先處理症狀,等情況緩解再治療根本,醫書上是這樣說的。 藥方是:黑山梔(三錢),桑葉(一錢五分),川雅連(三分),廣橘紅(一錢),粉丹皮(二錢),淡黃芩(一錢五分),製半夏(二錢),陳膽星(一錢二分),晚蠶砂(四錢),煨明天麻(一錢五分),白蒺藜(去刺炒,三錢),竹瀝(一兩,滴入少量薑汁)。

第五次看診: 清瀉火氣、化解痰液後,脈象由弦滑轉為細弱,濁火也消退了一些。但仍然有頭暈、想吐、咽喉乾燥、口渴。醫書上說,頭痛、頭頂的疾病,是下面虛弱,上面卻很充實。所以要再次補益下焦,來治療根本。 藥方是:炙龜板(一兩),生牡蠣(八錢),黑豆衣(三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大熟地(五錢),粉丹皮(二錢),甘杞子(三錢),白茯苓(三錢),磁朱丸(用藥包裝,三錢)。

第六次看診: 眼睛的翳障稍有減退,視力也比之前好,耳鳴也比較穩定。但仍然持續頭暈。滋陰的藥物並沒有影響到脾胃,可以大致判斷患者是下焦虛弱。在原來的藥方上擴充。 藥方是:炙龜板(一兩二錢),甘杞子(三錢),杭白芍(三錢),酒蒸女貞子(三錢),大熟地(五錢),肥玉竹(三錢),生牡蠣(八錢),元參(三錢),黑豆衣(三錢),磁朱丸(三錢),炒萸肉(二錢),陳關蟄(一兩,煎湯代替水服用)。

第七次看診: 滋養腎水、填補陰液後,頭暈明顯減退,耳鳴也減少了。藥效不錯,再擴充藥方。 藥方是:炙龜板(一兩),炙熟地(五錢),生牡蠣(五錢),炙鱉甲(六錢),甘杞子(三錢),炒萸肉(一錢五分),鹽水炒潼沙苑(三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酒炒青葙子(三錢),密蒙花(二錢),元參(三錢)。

左側患者: 耳鳴不止,耳朵閉塞。把脈時發現脈象是弦滑。這是肝風夾雜著痰向上逆行,導致污濁的邪氣阻塞了清竅。病程已經很久了,恐怕草藥不能很快見效。 藥方是:桑葉(一錢五分),丹皮(二錢),山梔(三錢),鬱金(一錢五分),枳殼(一錢),製半夏(三錢),膽星(五分),橘紅(一錢),白蒺藜(三錢),茯苓(三錢),殭蠶(一錢五分),礞石滾痰丸(三錢)。

左側患者: 耳後和牙床連帶頭痛。這是因為之前胃痛之後,風陽之氣竄入少陽陽明經絡。 藥方是:粉丹皮,香櫞皮,代赭石,鉤藤,桑葉,旋覆花,淡黃芩,滁菊花,枳殼,炒竹茹。

右側患者: 頭暈逐漸減輕,但走路時仍然不穩,有時會歪斜。這是上實下虛的表現。再次用涼肝熄風的方法治療。 藥方是:黑山梔(三錢),滁菊花(二錢),炒牛膝(三錢),石決明(八錢),野黑豆(三錢),朱茯神(三錢),煅龍齒(三錢),粉丹皮(二錢),淨雙鉤(四錢),甘杞子(三錢),酒炒女貞子(三錢)。

右側患者: 產後營血不足,血液不能滋養肝臟,導致肝陽不調和。患者多夢、睡眠不好、頭暈耳鳴、氣血上衝不協調、胸悶。應該用養血、熄滅肝風、安神的方法治療。 藥方是:阿膠珠(二錢),白歸身(二錢,酒炒),茯神(三錢),煅龍齒(三錢),黑豆衣(三錢),大生地(四錢),酒炒白芍(一錢五分),炒棗仁(三錢),生牡蠣(四錢),干枇杷葉(三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