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聿青

《張聿青醫案》~ 卷十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5)

1. 呃忒

(附噯噫)

費(右),寒熱日作,熱勢甚重,苔膩質紅,渴不多飲,咽痛顴紅,鼻竅兩目火出。此惱怒動肝,肝火挾濕熱熏蒸少陽陽明,則寒熱往來。肝膽之火,與吸氣相觸,呃忒聲徹戶外,其為氣火無疑。

香豆豉(三錢),炒杏仁(三錢),白桔梗(一錢),橘皮(一錢),竹茹(一錢),黑山梔(三錢),廣鬱金(二錢),金鈴子(一錢五分),柿蒂(三枚)

顧(左),病後濕留陽明,鬱蒸凜熱,耳鳴目黃神倦,逆氣上衝,呃忒旬日不止,凌晨盜汗。此皆濕熱見證,醫用鎮攝溫化,其呃愈甚,殊不知清化濕熱,熱平呃自止耳。

橘皮(一錢),茯苓(三錢),白蔻仁(五分),枳實(一錢),佛手(一錢),竹茹(一錢),杏仁(三錢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通草(一錢),柿蒂(三枚)

楊(左),瘧後腫脹,攻下之後,脹退成痢,兩日來更兼呃忒。中陽欲敗,有厥脫之虞。

臺參鬚,熟附片,公丁香,雲茯苓,澤瀉,廣木香,製半夏,重薑汁炒竹茹,粳米(一撮)

二診,下痢呃忒,投溫補中陽,呃仍不止,沃出涎水。脈象弦滑。胃中夾雜痰食。勉方圖幸。

公丁香,製半夏,木香,楂炭,陳皮,澤瀉,臺烏藥,雲茯苓,砂仁,豬苓,炙柿蒂

三診,滿腹作痛,不時嘔吐,氣衝呃忒。肝木犯胃,恐至暴厥。

川連,烏梅,金鈴子,代赭石,砂仁,吳萸,香附,延胡索,旋覆花,香櫞皮,磨刀豆子

郭(左),呃忒時發,胃虛而沖氣逆行。七年之病,三年之艾,不易得也。

旋覆花,橘皮,製半夏,淡乾薑,炒枳殼,代赭石,竹茹,雲茯苓,大棗,磨刀豆子(三分)

右,脘痛投溫而止。噁心不納,投以苦辛,致酸涎呃忒。胃陰不能轉旋也。

代赭石,公丁香,橘皮,製半夏,雲茯苓,香附,旋覆花,上川樸,炙柿蒂,炒竹茹,蜜炙乾姜

某,呃忒每至咳痰,呃即稍止。脈浮帶滑。此肺氣閉郁,清陽不展。恐致變痙。

製半夏(二錢),廣鬱金(七分),射干(七分),桔梗(一錢),橘皮(一錢五分),香豆豉(三錢),杏仁泥(三錢),通草(一錢),竹茹(一錢五分),鮮枇杷葉(一兩)

又,呃忒稍減,然有時氣從上衝,直至巔頂,則身體震動。痰氣內阻,清陽不展。有厥脫之虞。

代赭石,磨沉香,方通草,香豆豉,茯苓,刀豆子,旋覆花,廣鬱金,白蒺藜,杏仁,射干,枇杷葉

王(左),噯氣略減,濁痰稍得泄化。再降膽胃,胃府通降,則益腎補心之藥,方能任受也。

煅龍骨,九節菖蒲,塊辰砂,遠志肉(甘草湯拌炒),竹茹,炒棗仁,甜廣皮,製半夏,炒枳實,龜甲心

二診,寐稍得安,仍然多夢,氣衝噯噫。膽胃之氣,不克下行。前法再參降胃。

塊辰砂,石決明,製半夏,炒棗仁,甜廣皮,茯苓,澤瀉,枳實,生薏仁,薑汁炒竹茹

左,氣墜已舒,大便亦調,而噫出卵臭。還是宿滯不化。

川樸,青陳皮,萊菔子,花檳榔,砂仁,枳實,範志曲,臺烏藥,焦楂肉,焦麥芽

曹(左),久虛不復,腎氣不能收攝,氣覺短促,沖氣上逆,噯噫作嗆。病由遺滑而來。脈象細弦。擬氣血並調以圖徐復。

臺參鬚(八分),茯苓(三錢),蛤殼(五錢),生牡蠣(五錢),生於術(一錢五分),熟地(四錢),白芍(二錢),煅磁石(二錢),炒萸肉(一錢五分),丹皮(一錢五分),懷山藥(三錢)

二診,久虛不復,氣短自覺上下不續,雖能安穀,實非馨進。脈象細弱如絲,舌滑少苔。中氣腎陰皆虛,所以俯仰失職,胃氣不能鼓舞。擬氣陰並調。

炙綿耆,生於術,砂仁炒熟地,白芍,坎炁,黨參,懷山藥,炒萸肉,茯苓

某,噯噫得食則滿。木土失和。宜於土中瀉木。

土炒白芍,代赭石,制香附,白蒺藜,砂仁,製半夏,旋覆花,煨天麻,茯苓神,左金丸,陳皮

白話文:

案例一(附帶打嗝):

一位病人,右邊身體不適,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,發熱時情況嚴重,舌苔厚膩且發紅,口渴但不喜歡喝水,喉嚨痛、顴骨發紅,鼻子和眼睛都感到有火氣。這是因為惱怒導致肝火旺盛,肝火夾雜濕熱向上蒸騰,影響到少陽和陽明經絡,所以出現寒熱往來的現象。肝膽的火氣與呼吸時的氣體相衝,打嗝聲響徹戶外,可以確定是氣火引起的。

  • 治療藥方:香豆豉、炒杏仁、白桔梗、橘皮、竹茹、黑山梔、廣鬱金、金鈴子、柿蒂。

案例二:

一位病人,病後體內濕氣停留在陽明經絡,鬱積蒸騰形成熱邪,出現耳鳴、眼睛發黃、精神疲倦、氣逆上衝,打嗝持續十多天不止,凌晨還會盜汗。這些都是濕熱的表現,醫生使用鎮靜、溫補的方法治療,反而使打嗝更加嚴重。其實應該用清熱化濕的方法,熱邪平息,打嗝自然就會停止。

  • 治療藥方:橘皮、茯苓、白蔻仁、枳實、佛手、竹茹、杏仁、製半夏、通草、柿蒂。

案例三:

一位病人,瘧疾後出現腫脹,使用瀉下藥後,腫脹消退但轉為痢疾,近兩天又開始打嗝。這是中陽之氣快要衰敗的表現,有虛脫的危險。

  • 治療藥方:臺參鬚、熟附片、公丁香、雲茯苓、澤瀉、廣木香、製半夏、重薑汁炒竹茹、粳米。

案例四(複診):

病人持續腹瀉和打嗝,使用溫補中陽的方法治療,打嗝仍然沒有停止,還會吐出黏液。脈象弦滑,顯示胃中有痰和未消化的食物。雖然情況勉強,但仍嘗試治療。

  • 治療藥方:公丁香、製半夏、木香、楂炭、陳皮、澤瀉、臺烏藥、雲茯苓、砂仁、豬苓、炙柿蒂。

案例五(三診):

病人腹部脹痛,不時嘔吐,氣逆上衝,引起打嗝。這是肝木之氣侵犯胃部,擔心會突然昏厥。

  • 治療藥方:川連、烏梅、金鈴子、代赭石、砂仁、吳茱萸、香附、延胡索、旋覆花、香櫞皮、磨刀豆子。

案例六:

一位病人,打嗝時有時無,這是因為胃氣虛弱,氣逆上行所導致。這個病已經七年,治療難度很高。

  • 治療藥方:旋覆花、橘皮、製半夏、淡乾薑、炒枳殼、代赭石、竹茹、雲茯苓、大棗、磨刀豆子。

案例七:

一位病人,胃脘疼痛,使用溫補藥物後疼痛停止。但又出現噁心、不想吃東西,使用苦味辛辣的藥物後,反而出現酸水和打嗝。這是因為胃陰虛弱,不能正常運轉。

  • 治療藥方:代赭石、公丁香、橘皮、製半夏、雲茯苓、香附、旋覆花、上川樸、炙柿蒂、炒竹茹、蜜炙乾薑。

案例八:

一位病人,每次打嗝時都會咳嗽,打嗝會稍微停止。脈象浮滑,這是肺氣閉塞,清陽之氣不能上升。擔心會引起痙攣。

  • 治療藥方:製半夏、廣鬱金、射干、桔梗、橘皮、香豆豉、杏仁泥、通草、竹茹、鮮枇杷葉。

案例九(複診):

病人打嗝稍微減輕,但有時氣會從下向上衝,直到頭頂,導致身體震動。這是因為痰氣阻滯,清陽之氣不能上升,有虛脫的危險。

  • 治療藥方:代赭石、磨沉香、方通草、香豆豉、茯苓、刀豆子、旋覆花、廣鬱金、白蒺藜、杏仁、射干、枇杷葉。

案例十:

一位病人,打嗝稍微減輕,濁痰也稍微排出。需要再次調理膽和胃,使胃氣順暢下降,這樣才能夠接受益腎補心的藥物。

  • 治療藥方:煅龍骨、九節菖蒲、塊辰砂、遠志肉(甘草湯拌炒)、竹茹、炒棗仁、甜廣皮、製半夏、炒枳實、龜甲心。

案例十一(複診):

病人睡眠稍微安穩,但仍然多夢,氣逆上衝,引起噯氣。這是膽和胃的氣不能下降,需要在之前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再次使用降胃氣的藥物。

  • 治療藥方:塊辰砂、石決明、製半夏、炒棗仁、甜廣皮、茯苓、澤瀉、枳實、生薏仁、薑汁炒竹茹。

案例十二:

一位病人,氣機已經舒暢,大便也通暢,但是打嗝時會帶有腐卵的臭味,這是因為有未消化的積食。

  • 治療藥方:川樸、青陳皮、萊菔子、花檳榔、砂仁、枳實、範志曲、臺烏藥、焦楂肉、焦麥芽。

案例十三:

一位病人,長期虛弱沒有恢復,腎氣不能收斂,感到氣短,氣逆上衝,打嗝時會嗆咳。這個病是因為遺精滑洩引起的。脈象細弦,需要調和氣血,慢慢恢復。

  • 治療藥方:臺參鬚、茯苓、蛤殼、生牡蠣、生於術、熟地、白芍、煅磁石、炒萸肉、丹皮、懷山藥。

案例十四(複診):

病人長期虛弱沒有恢復,感到氣短,呼吸不順暢,雖然能進食,但並不是真的能吸收。脈象細弱如絲,舌苔滑少。這是中氣和腎陰都虛弱,導致身體不能正常活動,胃氣也不能鼓舞。需要同時調養氣和陰。

  • 治療藥方:炙綿耆、生於術、砂仁炒熟地、白芍、坎炁、黨參、懷山藥、炒萸肉、茯苓。

案例十五:

一位病人,打嗝的情況是吃了東西後會感到脹滿,這是肝木和脾土不協調。需要瀉肝木,讓脾土功能恢復。

  • 治療藥方:土炒白芍、代赭石、制香附、白蒺藜、砂仁、製半夏、旋覆花、煨天麻、茯苓神、左金丸、陳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