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聿青醫案》~ 卷十四 (1)
卷十四 (1)
1. 驚悸
王(左),陰虛夾痰,膽胃失降,肝陽暗動。每至將寐,輒作驚惕。擬介類以鎮肝潛陽。
白話文:
王先生,因為陰虛並且伴有痰濕,膽和胃的功能失調,肝臟的陽氣暗暗升動。每次快要睡覺的時候,就容易感到驚恐不安。打算使用含有介類的藥物來鎮定肝臟和平抑肝陽。
炙龜板(五錢),煅磁石(三錢),茯神(三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生牡蠣(四錢),煅龍齒(三錢),黑豆衣(三錢),薄橘紅(一錢),金器(一件懸煎)
白話文:
炙烤過的龜甲(5錢),煅燒過的磁石(3錢),茯神(3錢),用酒炒過的杭白芍(1錢5分),生牡蠣(4錢),煅燒過的龍齒(3錢),黑豆衣(3錢),薄荷(1錢),金屬器皿(用於懸掛藥材煎煮)
某,上年眩暈心跳,甚至心氣昏糊,經壯水涵木而化肝熱,諸恙較前大退。惟心悸仍未霍全,時覺膽怯。肝膽皆木也,肝木上升,膽木下降,是為和平。惟肝升太過,則膽降不及,膽木漂拔,自然氣餒,膽病、實肝病也。經云、虛則補其母。木之母,水也。所以降膽必先熄肝,熄肝必先滋腎。
白話文:
某人去年出現頭暈心悸,甚至心氣昏迷,經過滋養腎水來抑制肝木的生長,肝火得到了緩解,各種症狀比之前減輕了很多。但是心悸仍然沒有完全消失,時常感覺膽怯。肝和膽都屬木,肝木生長,膽木下降,這纔是平衡狀態。但如果肝木生長過度,膽木下降就會不足,膽木氣虛,自然會氣餒,這就屬於膽虛和實肝病。經書上說,虛就要補其母。木的母親是水。所以要平息膽氣,必須先平息肝火,而要平息肝火,必須先滋養腎水。
炙龜板(十二兩),炒棗仁(三兩),朱茯神(三兩),丹皮(二兩),石決明(五兩),女貞子(酒蒸三兩),潼沙苑(酒炒三兩),白歸身(酒炒二兩),炒萸肉(一兩五錢),炙鱉甲(十兩),生山藥(三兩),柏子霜(三兩),奎黨參(五兩),遠志肉(六錢),大生地(六兩),熟地(二兩),煅磁石(四兩),肥玉竹(三兩),杭白芍(酒炒三兩),生於術(一兩五錢木香二錢煎汁收入),辰天冬(二兩),辰麥冬(三兩),杜仲(三兩),西洋參(一兩),生甘草(七錢),干橘葉(一兩),龍眼肉(三兩)
白話文:
炒龜板(12兩)
炒棗仁(3兩)
朱茯神(3兩)
丹皮(2兩)
石決明(5兩)
女貞子(蒸酒後用量3兩)
潼沙苑(炒酒後用量3兩)
炒白歸身(炒酒後用量2兩)
炒萸肉(1兩5錢)
炙鱉甲(10兩)
生山藥(3兩)
柏子霜(3兩)
奎黨參(5兩)
遠志肉(6錢)
大生地(6兩)
熟地(2兩)
煅磁石(4兩)
肥玉竹(3兩)
炒杭白芍(炒酒後用量3兩)
生於術(1兩5錢,加入木香2錢煎汁)
辰天冬(2兩)
辰麥冬(3兩)
杜仲(3兩)
西洋參(1兩)
生甘草(7錢)
幹橘葉(1兩)
龍眼肉(3兩)
以清阿膠四兩酒化收膏,每晨服一調羹,開水沖化。
楊(媼),心悸跳蕩,時為不寐,偏左頭痛,腰股作酸。脈弦尺澀。陽升不熄。擬熄肝寧神。
白話文:
用阿膠四兩,用酒化開收成膏狀,每天早上服用一調羹,用開水沖化服用。
患者楊媼,有心悸、心跳加速的情況,時常失眠,偏左側頭痛,腰部和大腿感到酸痛。脈象弦且尺部見澀。屬於陽氣上升而不能平息的情形。擬定治療方案為平息肝火、安神。
朱茯神(三錢),煅龍齒(三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黑豆衣(三錢),炒棗仁(二錢),夜交藤(三錢),柏子霜(三錢),滁菊花(三錢),天王補心丹(三錢先服另五錢包煎)
經(左),精水不足,肝腸上升,頭暈有時噁心,寐中往往驚跳。宜育陰熄肝。
白話文:
硃砂粉末(三錢)
煅過的龍骨(三錢)
酒炒過的杭白芍(一錢五分)
黑豆皮(三錢)
炒過的杏仁(二錢)
夜交藤(三錢)
柏子霜(三錢)
菊花(三錢)
天王補心丹(三錢,先服後用另五錢煎服)
大生地(四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鉤鉤(三錢),滁菊花(一錢五分),朱茯神(三錢),黑豆衣(三錢),生牡蠣(五錢),白蒺藜(三錢),丹皮(二錢),金器(一件懸煎)
二診,育陰熄肝,陽升不熄,頭疼耳痛震鳴,寐中驚跳,溲後輒帶精濁。腎陰不足。欲制其陽,當育其陰。
白話文:
服用生地四錢、酒炒杭白芍一錢五分、鉤鉤三錢、滁菊花一錢五分、朱茯神三錢、黑豆衣三錢、生牡蠣五錢、白蒺藜三錢、丹皮二錢,用金器懸煎。第二次診斷,判斷是腎陰不足,導致肝陽上亢,出現頭疼耳痛、震鳴、睡眠中驚跳、小便後遺精等症狀。要治療需要滋陰降火,補益腎陰。
大生地(四錢),生牡蠣(五錢),粉丹皮(二錢),黑豆衣(三錢),生龜板(四錢),生白芍(一錢五分),生山藥(三錢),女貞子(酒蒸三錢),潼沙苑(鹽水炒三錢),茯神(三錢),蓮鬚(一錢)
三診,素體濕盛,陰膩之藥,不能任受。頭痛耳鳴,寐中驚跳。既不能壯水和陽,宜清泄甲木。
白話文:
- 生地黃(16克)
- 生牡蠣(20克)
- 丹皮粉(8克)
- 黑豆衣(12克)
- 生龜板(16克)
- 生白芍(6克)
- 生山藥(12克)
- 女貞子(炒酒後,12克)
- 潼莎苑(鹽水炒後,12克)
- 茯苓(12克)
- 蓮鬚(4克)
桑葉(一錢),滁菊花(二錢),白蒺藜(鹽水炒三錢),女貞子(三錢酒蒸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丹皮(二錢),橘白(一錢),白茯苓(三錢),黑豆衣(三錢),石決明(四錢),穀芽(檀香汁炒二錢)
嚴(右),風陽不平,心悸多恐,乙木過升,甲木不降也。
白話文:
桑葉(15克)
滁菊花(30克) 白蒺藜(45克,用鹽水炒過) 女貞子(45克,用酒蒸過) 製半夏(22.5克) 丹皮(30克) 橘白(15克) 白茯苓(45克) 黑豆衣(45克) 石決明(60克) 穀芽(30克,用檀香汁炒過)
阿膠珠(二錢),辰麥冬(三錢),炒棗仁(二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女貞子(三錢酒蒸),鉤鉤(三錢),辰茯神(三錢),黑豆衣(三錢),柏子霜(三錢)
居(左),驚動膽木,神情擾亂,幸而循止。脈形左大。肝火尚未平靖。重以鎮之,清以泄之。
白話文:
阿膠珠(12 克),川麥冬(18 克),炒棗仁(12 克),酒炒杭白芍(9 克),女貞子(18 克,經酒蒸),鉤吻(18 克),川茯苓(18 克),黑豆衣(18 克),柏子仁(18 克)
桑葉,山梔,炒棗仁,白芍,白蒺藜,煅龍齒,丹皮,鉤鉤,朱茯神,石決明,金器,天王補心丹
(原注)病由半夜睡中,經人喚醒變驚而起。
某,胸中如阻,時或恐怖。此痰阻胃中。
白話文:
桑葉、山梔、乾棗仁、白芍藥、白蒺藜、煅龍齒、丹參皮、鉤藤、茯苓、石決明、金屬粉末、天王補心丹
溫膽湯加炒栝蔞白蒺藜蛤殼石決明薑汁竹瀝。不愈加濂珠辰砂血珀三味,研末調服。
某,每至睡醒,輒作驚跳,甚則神情迷鈍,良久方清。風痰交熾也。
白話文:
溫膽湯中加入炒過的栝蔞、白蒺藜、蛤殼、石決明、薑汁和竹瀝。如果服用後病情未見好轉,再加入濂珠、辰砂和血珀,研成粉末,用藥液調和後服用。
導痰湯去甘草,加竹茹茯神白蒺藜殭蠶明天麻蛤粉。
某,脈症相安,然陽氣仍復上升,皆由木失滋涵。再滋腎養肝,寧神熄木。
白話文:
導痰湯中去除甘草,加入竹茹、茯神、白蒺藜、殭蠶、天麻和蛤粉。
阿膠(二錢),夜交藤(四錢),黑豆衣(三錢),炒棗仁(二錢),煅龍齒(三錢),酒炒女貞子(三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滁菊花(一錢五分),海蛤粉(三錢),淮小麥(五錢),糯稻根(五錢),天王補心丹(三錢晨服四錢包煎)
二診,寐得稍安,飲食如常。育陰熄肝,再望應手。
白話文:
阿膠(12 克),夜交藤(24 克),黑豆皮(18 克),炒棗仁(12 克),煅製龍齒(18 克),用酒炒製的女貞子(18 克),用酒炒製的杭白芍(9 克),滁菊花(9 克),海蛤粉(18 克),淮小麥(30 克),糯稻根(30 克),天王補心丹(服法:早飯後服用 18 克,4 克裝的煎服)
阿膠珠(三錢),朱茯神(三錢),夜交藤(三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酒炒女貞子(三錢),炒棗仁(二錢),煅青龍齒(三錢),柏子霜(三錢),淮小麥(五錢),金器(一件)
白話文:
阿膠珠(15克)
肉色茯苓(15克)
夜交藤(15克)
酒炒白芍(7.5克)
酒炒女貞子(15克)
炒棗仁(10克)
煅燒青龍齒(15克)
柏子霜(15克)
淮小麥(25克)
金器(一個)
三診,腰為腎府,腿股為奇脈所轄,腰股作酸,腎虛已著。厥陰之脈上額交巔,肝用在左而主血,偏左頭痛,血虛木旺,亦屬顯然。心悸跳蕩,時為不寐,水虧風陽撼擾,所謂曲直動搖,風之象也。滋腎水以熄風,治之定理。
白話文:
三種診法中,腰部是腎臟的住所,腿部股部受奇經脈絡管轄。腰部和股部酸軟,表示腎氣虛弱已經明顯。厥陰經脈從額部向上交會於頭頂,肝臟在左側主血,偏左頭痛,表示血虛肝陽旺盛,也十分明顯。心悸跳動,時常失眠,是水液不足導致風熱擾動。古人所謂「曲直動搖」,就是風的徵兆。滋補腎臟水液以熄滅風熱,是治療的準則。
生熟地,粉歸身,滁菊花,肥玉竹,奎黨參,酒炒杭白芍,潼沙苑(鹽水炒),澤瀉,柏子霜,辰麥冬,生於術,生甘草,黑豆衣,西洋參,朱茯神,川石斛,炒棗仁,煅龍齒,夜交藤,厚杜仲,甘杞子,生山藥,煅磁石,粉丹皮,石決明,酒炒女貞子,菟絲子(鹽水炒),清阿膠(四兩),龜板膠(三兩),鹿角膠(一兩)
以三膠溶化收膏,每晨服七八錢,開水化服。
白話文:
生地黃、熟地黃、粉葛、滁菊花、肥玉竹、黨參、炒白芍(用酒炒)、鹽水炒潼沙苑(牛蒡子)、澤瀉、柏子仁霜、麥冬、熟附子、生甘草、黑豆衣、西洋參、茯苓(炒紅的)、川石斛、炒棗仁、煅龍齒、夜交藤、杜仲、枸杞子、生山藥、煅磁石、粉丹皮、決明子、炒女貞子(用酒炒)、鹽水炒菟絲子、清阿膠(四兩)、龜板膠(三兩)、鹿角膠(一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