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聿青醫案》~ 卷十三 (3)
卷十三 (3)
1. 癃閉
唐(左),小溲淋痛,閉癃不爽,甚至涓滴不通。脈細而沉候弦硬。此濕熱蘊結膀胱。恐至癃閉。
白話文:
在唐代,有的人小便時會感到疼痛,甚至排尿不暢,嚴重時一點都排不出來。從脈象上看,脈搏細弱且沈,有時候還會有弦硬的現象。這是因為濕熱積聚在膀胱所致,可能會導致尿瀦留。
滑石塊,甘草梢,澤瀉,瞿麥,磨湘軍(三分),黑山梔,車前子,萹蓄,滋腎通關丸(鹽湯送下)
二診,澀痛大退,而尿管氣墜難忍,無形之熱稍化,而有形之濕壓滯府氣。再標本並顧。
白話文:
滑石塊:補腎利水
甘草梢:補氣健脾,調和藥性
澤瀉:利水滲濕
瞿麥:清熱利尿
磨湘軍:利尿通淋
黑山梔:清熱利濕
車前子:利尿通淋,清熱化痰
萹蓄:利尿通淋,清熱化痰
滋腎通關丸(用鹽湯送服):補腎利尿,通竅導滯
炙黃耆(三錢),於朮(一錢五分),黨參(三錢),炙升麻(七分),炙柴胡(七分),甘草(三分)
白話文:
炒黃耆(3錢),炒白術(1錢5分),黨參(3錢),炒升麻(7分),炒柴胡(7分),甘草(3分)
西血珀五分,上沉香二分,生湘軍一錢五分,三味研細末,用茯苓五錢,煎濃汁作丸,微烘令乾,藥汁送下。
白話文:
西紅珊瑚的化石五分,上品的沉香木二分,新鮮的四川藤黃一錢五分。將這三味藥材研成細末,用五錢的松樹根煎成濃汁做成藥丸,用小火微微加熱使藥丸變乾,用藥汁送服。
師云、此濕與氣並墜,又以身之火與熱與濕與氣交注膀胱,藥難突圍而入,未有不為氣濕火熱戀住者。用三味外,復以升柴提之,如滴水器開其上而下自注也。(清儒附志)
三診,嘔吐以提其氣,泄瀉以泄其濕,滯墜頓退,而仍閉癃不爽。膀胱之氣不化,還難許治。
白話文:
醫師說:這濕氣與邪氣一起入侵,又有身體裡的火熱、濕氣、邪氣交雜在膀胱裡,藥物難以突破而進入,沒有不被濕氣、火熱所阻擋的。除了使用三味藥以外,還用柴胡升提,就像滴水器開在上方而水會自動落下一樣。(清代醫書附錄)
桔梗,赤白苓,豬苓,冬葵子,車前子,木通,甘草梢,澤瀉,滋腎通關丸
白話文:
桔梗、赤茯苓、白茯苓、豬苓、冬葵子、車前子、木通、甘草梢、澤瀉
用途: 組成滋腎通關丸,用於滋腎利尿,通淋排石。
四診,閉癃已通,而尿管時仍作痛,小溲亦時通時阻。膀胱濕熱未清。再為疏利。
木通,萹蓄,甘草梢,車前子,磨湘軍(三分),瞿麥,滑石,黑山梔,牛膝梢,澤瀉
五診,小便時通時阻,總由膀胱蘊結未清。再為分利,而參苦辛開通。
黑山梔,木豬苓,甘草梢,車前子,牛膝梢,福澤瀉,茯苓,萹蓄,冬葵子,滋腎通關丸
六診,癃淋之證,本由濕熱蘊結而來,不為清利,而以針導,濕熱依然蘊結,元氣陡傷,輾轉而致成損,奈何。
白話文:
四診:
病人閉尿症狀已解除,但尿道仍時常疼痛,小便也時通時阻。說明膀胱濕熱尚未完全清除。需繼續服用利尿藥物。
**藥方:**木通、萹蓄、甘草梢、車前子、磨湘軍(三分)、瞿麥、滑石、黑山梔、牛膝梢、澤瀉
五診:
病人小便時通時阻,主要原因是膀胱積聚未清。需要繼續服用分利藥物,並加入苦辛藥物以促進通暢。
**藥方:**黑山梔、木豬苓、甘草梢、車前子、牛膝梢、福澤瀉、茯苓、萹蓄、冬葵子、滋腎通關丸
六診:
癃淋病症是由於濕熱積聚所引起。單純使用清利藥物無效,針灸治療也未能有效消除濕熱,反而損傷元氣,導致病情反复,令人無奈。
上安桂(後入),川黃柏(鹽水炒),肥知母,滑石,澤瀉,車前子,細木通,萹蓄,甘草稍,黑山梔
西人用銀針針進尺許,尿血俱出,隨後復閉,邪不得楚,元氣轉傷矣。(正蒙志)
白話文:
安桂、川黃柏(用鹽水炒過)、肥知母、滑石、澤瀉、車前子、細辛、萹蓄、少量甘草、黑山梔
2. 溲數
朱(左),腎氣不足,暮夜溲多,脾胃氣虛,納少胃鈍。脈濡,苔白少華。宜補氣益腎。
白話文:
腎氣不足,晚上尿多,脾胃虛弱,食慾不振,消化功能差。脈象柔軟無力,舌苔白而光澤少。應該補氣養腎。
臺參鬚(一錢),炒於朮(二錢),煨益智仁(八分),菟絲子(鹽水炒三錢),白茯苓(三錢),炒山藥(三錢),土炒廣皮(一錢),潼沙苑(鹽水炒三錢),生熟米仁(各二錢),玫瑰花(二朵)
白話文:
臺參鬚(6 克):炒過
白朮(12 克):炒過
益智仁(4 克):煨過
菟絲子(18 克):用鹽水炒過
白茯苓(18 克)
炒山藥(18 克):炒過
廣皮(6 克):炮製過
潼沙苑(18 克):用鹽水炒過
生、熟米仁(各 12 克)
玫瑰花(2 朵)
邱(左),小溲頻數而不作痛。脈滑,苔黃質膩。此痰濕有餘,膀胱之氣,為濕所壓。證已年餘,駕輕走熟,恐難一蹴而幾。
白話文:
邱(左),頻頻小便但沒有疼痛。脈象滑,舌苔黃而質地黏膩。這是痰濕過多的原因,膀胱之氣被濕氣壓住。這個症狀已經持續一年多了,已經駕輕就熟,恐怕難以一下子痊癒。
川萆薢,益智仁(鹽水炒),赤白苓,廣皮,豬苓,石菖蒲(鹽水炒),製半夏,白蒺藜,澤瀉,天麻,大淡菜
某,大便僅下堅黑一粒,小便多而不爽,是名頻數。皆由濕熱蘊阻。宜用分利。
白話文:
- 川芎
- 益智仁(用鹽水炒過)
- 赤茯苓
- 白茯苓
- 廣皮
- 豬苓
- 石菖蒲(用鹽水炒過)
- 製過的半夏
- 白蒺藜
- 澤瀉
- 天麻
- 海帶
木豬苓,萹蓄,製半夏,木通,澤瀉,生米仁,廣皮,甘草梢,滋腎通關丸
白話文:
木豬苓、萹蓄、炮製過的半夏、木通、澤瀉、生米仁、廣皮、甘草梢,合製成的滋腎通關丸
3. 陽痿
莊(左),命門相火,為生身之本,真陽虧損則火衰,濕痰鬱遏,火不用事,則火亦衰。脈滑而大。痰多陽痿,火之式微,濕之有餘也。取捨之間,自有明辨。
白話文:
莊(左):命門相火,是人體生命力的根本,如果真陽虛損,命門相火就會衰弱,濕痰鬱積,命門相火無法發揮作用,也會導致命門相火衰弱。脈象濡滑而宏大,這是痰濕過多,陽氣虛弱,濕氣過勝的表現。在治療時,需要注意取捨,自行辨別具體情況。
冬朮炭(二錢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生米仁(四錢),炒蔞皮(三錢),廣皮(一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赤白苓(各二錢),川萆薢(二錢),杏仁泥(三錢),薑汁炒竹茹(一錢)
二診,流化濕邪,相火得展,而腹笥膨滿。還是濕鬱氣滯。再調氣泄濕。
白話文:
冬朮炭(12克),炮製半夏(7.5克),生米仁(20克),炒蔞皮(15克),廣陳皮(6克),澤瀉(7.5克),赤茯苓、白茯苓(各10克),川芎(10克),杏仁膏(15克),薑汁炒竹茹(5克)
冬朮炭,大腹皮,生薏仁,枳實炭,制香附,赤豬苓,澤瀉,廣皮,木香,砂仁,焦麥芽
白話文:
冬朮煤塊、大腹皮、生薏仁、枳實煤塊、乾香附、赤豬苓、澤瀉、廣皮、木香、砂仁、炒麥芽
左,體豐多濕,加以大病之後,余蘊未清,以致濕邪流行入絡,髀關及左腿膝作酸,麻木不仁,艱於步履,腰背作痛,臥著尤甚。濕邪久困,則相火為之郁遏,陽道不舉。脈象濡滑,苔白微黃,質膩。皆由絡隧之中,為濕所阻,則無形之氣,有形之血,不能宣暢流布。而歷來所服之藥,皆是補滯之品,未免為敵樹幟,名曰中濕,非久藥不為功。
白話文:
這個病人體質豐腴,濕氣較重。加上最近經歷過大病,體內餘毒未清,導致濕邪隨著經絡蔓延到關節。左腿膝蓋痠痛、麻木不仁,行走困難。腰背也疼痛,特別是躺著的時候更嚴重。濕邪長期困擾,就會導致身體內部的陽氣被抑制,導致陽痿。把脈時脈象濡滑,舌苔白中帶淡黃,舌質黏膩。都是因為經絡被濕氣阻滯,導致無形的氣血運行不暢。過去服用過的藥物,都是補益滯礙之品,反而成了病情的阻礙。因此,雖然被診斷為濕邪,但如果不長期治療,藥物就無法發揮效果。
川萆薢(三錢),漢防己(一錢五分酒炒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上廣皮(一錢),製半夏(二錢),威靈仙(一錢五分酒炒),焦蒼朮(一錢五分),川桂枝(五分),生米仁(五錢),川獨活(一錢五分),澤瀉(一錢五分),桑枝(酒炒一兩五錢煎湯代水)
白話文:
川萆薢:3錢
漢防己:1錢5分(用酒炒過)
左秦艽:1錢5分
上廣皮:1錢
製半夏:2錢
威靈仙:1錢5分(用酒炒過)
焦蒼朮:1錢5分
川桂枝:5分
生米仁:5錢
川獨活:1錢5分
澤瀉:1錢5分
桑枝:1兩5錢(用酒炒過,煎湯代替水服用)
二診,祛濕和絡,脈象稍覺流暢,相火有燃動之機,足見濕邪抑遏,雖有真陽,無從發露。藥既應手,再擴充以進。
白話文:
第二次診脈,祛濕活血,脈象稍顯通暢,相火(腎中之火)有燃動的跡象,說明濕邪阻滯,即使有真陽,也難以發揮。藥物已見效,繼續擴充用藥以促進療效。
焦蒼朮(一錢五分),川萆薢(二錢),漢防己(一錢五分酒炒),威靈仙(一錢五分),赤白苓(各二錢),製半夏(二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獨活(一錢),木豬苓(二錢),新會皮(一錢),川桂枝(五分),白殭蠶(一錢五分),生薏仁(四錢),紅花(三分酒炒)
白話文:
川萆薢 1.5 錢
漢防己 1.5 錢(酒炒)
威靈仙 1.5 錢
赤白芍(各)2 錢
製半夏 2 錢
澤瀉 1.5 錢
獨活 1 錢
木瓜 2 錢
新會皮 1 錢
川桂枝 0.5 錢
白芷 1.5 錢
生山藥 4 錢
紅花(酒炒)0.3 錢
潘(左),前年二次眩暈,幾至發厥。茲則腿股作酸,陽道痿頓。脈形濡滑,舌苔白膩。濕酸郁遏,致命火不能用事。欲助命陽,當先去其遏我命陽者。
姜半夏,豬赤白苓,廣皮,炒枳實,制南星,生熟薏仁,澤瀉,炒竹茹
白話文:
潘(左先生),前年兩次頭暈,幾乎暈倒。現在則是小腿和大腿痠軟,陽氣衰弱。脈搏濡緩,舌苔白膩。濕氣和酸氣鬱積,導致火氣無法發揮作用。若想幫助陽氣恢復,應先去除阻礙陽氣的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