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聿青

《張聿青醫案》~ 卷十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3)

1. 癃閉

唐(左),小溲淋痛,閉癃不爽,甚至涓滴不通。脈細而沉候弦硬。此濕熱蘊結膀胱。恐至癃閉。

滑石塊,甘草梢,澤瀉,瞿麥,磨湘軍(三分),黑山梔,車前子,萹蓄,滋腎通關丸(鹽湯送下)

二診,澀痛大退,而尿管氣墜難忍,無形之熱稍化,而有形之濕壓滯府氣。再標本並顧。

炙黃耆(三錢),於朮(一錢五分),黨參(三錢),炙升麻(七分),炙柴胡(七分),甘草(三分)

西血珀五分,上沉香二分,生湘軍一錢五分,三味研細末,用茯苓五錢,煎濃汁作丸,微烘令乾,藥汁送下。

師云、此濕與氣並墜,又以身之火與熱與濕與氣交注膀胱,藥難突圍而入,未有不為氣濕火熱戀住者。用三味外,復以升柴提之,如滴水器開其上而下自注也。(清儒附志)

三診,嘔吐以提其氣,泄瀉以泄其濕,滯墜頓退,而仍閉癃不爽。膀胱之氣不化,還難許治。

桔梗,赤白苓,豬苓,冬葵子,車前子,木通,甘草梢,澤瀉,滋腎通關丸

四診,閉癃已通,而尿管時仍作痛,小溲亦時通時阻。膀胱濕熱未清。再為疏利。

木通,萹蓄,甘草梢,車前子,磨湘軍(三分),瞿麥,滑石,黑山梔,牛膝梢,澤瀉

五診,小便時通時阻,總由膀胱蘊結未清。再為分利,而參苦辛開通。

黑山梔,木豬苓,甘草梢,車前子,牛膝梢,福澤瀉,茯苓,萹蓄,冬葵子,滋腎通關丸

六診,癃淋之證,本由濕熱蘊結而來,不為清利,而以針導,濕熱依然蘊結,元氣陡傷,輾轉而致成損,奈何。

上安桂(後入),川黃柏(鹽水炒),肥知母,滑石,澤瀉,車前子,細木通,萹蓄,甘草稍,黑山梔

西人用銀針針進尺許,尿血俱出,隨後復閉,邪不得楚,元氣轉傷矣。(正蒙志)

白話文:

初診:病人(左邊)小便時疼痛,排尿不暢,甚至完全無法排出。脈象細弱而沉,按下去感覺弦而且硬。這是因為濕熱積聚在膀胱,恐怕會發展成癃閉(小便不通)。

藥方:滑石塊、甘草梢、澤瀉、瞿麥、磨湘軍(三分)、黑山梔、車前子、萹蓄,搭配滋腎通關丸(用鹽水送服)。

二診:排尿時的疼痛感大幅減輕,但尿道口有氣往下墜的感覺,難以忍受。體內的無形熱邪稍稍化解,但有形的濕氣仍然滯留在膀胱,阻礙氣的運行。因此需要標本兼顧來治療。

藥方:炙黃耆(三錢)、於朮(一錢五分)、黨參(三錢)、炙升麻(七分)、炙柴胡(七分)、甘草(三分)。

另外,將西血珀五分、上沉香二分、生湘軍一錢五分,三味藥磨成細末,用茯苓五錢煎煮濃汁做成藥丸,微烘乾燥後,用藥汁送服。

醫師說:這是因為濕氣和氣都往下墜,加上身體的火氣、熱氣、濕氣和氣都一起灌注到膀胱,藥力難以突破阻礙進入,都是被氣、濕、火、熱這些邪氣給牽制住了。所以在上述三味藥的基礎上,再加入升麻和柴胡來提升氣機,就像打開滴水器的開關,水就能自然流下來一樣。(清代儒醫的附註)

三診:病人因為嘔吐而提升了氣機,腹瀉則排出了濕氣,滯澀墜脹感稍微減退,但仍然小便不暢。膀胱的氣化功能沒有恢復,病情仍然難以治癒。

藥方:桔梗、赤茯苓、白茯苓、豬苓、冬葵子、車前子、木通、甘草梢、澤瀉,搭配滋腎通關丸。

四診:癃閉症狀已經疏通,但尿道口仍然時常疼痛,小便也時通時阻。膀胱的濕熱沒有完全清除,需要再次疏通利尿。

藥方:木通、萹蓄、甘草梢、車前子、磨湘軍(三分)、瞿麥、滑石、黑山梔、牛膝梢、澤瀉。

五診:小便仍然時通時阻,總體來說是因為膀胱內的濕熱積聚沒有清除。需要再次分利濕邪,並加入苦辛藥來開通阻塞。

藥方:黑山梔、木豬苓、甘草梢、車前子、牛膝梢、福澤瀉、茯苓、萹蓄、冬葵子,搭配滋腎通關丸。

六診:癃淋這種疾病,原本是因為濕熱積聚引起的。如果不通過清熱利濕來治療,而是使用針刺來導引,濕熱仍然會積聚,並且損傷元氣,輾轉反覆最終導致身體虧損,真是令人無奈。

藥方:上安桂(後加入)、川黃柏(用鹽水炒過)、肥知母、滑石、澤瀉、車前子、細木通、萹蓄、甘草梢、黑山梔。

西醫使用銀針插入很深的部位,尿液和血都流出來,但隨後又再次堵塞,邪氣無法排除,反而損傷了元氣。(正蒙的記錄)

2. 溲數

朱(左),腎氣不足,暮夜溲多,脾胃氣虛,納少胃鈍。脈濡,苔白少華。宜補氣益腎。

臺參鬚(一錢),炒於朮(二錢),煨益智仁(八分),菟絲子(鹽水炒三錢),白茯苓(三錢),炒山藥(三錢),土炒廣皮(一錢),潼沙苑(鹽水炒三錢),生熟米仁(各二錢),玫瑰花(二朵)

邱(左),小溲頻數而不作痛。脈滑,苔黃質膩。此痰濕有餘,膀胱之氣,為濕所壓。證已年餘,駕輕走熟,恐難一蹴而幾。

川萆薢,益智仁(鹽水炒),赤白苓,廣皮,豬苓,石菖蒲(鹽水炒),製半夏,白蒺藜,澤瀉,天麻,大淡菜

某,大便僅下堅黑一粒,小便多而不爽,是名頻數。皆由濕熱蘊阻。宜用分利。

木豬苓,萹蓄,製半夏,木通,澤瀉,生米仁,廣皮,甘草梢,滋腎通關丸

白話文:

[溲數]

**朱先生(左脈):**腎氣不足,所以晚上小便次數多,加上脾胃虛弱,吃得少而且消化不好。脈象細軟,舌苔白而稍有光澤。應該要補氣、補腎。

藥方:

  • 黨參鬚(3.75克)
  • 炒白朮(7.5克)
  • 煨益智仁(3克)
  • 鹽水炒菟絲子(11.25克)
  • 白茯苓(11.25克)
  • 炒山藥(11.25克)
  • 土炒廣陳皮(3.75克)
  • 鹽水炒潼沙苑(11.25克)
  • 生、熟薏苡仁(各7.5克)
  • 玫瑰花(兩朵)

**邱先生(左脈):**小便次數多但不疼痛。脈象滑,舌苔黃膩。這是因為體內痰濕過多,膀胱的氣被濕氣壓制住了。這個情況已經一年多,像熟路一樣習以為常,恐怕無法一下子就治好。

藥方:

  • 川萆薢
  • 鹽水炒益智仁
  • 赤茯苓
  • 白茯苓
  • 廣陳皮
  • 豬苓
  • 鹽水炒石菖蒲
  • 製半夏
  • 白蒺藜
  • 澤瀉
  • 天麻
  • 淡菜

**某先生:**大便只排出一顆堅硬黑色的糞便,小便多但不順暢,這就是頻尿。都是因為濕熱鬱積阻塞。應該用利小便的方法來治療。

藥方:

  • 木豬苓
  • 萹蓄
  • 製半夏
  • 木通
  • 澤瀉
  • 生薏苡仁
  • 廣陳皮
  • 甘草梢
  • 滋腎通關丸

3. 陽痿

莊(左),命門相火,為生身之本,真陽虧損則火衰,濕痰鬱遏,火不用事,則火亦衰。脈滑而大。痰多陽痿,火之式微,濕之有餘也。取捨之間,自有明辨。

冬朮炭(二錢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生米仁(四錢),炒蔞皮(三錢),廣皮(一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赤白苓(各二錢),川萆薢(二錢),杏仁泥(三錢),薑汁炒竹茹(一錢)

二診,流化濕邪,相火得展,而腹笥膨滿。還是濕鬱氣滯。再調氣泄濕。

冬朮炭,大腹皮,生薏仁,枳實炭,制香附,赤豬苓,澤瀉,廣皮,木香,砂仁,焦麥芽

左,體豐多濕,加以大病之後,余蘊未清,以致濕邪流行入絡,髀關及左腿膝作酸,麻木不仁,艱於步履,腰背作痛,臥著尤甚。濕邪久困,則相火為之郁遏,陽道不舉。脈象濡滑,苔白微黃,質膩。皆由絡隧之中,為濕所阻,則無形之氣,有形之血,不能宣暢流布。而歷來所服之藥,皆是補滯之品,未免為敵樹幟,名曰中濕,非久藥不為功。

川萆薢(三錢),漢防己(一錢五分酒炒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上廣皮(一錢),製半夏(二錢),威靈仙(一錢五分酒炒),焦蒼朮(一錢五分),川桂枝(五分),生米仁(五錢),川獨活(一錢五分),澤瀉(一錢五分),桑枝(酒炒一兩五錢煎湯代水)

二診,祛濕和絡,脈象稍覺流暢,相火有燃動之機,足見濕邪抑遏,雖有真陽,無從發露。藥既應手,再擴充以進。

焦蒼朮(一錢五分),川萆薢(二錢),漢防己(一錢五分酒炒),威靈仙(一錢五分),赤白苓(各二錢),製半夏(二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獨活(一錢),木豬苓(二錢),新會皮(一錢),川桂枝(五分),白殭蠶(一錢五分),生薏仁(四錢),紅花(三分酒炒)

潘(左),前年二次眩暈,幾至發厥。茲則腿股作酸,陽道痿頓。脈形濡滑,舌苔白膩。濕酸郁遏,致命火不能用事。欲助命陽,當先去其遏我命陽者。

姜半夏,豬赤白苓,廣皮,炒枳實,制南星,生熟薏仁,澤瀉,炒竹茹

白話文:

陽痿

人體的命門之火,是維持生命根本的能量。當真陽虧損時,火的能量就會衰弱。若體內濕氣和痰液阻滯,使得火無法正常運作,也會導致火衰。這種情況的脈象通常是滑而有力。痰多造成的陽痿,是火的能量衰退,而濕氣過多的表現。如何取捨用藥,需要仔細分辨。

藥方:冬朮炭(8克),製半夏(6克),生米仁(16克),炒蔞皮(12克),廣皮(4克),澤瀉(6克),赤茯苓、白茯苓(各8克),川萆薢(8克),杏仁泥(12克),薑汁炒竹茹(4克)

第二次看診時,濕邪已開始被化解,命門之火有恢復的跡象,但腹部還是脹滿,這顯示體內仍有濕氣和氣滯。所以需要再次調理氣機,排除濕氣。

藥方:冬朮炭,大腹皮,生薏仁,枳實炭,制香附,赤茯苓,澤瀉,廣皮,木香,砂仁,焦麥芽

此人體格豐腴,體內濕氣多,又加上大病初癒,體內殘留的濕氣還未完全清除,導致濕氣在經絡中流竄,使得大腿根部和左腿膝蓋感到痠痛、麻木,難以行走,腰背也疼痛,躺下時尤其嚴重。濕氣長期困阻,會使命門之火被抑制,導致陽痿。脈象濡滑,舌苔白微黃而黏膩。這些都是因為經絡被濕氣阻礙,導致體內無形之氣和有形之血無法順暢運行。而且之前所服用的藥物,大多是補益但容易使濕氣停滯的藥物,反而會助長濕氣,這就像幫敵人立旗幟一樣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中濕」,需要長期用藥才能見效。

藥方:川萆薢(12克),漢防己(6克,酒炒),左秦艽(6克),廣皮(4克),製半夏(8克),威靈仙(6克,酒炒),焦蒼朮(6克),川桂枝(2克),生米仁(20克),川獨活(6克),澤瀉(6克),桑枝(酒炒60克,煎湯代水)

第二次看診時,已開始祛除濕氣,疏通經絡,脈象稍微流暢,命門之火也有燃動的跡象,可見濕氣的抑制作用。雖然體內有陽氣,但因濕氣的阻礙而無法顯現。現在用藥效果顯著,可以進一步擴充藥方以加強療效。

藥方:焦蒼朮(6克),川萆薢(8克),漢防己(6克,酒炒),威靈仙(6克),赤茯苓、白茯苓(各8克),製半夏(8克),澤瀉(6克),獨活(4克),木豬苓(8克),新會皮(4克),川桂枝(2克),白殭蠶(6克),生薏仁(16克),紅花(1.2克,酒炒)

此人,前年曾兩次眩暈,幾乎暈倒。現在則是腿部和大腿感到痠痛,陽痿。脈象濡滑,舌苔白膩。這是因為濕氣和酸性物質鬱積,抑制了命門之火的功能。想要幫助命門陽氣,就必須先去除抑制命門陽氣的因素。

藥方:薑半夏,豬苓、赤茯苓、白茯苓,廣皮,炒枳實,制南星,生薏仁、熟薏仁,澤瀉,炒竹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