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聿青醫案》~
1. 卷十二
2. 痿
潘(左)兩足軟弱,步履不便,肌膚作麻,中脘痞滿,噁心欲嘔。脈象糊滑,苔白微膩。濕鬱胃中,胃為十二經之總司,胃病則不能束筋骨而利機關,所以足膝軟弱,痿症之情形也。當取陽明。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生熟薏仁(各二錢),雲茯苓(三錢),川萆薢(二錢),漢防己(一錢五分),臺白朮(一錢五分),焦蒼朮(一錢五分),上廣皮(一錢)
二診,寒濕停阻胃中,嘔吐噁心,頻渴欲飲,咳嗽則少腹兩旁牽痛,四肢脈絡不舒。蓋寒濕內阻,則清津不升,故口渴。陽明病則脈絡不和。再溫運濕邪,而降陽明。
製半夏(二錢),木豬苓(二錢),臺白朮(一錢五分),川桂枝(五分),白茯苓(四錢),建澤瀉(二錢),炒竹茹(一錢),老生薑(一錢先切),王樞丹(五分研末先調服)
三診,脈絡稍和,略能安臥,噁心嘔吐口渴俱覺減輕,胸中如有物阻。脈象沉弦。寒濕停飲,阻於陽明,大便不行,不得不暫為控逐也。
製半夏(二錢),臺白朮(一錢五分),上官桂(五分),澤瀉(一錢五分),雲茯苓(四錢),大腹皮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老生薑(一錢),木豬苓(二錢),控涎丹(八分先服五分不行再服三分薑湯下)
四診,脈沉弦稍起,嘔吐大減,施化得行,口渴較定。然胃病則土難御木,風木大動,機關脈絡失和,四肢痿軟。急為柔養脈絡,而和營液。
土炒杭白芍(三錢),炒宣木瓜(一錢五分),酒炒當歸身(二錢),鮮蓯蓉(酒洗淡六錢),炙黑甘草(五分),天冬(三錢),肥玉竹(三錢),阿膠珠(三錢),火麻仁(三錢)
左,嘔吐痰涎,泄瀉甚多,府中郁阻之濕,得以開通,水氣一層,今可倖免。而兩足仍然腫脹,足膝痿軟誠恐在下之濕,延成痿症。再取陽明。
生薏仁,赤白苓,陳皮,製半夏,豬苓,炒黃柏,漢防己,澤瀉,川桂枝
某,腿股烙熱不能步履,手指作麻。此肝火陷下,陽乘陰位,痿症情形也。
全當歸,黑豆衣,澤瀉,生薏仁,虎潛丸,漢防己,女貞子,白芍,粉丹皮
邵(左),大病之後,濕戀陽明。身熱不退,腿足痿軟,不能步履。有難復之虞。
漢防己,大豆卷,澤瀉,米仁,獨活,桂枝,川萆薢,赤白苓,製半夏,杏仁泥,二妙丸
二診,身熱口渴俱減,步履略能自如。再祛濕泄熱。
大豆卷,生薏仁,秦艽,木瓜,川桂枝,製半夏,光杏仁,獨活,漢防己,萆薢,建澤瀉,酒炒桑枝,二妙丸
白話文:
潘先生,兩隻腳軟弱無力,走路不方便,皮膚感覺麻木,胃部中間部位覺得堵塞脹滿,噁心想吐。把脈的感覺是滑而模糊不清,舌苔白且稍微有點膩。這是因為濕氣鬱積在胃中,胃是十二經脈的樞紐,胃有病就不能約束筋骨、順利運轉身體機能,所以導致腳和膝蓋軟弱無力,呈現痿症的狀況。應該從陽明經下手治療。
用藥:製半夏(一錢五分)、生薏仁和熟薏仁(各二錢)、雲茯苓(三錢)、川萆薢(二錢)、漢防己(一錢五分)、台白朮(一錢五分)、焦蒼朮(一錢五分)、上廣皮(一錢)。
第二次看診,發現寒濕停留在胃中,導致嘔吐噁心,頻繁口渴想喝水,咳嗽時會牽引到小腹兩側疼痛,四肢的脈絡也不舒服。這是因為寒濕阻礙體內,使得清澈的津液無法上升,所以才會口渴。陽明經生病,則脈絡不調和。再次用藥溫暖並運化濕邪,同時降泄陽明經的氣。
用藥:製半夏(二錢)、木豬苓(二錢)、台白朮(一錢五分)、川桂枝(五分)、白茯苓(四錢)、建澤瀉(二錢)、炒竹茹(一錢)、老生薑(一錢,先切好)、王樞丹(五分,磨成粉末,先用藥湯調服)。
第三次看診,脈絡稍微調和,可以稍微安穩地躺著,噁心嘔吐和口渴都感覺減輕,但胸部好像有東西阻礙著。把脈的感覺是沉而帶弦。這是因為寒濕停留在體內,阻礙陽明經,導致大便不通,不得不暫時用藥來疏導排泄。
用藥:製半夏(二錢)、台白朮(一錢五分)、上官桂(五分)、澤瀉(一錢五分)、雲茯苓(四錢)、大腹皮(一錢五分)、陳皮(一錢)、老生薑(一錢)、木豬苓(二錢)、控涎丹(八分,先服五分,如果沒效果再服三分,用薑湯送服)。
第四次看診,把脈的感覺從沉弦轉為稍微浮起,嘔吐的情況大幅減少,排泄也順暢,口渴的情況也比較穩定。但因為胃有病,導致脾土難以控制肝木,使得肝木過於旺盛,身體機能與脈絡不協調,四肢軟弱無力。現在要趕緊用藥柔和地滋養脈絡,調和氣血。
用藥:土炒杭白芍(三錢)、炒宣木瓜(一錢五分)、酒炒當歸身(二錢)、鮮蓯蓉(用酒洗過,六錢)、炙黑甘草(五分)、天冬(三錢)、肥玉竹(三錢)、阿膠珠(三錢)、火麻仁(三錢)。
左先生,吐出許多痰液,腹瀉嚴重,體內阻塞的濕氣得以疏通,體內的水氣可以暫時去除。但是兩腳仍然腫脹,腳和膝蓋軟弱無力,擔心下面的濕氣會發展成痿症。再次從陽明經下手治療。
用藥:生薏仁、赤茯苓和白茯苓、陳皮、製半夏、豬苓、炒黃柏、漢防己、澤瀉、川桂枝。
某先生,腿和股部發熱,不能走路,手指感覺麻木。這是肝火下陷,陽氣取代陰氣的位置,呈現痿症的狀況。
用藥:全當歸、黑豆衣、澤瀉、生薏仁、虎潛丸、漢防己、女貞子、白芍、粉丹皮。
邵先生,大病之後,濕氣停留在陽明經。身體發熱不退,腿腳軟弱無力,不能走路。情況令人擔憂。
用藥:漢防己、大豆卷、澤瀉、米仁、獨活、桂枝、川萆薢、赤茯苓和白茯苓、製半夏、杏仁泥、二妙丸。
第二次看診,身體發熱和口渴都減輕,走路稍微可以自己行動。再次用藥祛除濕氣、疏泄熱氣。
用藥:大豆卷、生薏仁、秦艽、木瓜、川桂枝、製半夏、光杏仁、獨活、漢防己、萆薢、建澤瀉、酒炒桑枝、二妙丸。
3. 風痹
曾(左),由面腫而發赤瘰作癢,漸致腿股帶腫,噁心嘔吐,手臂筋脈抽掣。此風濕相搏,陽明脈絡失和。擬祛風理濕。
炒白殭蠶(三錢打),川樸(七分),酒炒木防己(一錢五分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煨天麻(一錢五分),青防風(一錢),茯苓(三錢),茅朮(一錢),酒炒桑枝(五錢),橘紅(一錢)
二診,脈象糊滑苔白心黃。噁心嘔吐,頻渴欲飲,隨飲隨吐,手臂筋脈抽掣。濕痰蘊阻胃中,致清津不升,濁液不降。擬苦辛通降法。
製半夏(二錢),川連(五分),旋覆花(二錢),茯苓(三錢),竹茹(一錢五分),橘皮(一錢),乾薑(五分),代赭石(三錢),太乙丹(六分研先服)
三診,嘔惡大減,未能盡止。形體惡寒,頭巔覺冷,自汗淋漓,筋脈抽掣。脈形沉細。濕寒鬱阻陽明,陽氣不能敷布,而從外衛。再溫化濕寒。
桂枝(五分),公丁香(三分),茯苓(三錢),橘皮(一錢),竹茹(一錢五分),熟附片(四分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蔻仁(五分),老薑(一錢)
四診,溫化濕痰,嘔吐復盛,中脘脹滿,痞阻不舒。惡風自汗筋脈抽掣。沉細之脈,兩關轉大,頗帶弦象。良由胃病則土難御木風陽從而擾胃。再從肝胃主治。
土炒白芍(一錢五分),製半夏(二錢),川連(五分),橘皮(一錢),桂枝(五分),乾薑(四分),旋覆花(二錢包),枳實(一錢),白蒺藜(三錢),炒竹茹(一錢五分),代赭石(四錢)
開方後,再問飲食所喜,因換後方。
又,溫化濕痰,嘔吐不定,頻吐頻渴,想吃甘甜,自汗惡風。右脈轉大而覺濡軟。良由頻吐損傷胃陰,濕寒成燥。再甘涼以和胃陰。
大有耆(一錢五分防風七分同炒),鹽水炒半夏曲(二錢),甜杏仁(三錢),金石斛(四錢),甘杞子(三錢),土炒白芍(一錢五分),白蒺藜(三錢),鉤鉤(三錢),淮小麥(一錢五分),黑大棗(四枚)
五診,氣衝嘔吐大減,口渴較定,四肢肌膚作麻大退。的是頻吐之後,胃液損傷,陽明絡空,風陽從而阻絡。前法擴充之。
白蒺藜(三錢),大生地(四錢),金石斛(四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大天冬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,淮小麥(五分),茯神(二錢),雙鉤鉤(三錢),黑棗(四枚)
六診,嘔吐口渴已定,筋掣肌麻亦輕。的是陽明絡空,肝風乘襲。效方擴充。
阿膠珠(三錢),大天冬(三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厚杜仲(三錢),淮牛膝(鹽水炒三錢),大生地(四錢),甘杞子(三錢),金毛脊(三錢),淮小麥(五錢),大棗(二枚)
洪(左),濕熱淋濁之後,髀關不時作痛,遍身作癢。脈象滑數。濕熱流入絡隧,恐成痿痹。
酒炒桑寄生(三錢),白蒺藜(去刺炒三錢),獨活(一錢),川萆薢(二錢),漢防己(一錢五分),仙靈脾(一錢五分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生薏仁(四錢),建澤瀉(一錢五分)
二診,髀關仍然作痛,步履不健,肌膚作癢。肝腎虛而濕熱阻絡。不能欲速圖功。
酒炒漢防己(一錢五分),川萆薢(二錢),酒炒淮牛膝(三錢),川桂枝(三分),防風(一錢),當歸(三錢),白蒺藜(去刺炒三錢),生薏仁(三錢),羌活(一錢),獨活(一錢),二妙丸(二錢開水先下)
三診,脈症相安,然屈伸行動,髀關仍痛。風寒濕阻絡未宣。
漢防己(一錢五分),川萆薢(二錢),酒炒淮牛膝(三錢),獨活(一錢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生蒺藜(三錢),酒炒全當歸(二錢),木瓜(一錢),酒炒紅花(一錢),仙靈脾(一錢五分),桑寄生(三錢),生薏仁(三錢),陳松節(一兩劈)
劉(右),痛痹復發。擬祛風理濕宣絡。
仙靈脾(三錢),川萆薢(三錢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酒炒全當歸(二錢),川桂枝(四分),白茄根(三錢),漢防己(一錢五分),炙地龍(去泥六分),虎脛骨(二錢酥炙研細末先調送下)
二診,痹痛稍減。再宣通脈絡,理濕祛風。
漢木防己(各一錢),酒炒全當歸(各一錢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羌獨活(各一錢),酒炒桑寄生(三錢),陳松節(三枚劈),淮牛膝(三錢),厚杜仲(三錢),白茄根(三錢),酥炙虎膝蓋(一對研細末分三帖調服)
錢(左),風濕痰阻絡,營衛之氣,滯而不行。右半不遂,遍身作痛。宜溫通經絡。
川桂枝(五分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木防己(一錢五分),炙綿耆(二錢),酒炒桑寄生(三錢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酒炒粉歸身(一錢五分),獨活(一錢),防風(一錢),絡石藤(三錢),酒炒絲瓜絡(二錢)
二診,遍身作痛漸平,而右腿骱仍然痠痛。脈象沉細。風寒濕三氣內襲,遂致經絡阻痹,營衛氣不宣通,不通則痛,勢必然也。
酒炒桑寄生(三錢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川萆薢(二錢),川桂枝(五分),酒炒淮牛膝(三錢),炒仙靈脾(二錢),厚杜仲(三錢),川獨活(一錢),當歸(二錢),活絡丸(一粒酒化服)
席(左),每至寅卯之交,輒腹中脹滿,蔓及腰膂,髀關亦覺重著作痛。脈沉而滑,苔白膩濁。此肝氣夾痰內阻。用太無神朮散法。
蒼朮,陳皮,藿香,香附,赤白苓,川樸,甘草,菖蒲,薏仁,炒枳殼
二診,脹滿大退,然髀關仍然作痛。濕滯漸開,絡痹未宣。再宣絡而理濕邪。
萆薢,茯苓,獨活,防己,菖蒲,薏仁,秦艽,桂枝,藿香,桑寄生,平胃丸
三診,脹滿已舒,髀關作痛亦減,然身重力乏氣短。病漸退,氣漸虛,調理之品,恐助邪勢,且緩補救。
桂枝,漢防己,生薏仁,鬱金,橘皮絡,川萆薢,秦艽,白茯苓,杜仲
四診,髀關尾閭作痛稍減,其痛尾閭為甚。還是濕痰所阻。
蒼朮,製半夏,陳皮,薏仁,澤瀉,黃柏,川桂枝,茯苓,豬苓,萆薢
五診,尾閭作痛,而腰膂髀關經脈牽掣,步履不便。脈象沉鬱,重按帶滑。濕痰留絡,恐成痹症。
製半夏(二錢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建澤瀉(一錢五分),生薏仁(四錢),川萆薢(二錢),白茯苓(三錢),橘皮絡(各一錢),絲瓜絡(酒炒一錢),指迷茯苓丸(三錢先服)
六診,腰膂髀關牽掣已舒,腹中又復脹滿。絡氣已宣,而氣濕究未得出。再理濕化痰,開鬱行滯。
製半夏,茯苓,生薏仁,橘皮絡,制香附,川萆薢,澤瀉,木豬苓,左秦艽,越鞠丸
七診,氣滯已宣,脹滿已退,而腰府仍覺不舒。還是濕阻絡隧。再和中理濕。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薏仁(四錢),旋覆花(二錢),風化硝(八分),建澤瀉(一錢五分),川萆薢(二錢),真猩絳(五分),青蔥管(二莖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烏藥(二錢),白茯苓(三錢)
八診,尾閭作痛遞減,左腰膂氣覺滯墜。再流化濕滯,以宣絡氣。
制香附,半夏,茯苓,枳殼,焦蒼朮,廣皮,川萆薢,薏仁,澤瀉,二妙丸
林(右),兩臂作痛難忍。濕寒風襲入絡隧,痛風之漸也。
蜜炙麻黃,白芍,生甘草,川芎,蒼朮,桂枝,當歸,木防己,茯苓,秦艽
李(左),遍身絡隧不舒,動輒作痛。脈形沉滑。感寒夾濕,阻痹絡隧。宜為溫通。
川桂枝,木防己,茯苓,旋覆花(猩絳包紮),左秦艽,蔓荊子,獨活,酒炒絲瓜絡,桑寄生,橘紅絡,青蔥管,酒炒桑枝
左,痰濕有餘於上,腎水空虛於下,木失水涵,橫暴之氣,克脾則脹。營衛不克宣通,四肢脈絡不和,陽氣上升,神不歸舍,將寐之際,心中難過,胸膺甚覺不舒,亦由衛氣上逆,清肅之令不行。先降膽胃,使神能歸舍再議。
製半夏(二錢),廣皮(一錢),川楝子(一錢五分),海蛤粉(三錢),炒枳實(一錢),陳膽星(六分),茯苓(三錢),白蒺藜(三錢),水炒竹茹(一錢五分),川連(四分),徭桂(一分二味研細末飯丸先服)
畢萬花膏方,始則濕毒流入筋骨,繼則邪去絡空,疊投肝腎並調,通補脈絡,漸次而愈。惟每至臥著,則肢節作痛。人身氣血周流貫通,本無一息之停。氣中有血,血所以麗氣也。血中有氣,氣所以統血也。臥著肢節作痛,是血中之氣不行。宜養血和絡,仍參宣通祛風之品。
砂仁炙大熟地,酒炒桑寄生,肥玉竹,製半夏,鹽水炒菟絲子,酥炙虎脛骨,川斷肉,厚杜仲,酒炒片薑黃,干蓯蓉,甘杞子,獨活,海風藤,酒炒牛膝,海蛤粉,煨天麻,橘紅,奎黨參,酒炒漢防己,炙綿耆,炒於朮,澤瀉,左秦艽,酒炒當歸尾,白茯苓,生蒺藜,炙黑甘草,酒炒杭白芍
加清阿膠,桑枝膏,冰糖收膏。
孫(右),腰膂髀關腿股俱覺作痛,肩臂難以舉動。脈象弦滑。血虛肝風入絡,絡熱則機關為之不利。不易圖治也。
酒炒桑寄生(三錢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川桂枝(五分),木防己(二錢),光杏仁(三錢),煨石膏(四錢),生甘草(五分),生薏仁(四錢),萆薢(二錢),酒炒桑枝(五錢)
二診,宣絡以清蘊熱,仍難步履,腰膂髀關,酸多痛少。病從血崩之後,由漸而來。的屬血虛奇脈綱維失護。再通補奇脈,而益肝腎。
酒炒白歸身(二錢),鹽水炒菟絲子(三錢),干蓯蓉(二錢),酒炒淮牛膝(三錢),鹽水炒潼沙苑(三錢),金毛脊(四錢),甘杞子(三錢),厚杜仲(三錢),仙靈脾(二錢)
三診,症屬相安。的是肝腎空虛,綱維失護。效方進退。
干蓯蓉(二錢),杜仲(三錢),生蒺藜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,炒萸肉(一錢五分),鹽水炒菟絲子(三錢),酒炒懷牛膝(三錢),酒炒白歸身(二錢),酒炒桑寄生(三錢),海風藤(三錢)
四診,來函云舌苔光剝已潤,腰膂髀關,酸多痛少,胸背作痛。從調攝肝腎之中,參以祛風宣絡。
干蓯蓉(二錢),厚杜仲(三錢),酒炒桑寄生(三錢),白茯苓(三錢),酥炙虎脛骨(四錢),酒炒懷牛膝(三錢),粉萆薢(一錢五分),甘杞子(三錢),木防己(二錢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川獨活(一錢),海風藤(三錢)
經(右),遍體經絡作痛,頭旋掉眩,鼻流清涕,脈細弦而數。時輒不寐。血虛肝風襲入絡隧,熱氣上衝,逼液為涕。擬養血榮經。
全當歸(二錢),柏子霜(三錢),蒼耳子(三錢),阿膠珠(三錢),大天冬(三錢),粉前胡(一錢五分),生熟甘草(各二分),滁菊花(二錢),川貝母(二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
二診,節骱仍然作痛,頭旋掉眩,少寐多涕,頻渴欲飲。脈象細弦。皆由營血不足,肝風襲入經絡。擬養血化風。
酒炒全當歸(二錢),蒼耳子(三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酒炒桑寄生(三錢),木防己(一錢五分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海風藤(二錢),阿膠珠(二錢),辛夷(一錢五分),酒炒絲瓜絡(二錢),
三診,節骱作痛,痛有休止,音聲有時雌喑,口渴欲飲。血虛不能營養經絡,膽火上逆,氣熱肺燥。宜泄膽木而清氣養津,益營血而祛風宣絡。
酒炒全當歸(二錢),秦艽(一錢五分),麥冬(三錢),酒炒白芍(一錢五分),生扁豆衣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,獨活(一錢),丹皮(二錢),炒木瓜(一錢五分),桑寄生(三錢),桑葉(一錢)
四診,脈弦稍柔,經絡掣痛較退。再養血宣絡。
酒炒全當歸(二錢),杞子(三錢),川貝(二錢),柏子霜(三錢),酒炒桑寄生(三錢),橘絡(一錢),冬瓜子(三錢),金石斛(三錢),酒炒絲瓜絡(二錢),枇杷葉(四片),炒木瓜(一錢五分)
王(右),營血久虧,血不養經,手足經絡作痛,脈弦頭暈。養血熄風為治。
酒炒白歸身(二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滁菊花(一錢五分),酒炒木防己(一錢),肥玉竹(三錢),獨活(七分),干蓯蓉(一錢五分),酒炒桑寄生(三錢),秦艽(一錢五分)
蘇(右),由腹中作痛脹,而致經絡作痛,腿膝尤甚,大便不行。脈象細數。陽明脈虛,風陽乘入。宜養血熄肝。
酒炒全當歸(三錢),酒炒木防己(一錢五分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酒炒桑寄生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,火麻仁(三錢),大生地(四錢),桑椹子(三錢),柏子霜(三錢)
經(右),節骱作痛,兩膝尤甚,背腧板脹,必得捶久方舒。人之一身,必賴氣血營養,惟營血不足,斯絡隧空虛,而諸病俱作。背腧為諸脈所轄。皆由木旺水虧,少陰之真陰愈少,則少陽之木火愈盛,逼液為涕,爍金則喑。其病雖殊,其源則一。
酒蒸女貞子(三兩),生甘草(五錢),大麥冬(二兩),生白芍(一兩五錢),酥炙虎脛骨(三兩),甘杞子(三兩),大生地(一兩),白歸身(一兩五錢),酒炒懷牛膝(三兩),大天冬(二兩),大熟地(四兩),干蓯蓉(一兩五錢),鹽水炒菟絲子(三兩),白茯苓(三兩),炒萸肉(一兩),澤瀉(一兩),鹽水炒潼沙苑(三兩),粉丹皮(二兩),川石斛(四兩),厚杜仲(三兩),西洋參(二兩),黑豆衣(二兩),奎黨參(三兩),黑玄參肉(一兩五錢),肥知母(二兩),玉竹(一兩五錢),炒木瓜(一兩)
加清阿膠三兩,龜板膠二兩,鹿角膠二兩,溶化收膏。
陳(左),熄風養血,臂痛稍輕,脈緩微弦,重按少力。從前法兼補陽明。
炙熟地,阿膠珠,於朮,歸身,云茯神,甘杞子,炙綿耆,白芍,玉竹,夜合花
二診,脈漸柔軟,臂痛略輕。仍守調補氣血,氣血一充,則調理自和。
大生地(四錢),炙綿耆(三錢),奎黨參(三錢),杭白芍(酒炒一錢五分),阿膠珠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,生於術(二錢),白歸身(酒炒二錢),干蓯蓉(一錢五分),川斷肉(三錢),肥玉竹(三錢)
高(左),髀關作痛,以天晴霾為加減,濕也。
二妙丸(獨活寄生二陳兩湯煎湯送下)
某,尻痛。
二妙丸(用二陳湯送下)
葉(右),向有偏左頭痛。茲則背脊惡寒,遍身作痛。營血不足,風陽乘虛入絡。暫為宣通。
川桂枝(二分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桑寄生(酒炒三錢),酒炒防己(一錢),全當歸(二錢),白蒺藜(去刺炒三錢),嫩桑枝(酒炒三錢),橘皮絡(各一錢),絲瓜絡(酒炒一錢五分)
二診,身痛稍減,偏左頭疼漸止。再和營血而熄肝陽。
粉全歸(酒炒二錢),炙黑草(四分),桑葉(一錢),元參(三錢),杭白芍(酒炒一錢五分),池菊花(一錢五分),丹皮(二錢),南棗(三枚),白蒺藜(去刺炒三錢),黑豆衣(三錢)
顧(右),遍身痠痛稍減,而腿股仍覺惡寒,前法參以辛溫。
桂枝(三分),川萆薢(二錢),左秦艽(一錢五分),茯苓(三錢),炒桑枝(四錢),防己(一錢五分),桑寄生(三錢),煨天麻(一錢五分),薏仁(三錢)
二診,遍身痠痛大退。然仍肝陽上升,𩞄雜氣衝,經脈抽掣,四肢厥逆。良以陽明脈絡空虛,肝陽乘襲。再通補陽明,參以熄肝。
奎黨參(三錢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炙黑草(四分),歸身(二錢),淮小麥(五錢),麥冬(三錢),白芍(土炒一錢五分),炒杞子(三錢),茯神(三錢),龍眼肉(四枚),大南棗(四枚)
程(左),苦溫辛烈,燥胃強脾,口中津液轉滋。蓋濕流氣化,則清津方能上供。惟足腫身痛未松。良以風濕相搏,不能遽化。再作日就月將之計。
蒼朮(八分麻油炒黃),連皮苓(三錢),五加皮(三錢),生薏仁(四錢),豬苓(二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漢防己(五錢),川獨活(一錢),牡蠣澤瀉散(三錢開水先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