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聿青

《張聿青醫案》~ 卷九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4)

1. 腰痛

左,肝腎兩虧,風與濕襲入經絡,肩背腰膂俱痛。再宣絡而理濕祛風。

桂枝,秦艽,獨活,橘皮絡,威靈仙,萆薢,薏仁,防風,桑寄生,二妙丸

沈(左),由脅痛而致吐下皆血,血去之後,絡隧空虛,風陽入絡,胸膺腰膂兩脅皆痛,時或眩暈。脈象虛弦。宜育陰以熄肝,養營以和絡。

阿膠珠(二錢),柏子霜(三錢),煅龍齒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,細生地(四錢),杭白芍(一錢五分),白歸身(二錢),炒萸肉(一錢五分),雲茯苓(三錢),厚杜仲(三錢)

左,疏補兼施,氣分尚屬和平,而腰膂酸楚,頗覺板脹。肝腎虛而濕走入絡。再益肝腎,參以制肝。

上徭桂(四分),厚杜仲(三錢),鹽水炒菟絲子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,血鹿片(三分),淮牛膝(三錢),鹽水炒潼沙苑(三錢),雲茯苓(三錢),土炒東白芍(一錢五分),小茴香(五分),別直參(另煎沖一錢)

二診,體重腰脊作痛。肝腎空虛,所有濕邪復趨其地。用腎著湯出入。

淡乾薑(四分炒),廣橘紅(一錢),生熟甘草(各二分),獨活(一錢),焦白朮(二錢),雲茯苓(一兩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

右,腰府作痛。脈形沉細。肝腎虛而濕寒乘襲也。

川萆薢,黃柏,當歸鬚,赤豬苓,澤瀉,川桂枝,獨活,延胡索,生米仁

鄒(左),肝腎不足,閃挫氣注,腰府不舒。當益肝腎而和絡氣。

川桂枝(五分),杜仲(三錢),炒牛膝(三錢),炒絲瓜絡(一錢五分),川獨活(一錢),猩絳(五分),旋覆花(二錢包),生熟薏仁(各二錢),橘紅(一錢五分),青蔥管(三莖)

某,腰背作痛,右腿股不時麻木。氣虛而濕熱襲流經絡。恐成痿痹。

炙綿耆,木防己,製半夏,廣橘紅,焦冬朮,赤白苓,白殭蠶,桑枝,左秦艽,川萆薢,川獨活

席(左),痛脹退而復甚,腰膂作酸,大便不調。痰濕之閉阻雖開,而肝腎之絡暗損。宜舍標治本,而通和奇脈。

干蓯蓉(二錢),杜仲(三錢),鹽水炒菟絲子(三錢),炒萸肉(一錢五分),甘杞子(三錢),酒炒白芍(一錢五分),川桂枝(三分),酒炒當歸(二錢),柏子霜(三錢),橘絡葉(一錢五分),

二診,通和奇脈,脈症相安,惟腰府仍然作酸,大便澀滯營絡不和。前法進退。

干蓯蓉(三錢),川桂枝(四分),柏子霜(三錢),鹽水炒厚杜仲(三錢),酒炒白芍(二錢),粉歸身(二錢),酒炒淮牛膝(三錢),川斷肉(三錢),火麻仁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

三診,脈症相安,腰府作酸。還是絡虛氣滯。效方擴充。

川桂枝(四分),甘杞子(三錢),干蓯蓉(二錢),柏子霜(三錢),火麻仁(三錢),酒炒當歸身(二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鹽水炒菟絲子(三錢),炒萸肉(一錢五分),鹽水炒補骨脂(三錢)

四診,腰痛作酸遞減,痰帶灰黑。腎寒肺熱。前法參以化痰。

竹瀝半夏(一錢五分),酒炒懷牛膝(三錢),厚杜仲(三錢),菟絲子(三錢),廣橘紅(一錢),海蛤粉(三錢),川桂枝(四分),火麻仁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,干蓯蓉(二錢),炒竹茹(一錢)

五診,肝腎空虛,絡氣不宣。腰痠氣阻,痰帶灰黑。再益肝腎而宣絡氣。

厚杜仲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,柏子霜(三錢),白茯苓(三錢),干蓯蓉(三錢),制香附(二錢打),橘紅絡(各一錢),旋覆花(二錢包),海蛤粉(三錢),冬瓜子(三錢)

六診,肝腎不足,濕痰有餘,時分時開時阻,絡隧因而不宣。再調氣化痰,以宣絡隧。

制香附(二錢),炒枳殼(一錢),半夏(一錢五分),旋覆花(一錢五分),橘紅絡(各一錢),海蛤粉(三錢),杜仲(三錢),越鞠丸(三錢先服)

白話文:

腰痛

  • 左側腰痛: 可能是肝和腎的功能都比較虛弱,風邪和濕邪侵入經絡,導致肩膀、背部、腰部和脊椎都疼痛。需要疏通經絡,調理濕氣,驅除風邪。

  • 使用桂枝、秦艽、獨活、橘皮絡、威靈仙、萆薢、薏仁、防風、桑寄生、二妙丸等藥材。

  • 沈姓男子(左側腰痛): 因肋骨疼痛導致吐血和下血,出血後,經絡空虛,風邪和陽氣進入經絡,造成胸部、背部、腰部和兩側肋骨都疼痛,有時會頭暈。脈象虛弱且弦細。應滋養陰氣來平息肝火,並滋養營氣來調和經絡。

  • 使用阿膠珠、柏子霜、煅龍齒、甘杞子、細生地、杭白芍、白歸身、炒萸肉、雲茯苓、厚杜仲等藥材。

  • 左側腰痛: 採用疏通和補養兼顧的方法,氣的狀況還算平和,但腰部和脊椎感到酸楚,且有板硬脹痛的感覺。可能是肝腎虛弱,濕氣進入經絡。需要補益肝腎,同時調和肝氣。

  • 使用上徭桂、厚杜仲、鹽水炒菟絲子、甘杞子、血鹿片、淮牛膝、鹽水炒潼沙苑、雲茯苓、土炒東白芍、小茴香、別直參等藥材。

  • 第二次診斷: 體重增加,腰和脊椎疼痛。肝腎虛弱,導致濕邪再次侵入。使用腎著湯的加減方。

  • 使用淡乾薑、廣橘紅、生甘草、熟甘草、獨活、焦白朮、雲茯苓、製半夏等藥材。

  • 右側腰痛: 腰部疼痛。脈象沉細。可能是肝腎虛弱,同時受到濕邪和寒邪侵襲。

  • 使用川萆薢、黃柏、當歸鬚、赤豬苓、澤瀉、川桂枝、獨活、延胡索、生米仁等藥材。

  • 鄒姓男子(左側腰痛): 肝腎不足,因閃到腰部導致氣血不暢,腰部不舒服。應補益肝腎,調和經絡氣血。

  • 使用川桂枝、杜仲、炒牛膝、炒絲瓜絡、川獨活、猩絳、旋覆花、生薏仁、熟薏仁、橘紅、青蔥管等藥材。

  • 某人: 腰背疼痛,右腿經常麻木。可能是氣虛,濕熱侵襲經絡,擔心會發展成痿痹(肢體軟弱無力的疾病)。

  • 使用炙綿耆、木防己、製半夏、廣橘紅、焦冬朮、赤白苓、白殭蠶、桑枝、左秦艽、川萆薢、川獨活等藥材。

  • 席姓男子(左側腰痛): 疼痛和脹痛減輕後又加重,腰部和脊椎感到酸痛,大便不順暢。痰濕阻滯的情況雖然有所改善,但肝腎的經絡暗中受損。應該捨棄治標的方法,從根本治療,並調和奇經八脈。

  • 使用干蓯蓉、杜仲、鹽水炒菟絲子、炒萸肉、甘杞子、酒炒白芍、川桂枝、酒炒當歸、柏子霜、橘絡葉等藥材。

  • 第二次診斷: 調和奇經八脈後,脈象和症狀都比較穩定,但腰部仍然感到酸痛,大便乾澀,營氣和經絡不協調。在之前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調整。

  • 使用干蓯蓉、川桂枝、柏子霜、鹽水炒厚杜仲、酒炒白芍、粉歸身、酒炒淮牛膝、川斷肉、火麻仁、甘杞子等藥材。

  • 第三次診斷: 脈象和症狀都比較穩定,但腰部仍感到酸痛。還是經絡虛弱,氣血瘀滯。在之前藥方的基礎上擴大治療範圍。

  • 使用川桂枝、甘杞子、干蓯蓉、柏子霜、火麻仁、酒炒當歸身、酒炒杭白芍、鹽水炒菟絲子、炒萸肉、鹽水炒補骨脂等藥材。

  • 第四次診斷: 腰痛和酸痛逐漸減輕,痰中帶有灰黑色。可能是腎臟寒冷,肺部有熱。在之前的治療方法上加入化痰的藥物。

  • 使用竹瀝半夏、酒炒懷牛膝、厚杜仲、菟絲子、廣橘紅、海蛤粉、川桂枝、火麻仁、甘杞子、干蓯蓉、炒竹茹等藥材。

  • 第五次診斷: 肝腎虛弱,經絡氣機不暢。腰部酸痛,氣血阻滯,痰中帶有灰黑色。需要再次補益肝腎,疏通經絡氣機。

  • 使用厚杜仲、甘杞子、柏子霜、白茯苓、干蓯蓉、制香附、橘紅絡、旋覆花、海蛤粉、冬瓜子等藥材。

  • 第六次診斷: 肝腎功能不足,濕痰過多,時好時壞,導致經絡不暢。需要再次調暢氣機,化解痰濕,疏通經絡。

  • 使用制香附、炒枳殼、半夏、旋覆花、橘紅絡、海蛤粉、杜仲、越鞠丸等藥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