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聿青醫案》~ 卷九 (4)
卷九 (4)
1. 腰痛
左,肝腎兩虧,風與濕襲入經絡,肩背腰膂俱痛。再宣絡而理濕祛風。
白話文:
左邊的肩背和腰部疼痛,是因為肝腎不足,加上風濕侵入經絡。需要再次疏通經絡,並祛除濕氣和風邪。
桂枝,秦艽,獨活,橘皮絡,威靈仙,萆薢,薏仁,防風,桑寄生,二妙丸
白話文:
桂枝、秦艽、獨活、橘皮絡、威靈仙、萆薢、薏仁、防風、桑寄生,以及二妙丸。
沈(左),由脅痛而致吐下皆血,血去之後,絡隧空虛,風陽入絡,胸膺腰膂兩脅皆痛,時或眩暈。脈象虛弦。宜育陰以熄肝,養營以和絡。
白話文:
沈(左),起因於脅痛而導致嘔吐和腹瀉,均帶血。失血後,血管通道空虛,風熱侵入血管通道,導致胸腔、後腰、兩脅都疼痛,偶爾還有頭暈目眩。脈象虛弱而緊。應該滋養陰血來平息肝火,養護營血來調和血管通道。
阿膠珠(二錢),柏子霜(三錢),煅龍齒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,細生地(四錢),杭白芍(一錢五分),白歸身(二錢),炒萸肉(一錢五分),雲茯苓(三錢),厚杜仲(三錢)
左,疏補兼施,氣分尚屬和平,而腰膂酸楚,頗覺板脹。肝腎虛而濕走入絡。再益肝腎,參以制肝。
白話文:
膠珠(2 錢),柏子霜(3 錢),煅龍齒(3 錢),甘草(3 錢),生地黃(4 錢),白芍(1 錢半),白歸身(2 錢),炒萸肉(1 錢半),茯苓(3 錢),杜仲(3 錢)
上徭桂(四分),厚杜仲(三錢),鹽水炒菟絲子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,血鹿片(三分),淮牛膝(三錢),鹽水炒潼沙苑(三錢),雲茯苓(三錢),土炒東白芍(一錢五分),小茴香(五分),別直參(另煎沖一錢)
二診,體重腰脊作痛。肝腎空虛,所有濕邪復趨其地。用腎著湯出入。
白話文:
上等桂皮(四分)
厚杜仲(三錢)
鹽水炒菟絲子(三錢)
枸杞子(三錢)
鹿茸片(三分)
淮牛膝(三錢)
鹽水炒潼絲草(三錢)
雲苓(三錢)
土炒白芍(一錢五分)
小茴香(五分)
別直參(另煎沖一錢)
淡乾薑(四分炒),廣橘紅(一錢),生熟甘草(各二分),獨活(一錢),焦白朮(二錢),雲茯苓(一兩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
右,腰府作痛。脈形沉細。肝腎虛而濕寒杜仲也。
白話文:
- 淡乾薑(四分,先炒過)
- 廣橘紅(一錢)
- 甘草(生熟各二分)
- 獨活(一錢)
- 焦白朮(二錢)
- 雲茯苓(一兩)
- 製半夏(一錢五分)
川萆薢,黃柏,當歸鬚,赤豬苓,澤瀉,川桂枝,獨活,延胡索,生米仁
鄒(左),肝腎不足,閃挫氣注,腰府不舒。當益肝腎而和絡氣。
白話文:
川萆薢:
一種藤本植物,藥用根莖具有清熱、消腫、止痛的功效。
黃柏:
一種落葉灌木,藥用根皮具有清熱、燥濕、止痢的功效。
當歸鬚:
當歸的根鬚,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功效。
赤豬苓:
一種大型真菌,藥用菌核具有利水、滲濕、消腫的功效。
澤瀉:
一種水生植物,藥用根莖具有利水、滲濕、清熱的功效。
川桂枝:
桂樹的樹枝,藥用枝條具有溫陽化氣、止痛的功效。
獨活:
一種多年生草本,藥用根莖具有排濕、止痛、舒筋的功效。
延胡索:
一種多年生草本,藥用根莖具有活血化瘀、止痛的功效。
生米仁:
薏米,一種穀物,藥用種仁具有利水、滲濕、健脾的功效。
川桂枝(五分),杜仲(三錢),炒牛膝(三錢),炒絲瓜絡(一錢五分),川獨活(一錢),猩絳(五分),旋覆花(二錢包),生熟薏仁(各二錢),橘紅(一錢五分),青蔥管(三莖)
某,腰背作痛,右腿股不時麻木。氣虛而濕熱襲流經絡。恐成痿痹。
白話文:
某人腰背疼痛,右腿大腿經常麻木,是氣虛導致濕熱入侵經絡,恐怕會發展成痿痺。
炙綿耆,木防己,製半夏,廣橘紅,焦冬朮,赤白苓,白殭蠶,桑枝,左秦艽,川萆薢,川獨活
白話文:
用炙過的綿茵陳、木防己、製過的半夏、廣橘紅、焦冬蟲夏草、赤白茯苓、白僵蠶、桑枝、左秦艽、川萆薢、川獨活。
席(左),痛脹退而復甚,腰膂作酸,大便不調。痰濕之閉阻雖開,而肝腎之絡暗損。宜舍標治本,而通和奇脈。
白話文:
(經過治療後)病情(略有好轉),疼痛和腫脹消退,但是又加劇了,腰和背部痠痛,大便不暢。痰濕阻滯雖然已經消除,但肝腎的經絡卻受到了暗中損傷。現在應該放棄對症治療,專注於根治,並且暢通奇經八脈。
干蓯蓉(二錢),杜仲(三錢),鹽水炒菟絲子(三錢),炒萸肉(一錢五分),甘杞子(三錢),酒炒白芍(一錢五分),川桂枝(三分),酒炒當歸(二錢),柏子霜(三錢),橘絡葉(一錢五分),
二診,通和奇脈,脈症相安,惟腰府仍然作酸,大便澀滯營絡不和。前法進退。
白話文:
干蓯蓉兩錢,杜仲三錢,鹽水炒菟絲子三錢,炒萸肉一錢五分,甘杞子三錢,酒炒白芍一錢五分,川桂枝三分,酒炒當歸兩錢,柏子霜三錢,橘絡葉一錢五分。
第二次診斷,脈象和諧,症狀相符,唯腰部仍然酸痛,大便乾燥,氣血流通不暢。繼續使用上次的藥方,並根據情況調整劑量。
干蓯蓉(三錢),川桂枝(四分),柏子霜(三錢),鹽水炒厚杜仲(三錢),酒炒白芍(二錢),粉歸身(二錢),酒炒淮牛膝(三錢),川斷肉(三錢),火麻仁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
三診,脈症相安,腰府作酸。還是絡虛氣滯。效方擴充。
白話文:
丹參(三錢) 川桂枝(四分) 柏子霜(三錢) 水炒杜仲(三錢) 酒炒白蘞(二錢) 粉歸身(二錢) 酒炒牛膝(三錢) 川斷(三錢) 續斷(三錢) 甘草(三錢)
川桂枝(四分),甘杞子(三錢),干蓯蓉(二錢),柏子霜(三錢),火麻仁(三錢),酒炒當歸身(二錢),酒炒杭白芍(一錢五分),鹽水炒菟絲子(三錢),炒萸肉(一錢五分),鹽水炒補骨脂(三錢)
四診,腰痛作酸遞減,痰帶灰黑。腎寒肺熱。前法參以化痰。
白話文:
川芎(0.6克),甘草(4.5克),枸杞子(15克),乾地黃(3克),柏子仁(4.5克),火麻仁(4.5克),酒炒當歸(3克),酒炒白芍(2.25克),鹽水炒菟絲子(4.5克),炒萸肉(2.25克),鹽水炒補骨脂(4.5克)
竹瀝半夏(一錢五分),酒炒懷牛膝(三錢),厚杜仲(三錢),菟絲子(三錢),廣橘紅(一錢),海蛤粉(三錢),川桂枝(四分),火麻仁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,干蓯蓉(二錢),炒竹茹(一錢)
五診,肝腎空虛,絡氣不宣。腰痠氣阻,痰帶灰黑。再益肝腎而宣絡氣。
白話文:
竹瀝半夏(7.5克),酒炒懷牛膝(15克),厚杜仲(15克),菟絲子(15克),廣橘紅(5克),海蛤粉(15克),川桂枝(2克),火麻仁(15克),甘草(15克),幹蓯蓉(10克),炒竹茹(5克)
厚杜仲(三錢),甘杞子(三錢),柏子霜(三錢),白茯苓(三錢),干蓯蓉(三錢),制香附(二錢打),橘紅絡(各一錢),旋覆花(二錢包),海蛤粉(三錢),冬瓜子(三錢)
六診,肝腎不足,濕痰有餘,時分時開時阻,絡隧因而不宣。再調氣化痰,以宣絡隧。
白話文:
- 杜仲:30 克
- 枸杞子:30 克
- 柏子仁:30 克
- 白茯苓:30 克
- 乾地黃:30 克
- 炮姜香附:20 克(煎煮後打碎)
- 橘紅各:15 克
- 旋覆花:25 克(用布包起來)
- 海蛤粉:30 克
- 冬瓜子:30 克
制香附(二錢),炒枳殼(一錢),半夏(一錢五分),旋覆花(一錢五分),橘紅絡(各一錢),海蛤粉(三錢),杜仲(三錢),越鞠丸(三錢先服)
白話文:
香附粉(2錢),炒枳殼(1錢),半夏(1錢5分),旋覆花(1錢5分),橘紅(各1錢),海蛤殼粉(3錢),杜仲(3錢),越鞠丸(3錢,先服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