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聿青醫案》~ 卷九 (3)
卷九 (3)
1. 胸脅痛
左,胸痛脈弦,當舒氣鬱,用葛仙翁顛倒木金散法加減主治。
木香(五分),旋覆花(一錢五分),炒栝蔞霜(三錢),陳香櫞皮(一錢五分),橘皮(二錢),炒枳谷(一錢),廣鬱金(一錢五分),猩絳(四分),生香附(二錢),薤白頭(三錢),青蔥管(三莖)
錢(左),腹痛漸定,目黃略退。胸痛甚而氣滯於絡隧,以致氣血不行。藥既應手,再當擴充。
旋覆花,當歸尾,單桃仁,廣鬱金,青蔥管,五加皮,金鈴子,生薏仁,制香附,真猩絳,醋炒青皮
鍾(左),右脅作痛。脈象沉弦。飲懸脅下,脾肺之絡在右也。
廣鬱金,赤白苓,廣皮,旋覆花,生香附,製半夏,炒蘇子,枳殼,真猩絳,青蔥管
二診,脅下之痛,仍然未定。左脈弦大,右關帶滑。氣濕鬱阻不宣。再為宣通。
製半夏,制香附,杭白芍,川萆薢,川芎,橘皮絡,旋覆花,真猩絳,廣玉金,蔥管,醋炒柴胡
闕(左),煙體痰濁素盛,痰濕下注,發為瀉痢,痢止而痰濕不行,升降開合之機,皆為之阻,以致右脅作痛,痛勢甚劇,按之堅硬有形,中脘板滯,不時呃忒,氣墜欲便,而登圊又不果行。苔白罩黴,脈形濡細。此痰濕氣三者互聚,脾肺之道路,阻隔不通,以致流行之氣,欲升不能,欲降不得,所以痛甚不止矣。氣濁既阻,中陽安能旋運,挾濁上逆,此呃之所由來也。
在法當控逐痰涎,使之宣暢。然脈見濡細,正氣已虛,病實正虛,深恐呃甚發厥,而致汗脫。擬疏通痰氣,旋運中陽,以希萬一。即請明哲商進。
生香附(二錢研),真猩絳(七分),公丁香(三分),橘紅(一錢),橘絡(一錢五分),磨刀豆子(四分沖),薑汁拌炒竹茹(一錢五分),炒枳殼(一錢),旋覆花(三錢包),磨鬱金(七分沖),青蔥管(三莖)
改方,服一劑後痛勢大減,去鬱金。加蘇子三錢,炒白芥子一錢,乳沒藥各二分,黑白醜各三分,六味研極細末,米飲為丸如綠豆大烘乾,開水先服。其內香附旋覆花用一錢五分。
(原注),服後右脅不痛,但便泄不止,改用連理湯出入。師云此乃不治之症。(正蒙附志)
白話文:
[胸脅痛]
左邊胸痛,脈象呈現弦緊,應該是疏通氣的鬱結。可以用葛仙翁的顛倒木金散這個藥方,再根據情況加減藥材來治療。
- 藥方內容:木香(少量)、旋覆花(一錢五分)、炒過的瓜蔞霜(三錢)、陳香櫞皮(一錢五分)、橘皮(二錢)、炒過的枳殼(一錢)、廣鬱金(一錢五分)、猩紅色的藥材(少量)、生香附(二錢)、薤白頭(三錢)、青蔥管(三根)
(第一次複診)左邊腹痛漸漸減輕,眼黃的狀況也稍微消退。胸痛卻變得嚴重,氣滯留在經絡裡,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暢。既然用藥有效,應該進一步加強藥力。
- 藥方內容:旋覆花、當歸尾、單桃仁、廣鬱金、青蔥管、五加皮、金鈴子、生薏仁、製過的香附、真正的猩紅色藥材、醋炒過的青皮
(第二次複診)右邊的脅部疼痛,脈象呈現沉而弦緊,這是飲邪停留在脅部下方,因為脾肺的經絡在右邊。
- 藥方內容:廣鬱金、赤茯苓、白茯苓、廣陳皮、旋覆花、生香附、製過的半夏、炒過的蘇子、枳殼、真正的猩紅色藥材、青蔥管
(第三次複診)脅下疼痛仍然沒有好轉。左邊脈象弦而大,右邊的脈象弦且帶有滑的感覺,這是氣濕鬱結阻礙了氣的運行,應該再次疏通氣機。
- 藥方內容:製過的半夏、製過的香附、杭州白芍、川萆薢、川芎、橘絡、旋覆花、真正的猩紅色藥材、廣玉金、蔥管、醋炒過的柴胡
(第四次複診)這個人原本體內痰濁就很多,痰濕下注,導致腹瀉痢疾,痢疾停止後,痰濕仍然沒有消除。身體氣機的升降開合功能都受到阻礙,導致右脅疼痛,而且痛得很厲害,按壓時感覺堅硬有形,中脘部感覺板滯,時不時會打嗝,想排便卻又排不出來。舌苔呈現白色且覆蓋一層霉苔,脈象濡細。這是因為痰、濕、氣三者互相聚積,脾肺的通道被阻隔不通,導致身體的氣想要上升卻不能,想要下降也無法,所以疼痛才會如此劇烈且不止。氣的混濁阻礙了陽氣的運行,混濁的氣逆行向上,這就是打嗝的原因。
目前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控制和驅逐痰涎,使之能夠順暢地運行。但是脈象呈現濡細,說明正氣已經虛弱,這是屬於病邪強盛但正氣虛弱的情況,很擔心打嗝過度會導致虛脫甚至出汗不止。所以打算疏通痰氣,使陽氣能夠正常運行,希望能有一線生機。希望各位明智的人可以一起討論。
- 藥方內容:生香附(研磨成粉)、真正的猩紅色藥材、公丁香(少量)、橘紅、橘絡、磨刀豆子(沖服)、薑汁拌炒過的竹茹、炒過的枳殼、旋覆花(包起來煎)、磨過的鬱金(沖服)、青蔥管(三根)
(第五次複診)換藥方後,服用一劑,疼痛大大減輕。去掉鬱金,加入蘇子(三錢)、炒過的白芥子(一錢)、乳香和沒藥(少量)、黑丑和白丑(少量),將這六種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米湯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烘乾後,用開水先服下。藥方內剩下的香附和旋覆花,用一錢五分。
(原註)服藥後,右脅不痛了,但是腹瀉不止,改用連理湯加減治療。醫生說,這是無法治癒的疾病。(引自正蒙附志)
2. 腹痛
(附小腹痛)
徐(左),氣虛脾弱生痰。脾為濕土,喜溫惡寒,燕窩清肺養陰,清肺則傷脾土,養陰愈助脾濕,所以服食既久,而得腹痛便泄之證。擬和中溫運,清利水濕,以善其後。
臺白朮,製半夏,生熟薏仁,川樸,煨姜,雲茯苓,木豬苓,土炒陳皮,澤瀉
柳(右),腹痛脈沉。氣寒而肝橫也。
制香附,砂仁,桂枝,磨木香,炮姜,小青皮,沉香,烏藥,枳實炭,楂炭
二診,腹痛稍減,脈形沉細。前年大便解出長蟲。良由木失條達,東方之生氣,挾腸胃之濕熱,鬱而生蟲矣。調氣溫中。參以劫蟲。
廣鬱金(一錢五分),使君子(一錢五分),金鈴子(一錢五分),制香附(二錢打),白蒺藜(三錢),川桂枝(五分),朱茯神(三錢),陳皮(一錢),焦楂炭(三錢),砂仁(七分),炙烏梅(一個)
三診,脈症相安,但腹痛仍未全定。前法進退,以圖徐愈。
金鈴子(一錢五分),使君子(一錢五分),玄胡索(一錢五分),廣皮(一錢五分),制香附(二錢),砂仁(七分),廣鬱金(一錢五分),鶴蝨(一錢五分),楂炭(二錢),烏梅(八分)
某,腹痛難忍,大便解出長蟲,腹脹堅滿,此蛔蝕而肝木失疏。恐致痛厥。
使君子(三錢),花檳榔(一錢),炒鶴蝨(三錢),炙苦楝根(三錢),川雅連(四分),臭蕪荑(二錢),廣玉金(一錢五分),淡吳萸(四分),烏梅丸(一錢五分開水送下)
某(右),疏通氣機,痛勢不退,良由產後惡露未清,營衛流行為之所阻。再為宣通。
延胡索,五靈脂,蓬莪朮,烏藥,丹參,澤蘭,乳香(三分),沒藥(去油三分),上沉香(三分),西血珀(四分上四味研末先調服)
二診,月事稍行少腹之痛,由此而減。的是惡露未清。再為宣通,務使其營氣暢達。
延胡,乳香,制香附,當歸鬚,生熟穀芽,沒藥,鬱金,南楂炭,臺烏藥
左,當臍作痛。前投疏通不應,再仿塞因塞用法。
熟地炭,萸肉炭,丹皮,福澤瀉,杭白芍,雲茯苓,炒山藥,砂仁,龜甲心(五錢瓦上炙成炭開水先調服)
王(右),當臍作痛,面色浮黃。濕食寒交阻不運,急為溫化。
臺烏藥(一錢五分),制香附(二錢打),縮砂仁(七分),焦楂炭(三錢),枳實炭(一錢),雲茯苓(三錢),沉香片(四分),香櫞皮(一錢五分),上安桂(四分飯糊為丸先服)
二診,當臍作痛稍減。再為辛通。
白芍,楂炭,砂仁,沉香片,上安桂(四分飯丸),鬱金,青皮,制香附,金鈴子
三診,加熟地黃四錢。龜甲心四錢,炙枯成炭,陳酒先調服。
王(左),痛從少腹上衝,日久不止。脈細虛軟。夫少腹兩旁屬肝,居中為衝脈衝脈布散胸中。今自下衝上,顯屬奇脈空虛,厥氣肆擾也。
酒炒當歸(四錢),老生薑(二錢),炒杞子(三錢),川斷肉(三錢),炙黑甘草(二分),杭白芍(一錢五分),上安桂(四錢飯糊為丸先服),精羊肉(一兩五錢煎湯去盡油沫代水煎藥),
左,氣從少腹上衝則腹滿,甚至干犯心胸則懊憹難忍。此沖氣上逆。姑調氣熄肝。
鹽水炒香附,白蒺藜,金鈴子,杭白芍,鹽水炒青皮,雙鉤鉤,整砂仁,淡吳萸,天麻,金匱腎氣丸
左,少腹痛,沖及脘當治肝胃。
淡吳萸,制香附,炒枳實,南楂炭,整砂仁,炒白芍,製半夏,青皮
左,氣虛濕滯,氣虛則肌肉不充,濕滯則少腹撐滿。擬補中寓瀉。
大有耆(四錢),奎黨參(四錢同耆研極細末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雲茯苓(三錢),生熟草(各三分),廣皮(一錢四味煎湯送參耆末)
左,宣通營絡,大便頻泄,腹痛頓止。泄則滯通,所以痛止極速。效方出入主政。
延胡索(一錢五分),臺烏藥(一錢五分),廣鬱金(一錢五分),橘絡(一錢),赤白苓(各二錢),當歸鬚(一錢五分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楂炭(三錢),佩蘭葉(一錢五分),單桃仁(二錢),廣陳皮(一錢),瓦楞子(四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