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聿青

《張聿青醫案》~ 卷十八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八 (3)

1. 丸方

木火既盛,則營陰被爍,以致陰分日見其虧,氣分日見其旺,氣撐肢熱火升等象,皆出於此。陽氣震撼,故心神怔悸,而眩暈頭旋。木鬱不調,脾清淪陷,津液隨之滲泄,故帶下連綿,液耗腎虛,腰府酸楚矣。擬泄木養營,和陰凝神,參以消散痰癧。當否即請云卿正之。

龜甲心(五兩刮去白酥炙),黑元參(三兩),霜桑葉(一兩),酒蒸女貞子(三兩),粉丹皮(二兩),真阿膠(三兩蛤粉炒鬆),川貝母(三兩去心),白歸身(二兩酒炒),夏枯草(二兩),天花粉(二兩),海蛤粉(三兩水飛),生熟香附(各一兩五錢),朱茯神(二兩),炒滁菊(一兩五錢),大貝(三兩),廣鬱金(二兩),小黑豆衣(四兩),杭白芍(一兩五錢酒炒),炒香棗仁(一兩五錢)

上藥如法研極細末,用吉林參七錢,微烘另研和入藥內,竹瀝泛丸如綠豆大,每晨服二錢,下午半飢時服二錢,開水送下。

李(左),平時咯吐灰黑稠痰,漸致吐血,疊投清養上中,以平浮熱,復入辛溫,而血得止。今諸臻平適,黑痰亦不多見。脈象沉細,右寸關滑大。確係濕痰內盛,水寒之氣,迫熱上行,損於肺胃之絡,不然安有血症而可投辛溫之理,且投辛溫而可奏效之理。藥既應手於前,法當遵循於後。

生地炭(三兩),西潞黨(三兩),雲茯苓(三兩),炒山藥(三兩),炒於朮(一兩),牛膝炭(二兩),川貝母(一兩),茜草炭(一兩),甜杏霜(二兩),蘇子霜(二兩),海蛤粉(三兩水飛),炮姜(六錢),橘紅(一兩),旱蓮草(一兩五錢),蜜炙紫菀(一兩),上沉香(三錢勿見火另研和入)

上為細末,藕湯泛丸。

潘(左),痰多稠黏,甚至帶出粉紅,咽中作痛,疊投清化,痰漸轉稀,粉紅亦退。夫痰為膠濁,惟濕盛液滯者才得有此。繼進育陰之劑,食飲如常,足見濕化然後痰消,氣行然後濕化,陰虛不能化氣,氣不運濕,而痰自內生,張介賓先生謂熟地為化痰之聖藥,即此之謂矣。不然,清化之下,繼以育陰,二者必有一失矣,今既和平,宜守育陰化氣為法。

制洋參(一兩五錢炒),海蛤粉(一兩五錢水飛),桔梗(五錢),海浮石(一兩五錢),炒黃川貝(一兩二錢),冬瓜子(二兩),廣鬱金(一兩),鹽水炒橘紅(一兩),生薏米(二兩),甜杏仁泥(二兩),生地炭(三兩),百合心(二兩),山藥(三兩),雲茯苓(三兩),法半夏(一兩五錢),福澤瀉(一兩五錢)

上藥如法研為細末,用二泉膠一兩五錢溶化打糊為丸,每服二錢,漸增至三錢。

竇(左),少陰之脈系舌本,循喉嚨,喉有石鵝,不時身熱。夫手少陰心,火也,足少陰腎,水也惟火旺斯水愈虧,惟水虧則火愈旺,兩者相因也。童真未足,所見症象如前,其為陽有餘陰不足何疑。補其不足,瀉其有餘,不易之定理也。

白話文:

丸方

木火過於旺盛,會灼傷身體的陰液,導致陰液逐漸虧損,而陽氣則日益旺盛,出現四肢發熱、火氣上衝等現象,都是因為這個原因。陽氣過於亢奮,導致心神不寧、心悸,甚至頭暈目眩。肝氣鬱結不暢,脾胃功能失調,導致體內津液外滲,出現白帶連綿不斷,津液耗損導致腎虛,腰部酸痛。因此,應該疏泄肝木,滋養陰液,平和心神,同時配合化痰散結的藥物。這樣的治療方案是否恰當,還請您指正。

藥方:

龜甲心(刮去白色部分並炙烤,五兩),黑元參(三兩),霜桑葉(一兩),酒蒸女貞子(三兩),粉丹皮(二兩),真阿膠(蛤粉炒鬆,三兩),川貝母(去心,三兩),白歸身(酒炒,二兩),夏枯草(二兩),天花粉(二兩),海蛤粉(水飛,三兩),生熟香附(各一兩五錢),朱茯神(二兩),炒滁菊(一兩五錢),大貝(三兩),廣鬱金(二兩),小黑豆衣(四兩),杭白芍(酒炒,一兩五錢),炒香棗仁(一兩五錢)

製法與服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另取吉林參七錢,微微烘乾後研成粉末,與其他藥粉混合均勻。用竹瀝水將藥粉泛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日早晨服用二錢,下午半飢餓時再服用二錢,用開水送服。

案例一:李

患者平時咳吐灰黑色的濃稠痰液,逐漸出現咯血,曾多次使用清熱養陰的藥物,以平息上浮的虛火,也曾使用辛溫的藥物來止血,現在病情大致穩定,黑痰也不多見。脈象沉細,右寸關脈滑而有力。這明顯是體內濕痰過盛,水寒之氣迫使熱邪上行,損傷了肺胃的脈絡。否則,怎麼會有咯血的情況,又怎麼能用辛溫的藥物來治療並取得效果呢?既然之前的藥物對症有效,那麼就應該遵循之前的治療思路。

藥方:

生地炭(三兩),西潞黨參(三兩),雲茯苓(三兩),炒山藥(三兩),炒白朮(一兩),牛膝炭(二兩),川貝母(一兩),茜草炭(一兩),甜杏霜(二兩),蘇子霜(二兩),海蛤粉(水飛,三兩),炮姜(六錢),橘紅(一兩),旱蓮草(一兩五錢),蜜炙紫菀(一兩),上沉香(三錢,不要火烤,另研成粉末加入)

製法與服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藕汁泛製成丸子。

案例二:潘

患者痰多濃稠黏膩,甚至帶有粉紅色,咽喉疼痛,曾多次使用清熱化痰的藥物,痰液逐漸變得稀薄,粉紅色也消退了。痰液的黏稠是由於體內濕邪過盛,津液運行不暢所導致。接著使用滋養陰液的藥物,患者的飲食恢復正常,這說明只有濕邪化解,痰液才能消除,只有氣機運行,濕邪才能化解。陰液不足無法化生氣機,氣機不暢無法運化水濕,痰液就會從內部產生。張介賓先生認為熟地是化痰的聖藥,就是這個道理。否則,如果清熱化痰後,接著使用滋陰的藥物,兩者必定會有所偏頗。現在病情平穩,應該以滋養陰液,化生氣機為治療原則。

藥方:

制洋參(炒,一兩五錢),海蛤粉(水飛,一兩五錢),桔梗(五錢),海浮石(一兩五錢),炒黃川貝(一兩二錢),冬瓜子(二兩),廣鬱金(一兩),鹽水炒橘紅(一兩),生薏米(二兩),甜杏仁泥(二兩),生地炭(三兩),百合心(二兩),山藥(三兩),雲茯苓(三兩),法半夏(一兩五錢),澤瀉(一兩五錢)

製法與服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二泉膠一兩五錢溶化後打成糊狀,以此為丸。每次服用二錢,可逐漸增加至三錢。

案例三:竇

患者的少陰經脈與舌根相連,沿喉嚨上行,喉嚨處有如鵝卵石般的腫塊,時常感到身體發熱。手少陰心屬火,足少陰腎屬水,只有火旺才會導致腎水虧虛,只有水虧才會導致火更旺,兩者是相互影響的。患者年幼體質未成熟,出現以上症狀,明顯是陽氣有餘而陰液不足。補充不足的陰液,瀉去多餘的陽氣,是不變的治療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