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聿青醫案》~ 卷八 (2)
卷八 (2)
1. 肝風
張(左),外風已解,內風暗動,睡臥心神昏亂稍定,而時易汗出。陽氣不收。再和陰攝陽。
白話文:
張先生,外部的風邪已經解除,但內部的風邪暗暗活動,睡眠中心神混亂的情況稍微穩定了些,但時常容易出汗。這是因為陽氣未能收斂。需要再次調和陰陽,以收攝陽氣。
金石斛(四錢),炒棗仁(二錢),煅牡蠣(四錢),川貝母(二錢),茯神(三錢),地骨皮(二錢),生甘草(三分),海蛤粉(三錢),淮小麥(五錢),糯稻根(四錢)
二診,心神漸清,汗出亦止。然肢體無力,口渴欲飲,胃呆少納。再和肝胃之陰。
白話文:
金石斛(20克),炒棗仁(10克),煅牡蠣(20克),川貝母(10克),茯神(15克),地骨皮(10克),生甘草(1.5克),海蛤粉(15克),淮山藥(25克),糯米根(20克)
金石斛(四錢),白蒺藜(三錢),黑豆衣(三錢),茯苓(三錢),池菊(一錢五分),半夏曲(二錢炒),橘白(一錢),生甘草(三分),生熟穀芽(各一錢)
白話文:
-
金石斛:4 錢
-
白蒺藜:3 錢
-
黑豆衣:3 錢
-
茯苓:3 錢
-
池菊:1 錢 5 分
-
半夏曲:2 錢(炒過)
-
橘白:1 錢
-
生甘草:3 分
-
生穀芽:1 錢
-
熟穀芽:1 錢
李(左),頭暈而四肢厥逆,欲吐不吐,欲瀉不瀉,半月之中,連發兩次。厥逆既回,而頭暈汗出不定。此由肝風上旋,與時行之病不同。擬熄肝和陽。
白話文:
李(左),頭暈,手腳冰冷逆縮,想吐又吐不出來,想拉肚子又拉不出來,半個月內,連續發作兩次。手腳溫暖後,頭暈和出汗又不定時發作。這是因為肝氣上逆所致,與時行的疾病不同。打算熄滅肝火、調和陽氣。
炒棗仁,煅龍骨,茯神,白芍,地骨皮(桂枝二分同炒),黑豆衣,白蒺藜,煅牡蠣,池菊花,淮小麥
白話文:
**炒棗仁:**炒熟的棗仁
煅龍骨: 煅燒過的龍骨化石
茯神: 茯苓的皮
白芍: 白芍藥
地骨皮: 地骨皮,與桂枝一起炒
黑豆衣: 黑豆的皮
白蒺藜: 蒺藜子
煅牡蠣: 煅燒過的牡蠣
池菊花: 池塘中的菊花
淮小麥: 淮水地區產的小麥
王(左),心胸灼熱既退,寐亦稍安,而時仍眩暈。痰熱化火,上旋頭巔,肺胃交通之路,為痰所阻,陽出而陰不得入,所以動輒氣逆也。
白話文:
王(左),胸中灼熱感已退,睡眠也稍好,但有時仍有眩暈。痰熱化火,上升到頭部,肺胃之間的通路被痰所阻,陽氣升出而陰氣不得進入,所以稍微動一下就會出現氣逆。
光杏仁,青鹽半夏,蜜炙橘紅,白蒺藜,炒川貝,海蛤粉,天麻,薤白頭,栝蔞仁,澤瀉,雲苓
白話文:
杏仁
青鹽半夏
蜂蜜烤製的橘子皮
白蒺藜
炒製的川貝
海蛤粉
天麻
薤白頭
栝蔞籽
澤瀉
雲苓
胡(左),用龍牡救逆法,肌膚甲錯大退,四肢厥冷,筋惕肉瞤俱減,而仍悸暈耳鳴。還是陽氣少藏,恐尚周折。
白蒺藜,龍骨,朱茯苓,穭豆衣,鉤鉤,煨天麻,炒棗仁,牡蠣,淮小麥,金器
白話文:
胡氏(左志),使用龍牡救逆法,雖然肌膚上的瘀黑斑紋消退很多,四肢冰冷、抽搐痙攣的症狀也減輕了,但仍然有心悸、頭暈、耳鳴。這可能是因為陽氣仍然不足,恐怕後續治療會一波三折。
服此方諸症皆減,惟眩暈耳鳴異常,以苔膩為胃有濁痰,用膽星白金丸,寐安,余不應。曰、少陽膽火不泄,用桑皮丹梔夏枯決明加磁朱丸。乃應。耳仍不聰,加用龜甲。耳漸聰,又增帶下。曰、亦是陽不上升,用鹽水炒柴胡青葙子炒椿根皮萆薢白芍牡蠣伏龍肝,乃定。可謂怪證也。(正蒙附志)
白話文:
服用這個方子後,各種症狀都減輕了,只有眩暈耳鳴特別嚴重。由於舌苔發膩,表明胃裡有濁痰,於是使用膽星白金丸,睡覺安穩了,其他症狀沒有好轉。診斷:少陽膽火不暢。用桑皮丹、梔子、夏枯草、決明子加上磁朱丸。症狀有所好轉。耳朵還是不靈光,再加用龜甲。耳朵漸漸靈光了,又出現了帶下。診斷:還是陽氣不升。用鹽水炒柴胡、青葙子、炒椿根皮、萆薢、白芍、牡蠣、伏龍肝。症狀才安定下來。這可說是怪症了。
楊(左),向有肝陽,邇來神氣不能自持,言語錯雜,健忘善悲。脈弦虛大,右部歇止。此心腎交虧,水火不能交接。八秩大年,何敢言治。
白話文:
楊先生(左手),向來有肝陽旺盛的問題,最近精神恍惚,言語雜亂,健忘且容易憂傷。脈象弦細而虛大,右手脈停跳。這是因為心腎兩虛,水火(陰陽)不能調和。這樣的年紀(八十多歲)了,怎敢輕言治療呢?
龜甲心,生地炭,遠志肉,鹽水炒牡蠣,朱茯神,辰麥冬,九節菖蒲,砂仁,上濂珠,西血珀(二味研細先服)
白話文:
龜甲炙心、生地炭、遠志肉、鹽水炒牡蠣、朱茯神、辰麥冬、九節菖蒲、砂仁、上濂珠、西血珀(後兩味研磨細末後先行服用)
蔣(右),左腹向有積聚,每至一陽將復,輒心悸耳鳴,四肢烙熱,一陰來復,諸病漸安。今咳逆雖止,四肢烙熱如昨,食不馨增。肢體困乏。脈象沉澀,右關獨弦。此由肝氣失疏,肝陽逆犯陽氣未能遽斂。擬和中醒胃,兼養肝陰,陰生則陽自長也。
白話文:
患者的右邊腹部長久有積聚(腫塊或膿水),每到春分(一陽來復)時,就會出現心悸、耳鳴、四肢發熱的症狀,等到秋分(一陰來復)後,這些症狀才會逐漸緩解。目前雖然咳嗽和反胃的症狀已經停止,但四肢仍然發熱,食慾也沒有改善,身體十分疲倦。脈象沉澀,右關脈獨弦。這主要是由於肝氣不疏利,肝陽上逆,導致陽氣無法收斂。因此,現在治療方針應以調和中焦,醒胃利氣為主,同時滋養肝陰,因為陰氣生長,陽氣自然會恢復平衡。
制首烏,黑豆衣,青葙子,川石斛,朱茯神,女貞子,製半夏,白蒺藜,白芍,竹茹(鹽水炒),浮小麥(一兩煎湯代水)
白話文:
製作首烏、黑豆衣、青葙子、川石斛、朱茯神、女貞子、製半夏、白蒺藜、白芍、竹茹(用鹽水炒)、浮小麥(取一兩煎湯代水)
左,偏枯三載,飲食如常。五六日前大拇指忽發疔瘡,陽明濕熱之盛,略見一斑。前晚惡熱,欲去衣被,昨晨復食麵包,胃氣壅實,甲木之氣,不能下降,遂致肝風挾痰上升,清竅為之蒙閉,神昏不語,喉有痰聲,脘腹飽滿,頭汗溱溱,而汗有穢氣。脈象弦滑,舌紅苔黃,中心黴黑。
白話文:
患者左半身偏癱三年,飲食正常。五、六天前大拇指突然長了一個疔瘡,這顯示了陽明經濕熱旺盛。前一晚患者發燒,想脫掉衣被,隔天早上又吃了麵包,胃氣鬱滯。肝屬木,木氣無法下降,導致肝風挾痰上逆,影響頭腦清醒,出現神志不清、喉中有痰聲、腹部脹滿、頭部微微出汗,而且汗液有異味。脈象弦滑,舌頭紅、苔黃,中間有發黑的黴點。
唇口蠕動。痰火蒙閉於內,濕熱熏蒸於上。恐蒙閉不開,風陽震動,而致厥脫,勉擬清泄痰火,芳開蒙閉。請商。
白話文:
嘴脣動個不停,可能是痰液和火熱內蘊、濕熱上蒸造成的。擔心蒙閉不通,風陽躁動,導致厥脫(陽氣離失),必須設法清泄痰火,芳香通竅。請予商議。
烏犀角(五分磨沖),天竺黃(二錢),白蒺藜(三錢),粉丹皮(二錢),膽星(八分),鉤鉤(三錢),菖蒲根(三錢),栝蔞皮(三錢),竹半夏(一錢五分),至寶丹(一丸菖蒲湯化服)
胡(右),肝木縱橫,腹中脹滿。絡隧氣阻,肩臂作痛。再疏肝之用,養肝之體,而以養血和絡兼之。
白話文:
- 烏犀角 (磨成粉末,5 分)
- 天竺黃 (2 錢)
- 白蒺藜 (3 錢)
- 粉丹皮 (2 錢)
- 膽南星 (8 分)
- 鉤吻 (3 錢)
- 菖蒲根 (3 錢)
- 栝蔞皮 (3 錢)
- 竹半夏 (1 錢 5 分)
- 至寶丹 (1 丸,溶於菖蒲湯中服用)
川斷肉,金鈴子,柏子仁,桑椹子,白芍,川玉金,木防己,橘皮絡,香櫞皮,砂仁,香附,當歸
另常服史國公藥酒
白話文:
川斷根、金鈴子、柏子仁、桑椹子、白芍藥、川玉金、木防己、橘皮絲、香櫞皮、砂仁、香附子、當歸
右,營陰不足,肝火風上旋。由頭痛而至口眼喎斜,舌強言謇。脈細弦數。此風火蒸痰,襲入少陽陽明之絡。擬化痰平肝泄熱。
白話文:
此症狀顯示營血(營養液)不足,肝火旺盛,風邪上犯。由頭痛開始,進而導致嘴巴和眼睛歪斜,舌頭僵硬,說話不清。脈象細弱、弦緊且數。這是風火之邪蒸騰痰飲,侵犯少陽經和陽明經的絡脈所致。擬用化痰平肝、瀉熱的治療方法。
冬桑葉(一錢),遠志肉(三分),白殭蠶(三錢),池菊花(一錢五分),粉丹皮(一錢五分),黑山梔(三錢),石菖蒲(三分),煨天麻(一錢五分),鉤鉤(三錢),松羅茶(一錢),青果(三枚)
白話文:
蝙蝠(如),森(三),屍(四),心(五),耳(六),草(七),柳(三),火(八),爪(九),魚(十),牙(十一)
王(左),向有肝陽,一陽來復之時,加以情懷怫鬱,以致甲木不降,乙木勃升,心悸不寐,肉瞤筋惕,肢震頭搖。脈細而沉取弦搏,苔濁厚膩。此由肝火風震撼,津液凝痰,痰轉化熱,遂與風火彼此相煽,而有莫御之勢矣。擬化痰熄風,參以寧神鎮肝。
白話文:
王先生(左邊的那位)原本就有肝陽上亢的體質,在春季陽氣生發之時,加上情緒煩悶鬱結,導致肝木失於疏泄,膽木亢盛,出現心悸失眠、肌肉抽搐、肢體震動、頭搖等症狀。脈象細弱而沉取,伴有弦脈,舌苔濁厚膩。這些症狀是由於肝火風邪擾動,津液凝結化痰,痰熱相互激發,形成一個無法控制的局面。因此,治療方案應以化痰息風為主,配合安神鎮肝的措施。
膽星(六分),天麻(一錢五分),鉤鉤(三錢),穭豆衣(四錢),茯苓神(各二錢),竺黃(三錢),半夏(一錢五分),橘紅(一錢),珍珠母(五錢),大淡菜(二隻),金器(一件懸煎),童便(半杯每日另服)
二診,化痰熄肝,脈證相安。然仍筋惕肉瞤,悸眩不寐。脈象弦滑,舌苔膩濁。痰火風鼓旋不熄。再化痰熄肝。
白話文:
- 膽星:0.6 克
- 天麻:1.5 克
- 鉤藤:3 克
- 穭豆衣:4 克
- 茯苓:2 克
- 神曲:2 克
- 竺黃:3 克
- 半夏:1.5 克
- 橘皮(乾燥):1 克
- 珍珠母:5 克
- 大淡菜:2 個
- 器具:金屬器皿(用於熬製藥物)
- 童便:每日另服半杯
製半夏(二錢),橘紅(一錢),茯苓神(各二錢),膽星(三錢),煅磁石(三錢),龍齒(三錢),牡蠣(五錢),珍珠母(一兩),天麻(一錢五分),塊辰砂(三錢),大淡菜(二隻),雞子黃(一枚)
任(左),咳嗽大退,火從上衝亦平。足見痰癧貫珠,皆少陽膽火挾痰流竄,木叩金鳴也。
白話文:
製半夏(12 克),橘紅(6 克),茯苓、神曲(各 12 克),膽星草(18 克),煅燒後的磁石(18 克),龍齒草(18 克),牡蠣(30 克),珍珠母(60 克),天麻(9 克),塊狀硃砂(18 克),大淡菜(2 隻),雞蛋黃(1 個)
粉丹皮(二錢),羚羊片(一錢先煎),菟絲子(四錢),川貝母(一錢),天花粉(二錢),黑山梔(三錢),青蛤散(五錢),杏仁泥(二錢),鬱金(一錢五分),桑葉(一錢),枇杷葉(三片去毛)
白話文:
粉丹皮(12克)
羚羊角片(6克,先煎)
菟絲子(24克)
川貝母(6克)
天花粉(12克)
黑山梔(18克)
青蛤散(30克)
杏仁泥(12克)
鬱金(9克)
桑葉(6克)
枇杷葉(3片,去毛)
某,向有肝氣,不時脹滿。茲則頭眩旋暈,心悸火升不寐,痰多𩞄雜。脈細而沉取帶滑。此氣弱生痰,膽胃不降,肝木獨升。欲平其肝,當降其膽,欲降其膽,當降其胃,欲降其胃,當化其痰。
白話文:
某人本來就有肝氣問題,經常感到脹滿。最近又出現頭暈眼花、心悸、發熱、失眠等症狀,還有痰多黏稠。他的脈象細小而沉,按壓時有滑動感。這是因為氣虛生痰,膽胃不降,而肝氣過旺造成的。要想平息肝氣,就要先降膽氣;要想降膽氣,就要先降胃氣;要想降胃氣,就要化掉痰。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天竺黃(二錢),桑葉(八分),橘紅(一錢),珍珠母(三錢),海蛤粉(三錢包),黑山梔(一錢五分),丹皮(一錢五分),膽星(四分),栝蔞霜(三錢),制香附(二錢研),陳關蟄(洗淡一兩)
白話文:
使用半夏 (15 克),天竺黃 (30 克),桑葉 (12 克),橘紅 (15 克),珍珠母 (45 克),海蛤粉 (45 克),黑山梔 (22.5 克),丹皮 (22.5 克),膽星 (6 克),栝蔞霜 (45 克),加工的香附 (30 克,研磨成粉),陳關蟄 (150 克,洗淨後變淡)
馬(右),疏肝化痰,脘脅痛脹未止,竟至神識迷亂,兩手引動,頻轉矢氣,大便不行。良由氣滯不宣,濁痰因而瀰漫,神機被阻,膽陽上逆,風陽勃動,有昏痙喘厥之虞。疏府滌痰,勢不容緩。脈象弦滑而濡。病實正虛,恐成必敗之局,然人力不能不盡,非敢孟浪,聊竭割股之忱。錄方備商,立候蔭棠先生正是。(首案未錄)
白話文:
馬(右),肝氣鬱結痰多,胸腹脹痛未止,甚至神志迷亂,雙手亂動,頻頻排氣,但大便不通。這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,濁痰瀰漫,神志不清,膽氣上逆,風氣勃發,有昏厥喘息的危險。疏通腑氣,清除痰堵,刻不容緩。脈象弦滑而潤。病情嚴重而體質虛弱,恐怕會惡化成不可挽救的局面。但身為醫師不能不盡力,不敢草率行醫,心懷著割肉療親的決心。記錄了藥方以供參考,請蔭棠先生審閱。
製半夏,薄橘紅,茯苓,白蒺藜,陳膽星,石菖蒲,煨天麻,白殭蠶,礞石滾痰丸(二錢開水先服),濂珠粉(三分另服)
白話文:
茯苓、蒺藜、膽草、菖蒲、殭蠶、滾痰(研末),煨之以水,三分
三診,投劑之後,嘔出黏痰,繼以暢解,皆屬膠黏稠膩之物,其為痰積下達,確然可徵。蒙阻由此得開,神識迷亂大退,脘脅脹痛亦鬆。但時多倦寐遍身作痛,背腧尤甚。脈象弦滑舌苔滿布白膩,渴不欲飲,還是濁痰瀰漫之象。年及古稀,正虛病實,雖得轉機,恐不足恃。再擬化痰而宣泄氣火之郁,以防化燥生風。方備商裁,並候蔭棠兄正是。
白話文:
診斷之後,服藥後咳出黏稠痰液,接著順暢排便,這些都是黏稠膩滯的物質,可以證實痰液積聚向下排出。矇蔽的光明由此打開,神智迷亂大為減退,胸腹脹痛也舒緩了。但仍經常感到疲倦睏乏、全身痠痛,背部和脊椎尤為明顯。脈象弦滑,舌苔佈滿厚膩的白苔,不渴不想喝水,這仍是濁痰瀰漫的徵象。年紀已達古稀之年,正是虛弱而病情的確切,雖然病情有了轉機,但恐不能持久。再次擬定化痰方,並宣洩氣火鬱結,以防止化燥生風。方子準備妥善後,將請教蔭棠兄。
製半夏(三錢),陳膽星(一錢五分),石菖蒲(五分),枳實(一錢),生薑汁(一分沖),栝蔞仁(四錢),玉金(一錢五分),光杏仁(三錢),煨天麻(一錢五分),鮮枇杷葉(去毛四片),白金丸(一錢吞服),濂珠粉(三分另服)
白話文:
製作中藥方劑:
- 半夏 3 錢
- 陳膽星 1 錢 5 分
- 石菖蒲 5 分
- 枳實 1 錢
- 生薑汁 1 分
- 栝蔞仁 4 錢
- 玉金 1 錢 5 分
- 光杏仁 3 錢
- 煨天麻 1 錢 5 分
- 鮮枇杷葉(去掉絨毛)4 片
- 白金丸 1 錢(吞服)
- 濂珠粉 3 分(另服)
四診,疏氣之滯,泄火之郁,而開濁痰,神情清爽,迷睡較退,痰吐爽利大便續解,脘脅脹痛全定。右脈稍覺有力,舌苔大化,皆轉機之象。但火時上升,升則兩顴紅赤,遍身作痛,有時噁心。良由痰積雖達,而胃土少降,陽明脈絡失和,膽陽從而上逆。再降膽胃而化痰濁。
白話文:
使用四診法,疏通氣滯,瀉去鬱火,化解濁痰,讓人神清氣爽,迷糊嗜睡症狀減退,痰液吐出順暢,大便也順利排出,胸腹脹痛完全消除。右脈略顯得有力,舌苔變薄,這些都是病情好轉的徵兆。
但是火氣時常上逆,一旦上逆就會出現兩顴發紅、全身疼痛,有時還會噁心。這是因為痰液積聚雖然已經得到疏通,但胃氣降得不夠,陽明經脈失調,導致膽陽上逆。所以需要再次調理膽胃,化解痰濁。
陳膽星(八分),廣皮(一錢五分),枳實(一錢),桑葉(一錢),杏仁(去尖打三錢),製半夏(三錢),茯苓(四錢),炒竹茹(二錢),丹皮(二錢),炒蔞皮(三錢),鮮枇杷葉(四片去毛)
白話文:
陳膽星(16克),廣陳皮(3克),枳實(2克),桑葉(2克),杏仁(去尖,6克),製半夏(6克),茯苓(8克),炒竹茹(4克),丹皮(4克),炒蔞皮(6克),新鮮枇杷葉(4片,去掉毛)
五診,神情慧爽,火升較平,噁心亦止。然時帶嗆咳,咳則胸膺背肋牽掣作痛,頭旋眩暈,目不能開,胸中似有冷物搏聚。脈象弦滑,舌苔前半已化,根尚厚膩。還是痰邪未清,甲木少降,肝風上旋,絡氣阻痹。再擬化痰熄肝宣絡。
白話文:
五診後,神智清明,發燒症狀緩和,噁心想吐的症狀也止住了。但有時仍會咳嗽,一咳胸部、肋骨及背部就會牽扯疼痛,頭暈目眩,眼睛難以睜開,胸部感覺有冰冷的東西在聚集。脈象弦滑,舌苔前半部分已經消掉,根部仍然厚膩。這還是因為痰邪沒有完全清除乾淨,甲木(肝氣)沒有下降,肝風上竄,絡脈氣血不通暢。再次擬定用化痰止咳、平肝熄風、通絡散結的方法。
製半夏(三錢),旋覆花(二錢),局猩絳(五分),茯苓(三錢),橘紅絡(各一錢),白蒺藜(三錢),煨天麻(一錢五分),鉤鉤(三錢),冬瓜子(三錢),炒竹茹(三錢),青蔥管(寸許兩莖)
白話文:
用半夏(三錢)、旋覆花(二錢)、局猩絳(五分)、茯苓(三錢)、橘紅絡(各一錢)、白蒺藜(三錢)、煨天麻(一錢五分)、鉤鉤(三錢)、冬瓜子(三錢)、炒竹茹(三錢)、青蔥管(約兩寸長,兩根)
六診,遍身掣痛已定,眩暈大減,漸能安穀。惟胸中時仍窒悶,嗆咳痰多。脈象弦滑。膽胃之氣下降,則風陽自平,痰氣之郁漸開,則脈絡自和。然肺胃之間,痰飲不能遽澈,所以咳逆痰多。再和中降氣化痰。
白話文:
六診之後,全身抽痛已停止,頭暈大幅減輕,逐漸能安穩進食。只是胸中仍時有窒悶感,咳嗽咳痰較多。脈象弦滑。膽胃之氣下降,風熱之氣自然平穩;痰氣積滯逐漸化開,脈絡自己會調和。然而肺與胃之間,痰飲不能迅速清除,因此仍有咳嗽、反胃、多痰症狀。再用藥調和臟腑、下降氣機、化解痰飲。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炒蘇子(三錢),旋覆花(一錢五分),橘紅(一錢),茯苓(三錢),煨天麻(一錢五分),白蒺藜(三錢雞子黃拌炒),砂仁(四分),生熟穀芽(各一錢),玫瑰花(二朵)
白話文:
準備半夏一錢五分,炒蘇子三錢,旋覆花一錢五分,橘紅一錢,茯苓三錢,煨天麻一錢五分,白蒺藜三錢(用雞子黃拌炒),砂仁四分,生熟穀芽各一錢,玫瑰花兩朵。
郭(右),清化痰熱,育陰和陽,神漸守舍,怔悸大減,𩞄雜亦定。虛里仍然動躍。脈弦滑而軟。陽明脈絡空虛,厥陽上擾未熄。前法出入。
白話文:
郭姓患者:清除了痰熱,滋養陰分,調和陽氣,精神逐漸安定,心悸顯著減輕,各種雜症也穩定下來。但是,身體虛弱的部分仍然有活動。脈象弦滑而軟弱。陽明經脈氣血虛弱,上焦陽氣尚未平息。繼續使用前述的治療方法。
炙黃耆(三錢),杏仁泥(三錢),粉丹皮(一錢五分),炒蘇子(三錢),黑山梔(三錢),法半夏(二錢),
枳實(一錢),茯苓(五錢),鹽水炒竹茹(一錢五分),枇杷葉(四片)
白話文:
黃耆(3錢),杏仁泥(3錢),丹皮粉(1.5錢),炒蘇子(3錢),黑山梔(3錢),法半夏(2錢)
嚴(右),腹時㽲痛,眩暈頭昏,心中跳蕩,帶下舌光,脈象虛弦。此液虛不能涵養,致陽氣升騰不熄。擬平肝而熄風木。
白話文:
嚴(右),最近常常腹痛,還伴有眩暈頭暈、心悸、白帶增多、舌苔光滑,脈象虛弱且弦緊。這是體內津液虛弱,不能滋養身體,導致陽氣上逆過盛。我打算調整肝臟功能,平息肝風。
杭白芍(一錢五分酒炒),醋炒香附(二錢),煅磁石(三錢),阿膠珠(三錢),川楝子(一錢五分),炒川雅連(三分),石決明(四錢),朱茯苓(三錢),潼白蒺藜(鹽水炒各一錢五分)
二診,腹痛已止,眩暈亦減。然心中時仍跳蕩蕩,則神覺昏糊。還是肝陽撼擾。再寧神和陽養肝。
白話文:
- 杭白芍(15 克,用酒炒過)
- 醋炒香附(30 克) *煅燒磁石(45 克)
- 阿膠珠(45 克)
- 川楝子(15 克)
- 炒川雅連(4.5 克)
- 石決明(60 克)
- 朱茯苓(45 克)
- 潼白蒺藜(各 15 克,用鹽水炒過)
阿膠珠(二錢),杭白芍(一錢五分),茯神(三錢),煅龍骨(三錢),大生地(四錢),炒棗仁(二錢研),生牡蠣(五錢),塊辰砂(三錢),鉤鉤(後入三錢),金器(一件懸煎)
孫(左),忿怒抑鬱,肝火風內熾。肩臂頭項面頰自覺熱氣注射,甚則舌麻肢厥。宜化痰泄熱。
白話文:
阿膠珠兩錢,杭白芍一錢五分,茯神三錢,煅龍骨三錢,生地四錢,炒棗仁兩錢研成粉,生牡蠣五錢,辰砂三錢,鉤鉤後入三錢,金器一件懸煎。患者肝火風內熾,忿怒抑鬱,導致肩臂頭項面頰自覺熱氣注射,嚴重時舌麻肢厥。宜化痰泄熱。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白蒺藜(三錢),栝蔞皮(三錢炒),黑山梔(三錢),陳膽星(五分),廣橘紅(一錢),粉丹皮(二錢),光杏仁(三錢),淡黃芩(一錢五分酒炒),白茯苓(三錢)
龔(右),熱氣隨處攻注,經脈跳動,脘脅皮膚板滯。木旺陽升氣滯。再和陰以涵肝木,兼化熱痰。
白話文:
半夏(15克),白蒺藜(30克),栝樓皮(30克,炒熟),黑梔子(30克),陳膽星(5克),廣橘紅(10克),丹皮(20克),杏仁(30克),黃芩(15克,炒酒),茯苓(30克)
阿膠珠(三錢),煅牡蠣(五錢),木瓜皮(一錢),炒棗仁(二錢),淮小麥(五錢),大生地(四錢),白芍(二錢酒炒),炙黑草(三分),大南棗(三枚),糯稻根(五錢)
陳(幼),案遺失。
白話文:
阿膠珠(18克)
煅牡蠣(30克)
木瓜皮(6克)
炒棗仁(12克)
淮小麥(30克)
大生地(24克)
酒炒白芍(12克)
炙黑草(1.8克)
大南棗(3枚)
糯稻根(30克)
陳膽星,竹瀝半夏,鬱金,菖蒲,竹茹,枳實,雲茯苓,川石斛,礞石滾痰丸(一錢化服)
白話文:
陳膽星、竹瀝、半夏、鬱金、菖蒲、竹茹、枳實、雲茯苓、川石斛、礞石滾痰丸(每次一錢,化開服用)
二診,大便解出黏痰,煩擾頓然寧靜,噁心口渴亦止。乃日晡又復煩渴,吮乳口中雖熱,卻不甚盛,涕淚俱無,頭搖不定,面有青色。舌光無苔,脈象細軟。胸中之結痰稍開,而脾氣胃陰並虛,肝風因而震動。慢驚情形,仍在險境。姑養肺胃之陰,而培脾土以熄肝木。
白話文:
第二次診斷,大便排出粘稠的痰液,煩躁不安頓時平息,噁心口渴也停止了。但是到了下午又再次煩渴,吮吸乳汁時口中有熱感,但不是很劇烈,沒有涕淚,頭搖晃不定,臉色發青。舌頭光潔無苔,脈象細軟。胸中的痰結略有消散,但脾氣胃陰都虛弱,因此肝風受到震動。緩慢驚悸的症狀,仍然處於危險境地。暫時調養肺胃之陰,並且培補脾土以平息肝木。
西洋參,生於術,雲茯苓,土炒白芍,鉤鉤,大麥冬,生甘草,川石斛,生山藥,回春丹
白話文:
- 西洋參:一種生長在土裡的草藥
- 雲茯苓:一種真菌,經雲南省產的茯苓
- 炒白芍:曬乾後烘焙的白芍藥
- 鉤鉤:一種草藥,又稱鉤藤
- 大麥冬:一種草藥
- 甘草:一種甜味藥材
- 川石斛:一種生長在四川省的植物
- 生山藥:未經加工的山藥
- 回春丹:一種中藥方劑,有補氣益血的功效
三診,舌燥轉潤,熱勢漸退,而四肢搐動,甚則手足拘攣,頭搖反張,便泄腥酸。自夏徂冬,不時身熱。童真不足,陰分未病先虛。茲以風溫外薄,痰氣結聚,散邪達痰,病邪雖退,元氣愈加虧損,以致真水不能涵濡,真氣不能伏制,肝風鴟張,經所謂曲直動搖,風之象也。慢驚重症,恐難圖治。擬理中地黃湯大意。
白話文:
三診觀察後,舌頭乾燥逐漸滋潤,發熱現象逐漸退去,但四肢抽搐,嚴重時手腳痙攣,頭部搖晃並反張,大便泄出腥酸臭味。從夏天到冬天,體溫常有異常。兒童的陽氣不足,陰分未發病就已虛弱。現在是風熱外侵,痰氣凝結,散邪開痰後,病邪雖然退去,但元氣卻更加衰弱,導致真水無法涵養濡潤,真氣無法控制,肝風肆虐。經書上說:「曲直動搖,風之象也。」驚風症的重症,恐怕難以治療。打算採取理中地黃湯的主要治療方針。
臺參鬚(一錢),土炒白芍(三錢),炮姜(五分),生牡蠣(一兩),熟地炭(四錢),炙甘杞(二錢),大麥冬(三錢),五味子(三分),懷山藥(三錢),炙綿耆(三錢)
白話文:
臺參鬚(6克),土炒白芍(18克),炮薑(3克),生牡蠣(60克),熟地炭(24克),炙甘杞(12克),大麥冬(18克),五味子(1.8克),懷山藥(18克),炙綿耆(18克)
四診,補氣養肝,安土熄風,便泄大減,然仍肢搐風動,涕淚俱無肝風鴟張,竅絡閉阻,深入重地。勉擬標本並治法。
白話文:
四診後,進行補氣養肝、安撫肝氣、熄滅內風的治療,病人的腹瀉和腹脹明顯減輕,但是肢體仍然抽搐,無涕無淚,表示肝風亢盛,經絡閉塞,病勢深入。因此,需要同時針對標本進行治療。
臺參鬚(五分),生牡蠣(六錢),炒懷藥(三錢),煨天麻(一錢五分),天竺黃(二錢),金石斛(三錢),土炒白芍(一錢五分),阿膠珠(三錢),石菖蒲(五分),全蠍(去毒炙二分),補氣(一丸分兩次化服)
白話文:
- 太子參須(5 克)
- 生牡蠣(60 克)
- 炒懷山藥(30 克)
- 煨天麻(15 克)
- 天竺黃(20 克)
- 金石斛(30 克)
- 土炒白芍(15 克)
- 阿膠珠(30 克)
- 石菖蒲(5 克)
- 全蠍(去毒炙後 2 克)
- 補氣丸(一次半丸,一天兩次服用)
五診,補氣養陰,以涵肝木,驚搐之象漸輕,面青較退,便泄已止。涕淚雖無,而乾燥頗漸轉潤。的屬陰虛木旺。從效方再望轉機。
白話文:
通過五診斷脈,補氣滋陰,以滋養肝木,驚厥的症狀逐漸減輕,面部青色也逐漸退去,大便稀溏的情況也停止了。雖然沒有流涕流淚,但乾燥的症狀逐漸轉為濕潤。這是屬於陰虛木旺的證型。根據應驗的方劑,再觀察病情是否轉變。
臺參鬚(五分),炙生地(三錢),杭白芍(一錢五分),炒懷藥(三錢),大麥冬(二錢),西洋參(一錢),阿膠珠(二錢),生牡蠣(五錢),煨天麻(二錢),白蒺藜(三錢),抱龍丸(半丸化服)
白話文:
臺灣人參鬚(0.5錢),當歸(3錢),白芍(1.5錢),炒熟的山藥(3錢),麥冬(2錢),西洋參(1錢),阿膠珠(2錢),生蠔(5錢),煨燉的天麻(2錢),白蒺藜(3錢),抱龍丸(半丸,化開服用)
六診,驚搐已定,面青色續退,然猶涕淚不下。舌上轉潤,而上下唇猶然乾燥。脈象細數。其為陰虛氣弱,木旺生風,顯然可見。既略轉機,自宜從效方擴充。
白話文:
通過六診法觀察,痙攣已經停止,面部的青色逐漸消退,但仍然沒有流眼淚。舌苔變得較為潤澤,但嘴脣仍然乾燥。脈象細弱而數。顯然是陰虛氣弱,肝火偏盛而引起抽搐。由於已經出現好轉跡象,應及時根據有效的方藥進行治療。
臺參鬚(五分),阿膠珠(三錢),土炒白芍(一錢五分),生牡蠣(五錢),煨天麻(一錢),西洋參(一錢),金石斛(三錢),川貝母(一錢五分),炒懷藥(三錢),白茯苓(三錢),鹽水炙橘紅(五分)
白話文:
臺灣參鬚(15 克),阿膠珠(9 克),薑炒白芍(4.5 克),生蠔(15 克),燉煮的天麻(3 克),西洋參(3 克),金石斛(9 克),川貝母(4.5 克),薑炒懷山藥(9 克),白茯苓(9 克),鹽水炒過的橘紅(1.5 克)
七診,驚搐之象已定,啼哭漸有涕淚,便泄亦止,惟面色帶浮。還是脾虛木旺之象,所謂面腫曰風也。再擬培養氣陰。
白話文:
經過七次診斷,驚厥的症狀已經穩定,啼哭時逐漸有淚水,腹瀉也已經停止,但面部依然浮腫。這仍然是脾虛木旺的表現,所謂「面腫」就是「風」的症狀。接下來擬定滋養氣陰的治療方案。
臺參鬚(五分),生於術(一錢),大麥冬(三錢),炙草(三分),生牡蠣(五錢),鹽水炙黃耆(一錢五分),炙生地(四錢),炙甘杞(二錢),懷藥(三錢炒),煨天麻(一錢五分),酒炒白芍(一錢五分)
白話文:
臺灣參鬚(5克),生石膏(6克),大麥冬(15克),生甘草(2克),生牡蠣(30克),鹽水炒黃耆(9克),炒生地(24克),炒枸杞(12克),炒懷藥(18克),煨天麻(9克),酒炒白芍(9克)
八診,扶正氣以御肝木,益榮血以涵肝木,風木已平,驚搐自不復發,津液回而涕淚下,面青既退,脈亦柔緩。足見慢驚究屬虛症,然又有陽衰陰弱之辨耳。
白話文:
八診法之下,扶助正氣以阻止肝木的妄動,滋養榮血以涵養肝木,風木平息後,驚悸抽搐自然不復發,津液迴流而鼻涕眼淚流下,面青消退,脈象也變得柔和舒緩。由此可見,慢驚風最終歸屬於虛證,但其中又有陽衰和陰弱之分。
臺參鬚(五分),大生地,白茯苓,阿膠珠,生山藥,鹽水炙綿耆,生於術,杭白芍,大麥冬,生牡蠣,甘杞子,淮小麥
白話文:
臺灣人參鬚(半兩),大生地黃,白茯苓,阿膠珠,生山藥,用鹽水炙過的熟地,生白朮,杭白芍,大麥冬,生牡蠣,甘草子,淮山藥。
急驚屬陽,慢驚屬陰,急驚屬實,慢驚屬虛,而屬虛之中,又有陽衰陰弱之辨。此又心思獨到之處也。慢驚諸藥罔效用一分五釐散或有獲效者,方用活蟾蜍一隻,將陽春砂仁末由口納入其腹,以腹膨為度,用泥周圍塗滿不使泄氣,礱糠火中煨燒,至泥紅焦烈,則蟾蜍亦必枯矣。
白話文:
突然發作的心悸屬陽,緩慢發作的心悸屬陰;突然發作的心悸屬實,緩慢發作的心悸屬虛;在虛證中,又有陽虛和陰虛之分。這又是對病情的獨特見解。緩慢發作的心悸治療用一般藥物無效,但用一分五釐散治療,可能有效。如果使用活蟾蜍一隻,把陽春砂仁末由此蟾蜍嘴中塞入其腹中,以其腹部膨脹為準,然後用泥巴將蟾蜍全身塗滿,不能讓氣洩漏出來,用稻糠在火中煨燒,直到泥巴燒得紅且焦,那麼蟾蜍也必定乾枯了。
去泥研成末,用開水先調服一釐,次服二釐,限一晝夜服五次,每次增一釐,計共一分五釐,故名之曰一分五釐散。是方並治水臌,以蟾蜍有行水之功,砂仁有關氣之能,氣開水行,則臌症可消矣。(文涵志)
白話文:
先將泥土去除,研磨成粉末。用開水先調服一份一釐,接著服二釐,一天服用五次,每次增加一釐,總共服用一分五釐。因此得名一分五釐散。這種藥方同時治療水腫,因為蟾蜍具有利水功效,砂仁具有行氣功能。氣順了,水就能運行,水腫症狀就可以消除了。(文涵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