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培之

《馬培之醫案》~ 鶴膝風 (1)

回本書目錄

鶴膝風 (1)

1. 鶴膝風

鶴膝風腫痛稍減,宗原治法。

當歸沒藥,川黃柏桂枝,淮牛膝,苡米,五加皮獨活絲瓜絡蒼朮,川萆薢,茄皮,桑枝

白話文:

中醫古文:

當歸,沒藥,川黃柏,桂枝,淮牛膝,苡米,五加皮,獨活,絲瓜絡,蒼朮,川萆薢,茄皮,桑枝

當歸,沒藥,四川黃柏,肉桂枝,淮河牛膝,苡仁米,五加皮,獨活草,絲瓜絡,蒼朮,四川萆薢,茄科茄皮,桑樹枝

2. 附論

鶴膝風症,前賢以足三陰虧損,風寒濕三氣襲於經隧,其治皆以辛溫開發,宣通經絡。予謂又有不然。若肝腎陰虧,夾濕熱者,豈可以辛溫例治,如的系三氣雜成,宗右法。又有濕痹一症,與鶴膝風相似,不可不明辨也。痹則兩膝腫痛,或足踝不腫,雖三月五月之久而腿肉不消,筋脈不拘,鶴膝則二月後大肉枯細,屈不能伸,以此為辨。而治法亦殊。

白話文:

鶴膝風

以前的中醫認為鶴膝風是足三陰經氣血不足,導致風、寒、濕三氣侵襲經絡所致。因此治療方法都是用辛溫藥物,溫補陽氣,疏通經絡。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總是成立。

如果肝腎陰虛,同時夾有濕熱,難道可以用辛溫藥物來治療嗎?

另外,還有一種濕痹症,與鶴膝風相似,但必須區分清楚。濕痹表現為兩膝腫痛,或足踝不腫,即使經過幾個月也不消退,但筋脈不攣縮。而鶴膝風則在兩個月後,小腿肌肉開始萎縮變細,屈伸不利。

因此,這兩種疾病的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。

痹症屬實,鶴膝夾虛,有單有雙,如肝腎陰虧,陽明濕熱下注,膝腫熱痛。若進辛溫,是助其熱,虧其陰,必致腫潰為敗症。始宜通絡利濕,繼以養陰清絡。若初起腫痛,按之不熱,雖寒熱者以萬靈丹汗之,用獨活滲濕湯防己桂枝湯。日久腿足枯細者,古之大防風湯勝駿丸三痹湯等方選用。

白話文:

痹症(關節疼痛)屬於實證,而鶴膝(膝蓋)夾雜虛證,可能只有一邊或兩邊疼痛。如果是肝腎陰虛,胃熱濕氣下注,膝蓋會腫脹疼痛。

如果此時使用辛溫藥物,會助長熱氣,損傷陰液,導致腫脹潰爛,轉為敗症。應該先疏通經絡,利濕氣,然後滋養陰液,清利經絡。

如果初發時腫痛,摸起來不發熱,即使也有寒熱症狀,也可以用萬靈丹發汗治療,或者使用獨活滲濕湯、防己桂枝湯。

如果腿腳腫脹很久,變得枯瘦,可以選用古方大防風湯、勝駿丸、三痹湯等進行治療。

脈見細數,雖風寒濕之症,過餌溫熱,恐濕寒化熱,亦致釀膿。憑脈用藥,認症分濕與熱,最為的當。至外治者諸方,詳載於後。

白話文:

觀察脈象,脈搏細小而數,雖然是風寒濕的症狀,但過度服用溫熱藥物,恐怕濕寒會化為熱氣,進而化膿。根據脈象用藥,分辨症狀為濕證還是熱證,是最為正確的。至於外敷的各種方法,將在後面詳細記載。

一方通絡利濕湯,治鶴膝腫熱作痛。

大豆卷,防己赤芍秦艽川牛膝,川萆薢,乾地龍,歸鬚,黃柏,白茄根,桑枝

白話文:

大豆卷、防己、赤芍藥、秦艽、川牛膝、川萆薢、乾地龍、歸鬚、黃柏、白茄根、桑枝

二方養陰清絡飲,治鶴膝腫熱日久,夜分痛甚者。

鱉甲,秦艽,黃柏,炙龜板,地龍,川石斛,獨活,赤芍,川牛膝,當歸,川萆薢,苡米仁,桑枝

白話文:

經過火烤的龜甲,秦艽草,黃柏木,經過火烤的龜板,蚯蚓,四川的石斛,獨活草,赤芍藥,四川牛膝,當歸,四川萆薢,苡仁,桑樹枝

三方獨活湯,治鶴膝風因風寒濕。初起腫痛寒熱者。

獨活,防風蒼朮,黃柏,當歸,秦艽,防己,萆薢,赤芍,川牛膝

白話文:

  1. 獨活: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祛風除濕、通絡止痛的功效。

  2. 防風: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祛風解表、鎮痛止痙的功效。

  3. 蒼朮: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祛濕健脾、利尿消腫的功效。

  4. 黃柏:一種灌木植物,具有清熱解毒、燥濕止瀉的功效。

  5. 當歸: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的功效。

  6. 秦艽: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祛風止痛、平肝熄風的功效。

  7. 防己: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祛風除濕、清熱利尿的功效。

  8. 萆薢: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清熱涼血、解毒消腫的功效。

  9. 赤芍:一種芍藥的根,具有活血化瘀、清熱止痛的功效。

  10. 川牛膝:一種草本植物,具有活血止痛、利尿通淋的功效。

四方防己桂枝,治寒濕鶴膝初起,腫痛無熱者。

桂枝,川萆薢,獨活,秦艽,川牛膝,白茄根,木防己,赤芍,蒼朮,炙沒藥,全當歸,炒桑枝

白話文:

桂枝:驅寒發汗的良藥

川萆薢:溫暖身體,祛寒止痛

獨活:發汗解表,祛風濕

秦艽:祛風濕,解熱退燒

川牛膝:活血化瘀,利尿消腫

白茄根:清熱解毒,消腫止痛

木防己:祛風濕,解熱止痛

赤芍:活血化瘀,消炎止痛

蒼朮:健脾燥濕,祛風除濕

炙沒藥:活血止痛,消炎化瘀

全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

炒桑枝:祛風解表,益氣止咳

五方防風湯,治三陰不足,風邪乘之,兩膝作痛,膝腫而腿細。

黨參黃耆熟地,木防風,懷牛膝,熟附子甘草羌活川芎,生白朮,全當歸,川杜仲,桑枝

白話文:

**潞黨參:**補氣,養血。

黃耆: 補氣,利尿。

熟地: 滋腎,益陰。

木防風: 祛風,解表。

懷牛膝: 補肝腎,強筋骨。

熟附子: 回陽救逆,溫腎助陽。

甘草: 調和藥性,緩解不適。

羌活: 祛風散寒,止痛。

川芎: 活血行氣,止痛。

生白朮: 健脾益氣,利濕。

全當歸: 補血,活血。

川杜仲: 補肝腎,強筋骨。

桑枝: 補肝腎,益陰。

六方獨活寄生湯,治肝腎虛,風濕入絡,足膝掣痛痹。

獨活,雲茯苓,防風,大生地,桑寄生細辛,秦艽,川芎,大白芍,桂心,人參,杜仲,當歸,懷牛膝,生甘草

白話文:

獨活:祛風濕,通經絡

雲茯苓:利水滲濕,健脾益氣

防風:解表散風,祛濕止痛

大生地:滋陰涼血,清熱生津

桑寄生:補肝腎,活血化瘀

細辛:溫中散寒,通竅止痛

秦艽:祛風濕,活絡筋骨

川芎:活血化瘀,止痛行氣

大白芍:養血柔肝,緩急止痛

桂心:溫陽散寒,活血通脈

人參:大補元氣,固本培元

杜仲:滋補肝腎,強筋健骨

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

懷牛膝:強筋壯骨,利尿祛風

生甘草:補脾益氣,調和諸藥

七方三因勝駿丸,治鶴膝風,膝腫腿細,手足寒攣,走注疼痛,三陰不足,寒濕氣侵者。

熟地,附片,當歸,蓯蓉,破故紙,蒼朮,全蠍檳榔,懷牛膝,萆薢,乳香木香射干,炙沒藥,木瓜,防風,天麻,棗仁,川羌活,巴戟肉

白話文:

熟地黃:滋補肝腎,補血養血

附子片:溫腎壯陽,散寒除濕

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

蓯蓉:滋補肝腎,強筋壯骨

破故紙(續斷):接骨續筋,活血化瘀

蒼朮:健脾燥濕,祛風濕

全蠍:息風鎮痙,調經活絡

檳榔:驅蟲殺蟲,行氣通便

懷牛膝:利水消腫,強筋壯骨

萆薢(仙鶴草):利水滲濕,清熱解毒

乳香:活血散瘀,止痛消腫

木香:行氣止痛,散寒止瀉

射干:清熱利尿,化痰祛濕

炙沒藥:活血散瘀,消腫止痛

木瓜:消食健胃,潤腸通便

防風:驅風散寒,止痛解痙

天麻:息風止痙,鎮痛明目

棗仁:養血安神,調經止痛

川羌活:祛風散寒,活血止痛

巴戟肉:補腎壯陽,強筋固精

上藥為末,爛蜜法丸。

八方三痹湯,治寒濕痛痹,膝踝腫脹,三陰不足。

川芎,當歸,白芍,生地,防風,秦艽,黃耆,茯苓,炙甘草,牛膝,獨活,川杜仲,桂心,細辛,羌活,續斷,黨參

白話文:

川芎:活血化瘀,祛風止痛。

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。

白芍:養血和營,緩急止痛。

生地:養陰清熱,涼血止血。

防風:祛風散寒,解表止痛。

秦艽:祛風濕,止痛。

黃耆:補氣升陽,強壯筋骨。

茯苓:利水滲濕,健脾益氣。

炙甘草:益氣健脾,調和諸藥。

牛膝:強筋壯骨,利尿通淋。

獨活:祛風濕,散寒止痛。

川杜仲:補肝腎,強筋骨。

桂心:溫陽補腎,活血化瘀。

細辛:祛風通絡,散寒止痛。

羌活:祛風濕,散寒止痛。

續斷:補肝腎,續筋接骨。

黨參:補氣健脾,益氣生津。

九方史國公藥酒,治手足拘掣,半身不遂,或腿膝痹痛,鶴膝等症。養血祛風,壯骨,健脾滲濕。

白話文:

九方史國公藥酒

功效: 治療手腳拘攣、中風偏癱、腿膝痹痛、鶴膝風等症狀。

作用: 滋補氣血、祛風止痛、強健筋骨、健脾利濕。

羌活(二兩),防風(二兩),白朮(二兩),當歸(二兩),川萆薢(二兩),杜仲(二兩),松節(二兩),虎骨(二兩),杞子(二兩),蠶沙(二兩),秦艽(四兩),鱉甲(二兩),茄根(八兩),蒼耳(四兩),川牛膝(二兩)

白話文:

羌活(80 克),防風(80 克),白朮(80 克),當歸(80 克),川萆薢(80 克),杜仲(80 克),松節(80 克),虎骨(80 克),杞子(80 克),蠶沙(80 克),秦艽(160 克),鱉甲(80 克),茄根(320 克),蒼耳(160 克),川牛膝(80 克)

上藥用好陳酒三十斤煮服。

外治丹散

洪寶丹,治膝蓋腫痛而熱,皮色不變,用蔥湯調敷。

地骨皮散,治鶴膝腫熱痛甚者,用車前子草打汁調敷。

白話文:

地骨皮散

治療鶴膝風(膝蓋紅腫疼痛嚴重),使用車前草搗汁塗抹患處。

沖和膏,治膝腫而潮熱者,用醋調敷。

鶴膝散,治鶴膝因受風濕腫者。

白芷(四兩),陳酒(二十兩)

煎稠去渣,以筆醮酒塗。

香桂散,此散治一切風寒濕氣,筋骨疼痛。溫經通絡,摻膏藥上貼之。

白話文:

香桂散:這種藥粉可以治療一切由風寒濕氣造成的筋骨疼痛。它可以溫暖經絡,疏通經脈。將它加入膏藥中貼在患處即可。

生附子(二錢),麝香(二分),川烏(二錢),細辛(二錢),木香(二錢),炙沒藥(二錢),肉桂(二錢),草烏(二錢),丁香(二錢),樟冰(二錢),

白話文:

  • 生附子(12 克)

  • 麝香(1.2 克)

  • 川烏(12 克)

  • 細辛(12 克)

  • 木香(12 克)

  • 炙沒藥(12 克)

  • 肉桂(12 克)

  • 草烏(12 克)

  • 丁香(12 克)

  • 樟冰(12 克)

共為細末,隨症聽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