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培之

《馬培之醫案》~ 鶴膝風

回本書目錄

鶴膝風

1. 鶴膝風

鶴膝風腫痛稍減,宗原治法。

當歸,沒藥,川黃柏,桂枝,淮牛膝,苡米,五加皮,獨活,絲瓜絡,蒼朮,川萆薢,茄皮,桑枝

白話文:

鶴膝風的腫痛稍微減輕了,還是依照原來的治療方法。

使用的藥材有:當歸、沒藥、川黃柏、桂枝、淮牛膝、薏苡仁、五加皮、獨活、絲瓜絡、蒼朮、川萆薢、茄子皮、桑枝。

2. 附論

鶴膝風症,前賢以足三陰虧損,風寒濕三氣襲於經隧,其治皆以辛溫開發,宣通經絡。予謂又有不然。若肝腎陰虧,夾濕熱者,豈可以辛溫例治,如的系三氣雜成,宗右法。又有濕痹一症,與鶴膝風相似,不可不明辨也。痹則兩膝腫痛,或足踝不腫,雖三月五月之久而腿肉不消,筋脈不拘,鶴膝則二月後大肉枯細,屈不能伸,以此為辨。而治法亦殊。

痹症屬實,鶴膝夾虛,有單有雙,如肝腎陰虧,陽明濕熱下注,膝腫熱痛。若進辛溫,是助其熱,虧其陰,必致腫潰為敗症。始宜通絡利濕,繼以養陰清絡。若初起腫痛,按之不熱,雖寒熱者以萬靈丹汗之,用獨活滲濕湯、防己桂枝湯。日久腿足枯細者,古之大防風湯、勝駿丸、三痹湯等方選用。

脈見細數,雖風寒濕之症,過餌溫熱,恐濕寒化熱,亦致釀膿。憑脈用藥,認症分濕與熱,最為的當。至外治者諸方,詳載於後。

一方通絡利濕湯,治鶴膝腫熱作痛。

大豆卷,防己,赤芍,秦艽,川牛膝,川萆薢,乾地龍,歸鬚,黃柏,白茄根,桑枝

二方養陰清絡飲,治鶴膝腫熱日久,夜分痛甚者。

炙鱉甲,秦艽,黃柏,炙龜板,地龍,川石斛,獨活,赤芍,川牛膝,當歸,川萆薢,苡米仁,桑枝

三方獨活湯,治鶴膝風因風寒濕。初起腫痛寒熱者。

獨活,防風,蒼朮,黃柏,當歸,秦艽,防己,萆薢,赤芍,川牛膝

四方防己桂枝湯,治寒濕鶴膝初起,腫痛無熱者。

桂枝,川萆薢,獨活,秦艽,川牛膝,白茄根,木防己,赤芍,蒼朮,炙沒藥,全當歸,炒桑枝

五方防風湯,治三陰不足,風邪乘之,兩膝作痛,膝腫而腿細。

潞黨參,黃耆,熟地,木防風,懷牛膝,熟附子,甘草,羌活,川芎,生白朮,全當歸,川杜仲,桑枝

六方獨活寄生湯,治肝腎虛,風濕入絡,足膝掣痛痹。

獨活,雲茯苓,防風,大生地,桑寄生,細辛,秦艽,川芎,大白芍,桂心,人參,杜仲,當歸,懷牛膝,生甘草

七方三因勝駿丸,治鶴膝風,膝腫腿細,手足寒攣,走注疼痛,三陰不足,寒濕氣侵者。

熟地,附片,當歸,蓯蓉,破故紙,蒼朮,全蠍,檳榔,懷牛膝,萆薢,乳香,木香,射干,炙沒藥,木瓜,防風,天麻,棗仁,川羌活,巴戟肉

上藥為末,爛蜜法丸。

八方三痹湯,治寒濕痛痹,膝踝腫脹,三陰不足。

川芎,當歸,白芍,生地,防風,秦艽,黃耆,茯苓,炙甘草,牛膝,獨活,川杜仲,桂心,細辛,羌活,續斷,黨參

九方史國公藥酒,治手足拘掣,半身不遂,或腿膝痹痛,鶴膝等症。養血祛風,壯骨,健脾滲濕。

羌活(二兩),防風(二兩),白朮(二兩),當歸(二兩),川萆薢(二兩),杜仲(二兩),松節(二兩),虎骨(二兩),杞子(二兩),蠶沙(二兩),秦艽(四兩),鱉甲(二兩),茄根(八兩),蒼耳(四兩),川牛膝(二兩)

上藥用好陳酒三十斤煮服。

外治丹散

洪寶丹,治膝蓋腫痛而熱,皮色不變,用蔥湯調敷。

地骨皮散,治鶴膝腫熱痛甚者,用車前子草打汁調敷。

沖和膏,治膝腫而潮熱者,用醋調敷。

鶴膝散,治鶴膝因受風濕腫者。

白芷(四兩),陳酒(二十兩)

煎稠去渣,以筆醮酒塗。

香桂散,此散治一切風寒濕氣,筋骨疼痛。溫經通絡,摻膏藥上貼之。

生附子(二錢),麝香(二分),川烏(二錢),細辛(二錢),木香(二錢),炙沒藥(二錢),肉桂(二錢),草烏(二錢),丁香(二錢),樟冰(二錢),

共為細末,隨症聽用。

白話文:

[附論]

關於鶴膝風這種疾病,前人認為是足三陰經(指足太陰脾經、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陰腎經)的虧損,導致風、寒、濕三種邪氣侵入經絡所致,因此治療方法多以辛溫藥物來開發、疏通經絡。但我認為情況並非如此單一。如果患者是肝腎陰虛,又夾雜濕熱,難道還能用辛溫藥物來治療嗎?如果確實是風、寒、濕三邪雜合所致,那還是可以用前人所用的方法。此外,還有一種稱為濕痹的疾病,症狀與鶴膝風相似,必須仔細辨別。痹病通常是兩膝腫痛,或者腳踝不腫,即使病程長達三、五個月,腿部的肌肉也不會消瘦,筋脈也不會攣縮;而鶴膝風則是在發病兩個月後,腿部肌肉會明顯萎縮,腿不能伸直。這就是兩者的區別。治療方法也因此不同。

痹症多屬實證,鶴膝風多夾雜虛證,可以是單側發病,也可以是雙側發病。例如,如果是肝腎陰虛,加上陽明經(指足陽明胃經)濕熱下注,就會出現膝蓋腫脹、發熱疼痛的情況。如果此時還用辛溫藥物,反而會加重熱邪,耗損陰液,最終導致腫脹潰爛,形成敗症。因此,初期應該先用疏通經絡、利濕的藥物治療,之後再用滋養陰液、清熱通絡的藥物來調理。如果初期腫痛,按壓時不發熱,即使有寒熱症狀,也可以用萬靈丹發汗,或用獨活滲濕湯、防己桂枝湯等方劑。如果病程久了,腿部肌肉萎縮,可以用古代的大防風湯、勝駿丸、三痹湯等方劑。

診脈時,如果發現脈象細數,即使是風、寒、濕引起的疾病,如果過度使用溫熱藥物,也可能會使濕寒化為熱邪,導致化膿。因此,用藥要根據脈象,仔細辨別病證的寒熱虛實,這才是最正確的做法。至於外用藥的治療方法,詳細內容記載在後面。

  • 一方:通絡利濕湯,用於治療鶴膝風引起的腫脹、發熱、疼痛。

藥方組成:大豆卷、防己、赤芍、秦艽、川牛膝、川萆薢、乾地龍、當歸鬚、黃柏、白茄根、桑枝。

  • 二方:養陰清絡飲,用於治療鶴膝風腫脹發熱日久,夜間疼痛加劇者。

藥方組成:炙鱉甲、秦艽、黃柏、炙龜板、地龍、川石斛、獨活、赤芍、川牛膝、當歸、川萆薢、薏苡仁、桑枝。

  • 三方:獨活湯,用於治療鶴膝風因風寒濕邪引起的,初期腫痛、寒熱者。

藥方組成:獨活、防風、蒼朮、黃柏、當歸、秦艽、防己、萆薢、赤芍、川牛膝。

  • 四方:防己桂枝湯,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鶴膝風,初期腫痛但不發熱者。

藥方組成:桂枝、川萆薢、獨活、秦艽、川牛膝、白茄根、木防己、赤芍、蒼朮、炙沒藥、全當歸、炒桑枝。

  • 五方:防風湯,用於治療足三陰經虧虛,感受風邪引起的兩膝疼痛,膝蓋腫脹、腿部肌肉萎縮者。

藥方組成:潞黨參、黃耆、熟地、木防風、懷牛膝、熟附子、甘草、羌活、川芎、生白朮、全當歸、川杜仲、桑枝。

  • 六方:獨活寄生湯,用於治療肝腎虛弱,風濕侵入經絡,引起的足膝牽引疼痛、麻痹者。

藥方組成:獨活、雲茯苓、防風、大生地、桑寄生、細辛、秦艽、川芎、大白芍、桂心、人參、杜仲、當歸、懷牛膝、生甘草。

  • 七方:三因勝駿丸,用於治療鶴膝風,症見膝蓋腫脹、腿部肌肉萎縮、手足冰冷、抽搐、遊走性疼痛,以及足三陰經虧虛,寒濕侵襲者。

藥方組成:熟地、附片、當歸、蓯蓉、破故紙、蒼朮、全蠍、檳榔、懷牛膝、萆薢、乳香、木香、射干、炙沒藥、木瓜、防風、天麻、棗仁、川羌活、巴戟肉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藥丸。

  • 八方:三痹湯,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痛痹,症見膝蓋、腳踝腫脹,足三陰經虧虛。

藥方組成: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生地、防風、秦艽、黃耆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牛膝、獨活、川杜仲、桂心、細辛、羌活、續斷、黨參。

  • 九方:史國公藥酒,用於治療手足拘攣、半身不遂、或者腿膝麻痹疼痛、鶴膝風等疾病。具有養血祛風、強健筋骨、健脾利濕的作用。

藥方組成:羌活(二兩)、防風(二兩)、白朮(二兩)、當歸(二兩)、川萆薢(二兩)、杜仲(二兩)、松節(二兩)、虎骨(二兩)、杞子(二兩)、蠶沙(二兩)、秦艽(四兩)、鱉甲(二兩)、茄根(八兩)、蒼耳(四兩)、川牛膝(二兩)。

用上好的陳年酒三十斤煮藥服用。

外用丹散

  • 洪寶丹,用於治療膝蓋腫痛發熱,但皮膚顏色不變的情況,用蔥湯調和敷於患處。
  • 地骨皮散,用於治療鶴膝風腫脹發熱疼痛劇烈者,用車前草汁調和敷於患處。
  • 沖和膏,用於治療膝蓋腫脹且有潮熱者,用醋調和敷於患處。
  • 鶴膝散,用於治療鶴膝風因感受風濕引起的腫脹。

藥方組成:白芷(四兩),陳酒(二十兩)。

將藥材煎煮成濃稠的液體,去除藥渣,用筆蘸取藥酒塗抹於患處。

  • 香桂散,此散劑用於治療一切風寒濕邪引起的筋骨疼痛。具有溫通經絡的作用,可以將此散劑撒在膏藥上貼敷。

藥方組成:生附子(二錢)、麝香(二分)、川烏(二錢)、細辛(二錢)、木香(二錢)、炙沒藥(二錢)、肉桂(二錢)、草烏(二錢)、丁香(二錢)、樟腦(二錢)。

將以上藥材一起磨成細粉,根據病情隨時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