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金壽

《重訂靈蘭要覽》~ 卷上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6)

1. 積聚

治積之法,理氣為先,氣既升降,津液流暢,積聚何由而生。丹溪乃謂氣無形而不能作塊成聚,只一消痰破血為主誤矣。天地間有形之物,每自無中生,何止積聚也。戴復庵以一味大七氣湯,(調氣和血,使其升降自如,津液周流,灌溉臟腑,無滯窒則積聚不攻而自化矣。)治一切積聚,其知此道歟。

白話文:

治療積病的方法,首先是調節氣機。氣順暢,津液就能正常運行,積聚自然就不會產生。丹溪的說法是氣是無形的,無法形成塊狀積聚,只一味地化痰活血是錯誤的。天地間有形的東西,每每從無中生有,豈止積聚一事呢?戴復庵用一味大七氣湯,(調氣活血,使氣血升降自如,津液周流,滋潤臟腑,沒有阻滯,積聚就能自行消散。)治療各種積聚,他大概是懂得這個道理吧。

肝積肥氣,用前湯煎熟待冷,卻以鐵器燒通紅,以藥淋之,乘熱服。肺積息賁,用前湯加桑白皮、半夏、杏仁各五分。心積伏梁,用前湯加石菖蒲半夏各五分。脾之積痞氣,用前湯下紅丸子。腎之積奔豚,用前湯倍桂加茴香炒楝子肉各五分。

白話文:

肝鬱肥滿證

取前述藥湯煎煮後待涼,再用燒紅的鐵器澆淋藥液,趁熱服用。

肺氣積滯喘息證

取前述藥湯,加入桑白皮、半夏、杏仁各五分。

心氣鬱結胸悶證

取前述藥湯,加入石菖蒲、半夏各五分。

脾氣鬱結腹脹證

取前述藥湯,加入紅色丸子。

腎氣鬱結小便短赤證

取前述藥湯,加倍桂枝後,再加入茴香炒楝子肉各五分。

2. 諸氣

今人治一切氣疾,止知求之脾肺,而不知求之腎,所以鮮效。夫腎間動氣,為五臟六腑之本,十二經脈之根,呼吸之門,三焦之原。房勞過度,或稟受素弱,腎經不足,氣無管束,遂多鬱滯,是生諸疾。(諸氣膹郁,皆屬於肺。氣主煦之,若鬱結不舒,氣機凝滯,血亦因之痹塞,則諸病生矣,故百病皆生於郁,是其明證)。醫者以為是當理氣,殼樸、香附、烏藥之類,雜然而前陳,而氣愈不可理矣。

白話文:

現代人治療一切氣疾,只知道尋求脾肺的問題,卻忽略了腎臟的重要性,因此治療效果不佳。腎臟是動氣的根源,是五臟六腑的基礎,也是十二經脈的源頭,是呼吸的門戶,三焦的原點。如果房事過度,或先天腎臟虛弱,腎經不足,氣就會失去約束,導致鬱滯,從而產生各種疾病。(各種氣滯鬱結,都屬於肺部疾患。氣負責溫煦,如果氣機鬱結不舒,氣血就會凝滯阻塞,導致各種疾病產生,所以百病皆源於鬱結,這是明證)醫生們認為應該調理氣機,於是雜亂地使用殼樸、香附、烏藥等藥物,但這樣反而讓氣機更加難以調理。

宣之泄之,以快藥下之,而人之死者過半矣。於是醫之中見稍高者,以為脾虛不能運化精微之故,而從事於補脾。然僅可以苟延歲月,而多至於因循蹉跎而不救。此不知補腎之過也。宜以破故紙、茴香子、葫蘆巴之類主之。氣藥內須兼用和血之藥佐之,蓋未有氣滯而血能和者,血不和則氣益滯矣。

白話文:

採取宣發或瀉下的方法,再輔以強力瀉藥,死者超過半數。於是,醫術稍高的醫生,認爲是脾虛導致精微物質無法運化,於是着手補脾。然而,僅僅能苟延殘喘,耽誤治療時機而無法挽救生命。這是因爲他們沒有意識到補腎的重要性。應該使用破故紙、茴香子、葫蘆巴之類的藥物爲主。氣藥的應用需要同時兼顧活血的藥物,因爲沒有氣滯而血能調和的,血不調和氣滯會更加嚴重。

3. 諸血證

攖寧生《卮言》云:古人言諸見血非寒證,皆以血為熱迫,遂至妄行,然皆復有所挾也。或挾風,或挾濕,或挾氣。又有因藥石而發者,其本皆熱,上中下治各有所宜,在上則梔子、黃芩、黃連、芍藥、犀角、蒲黃,而濟以牡丹皮、生地黃之類。古人云:有冒風寒,正以陽明火邪為風所扇,而血為之動,中間有桂,取其能伐木也。

白話文:

攖寧生在《卮言》中說:古人認為凡是出現血癥的都不是寒證,都是因為體內熱邪迫血,導致血液運行異常。但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準確,因為血癥的發生還可能伴隨其他因素。有的血癥是由風邪引起的,有的由濕邪引起的,有的由氣滯引起的。還有一種血癥是由於服用藥物或針灸引起的,這些血癥的根本原因都是體內有熱。根據血癥發生的部位,治療方法各有不同。

如果血癥發生在上部,可以使用的藥物包括梔子、黃芩、黃連、芍藥、犀角、蒲黃,輔以牡丹皮、生地黃等藥材。古人說:「冒風寒」時,是因為陽明經的火邪被風邪扇動,導致血液運行異常。此時可以加用桂枝,因為桂枝具有「伐木」的作用,可以驅散風邪。

若蒼朮、地榆、白芍藥之類,而濟以火劑,大腸血以手陽明火邪為風為濕也,治以火劑風劑,風能勝濕也,如黃連、黃芩、芍藥、柏皮、荊芥、防風、羌活之類,兼用雞冠花,則又述類之義也。血溢血泄諸蓄妄症,其始也,余率以桃仁、大黃行血破瘀之劑,以折其銳氣。(凡初期驟然吐血,亟宜快藥下之,折其銳氣。

白話文:

如果使用蒼朮、地榆、白芍藥等藥物,再輔以溫熱藥劑,是因為大腸出血是手陽明火邪的風濕導致。治療時使用溫熱藥劑和祛風藥劑,因為風能剋制濕邪,例如黃連、黃芩、芍藥、柏皮、荊芥、防風、羌活等。同時使用雞冠花,也是遵循同類相生相剋的原理。對於血溢、血泄等各種血証,早期我通常使用桃仁、大黃等活血化瘀的藥劑,以抑制其勢頭。(凡是初期突發性吐血,應立即使用快刀斬亂麻的藥物下瀉,以抑制其銳氣。

若日久正氣已虛,法當調攝。仲景云:亡血虛家,不可下是也。)而後區別治之。雖往往獲中,然猶不得其所以然也。後來四明,遇故人蘇伊舉曰:吾鄉有善醫者,忘其姓字,每治失血蓄妄,必先以快藥下之,或問失血復下,虛何以當,則曰:血既妄行,迷失故道,不去蓄積,則以妄為常,曷以潔之。且去者自去,生者自生,何虛之有?余聞之愕然曰:名言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過了一段時間,正氣已經不足,就應該採取調攝的方法。仲景說:「失血虛弱的人,不可再下瀉。」然後再區別治療。雖然經常可以獲得療效,但仍然不得其所以然。後來在四明,遇到老朋友蘇伊舉說:「我的家鄉有位好醫生,忘了他的姓氏和名字,他每次治療失血蓄積妄行時,必定先用瀉藥下瀉。有人問他:失血後再下瀉,虛弱怎麼能承受?他回答說:血既然妄行,迷失了原來的道路,如果不除去蓄積,那麼妄行就會變成常態,怎麼能淨化它?而且,該去的自然會自行排出,該生的自然會自行生長,哪來的虛弱?」我聽了大吃一驚,說道:「真是至理名言啊!」

昔之疑,今而後釋之矣。又云:婦人之於血也,經水蓄則為胞胎,蓄者自蓄,生者自生,及其產育為惡露,則去者自去,生者自生。其蘊而為乳,則無腹下漏而為月矣,失血為血家妄逆,產乳婦人常事,其去其生,則一同也。失血家須用下劑破血,蓋施之於蓄妄之初,亡血虛家不可下,蓋戒之於亡失之後。

白話文:

以前存有的疑惑,經過思考後如今都解開了。經文又說:女子與血液之間的關係,經血積聚就會形成胎兒,積聚是自然積聚,產生也是自然產生;等到生產後成了惡露,那麼該去的會自然排出,該產生的也會自然產生。如果血液積聚形成乳汁,那麼就不會從腹部流出來變成月經了;失血的家庭應該用瀉藥來化解血液,這是因為在積聚異常的初期治療;貧血的家庭不能瀉藥,這是因為要戒斷在失血後的方法。

又云:驚而動血者,屬心。怒而動血者,屬肝。憂而動血者,屬肺。思而動血者,屬脾。勞而動血者,屬腎。又云:吐血,則足陽明隨經上行,滲溢胃脘而為之也。小便血,足太陽隨經入膀胱也。又云:大便前後下血,便前由手陽明隨經下行,滲入大腸,傳於廣腸而下者也。

白話文:

此外,還有記載:

  • 驚嚇後動血,屬於心。
  • 憤怒後動血,屬於肝。
  • 憂慮後動血,屬於肺。
  • 思慮過度後動血,屬於脾。
  • 勞累後動血,屬於腎。

又記載:

  • 吐血,是由足陽明經沿著經絡向上運行,滲入胃中所致。
  • 小便帶血,是由足太陽經沿著經絡進入膀胱所致。

又記載:

  • 大便前後出血,便前是由手陽明經沿著經絡向下運行,滲入大腸,傳到廣腸後流出的。

便後由足陽明隨經入胃,(陰絡傷血內溢)。淫溢而下者也。古人所謂近血遠血是也。又云:咯血為病最重,(咯血乃虛勞之漸,其症最危。)且難治者,以肺手太陰之經,氣多血少。又肺者金象,為清肅之藏,今為火所制,迫而上行,以為咯血,逆之甚矣。上氣見血,下病聞音,謂喘而咯血且痰咳嗽也。

白話文:

大便後,經由足陽明經絡進入胃中,(陰絡受損,血液內溢)。這是血流外溢而下流的緣故。古人所說的「近血遠血」就是這個意思。還有說法指出:咯血是最嚴重的疾病,(咯血是虛勞的徵兆,這種症狀最為危險。)而且難以治療,因為肺和手太陰經的氣多血少。肺屬金,是清肅之臟,現在被火氣剋制,被迫上行,形成咯血,這種逆行的情形非常嚴重。上焦出現氣喘,見血咳出;下焦聽到聲音,就會有呼吸困難、咯血、痰咳等症狀。

又云:從高墜下,驚僕擊搏,流滯惡血,皆從中風論,終歸於厥陰。此海藏之說。蓋厥陰多血,其化風木,是以然也。有形當從血診,無形當從常治,夏仲庸因蹈海驚悸,心為不寧,是為無形,從風家治之而愈。又云:唾血責在下焦陽火煎迫擊為之也。(唾血屬腎虛火炎。)腎主唾,為足少陰,少血多氣,故其症亦為難治。

白話文:

文中的另一種說法是:從高處墜落、驚嚇、碰撞、造成血流不暢和瘀血,都屬於中風範疇,最終歸結於厥陰經脈。這是海藏的說法。原因是厥陰經脈氣血較多,化生為風木之氣,所以會導致這些症狀。如果症狀有形質表現,應從血液方面診斷;如果症狀無形質表現,應按常規治療。夏仲庸因為踏入大海而驚恐不安,心神不寧,這是無形之證,於是採用治療風疾的方法治癒。

另外一種說法是:咳血是因為下焦的陽火過於旺盛而灼傷迫擊所致。(咳血屬於腎虛火旺的病症。)腎臟主導唾液,屬於足少陰經脈,氣多血少,所以這種症狀也很難治療。

又有所謂腸風藏毒者,腸風則足陽明積熱,久而為風,風有所以動之也。臟毒則足太陰積熱,久而生濕,從而下流也。風則陽受之,濕則陰受之。曹氏《必用方》云:吐血須用乾薑、甘草作湯與服,或四物理中湯亦可。如此無不愈者,若服生地黃、竹茹、藕汁,去生便遠。

白話文:

還有一種說法叫做「腸風藏毒」。腸風是因為足陽明經積熱時間久了,變成風,而風就會引起身體活動。藏毒是因為足太陰經積熱時間久了,產生濕氣,順着往下流。陽氣會受到風的影響,陰氣會受到濕氣的影響。曹氏在《必用方》中說:吐血必須用乾薑、甘草煮湯來喝,或者也可以用「四物理中湯」。如果這樣做,沒有人不痊癒的。如果服用生地黃、竹茹、藕汁,那就是偏離治癒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