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金壽

《重訂靈蘭要覽》~ 卷下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3)

1. 虛損

補精之藥,固忌溫熱。然以天道驗之,時非溫熱,則地氣不能升而為雨,人身之道,何莫不由斯。然則腎氣雖寒,補實資乎溫助,故昔人蓯蓉、巴戟、故紙、茴香之類,發揚腎氣,使陰陽交蒸而生精,知此理也。自丹溪出,而以黃柏、知母為補腎之藥,誤人多矣,夫黃柏、知母,(知母、黃柏,僅可用於火熾體盛者初期暫服,久則反從火化。

)雖北方寒水之氣而生,然其性降而不升,殺而不生,暫用其寒,可以益水,久服其苦,反能助火。經不云乎,久而增氣,物化之常也。氣增而久,夭之由也,可不慎歟。加減四柱飲,治虛勞短氣乏力,語言無力,飲食少思者。人參、黃耆、乾山藥、白茯苓、熟附子五分,去皮臍,童便換浸三晝夜,紙裹煨三次咀片,川椒紅二十四粒,去目及閉口者,上生薑三片,棗一枚,煎服。

白話文:

補益精氣的藥物,原本就應該避免使用溫熱的藥材。然而,從自然界的規律來看,如果氣候不夠溫熱,那麼地氣就無法上升成為雨水,人體內的運作道理,不也同樣是這樣嗎?既然如此,即使腎氣偏寒,要補養它其實也需要借助溫性的藥物來輔助。所以,古人使用肉蓯蓉、巴戟天、補骨脂、茴香之類的藥材,來振奮腎氣,使陰陽相互蒸騰而產生精氣,就是明白這個道理。自從朱丹溪出現後,卻以黃柏、知母當作補腎的藥物,實在是誤導了很多人。黃柏、知母雖然是北方寒冷水氣所生的藥材,但它們的藥性是向下沉降而不是上升的,是殺伐而不是滋養的。暫時使用它們的寒性,或許可以增益腎水,但長期服用它們的苦寒之性,反而會助長火氣。《黃帝內經》不是說過嗎?藥物服用久了會增強藥性,這是物質變化的常理。藥性增強久了,反而會導致早夭,難道不應該謹慎嗎?

加減四柱飲,可以用來治療虛勞病症,像是氣短乏力、說話有氣無力、食慾不振等情況。藥方組成是:人參、黃耆、乾山藥、白茯苓,各用五分;熟附子五分,要去除皮臍,用童子尿浸泡三天三夜,用紙包裹後煨烤三次,再切成片;川椒紅二十四粒,去除掉椒目以及沒有開口的。以上藥材再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一起煎煮服用。

2. 勞瘵

《瑣碎錄》云:男子勞傷而得瘵疾,漸見瘦瘠,用童便二盞,無灰酒一盞,以新瓷瓶貯之,入全豬腰一對。(取血肉有情之品,以類相從,故收效速,是損其腎者,益其精,補之於味也。)泥封,日晚慢火養熟,至中夜止,五更初更以火溫之,飲酒食腰子,病篤者只一月效。

平日瘦怯者,亦宜服此,蓋以血養血,勝一切金石草木之藥也。秘方:治虛症有火,服參、耆則作喘嗽,服歸、地則少飲食。服降火滋陰藥則反削元氣,而火又不降,宜用此方。甘枸杞、石斛(酒蒸多用),麥門冬(去必多用),天門冬、乾山藥。以上五味,皆補虛藥。(而甘涼者又不滯脾氣,以虛症有火者絕妙。

)山茱萸、酸棗仁,炒研多用,薏苡仁、白茯苓。若咳嗽宜用五味子十餘粒,乾薑二三分,薄荷四五分,忌桑皮、杏仁、蘇子、降氣等藥。若發躁,宜倍用收斂之藥,攝火歸源。忌用知母、黃柏苦寒之藥,犯之則躁愈甚矣。

白話文:

男子因為勞累損傷導致癆病,會逐漸消瘦,可以使用童子尿兩杯、沒有灰燼的酒一杯,用新的瓷瓶裝起來,放入一對完整的豬腰子。(取用血肉有情之物,以同類相助,所以效果快,是因為損傷腎臟的人,要用來增加精氣,從味道上加以補充。)用泥土封住瓶口,傍晚用小火慢慢燉熟,到半夜停止加熱,五更天剛亮時再用火加熱,喝掉酒並吃下腰子,病情嚴重的人一個月就能見效。

平時身體瘦弱的人,也適合服用這個方子,因為以血養血的效果,勝過一切金石草木藥材。這個秘方:治療虛弱又有火氣的病症,如果服用人參、黃耆會引起喘咳,服用當歸、熟地會食慾不振。服用降火滋陰的藥物反而會削減元氣,而火氣又降不下來,就適合使用這個方子。用甘枸杞、石斛(用酒蒸過,多用)、麥門冬(去除中心,多用)、天門冬、乾山藥。以上五種藥材,都是補虛的藥。(而且甘涼的藥性又不會讓脾胃滯塞,對於虛弱又有火氣的病症非常適合。)

山茱萸、炒過的酸棗仁,多用磨成粉末;薏苡仁、白茯苓。如果咳嗽,要加入五味子十幾粒、乾薑二三分、薄荷四五分,忌用桑白皮、杏仁、紫蘇子、降氣等藥。如果出現煩躁,要加倍使用收斂藥物,把火氣收回到源頭。忌用知母、黃柏這種苦寒的藥物,用了反而會讓煩躁更加嚴重。

3. 夢遺

王海藏云:余嘗治脫精不止者,以澀劑止之不能,不若瀉心火。瀉心火不能止之,不若用升陽之劑。如風藥之類止之。(風藥善升,使陽氣上舉,而不下降也。)非能止之也,舉其氣上而不下也。《藥要或問》云:鄭叔魯,年二十餘,攻舉業,夜讀書至四鼓猶未已,忽發病,臥間但陰著物,便夢交接脫精,懸空則無懸,飲食日減,倦怠少氣。蓋以用心太過,二火俱起,夜不得眠,血不歸經,腎水不足,火乘陰虛。

(陰虛火炎,鼓灼精房,失於退藏而外泄也。)入客下焦,鼓其精房,則精不得聚藏而欲走,因陰著物,由厥氣客之,故作接內之夢,於是上補心安神,中調脾胃升舉其陽,下用益精生陰固陽之劑,不三月而病安矣。《醫學集成》記江單醫云:遺泄一症,尋常只治心腎,未有別治。

以《素問》、仲景考之,當服此屢效。丸方:厚朴(薑製二兩),羊脛(三兩),炭火煅通紅窨殺,別研細如粉,上二味,陳黃米糊丸,桐子大,每服百丸至三百丸,米湯下。

白話文:

王海藏說:我曾經治療過精液不斷流失的病人,用收澀的藥物來止住它,卻沒有效果,不如瀉心火。瀉心火如果還是不能止住,不如用升提陽氣的藥物,像是風藥之類的來止住。(風藥擅長升提,能使陽氣向上提升,而不會向下沉降。)並不是真的能止住精液流失,而是把氣向上提,使它不往下走。《藥要或問》裡說:鄭叔魯,二十多歲,努力準備科舉考試,晚上讀書到四更天還沒結束,忽然發病,躺在床上只要陰部碰到東西,就會夢到性交而遺精,懸空時就不會,飲食一天天減少,疲倦無力且氣短。這是因為他用腦過度,導致心火和腎火都旺盛,晚上睡不著,血不能回歸正常的運行路線,腎水不足,火就趁著陰虛而旺盛。

(陰虛火旺,灼燒精室,導致精液無法收斂而外洩。)火進入下焦,鼓動精室,精液就無法聚藏而想要流出,因為陰部碰到東西,是由於厥氣侵入,所以才會做性交的夢。因此,我向上補心安神,中間調理脾胃,升舉陽氣,下面用補益精液、滋生陰液、固澀陽氣的藥物,不到三個月病就好了。《醫學集成》記載江單醫生說:遺精這個病症,一般都只治療心腎,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法。

根據《素問》和張仲景的理論來考量,應該服用這個藥方,屢次驗證有效。藥丸的配方是:厚朴(用薑汁炮製二兩),羊脛骨(三兩),用炭火燒紅後,埋入土中熄滅,另外研磨成細粉,把這兩種藥混合,用陳黃米糊做成藥丸,像桐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一百到三百顆,用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