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訂靈蘭要覽》~ 卷下 (4)
卷下 (4)
1. 不得臥
《九靈山房集》云:浙省平章左答納失理在帥閫時,病無睡,睡則心悸神懾,如處孤壘,而四面受敵,達旦目眵眵無所見,耳瞶瞶無所聞,雖堅臥密室,睫未嘗交也,即選醫之良者,處劑累月勿瘳。後召元膺翁診視,翁切其脈,左關之陽浮而虛,察其色,少陽之支溢於目眥,即告之曰:此得之膽虛而風上,獨治其心而不祛其膽之風,非法也。因投藥方,烏梅湯、抱膽丸。
日再服,遂熟睡。一方:治多疑不得眠如狂,用溫膽湯加酸棗仁一兩,炒研煎。
從來不寐之證,前人皆以心腎不交治也,投劑無效。竊思陰陽違和,二氣亦不交。椿田每用製半夏、夏枯草各五錢,取陰陽相配之義,濃煎長流水,竟覆杯而臥。治病切勿執著,拘泥古方,妙在隨症用藥,變通化裁,精思過人,是為良工。
白話文:
《九靈山房集》記載:浙江省的平章左答納失理在擔任統帥時,患了失眠症,只要一睡覺就會心悸、精神恐懼,感覺像身處孤立的堡壘,四面受敵。整晚眼睛睜得大大的,看不清楚東西,耳朵也嗡嗡作響,聽不到聲音。即使躺在嚴密的臥室裡,眼睛也無法閉上。他找了很多名醫,吃了好幾個月的藥都沒好轉。後來請元膺翁來診治,元膺翁把脈後,發現他左關的脈象浮而虛弱,觀察他的臉色,發現少陽經的氣血上溢到眼角。元膺翁就告訴他:「這是因為膽虛導致風邪上擾,只治療心臟而沒有祛除膽的風邪,方法不對啊!」於是開了烏梅湯和抱膽丸的藥方。
讓他每天服用兩次,就開始能好好睡覺了。還有一個藥方:治療多疑導致失眠,像發瘋一樣的,可以用溫膽湯加上一兩炒過的酸棗仁,磨成粉煎服。
過去的人都認為失眠是心腎不交造成的,但用這個方法治療往往沒有效果。我認為陰陽不協調,兩種氣也不能交合。椿田先生經常使用製半夏和夏枯草各五錢,取陰陽相配的含義,用濃煎的長流水煎煮,病人就能一睡到天亮。治療疾病千萬不要固執,拘泥於古老的藥方,關鍵在於根據病症用藥,懂得靈活變通,並經過深入思考,才能成為良醫。
2. 妄見
《道山清話》云:張子顏少卿晚年,嘗目前見白光閃閃,中有白衣人如佛相者,子顏信之彌謹,乃不食肉,不飲酒,然體瘠而多病矣。時泰寧不豫,汪壽卿自蜀入京診御脈,壽卿醫道盛行,其門如市。子顏一日從壽卿求診,壽卿一見大驚,不復言,但投以大丸數十,小丸千金粒,囑曰:十日中服之當盡,卻以示報。既數日,視所視白衣人衣變黃,而光無所見矣。
乃欲得肉食,思飲酒,又明俱無所見,覺氣體異他日矣。乃詣壽卿以告,卿曰:吾固知矣。公脾初受病,為肺所乘,心脾之母也。公既多疑,心氣一不固,自然有所睹。吾以大丸實其脾,小丸補其心,肺為脾之子,既不能勝其母,其病自愈矣。子顏大神之,因密問所診御脈何如?卿曰:得春氣當絕,雖司命無如之何,時元符改元八月矣,至三年正月,泰寧宴駕,壽卿後入華山,年已八十。
汪君診法,可謂神而明之。辨證用藥,精蘊畢呈。他人難測者,皆有所指歸。
白話文:
《道山清話》記載:張子顏少卿晚年時,常常看到眼前有白光閃爍,光中出現穿著白衣、像佛像的人。張子顏對此深信不疑,於是開始不吃肉、不喝酒,結果身體反而變得消瘦且多病。當時泰寧皇帝身體不適,汪壽卿從四川進京為皇帝診脈。汪壽卿醫術高明,求診的人絡繹不絕。張子顏有一天也去向汪壽卿求診。汪壽卿一見到他,非常驚訝,沒有說什麼,只是給了他幾十顆大藥丸和一千顆小藥丸,囑咐他十天內必須全部吃完,之後再回來告知情況。
過了幾天,張子顏發現他所看到的白衣人衣服變成黃色,而且白光也不見了。他開始想吃肉、想喝酒,而且眼前變得清明,什麼也看不到了,感覺身體狀況也和以前不一樣了。於是他就去告訴汪壽卿。汪壽卿說:「我早就知道了。你的脾臟最初是生病了,被肺部所影響,因為心臟是脾臟的母親。你又太多疑慮,心氣一旦不穩定,自然就會產生幻象。我用大藥丸來增強你的脾臟功能,用小藥丸來補養你的心臟。肺臟是脾臟的兒子,既然不能勝過母親,病自然就好了。」張子顏對此非常佩服,於是偷偷地問汪壽卿為皇帝診脈的情況。汪壽卿說:「皇帝的脈象顯示,他即將在春天死去,即使司命之神也無可奈何。」當時是元符年間改元的八月,到了三年正月,泰寧皇帝駕崩。汪壽卿後來隱居華山,享年八十歲。
汪壽卿的診斷方法,真是神乎其技。他辨證用藥,精華奧妙都展現出來。其他人難以理解的病情,他都能準確指出病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