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金壽
《重訂靈蘭要覽》~ 卷上 (13)
卷上 (13)
1. 傷食
《肘後》辨脾胃所傷變易形法:凡諸脾脈,微洪傷苦澀物,經云:咸勝苦。微澀傷辣辛物,經云:苦勝辛。微滑傷腥咸物,經云:甘勝咸。洪緩傷甜爛物,經云:酸勝甘。弦緊傷酸硬物,經云:辛勝酸。微弦傷冷硬物,經云:溫以克之。微遲傷冷痰積惡物,經云:溫胃化痰。
飲食過多,脹痞不下,尋常率以破氣之藥投之。(傷食惡食,必有噫腐吞酸之候。)是食物既傷之前,藥劑又攻之於後,脾氣安得而健暢也。必須以平補之藥為主,佐以他藥,一升一降,使脾腎交通,而水火既濟,自然腐化矣。
白話文:
《肘後備急方》辨別脾胃因飲食損傷而產生的各種變化現象:
一般來說,脾脈微弱而帶洪象,表示吃了苦澀的東西所傷,中醫說:「鹹味能剋制苦味。」脾脈微弱而帶澀象,表示吃了辛辣的東西所傷,中醫說:「苦味能剋制辛味。」脾脈微弱而帶滑象,表示吃了腥鹹的東西所傷,中醫說:「甘味能剋制鹹味。」脾脈洪大而緩慢,表示吃了甜膩腐爛的東西所傷,中醫說:「酸味能剋制甘味。」脾脈弦急而緊繃,表示吃了酸硬的東西所傷,中醫說:「辛味能剋制酸味。」脾脈微弱而弦,表示吃了寒冷堅硬的東西所傷,中醫說:「溫熱的藥物可以剋制它。」脾脈微弱而遲緩,表示吃了寒冷痰濕積聚、難以消化的東西所傷,中醫說:「用溫熱的藥物溫暖脾胃,化解痰濕。」
如果因為飲食過量,導致腹脹、痞悶、消化不良,一般都會直接使用破氣的藥物來處理。(因為飲食損傷而厭食,通常會有打嗝、噯腐、吐酸等現象。)這樣在食物已經傷害脾胃之前,又用藥物來攻伐,脾氣怎麼可能變得健康舒暢呢?必須以平和補益的藥物為主,輔助其他藥物,使身體氣機一升一降,促進脾腎之間的協調,使水火交融,這樣食物自然就能消化腐熟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