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眉壽堂方案選存》~ 卷下 (9)
卷下 (9)
1. 女科
衝任內損,經淡日遲,形神漸漸瘦痿,猶是產後不復,先議溫通八脈一法。
當歸身,鹿角霜,紫石英,小茴香,淡蓯蓉,茯苓
產後下虛,血病為多。今脘中痞脹,減食不運,全是氣分之病,但調氣寬中,勿動下焦為穩。
生香附,桔梗,神麯,蘇梗,蔻仁,茯苓
產後病起下焦為多。今右偏頭痛,得暖為甚,納食則脘腹加痛,必瀉則已。夫痛隨利減,已顯濕鬱氣阻,熱自濕升,恆有是證。從脾胃門調治。
生於術,紫厚朴,煨木香,嫩香梗,茯苓皮,小茵陳,新會皮,香附汁
產後腹痛脈數,足不能伸,瘀留入絡,結為小腹癰矣。
失笑散,加桃仁、歸尾、醋炒蓬朮。
死胎至旬日乃下,必有屍濁穢氣,留著沖、任脈中。至今黃、白帶淋,自腰以下冷,大便久溏。產後剛劑難進,議用朱南陽方法。
豭鼠糞湯。
女科肝病為多,產後必病及八脈,即如少腹聚瘕,瘕氣攻心下必嘔吐,上泛則咽喉閉塞;經水半年不來,越日必有寒熱。凡下焦多屬血病,瘕屬氣聚,癥為血病,病在衝脈、陰維、陽維混混醫藥,烏得入於奇脈乎?
地鱉蟲,川楝肉,鱉甲,桃仁,麝香,延胡索,楂肉,蓬朮
卒然心痛寒熱,恰在產後,即《內經》所謂陽維為病苦寒熱,陰維為病苦心痛。維主一身之綱維,其陽行衛,其陰行營,二脈致偏,不飢少納,腹脹瘕聚泄瀉,夏月經必先期,秋冬下焦常冷。
鹿角霜,當歸,生杜仲,芡實,白茯苓,沙苑,小茴,淡蓯蓉,湖蓮,炒黑艾,紫石英(醋炒)
紅棗肉為丸。
又,去艾,加河車膠。
脘痛映脊,甚則四肢逆冷。問當年產後瘕泄,今帶淋經漏,脊椎酸垂。《內經》云:陰維為病苦心痛。維脈陰傷異治,非破氣降氣能療。
鹿茸,枸杞子,當歸,沙苑,鹿角霜,肉蓯蓉,小茴,茯苓
產後癥瘕。
蔥白丸,每服二錢,艾棗湯送下。
產後堅痛,少腹症。
桂心,當歸,白芍,茯苓,紫石英,小茴,香附
羊肉膠丸。
背痛徹心,帶證多下,兼有氣逆衝心,周身寒慄,乃衝任脈虛損,病從產後來。
歸身,炙草,桂心,白芍,杞子,茯苓
肝脾不和,少腹脹,足浮腫,帶下因於產後未復。
大腹皮,當歸身,茺蔚子,柏子仁,茯苓皮,小茴香,小香附
胎前水溢浮腫,喘滿不得臥,開太陽獲效,即產浮腫自然漸退。女科不明產後下虛,多以破氣寬脹,百日來腹大且滿,按之則痛,此皆氣散瀰漫,為難治之症。議用炒枯腎氣丸,兼調琥珀末以調其血。
冬至一陽初復,驟有肢麻火升,其失藏已屬下虎。月餘,值黃昏,氣塞心痛喘逆。戌、亥陰時,沖逆下起,肝臟厥逆,直將犯上,至於坐不得臥。直至產後,下虛更極,水穀溫氣未能循腑分流,旁漬滲入經脈,從前厥逆肝氣、肝風。由然沸騰搏激,似湍水東西,可使過顙之喻。
白話文:
[女科]
第一種情況:衝任脈受損,月經量少且週期延遲,形體日漸消瘦虛弱,這是產後恢復不良所致,應先考慮溫通八脈的方法。藥方:當歸、鹿角霜、紫石英、小茴香、淡蓯蓉、茯苓。
第二種情況:產後氣血不足,多見血虛症狀。現症狀為脘腹脹滿,食慾不振,消化不良,這是氣虛的病症,應調理脾胃,舒緩胸腹之氣,避免影響下焦為宜。藥方:香附、桔梗、神麴、蘇梗、蔻仁、茯苓。
第三種情況:產後疾病多發於下焦。現症狀為右側偏頭痛,遇熱則加重,進食則脘腹疼痛加劇,大便通暢後疼痛減輕。此乃濕邪鬱阻,濕熱上蒸所致。應從脾胃入手治療。藥方:生於術、紫厚朴、煨木香、嫩香梗、茯苓皮、小茵陳、新會皮、香附汁。
第四種情況:產後腹痛,脈搏頻數,足部不能伸直,瘀血阻塞經絡,形成小腹腫痛。藥方:失笑散,加桃仁、歸尾、醋炒蓬朮。
第五種情況:死胎排出後數日,仍有惡露排出,沖任脈中殘留污濁之氣。現症狀為黃白帶異常,腰以下寒冷,大便溏瀉。產後難以服用藥物,建議採用朱南陽的方法。藥方:豭鼠糞湯。
第六種情況:女性多患肝病,產後必然影響八脈,例如少腹腫塊,氣血瘀滯攻心則嘔吐,氣上逆則咽喉阻塞;月經半年未至,隔日必有寒熱。下焦疾病多屬血虛,腫塊屬氣滯,癥塊屬血瘀,衝脈、陰維脈、陽維脈皆受影響,如何才能有效治療呢?藥方:地鱉蟲、川楝肉、鱉甲、桃仁、麝香、延胡索、楂肉、蓬朮。
第七種情況:突然心痛伴寒熱,發生在產後,符合《內經》中所述陽維脈病症(寒熱),陰維脈病症(心痛)。維脈主一身之氣血運行,陽維脈循行於體表,陰維脈循行於內臟,兩脈失調,則食慾不振,腹脹,腫塊,泄瀉,夏季月經提前,秋冬下焦寒冷。藥方:鹿角霜、當歸、生杜仲、芡實、白茯苓、沙苑子、小茴香、淡蓯蓉、蓮子、炒黑艾、紫石英(醋炒),製成紅棗肉丸。另:去除艾葉,加入河車膠。
第八種情況:脘腹疼痛牽連脊柱,嚴重時四肢厥冷。詢問產後曾有腫塊及腹瀉,現有帶下異常,月經失調,脊柱酸痛下垂。《內經》云:陰維脈病症為心痛。陰維脈受損,需破氣降氣治療。藥方:鹿茸、枸杞子、當歸、沙苑子、鹿角霜、肉蓯蓉、小茴香、茯苓。
第九種情況:產後腹部腫塊疼痛。藥方:蔥白丸(每次服二錢,用艾葉紅棗湯送服)。
第十種情況:產後腹部堅硬疼痛,少腹有腫塊。藥方:桂枝、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紫石英、小茴香、香附,製成羊肉膠丸。
第十一種情況:背痛徹心,帶下異常,伴有氣逆衝心,周身寒慄,這是衝任脈虛損,病自產後而起。藥方:當歸、炙甘草、桂枝、白芍、枸杞子、茯苓。
第十二種情況:肝脾失調,少腹脹滿,足部浮腫,帶下異常,皆因產後恢復不良所致。藥方:大腹皮、當歸、益母草子、柏子仁、茯苓皮、小茴香、小香附。
第十三種情況:孕期水腫,呼吸困難,不能平臥,針刺太陽穴有效,產後水腫自然消退。產後氣血不足,多用破氣寬中的方法治療,但產後百日仍腹大滿,按壓疼痛,這是氣血散亂,難以治療的疾病。建議服用炒枯腎氣丸,並服用琥珀末以調和氣血。
第十四種情況:冬至後,陽氣初生,卻突然肢體麻木,火熱上升,氣血失調,已十分嚴重。一個多月後,黃昏時分,氣滯心痛,呼吸困難。戌時亥時(晚上7點到9點),氣逆衝擊下焦,肝臟厥逆,氣逆上衝,坐臥不安。產後氣血虛弱,水穀精微不能正常運行,滲入經脈,導致肝氣、肝風逆亂,如同湍急的河流,奔騰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