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眉壽堂方案選存》~ 卷上 (19)
卷上 (19)
1. 瘧疾
黃芩,丹皮,白蔻仁,白芍,青蒿,烏梅肉
經月瘧後,易生嗔怒。春令內應肝膽,其用太過,其體尤虛,所以自覺餒怯。考仲景,一月瘧來痊期,血氣凝結脅中,必有瘕聚,名曰瘧母。母者,瘧邪病根也,鱉甲煎丸主之,使氣血通行,留邪無可容矣。
服露姜飲頗逸,第寒熱仍來,知邪伏於陰,不得透解;大便不通,又經旬日,議從厥陰搜逐,使肝遂疏泄,可望瘧止。每天明、午刻、交子,各用鱉甲煎丸七粒,連進六日,斯三陰三陽皆通,邪無容足之地矣。
瘧久邪入絡,絡主血,邪結血分,則為瘧母。仲景鱉甲煎丸專以升降宣瘀治肝,謂寒熱不離少陽,久必入肝,肝主血,左脅為肝膜俞也,攻病固當如是。但欠有遺精,食少不化,諸恙病非一端,此攻邪溫補,未能動病,莫若養正,氣旺邪自除,古有諸矣。
午服妙香散,晚服阿魏丸。
久瘧針挑,汗出乃止,經脈邪去,絡脈留邪,脅下遂結瘧母,按之堅,形高突。四年帶病,仍然能食便通,其結聚不在腸胃,藥下咽入胃入腸不效,蓋絡脈附於臟腑之外廓耳。
生鱉甲(青色刮去衣,四兩),穿山甲(炙,二兩),五靈脂(燒至煙盡為度,二兩),麝香(忌火,另研,五錢),辰砂(忌火,另研水飛,五錢)
上藥各研,淨末分兩加入阿魏一錢,同搗丸,飢時服二錢。
三瘧已久,自述煩勞必心胸痞脹。凡勞則傷陽,議溫養營分托邪一法。
人參,桂枝,炙甘草,南棗,茯苓,蜀漆,當歸身,生薑
瘧三日乃發,是邪伏在陰,經年雖止,正傷難復。衛陽外泄,汗出神疲,宜甘溫益氣之屬。五旬向衰,必節勞保養,不徒恃藥。
養營法,用煨姜三兩、南棗四兩,煮汁泛丸。
三日瘧是邪伏陰分而發,非和解可效。久發不止,補劑必以升陽,引伏邪至陽分乃愈,守補藥則非。
鹿茸,人參,熟附子,炒黑杞子,鹿角霜,當歸,茯苓,炒沙苑
稚年三日瘧,太陰脾傷為多,飲食忌用腥膻,劫邪繼以升陽。
常山,白朮,厚朴,草果,陳皮,薑汁
診左現小數,右緩濡溺。食已煩倦,是脾陽漸衰,古人謂瘧、痢都因脾弱也。況便溏足冷,色奪形瘦,若不急補後天,以崇母氣,區區疲藥,元氣消憊矣。用《局方》加味四獸飲。
人參,熟術,草果仁,廣皮,茯苓,炙草,烏梅肉
此勞傷陽氣之瘧,循環不已,脈絡久空,當升補陽氣。
生耆,炙草,生薑,鹿角,當歸,南棗
露姜飲止瘧,是益中氣以驅邪,虛人治法皆然。脾胃未醒,忌進腥濁。
人參,炙草,半夏,益智仁,橘紅,薑汁
陰泄陽冒頻遺,鼽衄寒熱消渴,氣上撞心,欲寐驚惕,飲多嘔逆,兩足如墜,莖中凝窒。《金匱》謂陰氣先傷,陽乃獨發。見瘧厥陰經瘧,與上焦治異。
白話文:
瘧疾
長期瘧疾患者,容易發怒。春天,肝膽功能旺盛,若過度使用,則身體虛弱,容易感到疲倦畏懼。根據《傷寒雜病論》,瘧疾痊癒一個月後,若血氣凝結在脅肋處,就會形成瘕聚,稱為「瘧母」。瘧母是瘧疾的病根,可用鱉甲煎丸治療,使氣血通暢,邪氣無處藏身。
服用露姜飲後症狀雖有所緩解,但寒熱仍反复發作,說明邪氣潛伏在陰分,無法透出;大便不通,已持續數日,因此考慮從厥陰經驅逐邪氣,使肝氣疏泄,期望瘧疾痊癒。每天早晨、中午、晚上各服用鱉甲煎丸七粒,連續服用六天,這樣三陰三陽皆通,邪氣就無處可藏了。
瘧疾久治不愈,邪氣會侵入經絡,經絡主血,邪氣結聚於血分,就會形成瘧母。仲景的鱉甲煎丸專門用於升降宣通瘀血,治療肝病,因為寒熱之邪久治不愈必入肝經,肝主血,左脅是肝經的募穴,治療瘧疾應當如此。但如果伴有遺精、食少、消化不良等其他症狀,單純攻邪溫補可能效果不佳,不如養護正氣,正氣旺盛,邪氣自然消除,古已有之。
中午服用妙香散,晚上服用阿魏丸。
久患瘧疾,針灸後雖汗出而症狀暫時停止,但經脈之邪已去,絡脈仍留有邪氣,脅下因此結聚成瘧母,按之堅硬,隆起突出。患者帶病四年,仍能進食,大便通暢,結聚不在腸胃,藥物下咽入胃入腸卻無效,這是因為絡脈附著在臟腑外側。
組方:生鱉甲(刮去青色外衣,四兩),穿山甲(炙,二兩),五靈脂(燒至無煙,二兩),麝香(不炒,另研,五錢),辰砂(不炒,另研水飛,五錢)
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,加入阿魏一錢,混合搗成丸藥,飢餓時服用二錢。
瘧疾發作三次以上,患者自述勞累時必感胸悶脹痛。凡勞則傷陽,宜溫養營分以托邪外出。
組方:人參,桂枝,炙甘草,南棗,茯苓,蜀漆,當歸身,生薑
瘧疾三日才發作,說明邪氣潛伏於陰分,即使多年痊癒,正氣也難以恢復。衛陽外泄,汗出神疲,宜用甘溫益氣的藥物。年近五旬,身體衰弱,應節制勞累,保養身體,不能單純依靠藥物。
養營方:用煨姜三兩、南棗四兩,煮汁製成丸藥。
三日瘧是邪氣潛伏陰分而發作,單純和解之法無效。久治不愈,補益藥物必須升陽,將潛伏的邪氣引至陽分才能痊癒,單純守補藥物無效。
組方:鹿茸,人參,熟附子,炒黑杞子,鹿角霜,當歸,茯苓,炒沙苑子
兒童三日瘧,多因脾胃受損,飲食應忌食腥膻之物,驅除邪氣後再升陽。
組方:常山,白朮,厚朴,草果,陳皮,薑汁
診脈發現左脈微弱,右脈緩弱,小便不利。食後倦怠,說明脾陽漸衰,古人認為瘧疾和痢疾都因脾虛所致。況且大便稀溏,足部冰冷,面色蒼白消瘦,如果不積極補益後天之氣,扶助脾胃之氣,單靠祛邪的藥物,元氣將會耗竭。使用《局方》加味四獸飲。
組方:人參,熟附子,草果仁,廣皮,茯苓,炙甘草,烏梅肉
此為勞傷陽氣所致的瘧疾,反覆發作,脈絡虛損,應升補陽氣。
組方:生黃耆,炙甘草,生薑,鹿角膠,當歸,南棗
露姜飲能治療瘧疾,是因為它能益氣以驅邪,這是治療虛弱體質的常用方法。脾胃功能尚未恢復,應忌食腥濁之物。
組方:人參,炙甘草,半夏,益智仁,橘紅,薑汁
陰虛陽亢,頻頻遺精,鼻衄,寒熱交替,消渴,氣逆上衝心胸,欲睡又驚惕,飲水則嘔逆,兩足沉重如墜,陰莖拘急。《金匱要略》認為陰氣先受損,陽氣才會獨盛而發病。此為厥陰經瘧疾,與上焦病的治療方法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