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指禪》~ 卷一 (8)
卷一 (8)
1. 人迎氣口解
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,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。《脈經》曰:「人迎緊盛傷於風寒,氣口緊盛傷於飲食。」夫前一分,即左右寸也。左寸本以候心,心非受風寒之所,而以為緊盛傷於風寒;右寸本以候肺,肺非積飲食之區,而以為緊盛傷於飲食。輾轉思維,不得其解。乃今於天地運行而知之矣。
白話文:
在左手關脈前一分的位置是人迎脈,右手關脈前一分的位置是氣口脈。《脈經》說:「人迎脈緊盛,是受了風寒之傷;氣口脈緊盛,是積食所致。」前一分的位置,就是左右手的寸脈。左手寸脈原本用於診斷心臟,但心臟不會受到風寒,因此說「緊盛傷於風寒」說不通;右手寸脈原本用於診斷肺,但肺也不會積食,因此說「緊盛傷於飲食」也說不通。我反覆思考,也不得其解。直到我領悟了天地運行的道理,才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天左旋,風寒為天之邪,人迎之而病,邪氛脅逼,畏風惡寒,亦見於左之上部;地無旋,地之氣右旋,人身之氣亦從右始,是以右之上部不名寸口而名氣口。一部各分天、地、人三候,上部之地屬陽明胃經,主消納五穀,內傷飲食亦先見於右之上部。以其本位而言,則曰心與肺;以其受邪而言,則曰人迎氣口。
白話文:
天空是從左邊旋轉,風寒是從天上來的邪氣,人們迎面吹風就會生病,邪氣緊逼,讓人畏懼風寒。這些症狀也會出現在左邊身體的上部。
大地沒有旋轉,地上的氣流從右邊旋轉,人體內的氣流也從右邊開始。所以,右邊身體的上部不叫寸口,而叫氣口。
身體的一側可以分為天、地、人的三候,上部的「地」部分屬於陽明胃經,主要負責消化五穀。如果飲食不當,也會先在右邊身體的上部出現症狀。
從原本的身體部位來看,這裡指的是心和肺;從邪氣入侵的角度來說,這裡指的是人迎氣口。
2. 衝陽太衝太谿解
人之兩手為見脈之所,而不知兩足尤為樹脈之根。衝陽動脈在足胕上五寸陷中,屬陽明胃經;太衝動脈在足大指本節後三寸陷中,屬厥陰肝經;太谿動脈在足踝後跟骨間,屬少陰腎經。病當危殆,寸、關、尺三部俱無,須向三脈診之。如往來息均,尚有可生之路。試觀小兒二、三歲時,好赤足,八歲好趨,十歲好走,陽氣從下而生也;五十足漸畏冷,六十步履維艱,陽氣從下而耗也。
白話文:
人體的雙手是診脈的地方,但很多人不知道雙足纔是陽氣的根源。
- 衝陽動脈:位於小腿後方,膝蓋上五寸的凹陷處,屬於陽明胃經。
- 太衝動脈:位於大腳趾第一關節後三寸的凹陷處,屬於厥陰肝經。
- 太谿動脈:位於腳踝後方跟骨之間,屬於少陰腎經。
當病人危及生命時,寸、關、尺三部脈象都消失,這時就需要診斷這三條脈絡。如果脈絡往來均勻,表示還有生還的機會。
觀察小孩子的成長過程:
- 兩三歲時,喜歡赤腳,表示陽氣從下而生。
- 八歲時,喜歡快走,表示陽氣正盛。
- 十歲時,喜歡走長路,表示陽氣旺盛。
相反地,隨著年齡增長:
- 五十歲時,雙腳漸漸怕冷,表示陽氣從下而耗。
- 六十歲時,走路困難,表示陽氣衰竭。
兩足無脈,縱兩手無恙,其命不能久留;兩手無脈,而兩足有脈,調治得宜,亦可挽轉生機。一心應變,宏敷濟眾之仁;萬象回春,允副好生之德。
白話文:
如果雙腳都沒有脈搏,即使雙手脈搏正常,也活不久了;如果雙手沒有脈搏,但雙腳有脈搏,只要治療得當,也能挽回生命。一顆仁慈的心,可以應對萬變,濟助眾生;萬物生機勃勃,彰顯了上天愛惜生命的恩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