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指禪》~ 卷一 (8)
卷一 (8)
1. 人迎氣口解
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,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。《脈經》曰:「人迎緊盛傷於風寒,氣口緊盛傷於飲食。」夫前一分,即左右寸也。左寸本以候心,心非受風寒之所,而以為緊盛傷於風寒;右寸本以候肺,肺非積飲食之區,而以為緊盛傷於飲食。輾轉思維,不得其解。乃今於天地運行而知之矣。
天左旋,風寒為天之邪,人迎之而病,邪氛脅逼,畏風惡寒,亦見於左之上部;地無旋,地之氣右旋,人身之氣亦從右始,是以右之上部不名寸口而名氣口。一部各分天、地、人三候,上部之地屬陽明胃經,主消納五穀,內傷飲食亦先見於右之上部。以其本位而言,則曰心與肺;以其受邪而言,則曰人迎氣口。
白話文:
左手關脈前方一寸稱為人迎,右手關脈前方一寸稱為氣口。《脈經》說:「人迎脈象緊實強盛,表示受到風寒的侵襲;氣口脈象緊實強盛,表示飲食不節導致的傷害。」所謂的前一寸,指的就是左右手的寸脈。左手寸脈本來是用來診察心臟的,心臟並不是容易受到風寒侵襲的部位,卻說它脈象緊盛是受到風寒的傷害;右手寸脈本來是用來診察肺臟的,肺臟並不是容易積滯飲食的區域,卻說它脈象緊盛是飲食不節的傷害。反覆思考,還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。現在從天地運行的道理來理解,才終於明白了。
天是向左旋轉的,風寒是屬於天的邪氣,人體感受了風寒而生病,邪氣侵襲,會出現怕風畏寒的症狀,這些症狀也容易在左手寸脈的上部顯現;地是不旋轉的,地的氣向右旋轉,人體之氣也是從右邊開始運行,所以右手寸脈的上部不稱為寸口而稱為氣口。每一脈都分為天、地、人三部分,寸脈上部屬於陽明胃經,主要負責消化五穀,飲食內傷也會先在右手寸脈的上部顯現。如果從臟腑本位來說,就說是心與肺;如果從受邪的角度來說,就說是人迎與氣口。
2. 衝陽太衝太谿解
人之兩手為見脈之所,而不知兩足尤為樹脈之根。衝陽動脈在足胕上五寸陷中,屬陽明胃經;太衝動脈在足大指本節後三寸陷中,屬厥陰肝經;太谿動脈在足踝後跟骨間,屬少陰腎經。病當危殆,寸、關、尺三部俱無,須向三脈診之。如往來息均,尚有可生之路。試觀小兒二、三歲時,好赤足,八歲好趨,十歲好走,陽氣從下而生也;五十足漸畏冷,六十步履維艱,陽氣從下而耗也。
兩足無脈,縱兩手無恙,其命不能久留;兩手無脈,而兩足有脈,調治得宜,亦可挽轉生機。一心應變,宏敷濟眾之仁;萬象回春,允副好生之德。
白話文:
人的兩隻手是我們能摸到脈搏的地方,但卻不知道兩隻腳更是全身脈絡的根源。衝陽動脈在腳踝上五寸的凹陷處,屬於陽明胃經;太衝動脈在腳大拇指根部關節後三寸的凹陷處,屬於厥陰肝經;太谿動脈在腳踝後跟骨之間,屬於少陰腎經。當病情危急的時候,寸、關、尺三個部位的脈搏都摸不到,就必須到這三個腳上的動脈去診斷。如果這三個脈搏跳動規律,還有存活的希望。看看小孩子兩三歲時,喜歡光著腳,八歲時喜歡快步走,十歲時喜歡跑,這是因為陽氣從下往上升發;而五十歲以上漸漸怕冷,六十歲走路困難,這是因為陽氣從下往上消耗。
兩隻腳沒有脈搏,即使兩隻手脈搏正常,壽命也不會長久;兩隻手沒有脈搏,而兩隻腳有脈搏,只要調養得當,也能夠挽回生命。我們應該用心靈來應對變化,廣泛地施予救助眾人的仁愛之心;讓萬物都像春天一樣恢復生機,這才是符合上天愛護生命的美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