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學霆

《三指禪》~ 卷二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8)

1. 血症有不必診脈、有必須診脈論

當此之時,寒涼適足以伐五臟之生氣,溫補又足以傷兩腎之真陰,惟以寒滋其陰而養其陽(同癆傷論),血或歸其位耳。又有一種,五臟為內寒所侵,血不安位而妄行者,脈虛而遲,非附子、乾薑,不足以祛其寒而溫其經(經驗方:附片、乾薑、黃耆、白朮、秦歸、炙草、建元、南棗引),此百中僅見一二者。至於外寒犯乎五臟,擾血逆上者。

脈浮而緊,惟麻黃人參芍藥湯(桂枝五分,麻黃、黃耆、甘草、白芍一錢,人參、麥冬三錢,五味五粒,當歸五分),可以攻其寒而安其血。此亦血症之常事,甚無足怪。所以五臟之血,必診脈而後能決也。綜而計之,譬之軍伍,齒衄、鼻衄,巡哨之士卒也;嘔血,護衛之士卒也;咳、吐、咯、唾之血,則守營之士卒也。巡哨之士卒可失,即護衛之士卒可失,而守營之士卒,斷不可失者也。

經四十載之推求,而血症瞭解,閱千百人之性命,而血路敢詳。

(司馬劉芹藻,忽患失血,氣喘,脈虛而遲,重用附子、乾薑,黃耆,立愈。由是留心醫學,講解《靈》、《素》、《難經》。)

白話文:

當身體出現這種情況時,寒涼的藥物容易損傷五臟的生機,溫補的藥物又容易傷害腎臟的陰液,只有用寒涼的藥物來滋養陰液,同時又養護陽氣(和勞損的治療方法相同),血液或許就能回到正常的位置。

另外還有一種情況,是五臟受到內在寒氣的侵襲,導致血液不安分而亂跑,這種情況脈象會呈現虛弱而遲緩,必須使用附子、乾薑等藥物,才能驅散寒氣、溫暖經絡(經驗方:附片、乾薑、黃耆、白朮、秦歸、炙甘草、建元、南棗引),這種情況百人之中只有一兩個。

至於外來寒邪侵犯五臟,擾亂血液導致血液逆流的情況,脈象會呈現浮而且緊,只有麻黃人參芍藥湯(桂枝五分,麻黃、黃耆、甘草、白芍一錢,人參、麥冬三錢,五味五粒,當歸五分)可以驅散寒氣、使血液安定下來,這也是血症中常見的情況,並沒什麼奇怪。

因此,五臟的血液問題,必須診斷脈象才能夠判斷。總體來說,就像軍隊一樣,牙齦出血、鼻出血,就像是巡邏的士兵;吐血,就像是負責護衛的士兵;咳嗽、吐、咯、唾出的血,就像是守衛營地的士兵。巡邏的士兵可以損失,護衛的士兵也可以損失,但守衛營地的士兵絕對不能損失。

我經過四十年的研究,才了解了血症,看過千百個人的性命,才敢詳細說明血液的運行道理。

(司馬劉芹藻,忽然患上失血,氣喘,脈象虛弱而遲緩,重用附子、乾薑,黃耆,立刻痊癒。從此開始留心醫學,講解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、《難經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