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指禪》~ 卷二 (10)
卷二 (10)
1. 老痰不變脈論
天下怪怪奇奇之症,診其脈,依然園靜和平者,老痰也。夫痰之名不一,其源亦不一,皆足以變脈,惟老痰隱伏於腸胃迥薄之處,不關五臟,不傷六腑,故脈不變。但年積久而作崇,以余所親自閱歷,怪症百出者言之;有耳初聞蟬嘒聲,次聞風雨聲,久之聞雷霆聲者;有目初見房屋欹斜,次見山川崩裂,後見平地沉陷者;有喜聞吉祥語,如言鄉會試擢,詞林點狀元,則神完氣足,手舞足蹈,倘聞言凶事,如疾病災難,死喪之類,則氣絕神消而死者;有自覺一條蟲,由頭走至背,自揹走至胸,若痛若癢,手莫可支者;有日見一個白鼠,由壁走上梁,由梁走地下,呼人打鼠者;有日見一個白貓兒,時走堂前,時伏書案,獅子尾,毛長寸許,潤澤豐滿,性馴可愛,招人觀玩者;有旦晝安靜,無異平人,夜不上床,時寐時寤,語言支吾,欲兩三人陪坐以待旦者;有日則舉動如常,飲食如舊,臨夜病症百出,莫可名言,呻吟床褥,直到天明者;有靜坐一室,只許妻兒相見,若見他人,心驚膽怯,無地躲避者;有見物與平人無二,及見小兒,止數寸高,大人不過尺許者;有神充氣足,到晚自揣必死,將家事一一分咐妻兒輩,漸漸神消氣餒,儼然死去,醒則仍復其元,或數日一發,一月一發者;有睡至半月方醒,醒則氣體強健,飲食倍進,不過兩三日後,睡如初者;有一月方食,氣血不減,精神少衰者。
皆竊取王隱居滾痰丸治之而全愈者也(滾痰丸:青礞石一兩,沉香五錢,酒大黃、酒黃芩各八兩,上將礞石打碎,用焰硝一兩,同入瓦罐內,鹽泥固濟,曬乾,火煅,石色如金為度,研末合諸藥,水丸,臨臥時每服二錢五分,生薑送下)。惜隱君制其方,未言及於脈,醫無所據,不敢輕用。
吾邑蔣渭浦(諱熊藻)著《九門奇方書》,以痰門居首,獨推此方,實為隱君之功臣。亦未會通乎脈,止可一人用之,而不可與眾人共用,遂使其書其方,庋之閣上,不大盛傳,苟知以脈證病,用滾痰丸直行無所事耳。世之患怪怪奇奇之症者,一旦值此而沉疴頓除,王隱君濟世之婆心,得以闡明於世,即吾邑蔣渭浦創書之美意,亦幸當代之有傳人矣。
白話文:
天下各種稀奇古怪的疾病,如果診斷脈象,卻發現脈象依然平和安靜,這通常是老痰造成的。痰的種類繁多,來源也各不相同,大多會影響脈象,唯獨老痰潛伏在腸胃深處,不影響五臟六腑,所以脈象不會改變。但是,如果積累久了就會作祟。根據我親身經歷所見的怪病來說:有人剛開始聽到像蟬鳴的聲音,接著聽到風雨聲,久了之後聽到像雷鳴般的聲音;有人剛開始看見房屋傾斜,接著看到山川崩裂,最後看見平地陷落;有人喜歡聽到吉祥話,例如說中科舉、考上狀元等,就會神采奕奕、手舞足蹈,如果聽到不吉利的事情,例如生病、災難、死亡等,就會氣絕身亡;有人感覺身上有一條蟲,從頭跑到背,又從背跑到胸,又痛又癢,手也無法阻止;有人每天看見一隻白老鼠,從牆壁爬上樑,又從樑爬到地上,叫人打老鼠;有人每天看見一隻白色的貓,時而在廳堂前走動,時而趴在書桌上,尾巴像獅子,毛長約一寸,光滑豐滿,溫順可愛,吸引人觀看;有人白天安靜無事,和正常人一樣,晚上卻不上床睡覺,時睡時醒,說話含糊不清,需要兩三個人陪著坐到天亮;有人白天活動如常,飲食也和以前一樣,到了晚上卻出現各種奇怪的病症,難以描述,在床上呻吟,直到天亮;有人把自己關在房間裡,只允許妻子兒女見面,如果看見其他人,就會心驚膽跳,無處躲藏;有人看東西和正常人一樣,但是看到小孩,卻覺得只有幾寸高,看到大人,也覺得只有一尺高;有人精神飽滿、氣力充足,到了晚上卻覺得自己必死無疑,把家事一件件交代給妻兒,然後漸漸精神衰弱,像死了一樣,醒來後又恢復原狀,有時候幾天發作一次,有時候一個月發作一次;有人一睡就是半個月才醒,醒來後身體強壯,食慾大增,但是過了兩三天,又像之前一樣睡著;有人一個月才吃一次東西,但氣血不減,精神也不太差。
這些怪病,都用王隱居的滾痰丸治療而痊癒。(滾痰丸的配方是:青礞石一兩,沉香五錢,酒製大黃、酒製黃芩各八兩,先把礞石打碎,用焰硝一兩,一起放入瓦罐中,用鹽泥封好,曬乾後用火燒,燒到石頭顏色像金子一樣,磨成粉末,和其他藥材混合,用水做成藥丸,睡前服用二錢五分,用生薑湯送服。)可惜王隱居制定了這個藥方,卻沒有說明脈象,醫生沒有依據,不敢輕易使用。
我的同鄉蔣渭浦(字熊藻)寫的《九門奇方書》,把痰症放在首位,特別推崇這個藥方,他實在是王隱居的功臣。但是,他也沒有將藥方與脈象聯繫起來,只能一個人使用,不能讓大家一起用,導致這本書和藥方被束之高閣,沒有廣泛流傳。如果能知道通過脈象來診斷病情,使用滾痰丸就會很順利。世上患有各種稀奇古怪疾病的人,一旦遇到這個藥方,沉疴就會立刻消除,王隱居濟世救人的心意,就能夠發揚光大,我同鄉蔣渭浦著書的初衷,也能夠慶幸當代有人傳承了。
2. 癇症脈論
諸癇病發,卒倒抽掣,叫吼吐涎。因其聲之似,而有豬癇、馬癇、羊癇、牛癇、雞癇之分。溯其源,卒倒無知者,痰迷心竅也;搐搦抽掣者,風入肝經也。名雖不一,不外心肝二經。經曰:「脈滑大,久自已;脈堅小,死不治。
」有得之胎前者,兒在母腹,其母猝然受驚,痰氣逼入心肝,與本來氣血搏見成窠,此不可治者也;有得之懷抱者,小兒心肝有餘,神氣不足,偶有所觸,風動於肝,火發於心,神不守舍,痰涎蔓衍,浸淫乘其隙而入之,據以為主,此介於可治不可治者也;有得之成人者,外感風寒,內傷飲食,逆於臟氣,閉塞諸經,鬱而生痰,膠固心肝,此無不可治者也。夫有桀驁不馴之虜,必恃斬關奪隘之才;有頑梗難化之梟,必須執銳披堅之勇。
蓋負嵎勁敵,非詩書所能啟牖,仁義所能漸摩,禮樂所能陶淑,不得不挽強弓,操毒矢,以摧其鋒而搗其窟。痰之凝結心肝,亦由是也。彼挾心肝以淬其鋒,溫之而余氛愈熾;據心肝以完其窟,和之而固壘難降;且脅心肝以成其黨而樹其敵,補之而邪焰鴟張。求其剽悍之性,直抵巢穴而能殺伐者,其惟礞石與麝香乎。
可以撥亂而反正,能平肝下氣,為治驚利痰之聖藥。余於是症,胎病無論已,小兒未曾診視,稍得成人,但脈浮大,概以礞石滾痰丸、麝香丸攻之,日服六君子湯一帖,得愈者無數。有服至一月愈者,有服至兩月愈者,以痰盡為度。經曰:「有故無殞」,不信然歟!《難經》訓癲為僵仆直視,與癇無異,進閱《內經》癲狂篇,亦大同小異。
以為癇即癲者,非也,《內經》明有三條之論;以為癇不同於癲者,亦非也,所言癲癇兩相彷彿,故闕之以俟參考(麝香丸方:法夏、膽星、陳皮、枳實、麝香、雲苓、青皮、炙草、生薑汁為丸。一方治小兒乳哮:姜蟲伴糯米,浸與浮沫,去米焙乾,研細末,米湯調服)。
白話文:
各種癲癇發作時,會突然倒地、抽搐、手腳亂動,大聲吼叫、口吐白沫。因為發作時的聲音很像動物,所以有豬癲癇、馬癲癇、羊癲癇、牛癲癇、雞癲癇等不同的稱呼。追溯病因,突然倒地、失去知覺,是因為痰堵塞了心竅;抽搐、手腳亂動,是風邪侵入肝經。雖然名稱不同,但都離不開心經和肝經這兩個主要經絡。醫書上說:「脈象滑大,病久了會自己好;脈象堅小,就會死亡,無法醫治。」
有些癲癇是胎裡帶來的,當胎兒還在母親肚子裡時,母親突然受到驚嚇,痰氣侵入心肝,與原本的氣血相互搏鬥形成病灶,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;有些癲癇是嬰幼兒時期發病的,小孩子心肝的功能比較旺盛,但精神氣不足,偶爾受到外在刺激,風邪侵入肝臟,導致心火旺盛,精神無法安定,痰液不斷產生,慢慢侵入體內,佔據主要地位,這種情況介於可以治療與無法治療之間;有些癲癇是成年後才發病的,因為感受風寒、飲食不當,導致臟腑之氣逆亂,阻塞經絡,氣鬱而生痰,痰液凝結在心肝之間,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。如果遇到不聽話、不順從的敵人,必須依靠能夠突破重重關卡的將領;遇到頑固、難以教化的梟雄,必須靠勇猛的戰士披甲上陣。
面對強大的敵人,不是靠詩書就能感化他,也不是靠仁義就能慢慢影響他,更不是靠禮樂就能陶冶他,必須拉起強弓,射出毒箭,才能摧毀他的銳氣,搗毀他的巢穴。痰液凝結在心肝之間也是一樣的道理。痰液依靠心肝來強化自己的攻勢,用溫補的方法反而會讓痰氣更加旺盛;痰液把心肝當作自己的堡壘,用平和的方法反而難以攻破;痰液還會聯合心肝形成黨羽,與身體為敵,用補益的方法反而會讓邪氣更加囂張。要尋找能夠直搗巢穴,殺伐決斷的藥物,就只有礞石和麝香了。
礞石和麝香可以撥亂反正,能夠平肝氣、降濁氣,是治療驚癇、祛痰的聖藥。我對於這個病症,如果是胎裡帶來的,就不論了;小孩子還沒看過。如果是成年人發病,只要脈象浮大,就都用礞石滾痰丸、麝香丸來攻邪,每天再服用一帖六君子湯,治癒的人不計其數。有的服用一個月就好了,有的服用兩個月才好,以痰液清除乾淨為標準。醫書上說:「有病因,就一定有治癒的機會」,這話說的沒錯啊!《難經》把癲描述成僵硬倒地、眼神直視,和癲癇很像,再讀《黃帝內經》的癲狂篇,也大同小異。
如果認為癲癇就是癲,那就錯了,《黃帝內經》明明有三條相關的論述;如果認為癲癇不同於癲,也是錯的,古人說癲和癇很相似,所以就暫時擱置,以便參考(麝香丸的藥方:半夏、膽星、陳皮、枳實、麝香、茯苓、青皮、炙甘草,用生薑汁製成藥丸。另外有一個治療小兒哮喘的藥方:用薑蟲和糯米一起浸泡,取浮沫,去掉糯米烘乾,研成細末,用米湯調服)。
3. 哮症脈亂無妨論
《內經》有喘正哮,至漢方哮喘並論。喘之源不一,哮之源止有冷痰入肺竅而已。夫肺為嬌臟,清虛之質,不容些毫芥蒂懸於胸間,其竅仰上,一有所入,則不能出。人而飲冰食果,積成冷痰,浸淫於內,是為痰母,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。一為潮上,肺竅為之閉塞,呼吸亂矣,呼吸亂而二十七脈之迭見而雜出者,無所不至。
其遇寒而發者,寒與寒感,痰因感而潮上也;其遇熱而發者,寒為熱蒸,痰因蒸而潮上也。必待鬱悶之極,咳出一點如魚腦髓之形而症斯愈,脈亦隨之而平。本草所訓,性味猛烈,惟麻黃、砒石,可以開其關而劫其痰。麻黃能發汗,一到哮症,雖盛夏之月不發汗;砒石能傷人,一到哮症,雖羸弱之軀不傷人。
有是症有是藥而卒不能除其根者,麻黃能通痰塞之路,而不能拔痰踞之窠;砒石能剿痰招之黨,而不能殲痰伏之魁。藥到即愈,愈而復發者,此也。余嘗見老人患癆傷咳嗽吐血,體瘦脈數,敗症備矣,詢其素有哮症,癆無可治者,以二藥治其哮得愈者數人。又嘗見老人患上氣咳嗽,喘悶脈急不寐,困頓極矣,問其素有哮症,氣無可治者,以二藥治其哮,得愈者亦數人。瑤池古冰雪,為肺擬冷痰,斯言近之矣。
制砒石法:以淡豆豉曬乾研末一兩,砒石一錢,飯和為丸。
(刺史家節庵,歷宦四十年,解組歸里,年已七十矣,患哮喘不寐,服麻黃而愈,重一本之親,招諸玉,砌結三生之願,待聆金音,雅意殷殷,命著是篇。)
白話文:
關於哮喘病脈象紊亂並無大礙的論述:
《內經》裡提到喘,而到了漢代,則將哮喘一起討論。喘的病因有很多種,但哮喘的病因只有一種,就是寒冷的痰進入肺的孔竅。肺臟是很嬌嫩的器官,屬於清虛的體質,胸腔裡容不得絲毫雜物。它的孔竅是向上開的,只要有東西進入,就難以排出。如果人喝冰冷的飲料或吃寒涼的水果,就會在體內積聚成冷痰,不斷蔓延,這就是痰的根源。當它遇到其他東西,就會互相吸引。一旦痰向上湧動,就會使肺的孔竅堵塞,呼吸就會紊亂。呼吸紊亂時,二十七種脈象就會交替出現,雜亂無章,各種狀況都會發生。
哮喘遇到寒冷而發作,是因為寒氣與體內寒邪互相感應,導致痰隨之湧上;遇到熱而發作,是因為體內寒痰被熱氣蒸發,也導致痰向上湧動。等到鬱悶到極點,咳出一點像魚腦髓一樣的痰,症狀才會好轉,脈象也會隨之平穩。中藥材中,藥性猛烈的只有麻黃和砒石,可以打開肺竅,驅逐痰液。麻黃能發汗,但遇到哮喘,即使在盛夏也不會發汗;砒石毒性很大,但遇到哮喘,即使是身體虛弱的人也不會受其傷害。
有這種病,也有相應的藥,但往往不能徹底根除病根。麻黃只能疏通痰液阻塞的道路,卻無法拔除痰液盤踞的老巢;砒石能清除痰液招來的黨羽,卻無法消滅潛伏的痰液首領。藥到病除,但很快又復發,原因就在於此。我曾經看到一些老人患有勞損咳嗽、吐血,身體消瘦、脈搏急促,已經是敗症的徵兆。詢問他們,才知道他們之前患有哮喘。那些無法治療的勞損病,用這兩種藥治療哮喘後,竟然有好轉的例子。我也曾看到一些老人患有氣喘咳嗽,胸悶氣短,脈搏急促,難以入睡,非常困頓。詢問他們,才知道他們之前患有哮喘。那些無法治療的氣喘病,用這兩種藥治療哮喘後,也有好轉的例子。古代傳說瑤池有冰雪,可以用來比喻肺內的寒痰,這種說法很接近事實。
製作砒石的方法:用淡豆豉曬乾磨成粉一兩,加砒石一錢,用米飯和勻做成藥丸。
(刺史家節庵,經歷四十年官場生涯,卸任歸鄉,年紀已經七十歲。他患有哮喘,難以入睡,服用麻黃後痊癒。他感念我們之間的親情,邀請我前來,期許來生相會的緣分,希望聽到我的真知灼見。他心意誠摯,命我撰寫此文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