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學霆

《三指禪》~ 卷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7)

1. 腰痛脈論

《脈要精微論》曰:「腰者,腎之府,轉移不能,腎將憊矣。」《經脈篇》曰:「足少陰之別,名曰大鐘,實則閉癃,虛則腰痛。」《刺腰痛篇》曰:足太陽脈,令人腰痛。《刺瘧論》曰:「足太陽之瘧,令人腰痛。」細考《內景傳圖》,腰為腎經所居之地,膀胱經所過之區,腰痛止此二經。

彼足厥陰、足陽明、足少陽經,本不行腰,而言腰痛者,牽引而痛也。方書所辨,未嘗分別其經;世醫所治,止及腎虛一語。夫腎與膀胱,一表一里,邪之自外來者,盡屬太陽之腑;痛之自內生者,總歸少陰一經。診其脈之沉細者,而知其痛在少陰焉。

時痛時止者,房勞耗其精也(熟地、淮藥、棗皮、澤瀉、粉丹、茯苓、杜仲、牛膝)枕衾燦爛,心迷解語之花(唐《天寶遺事》,大液池千葉蓮盛開,帝與妃子共賞,謂左右曰:「爭似此解語花」),雲雨蒼茫,神醉遊仙之夢(《高唐賦:「昔者,先王嘗遊高唐,怠而晝寢,夢見一婦人曰:「妾巫山之女也,為高唐之客,聞君遊高唐,願薦枕蓆」)。

時痛時熱者,濃味熬其水也(熟地、淮藥、棗皮、茯苓、澤瀉、丹皮、黃柏、知母),山筍湖蒲,總無下箸之處(《晉書》何曾日食萬錢,對案尚無下箸處);膾鯉炰鱉,翻為適口之資。痛著不移者,閃挫竭其力也(經驗方:熟地、丹皮、秦歸、杜仲、續斷、淮膝、桃仁)。

重舉千鈞,自詡扛鼎之力(《漢書》項羽力能打鼎);奇經百驗,空傳刮骨之文(見華佗注)。填骨髓而補真陰,為少陰之主藥,厥惟地黃,調和補瀉,燮理陰陽,實為護國之臣。診其脈之浮緊者,而知其痛在太陽焉。刺痛背肉者,風淫於腎俞穴也(經驗方:麻黃、獨活、細辛、防風、秦歸、酒芍、生地)。

傴僂而行,偏銘考父之鼎(《左傳》正考父之鼎名曰:「一命而傴,再命而僂,三命而俯,循牆而走」);痀瘻在望,也承丈人之蜩(《莊子》仲尼適楚,出於林中,見痀瘻者,承蜩猶掇之也,顧謂弟子曰:「用志不分,乃凝於神,其痀瘻丈人之謂乎。」注:痀瘻,曲背;承蜩,以竽黏蜩)。

郁痛畏冷者,寒客於氣海俞也(經驗方:麻黃、附子、細辛、秦歸、炙草)。閒坐淒涼,濫廁楚宮之女(楚王愛細腰,宮女多有不食以求瘦其腰者);幽居涬冷,空披齊國之紈(梁簡文帝啟魯縞齊紈,藉新香而受彩。梁元帝謝齎錦,啟鮮潔齊紈,聲高趙轂)。病重難移者,濕著於藏精所也(經驗方:麻黃、蒼朮、杜仲、淮膝、焦朮、秦歸、茯苓、苡米、炙草)。舉止維艱,已作支離之態。

《莊子》支離疏者,頤隱於齊(臍),肩高於項,會撮指天,五管(官)在上,兩脾在脅。」注:支離,駝子;疏,人名,會撮,髮髻;屈伸莫遂,且無輾轉之嫌。調血脈而通關竅,為太陽之主藥,實為麻黃,驅逐客邪,通行經絡,允推先鋒之將。少陰不輕痛,太陽之痛居多,所以《內經》麻黃之症特詳。

今人所治,動曰地黃症,盍取《內經》而細玩之也乎?

白話文:

腰部是腎臟所管轄的區域,如果腰部轉動不靈活,就表示腎臟功能已經衰弱了。《經脈篇》說,足少陰腎經的絡脈叫做大鐘,如果它功能太強,就會導致小便不通;如果它功能虛弱,就會引起腰痛。《刺腰痛篇》提到,足太陽膀胱經的脈絡會導致腰痛。《刺瘧論》也說,足太陽經的瘧疾會讓人腰痛。仔細研究《內景傳圖》,腰部是腎經所處的區域,也是膀胱經所經過的地方,腰痛主要與這兩條經脈有關。

其他像足厥陰肝經、足陽明胃經、足少陽膽經,它們本身不經過腰部,之所以會出現腰痛,是因為它們的經脈牽連而引起的疼痛。過去的醫書沒有詳細區分這些經脈,現在的醫生治療腰痛,也只說是腎虛。其實腎和膀胱,一個是裡,一個是表,從外部來的邪氣,都屬於太陽經所管轄的範圍;從內部產生的疼痛,都屬於少陰經的範圍。如果診脈時摸到脈象沉細,就可以知道疼痛是來自少陰經。

時好時壞的腰痛,是因為性生活過度消耗了精氣(可以服用熟地、淮山藥、棗皮、澤瀉、粉丹皮、茯苓、杜仲、牛膝等藥材)。沉迷於華麗的床鋪,就像沉醉於花言巧語的美女(引用唐朝《天寶遺事》中,唐玄宗與楊貴妃在盛開的蓮花池邊的典故),在雲雨巫山中,像神仙一樣做著美夢(引用《高唐賦》中,楚懷王夢見巫山女神的典故)。

時而疼痛時而發熱的腰痛,是因為吃了太多濃膩厚味的食物(可以服用熟地、淮山藥、棗皮、茯苓、澤瀉、丹皮、黃柏、知母等藥材)。山珍海味,讓人食不下嚥(引用《晉書》中,何曾日食萬錢仍無食慾的典故);只有魚膾、烤鱉等才勉強能吃得下。固定不動的腰痛,是因為閃腰挫傷,導致身體虛弱(可以服用熟地、丹皮、秦當歸、杜仲、續斷、懷牛膝、桃仁等藥材)。

自己誇耀力大無窮,能舉起千斤重物(引用《漢書》中,項羽能舉鼎的典故);傳說中許多奇特的治療方法,就像華佗的刮骨療傷一樣,只是空有虛名(參考華佗的醫案)。能夠填補骨髓,滋養真陰的藥物,首推地黃,它是治療少陰病的主要藥物,它能調和補瀉,平衡陰陽,是真正能保護身體的良藥。如果診脈時摸到脈象浮緊,就可以知道疼痛是來自太陽經。刺痛背部肌肉,是因為風邪侵入了腎俞穴(可以服用麻黃、獨活、細辛、防風、秦當歸、酒芍藥、生地等藥材)。

駝背彎腰地走路,就像正考父的鼎上刻著的訓誡(引用《左傳》中,正考父的鼎上刻著「一命而傴,再命而傴,三命而俯,循牆而走」的典故);彎腰駝背的樣子,也像那位老人用竿子黏蟬(引用《莊子》中,仲尼看見駝背老人用竿子黏蟬的典故)。

隱隱作痛且怕冷的腰痛,是因為寒邪侵入了氣海俞穴(可以服用麻黃、附子、細辛、秦當歸、炙甘草等藥材)。閒坐在淒涼的地方,就像楚宮的女子為了瘦腰而不吃飯(楚王喜歡細腰,宮女為了瘦腰而不吃飯);獨自居住在寒冷的屋子裡,空披著齊國的絲綢(引用梁簡文帝和梁元帝欣賞絲綢的典故)。病情嚴重,難以活動的腰痛,是因為濕邪停留在藏精的地方(可以服用麻黃、蒼朮、杜仲、懷牛膝、焦朮、秦當歸、茯苓、薏米、炙甘草等藥材)。行動困難,已經呈現出肢體不協調的樣子。

《莊子》中提到支離疏,他的脖子縮到與肚臍平齊,肩膀高於脖子,髮髻朝天,五官都在上方,兩個脾臟長在肋部。(註解:支離疏是駝背的人;會撮是指髮髻)。這樣的人,彎曲伸展都不順暢,更別說翻身了。能夠調和氣血,疏通關竅的藥物,首推麻黃,它是治療太陽病的主要藥物,它能驅逐外來的邪氣,疏通經絡,是當之無愧的先鋒大將。少陰經的腰痛通常比較輕微,太陽經的腰痛比較多見,所以《內經》對麻黃的症狀描述得特別詳細。

現在的人治病,動不動就說是地黃證,為什麼不仔細研究一下《內經》呢?

2. 腳氣痛脈論

諸痛忌補,腳氣痛尤甚。名曰壅疾,壅者,濕氣堵截經絡之謂,顧其名可以思其義。有為寒濕壅者,人跡板橋(溫庭筠詩:「雞聲茅店月,人跡板橋霜」),身歷冰霜之慘;江深草閣(杜甫詩:「五月江深草閣寒」),泥多滑澾之侵。冷淒之氣,下注為濕,浸淫筋骨,晝夜憎寒作痛,其脈濡而遲。

非蒼朮、加皮,不足以燥勞筋之濕;非乾薑、附子,不足以祛切骨之寒(經驗方:蒼朮、加皮、羌活、防風、防己、附片、乾薑、秦歸、苡米、木瓜、炙草、大棗)。有為濕熱壅者,餐瓜嗜果,惟貪口腹之甘,旨酒嘉餚,不顧肺腸之腐。薰蒸之氣,下流為濕,煎熬陰血,臨夜發熱而痛,其脈濡而數。

惟淮通、蘇梗,庶可以疏閉塞之經;惟黃柏、麥冬、庶可以清蘊隆之熱(經驗方:淮通、蘇梗、黃柏、麥冬、生赤皮、秦歸、羌活、防風、苡米、木瓜、炙草)。有為風濕壅者,濕鬱為熱,熱則生風。其痛也,走注無常,輒肆其毒,中於踝,腫則載塗若跣(《書·說命》:若跣,弗視地,厥足用傷」);中於脛,伸則刲痛如刀;中於膝,形則蓋大如鶴。其脈濡浮而數。

必也大黃芒硝退其火,而風斯息;防風、羌活散其風,而濕乃除(經驗方:大黃、芒硝、羌活、防風、秦歸、生地、牛膝、淮通、炙草、薑棗引)。斯三者,本非廢疾,而多致成廢疾者,補誤之也。跛倚以為容(《禮記》有司跛倚以臨祭),許多書齋秀士;蹣跚不自便(《史記》:「子苦蹣跚」。言足欲進而趑趄也),偏及繡閣名姝。

究其受害之由,無非流俗所尚溫補醫者之所為也。外有一種蜷縮枯細,不腫而痛,名曰乾腳氣痛,有潤血清燥之方。又有一種足跟作痛,焮腫而紅,名曰陰虛腳痛,有補腎養營之劑。驗其症,或腫或痛;審其脈,為澀為細,可考而知,與濕有大不相侔者。治是症者,勿藉口斯二症而任意補之也可。

白話文:

各種疼痛都不適合用補法治療,尤其是腳氣痛更要避免。這種病叫做「壅疾」,所謂「壅」就是指濕氣堵塞經絡。光看這個名稱,就可以理解它的意思。

有些腳氣痛是因為寒濕造成的,像是人走在結冰的橋上,身體經歷冰霜的寒冷;或是住在江邊草屋裡,被泥濘潮濕侵襲。寒冷濕冷的氣,向下流注成濕氣,侵入筋骨,導致白天晚上都怕冷而疼痛,脈象會呈現濡而遲緩的狀態。

這種情況,單靠蒼朮、加皮等藥材,不足以去除勞損筋骨的濕氣;單靠乾薑、附子等藥材,也不足以驅散深入骨髓的寒氣。(經驗方:蒼朮、加皮、羌活、防風、防己、附片、乾薑、秦歸、薏米、木瓜、炙甘草、大棗)

有些腳氣痛是因為濕熱造成的,像是吃了太多瓜果,只貪圖口腹的享受,喝美酒吃佳餚,不顧肺腸的健康。這種熏蒸之氣,向下流注成濕氣,煎熬陰血,導致晚上發熱而疼痛,脈象會呈現濡而數的狀態。

這種情況,單靠淮通、蘇梗等藥材,或許可以疏通閉塞的經絡;單靠黃柏、麥冬等藥材,或許可以清除蘊積的熱氣。(經驗方:淮通、蘇梗、黃柏、麥冬、生赤芍、秦歸、羌活、防風、薏米、木瓜、炙甘草)

有些腳氣痛是因為風濕造成的,濕氣鬱積久了會化熱,熱久了會生風。這種疼痛會到處遊走,沒有固定的位置,而且發作時很猛烈。如果侵犯到腳踝,就會腫脹得像穿著鞋子一樣;如果侵犯到小腿,伸直腿就會像刀割一樣疼痛;如果侵犯到膝蓋,腫起來就會像鶴的膝蓋一樣大。脈象會呈現濡浮而數的狀態。

這種情況,必須用大黃、芒硝等藥材來瀉火,這樣風才能平息;用防風、羌活等藥材來散風,這樣濕氣才能去除。(經驗方:大黃、芒硝、羌活、防風、秦歸、生地、牛膝、淮通、炙甘草、生薑、大棗)

以上這三種腳氣痛,本來不是難治的疾病,卻常常因為誤用補法而變成難以治癒的疾病。許多文人雅士因此跛腳倚靠著拐杖;許多閨閣中的女子也因此走路蹣跚不便。

追究他們受害的原因,無非是現在流行的溫補療法所導致的。另外還有一種腳氣痛,是蜷縮枯細,不腫脹卻疼痛,叫做「乾腳氣痛」,這種情況需要用滋潤血液、清熱燥濕的方法治療。還有一種腳跟疼痛,紅腫發熱,叫做「陰虛腳痛」,這種情況需要用補腎養陰的方法治療。仔細觀察這些症狀,有的會腫,有的會痛;仔細診斷脈象,有的是澀脈,有的是細脈,可以知道它們和濕氣引起的腳氣痛有很大不同。治療這兩種腳氣痛時,不可以藉口說是濕氣引起的,就隨意使用補法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