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學霆

《三指禪》~ 卷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5)

1. 水腫脈浮大沉細論

《脈經》曰「水腫之脈,浮大易愈,沉細難痊。」余謂醫不細揣脈與症,斯已難矣。果脈清症確,浮大固可十全,沉細未必難痊。余少時曾患水腫而回生者,欲知水腫幽明路,說法何妨我現身。人生飲入於胃,氣化之妙,全憑脾、肺、腎三經。脾專運用之職,肺擅通調之官,腎司熏蒸之用,而後云興雨施,滲入膀胱。

白話文:

《脈經》中記載:「水腫的脈象,浮而有力,容易治癒;脈象沉而細弱,難以痊癒。」但是,我覺得如果醫生不仔細探求脈象和症狀,那才真正困難。如果脈象清晰、症狀確實,浮而有力當然可以完全治癒,沉而細弱也不一定難以痊癒。我年輕時曾患過水腫,後來康復了。現在我想探究水腫的深層原因和治療方法,我親身經歷,不吝嗇分享。人體攝入食物和水後,在胃中消化,靠脾、肺、腎三條經絡運化。脾負責吸收和運化,肺負責通調和佈散,腎負責蒸發和輸布,然後像雲雨降落一樣,滲入膀胱。

三經失權,其氣不化,蓄諸中州,橫流四肢,泛溢皮膚,一身之中,無非水為之灌注矣。以其脈之沉細者言之,脈而沉細,病愈深而侵入臟矣。即脈之沉細分症之陰陽,其為陰水腫也,形寒傷肺,濕寒侵脾,虛寒埋腎,大便溏瀉,小便清利,脈則沉細而遲,補土以溫金,實脾湯(焦朮、茯苓、炙草、厚朴肉桂、草蔻、木瓜木香、附片、乾薑大棗引),實開斯世之福;壯水兼補火,腎氣湯熟地、茯苓、山藥、丹皮、棗皮、淮膝、車前子附子、肉桂、澤瀉),能挽造化之窮。

白話文:

當人體的三條經絡(氣血運行通道)運作失常時,體內氣血無法正常轉化,就會積聚在中氣(脾胃)部位,並向四肢和皮膚橫流,造成全身水腫。

從脈象的沉細來看,脈象沉細表示疾病深入了臟腑。沉細脈象還可以區分陰陽兩性:陰性水腫表現為身體寒冷、肺部受傷;濕冷侵脾,虛寒損腎;大便溏瀉,小便清利;脈象沉細而緩慢。

治療陰性水腫,需要補益脾胃和溫補肺腎。實脾湯(組成:焦朮、茯苓、炙草、厚朴、肉桂、草蔻、木瓜、木香、附片、乾薑、大棗引)可以起到補益脾胃、溫暖肺腎的作用,是治療陰性水腫的良方。

在補益腎氣的同時,也需要兼顧補益心火。腎氣湯(組成:熟地、茯苓、山藥、丹皮、棗皮、淮膝、車前子、附子、肉桂、澤瀉)可以補益腎氣,溫暖心火,挽救危重病情。

其為陽水腫也,火盛剋金,熱鬱侮土,燥過枯水,大便堅硬,小便黃赤,脈則沉細而數,石膏友麥冬(經驗方:石膏、麥冬、粳米、炙草、大棗、生薑),本草中足稱治水之橇(《史記·夏紀》,禹治水,泥行乘橇,山行乘檋。

白話文:

這是由於陽氣過盛而水腫。火氣旺盛剋制了金氣,熱氣鬱結損害了土氣,過度乾燥導致津液虧虛。大便乾硬,小便黃赤,脈搏沉細而數。石膏和麥冬(經驗方:石膏、麥冬、粳米、炙草、大棗、生薑)這味藥材《本草》中稱之為治水的靈藥。(《史記·夏紀》中記載,大禹治水時,在泥土地上行走時乘橇,在山地上行走時乘檋。)

橇,履器之有齒者,今之木屐仿之);黃連黃柏(經驗方:黃連、苡米、黃柏、車前、肉桂三分,知母、炙草),醫方內大是分水之犀(《抱朴子》:犀角一尺以上者,刻為魚形,銜以入水,水即分開)。余嘗閱是症,陰陽俱厥,有令人不可測度。陽水之厥,更有十倍於陰水者。

白話文:

橇(古代一種帶齒的鞋子,類似現代的木屐);黃連搭配黃柏(經驗方:黃連、苡米、黃柏、車前、肉桂各三分,知母、炙草)。

醫方中普遍認為水有陰陽之分(《抱朴子》記載:一尺以上的犀牛角刻成魚形,讓它嘴裡咬著東西放入水中,水就會自動分開)。

我曾經看過這種病症,陰陽兩虛,讓人難以捉摸。陽水虛弱的情況,比陰水虛弱的程度要嚴重十倍。

陰水誤以陽治,先或聲啞而死;陽水誤以陰治,定是吐血而亡。至於脈之浮大,邪猶在表,病之最淺者也。水蓄膀胱,五皮飲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),可潔清淨之府;水行肌表,越婢湯(石膏八錢,麻黃六錢,大棗一、二枚,炙草三錢,生薑三錢),足開鬼門之關。

白話文:

如果把陰盛的病誤認為陽盛來治療,可能會先出現聲啞,然後死亡;如果把陽盛的病誤認為陰盛來治療,肯定會吐血而亡。至於脈象浮大,表示邪氣還在體表,病情比較輕微。如果水液積聚在膀胱中,可以用五加皮、地骨皮、茯苓皮、大腹皮、生薑皮組成的「五皮飲」來潔淨膀胱;如果水液在皮膚肌肉之間流動,可以用石膏、麻黃、大棗、炙草、生薑組成的「越婢湯」來疏通身體的通路。

其朝寬暮急,暮寬朝急者,水隨氣之升降也,何必曰陰虛陽虧;上氣喘促,夜臥難安者,水淫肺之葉孔也,何必曰子胎母宮。曰風水,曰石水,曰皮水,多其水名;曰濕腫,曰血腫,曰風腫,總是水腫。揣摩脈症,辨別臟腑,沉細浮大,有何難易之分?酌理准情,無非從前所有之語;披肝瀝膽,盡是劫後餘生之言。其於是症,煞吃苦辛矣。

白話文:

早上的脈象寬,晚上的脈象急;晚上的脈象寬,早上的脈象急;這是因為水氣隨著陽氣的升降而變化,不必說什麼陰虛陽虧。上氣喘促,晚上躺著睡不安穩;這是因為水氣過多,淹沒了肺葉的氣孔,不必說什麼子胎母宮。說什麼風水,石水,皮水,只是水腫的各種名稱;說什麼濕腫,血腫,風腫,本質都是水腫。揣摩脈象,辨別臟腑,沉細浮大,又有什麼難易之分?思考道理,符合情理,無非是從前說過的那些話;傾訴心聲,都是經歷過生死劫難後的心有餘悸之言。在治療這種疾病時,確實會吃盡辛苦。

愁成白髮三千丈,歷盡洪濤十八灘。

人但知浮大為陽,沉細為陰,而不知沉細中有遲數,即有陰陽。治之之法,相去甚懸。世之患是症者,多為藥餌所誤,惜不早得是而讀之也。

白話文:

人們只知道脈象浮大是陽症,沉細是陰症,卻不知道在沉細的脈象中還有遲脈和數脈的區分,表示陰陽不同。治療的方法也大不相同。現世患此病的患者,大多是因用錯藥物所致,可惜他們未能及早讀到這篇醫文。

2. 偏正頭痛不問脈論

醫有不知其病而不能治者;亦有明知其病而不能治者,有莫解其病而莫能療者,亦有了解其病而仍莫能療者。與哮癇相頡頏而深藏之固,更甚於哮癇者,正頭風一症。或數日一發,或數月一發,其發也,突如其來,不因邪觸;其止也,詘然而止,非藉藥醫。揣其痛之根,不越風毒之客於髓海焉。

白話文:

醫生有的不知道病人的病情而不能治療;也有的明明知道病人的病情卻不能治療;有的病症醫生無法瞭解而不能治療;還有的是瞭解病人的病情但仍然不能治療。與哮喘病症相類似,隱藏很深,甚至比哮喘更厲害的一種病症,就是正頭風。它會在幾天後發作一次,也可能會在幾個月後發作一次。發作的時候突然來臨,並不是因為邪氣侵犯;停止的時候也很突然,不需要用藥物治療。從疼痛的根源來看,是風毒侵擾了骨髓。

六經皆有頭痛,三陽之經上於頭,隨其經而醫之,藥到而痛自除。痛居經絡不到之處,羌活防風,無所施其勇;升麻、乾葛,無所竭其力;柴胡黃芩不能消其事而逐其邪。三陰亦令人頭痛,或痰壅於胸膈(太陰);或氣逆於腦頂(少陰);或冷逼乎督脈(厥陰)。而痛不關於痰氣與風,南星、半夏,燥其痰;麻黃、附片,溫其經;吳萸、乾薑去其寒。

白話文:

所有的經絡都可能引發頭痛。三陽經上行到頭部,根據具體經絡對症下藥,藥到病除即可。

如果疼痛位於經絡不通暢的地方,羌活、防風等藥物無法發揮效用;升麻、乾葛等藥物無法用盡其力量;柴胡、黃芩等藥物無法消除病因和驅逐邪氣。

三陰經也會引起頭痛。可能是胸膈有痰氣堵塞(太陰);或氣血逆行到頭頂(少陰);或寒氣侵襲督脈(厥陰)。

而與痰氣和風邪無關的頭痛,可以使用南星、半夏來化痰;麻黃、附片來溫經;吳萸、乾薑來祛寒。

燥者自燥,溫者自溫,去者自去,而痛者自痛也。本草臚陳,空對神農而數典;萬書案積,莫向仲景而問建。抑又聞之劍閣之危險,四面拒敵,而偏以縋入之(鄧艾破蜀至陰平,山勢險絕,軍士不得過,以縋入之);逼陽之深,固萬夫莫當,而偏以老克之(《左傳》逼陽城小而固,晉荀偃、士匄伐逼陽,入於逼陽請於荀罃曰:「水潦將降,懼不能歸,請班師。」荀罃曰:「牽帥老夫,以至於此,七日不克,必爾乎,取之五月庚寅。

白話文:

發熱是因為熱氣太盛,溫暖是因為溫氣適當,病邪離去是因為治療有效,而疼痛是因為病氣還在。

中醫典籍中記載的各種藥物,僅是列舉而已,對神農氏的記載更是空洞無物。堆積如山的醫書,也無法向仲景先生那樣,指導我們如何治療。

再者,我聽說劍閣地勢險要,四面受敵,卻被鄧艾用繩索垂降攻破;逼陽城的城防堅固,萬夫不敵,卻被年老的荀罃攻克。

」荀偃、士匄帥卒攻逼陽,親受矢石,甲午滅之)。閱方書鼻淵,稱為腦漏,腦可漏之出,亦可注之入,以口服藥而經不通者,以鼻注藥而竅自通。在揀其解毒去風性味之平正者,淡淡注之(白菊、陳茶煎湯冷注。一方,皂角、細辛,研細末,吹鼻得嚏則解),而痛自漸漸減炙。

白話文:

荀偃和士匄率兵攻打陽城,親自抵擋飛矢碎石,在甲午年攻滅了陽城。

《閱方書》中記載的鼻淵,又稱腦漏。腦漏的病症可以是腦液從鼻子流出,也可以是液體經由鼻子進入腦部。如果服用藥物卻無法經由嘴巴而達到腦部,就可以用鼻子灌注藥液,這樣液體就可以直接通過鼻腔進入腦部。

選擇解毒、祛風、性平的藥材,例如白菊花和陳茶,煎湯後冷卻用鼻子灌注。另一種方法是用皁角和細辛研成細末,吹入鼻中使人打噴嚏,就能夠緩解鼻淵症狀。隨著藥液的灌注,疼痛感也會逐漸減輕。

以鼻代口,休防郢人之堊(《莊子》郢人鼻端有堊,使匠石斫之,匠石運斤成風,堊去而鼻不傷,郢人立不改容);追風拔毒,何假華佗之刀(華佗字元化,漢末沛國譙人。通五經,精方脈,能刳骨療疾,為外科之祖。有《青囊》書,惜乎無存)。然此法肇自前人萊菔汁注鼻之方,特取而變化之者。

白話文:

用鼻子代替嘴巴呼吸,就像《莊子》裡說的那個郢國人鼻子上長了白堊,讓匠石用斧頭把它削掉。匠石揮動斧頭帶起旋風,白堊被削掉了,但鼻子一點沒傷,那個郢國人連表情都沒變;就像華佗用手術刀治病一樣,他能去除風寒之毒,何必苦苦等待華佗的刀子呢?

這種方法其實是由以前的前人發明,他用蘿蔔汁滴進鼻孔,特別把它取出來並加以改造的。

至於偏頭風痛,丹溪以為左屬風、屬火,多血虛;右屬熱、屬痰,多氣虛,用之未必大驗。究其根,亦是風毒傍於腦海之旁,病之去路,多從目出而解。同邑石光南所傳淡婆婆一方(淡婆婆根為君,天麻、京子為臣,川芎白芷為佐,菊花當歸木賊為使,黑豆百粒為引),初起者用之屢效,殊不可解,錄之以備急用。一種手三陽之脈受風寒,伏留而不去者,名厥頭痛;入連在腦者,名真頭痛。

白話文:

關於偏頭痛

丹溪認為左邊偏頭痛屬於風熱,多因血虛所致;右邊偏頭痛屬於熱痰,多因氣虛所致。但用此方法不一定見效。

追究其根本,還是因為風毒附著在腦部附近。病痛的出路,多從眼睛排出而得到緩解。同鄉石光南傳授的「淡婆婆一方」(淡婆婆根為主要藥材,天麻、京子為輔助藥材,川芎、白芷為佐藥,菊花、當歸、木賊為引藥,黑豆百粒為引子),對初發的偏頭痛屢試屢效,令人匪夷所思,故記錄下來備用。

另有一種偏頭痛,是手三陽經脈受風寒,停留不散所致,稱為「厥頭痛」;如果深入到大腦,稱為「真頭痛」。

其受邪與正頭風無異,而其來也速,其死也速,更有甚於偏正頭風者,古無救方,質諸海內名公,不知家亦藏有秘方否?

白話文:

它受邪的方式和偏正頭風沒有區別,但發病快,死亡也快,甚至比偏正頭風更嚴重。古書上沒有治癒它的方法,請問國內著名的醫生,不知道家中是否藏有祕方?

石光南家累千金,廣為結納,高人異士,過其地者,輒館於書齋,所得多醫書未傳之秘方。淡婆婆,又名淡親家母,未考其性,但嘗其味,亦屬平淡,草藥肆購之。

白話文:

石光南家庭富有,廣泛地結交高人異士。凡路過他家的人,他都會請到書齋裡住下,從他們那裡得到了許多未曾傳世的醫書祕方。淡婆婆又稱為淡親家母,她的性情未經考證,只嘗過她的味道,也屬於平淡,在草藥市場就能買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