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指禪》~ 卷二 (2)
卷二 (2)
1. 噎膈反胃脈緩論
余得一緩字訣,以決病之死生吉凶。凡遇噎膈反胃,脈未有不緩者,其將何以決之?余用是三思焉。因其脈之緩,而知其脾無恙焉,腎無恙焉,心、肝、肺無恙焉。惟是一眚之累,居於要地,遂積成莫療之疴。即其脈以思其症,繩以理而溯其源,經曰:金木者,生成之終始(《河圖》:天一生水,地二生火,即乾元大生,坤元廣生之綱領,故水火之功用亦足以維繫乎天象地輿。至土以五十居中,寄旺於四時。
白話文:
我得到一個「緩」字的訣竅,可以用來判斷疾病的生死吉凶。凡是遇到咽喉堵塞、胃氣上逆等症狀,脈象沒有不緩慢的。那麼我將如何根據脈象來判斷呢?我經過反覆思考,發現這些症狀的患者,脈象之所以緩慢,是因為他們的脾臟、腎臟、心臟、肝臟、肺臟都沒有問題。只是心包經有一個小的病變,位於要害部位,積累久了就成了難以治療的疾病。根據脈象來思索症狀,再用道理來追溯病源。經書上說:「金木相生,是萬物生成終始的規律。」(河圖》中:「天一生水,地二生火」,這也就是《乾元大生》、《坤元廣生》綱領中的觀點。因此,水火的作用足以維持天象和地理。至於土,位於中間,寄託於四季。)
尤其彰明較著者,惟天三生甲木,地八乙成之,乃滋生之始事。所謂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者,此也。地四生辛金,天九庚成之,乃集成之終事,所謂戰乎乾、勞乎坎、成言乎艮者,此也。故木氣司權,豐草綠縟而爭茂、佳術蔥龍而可悅。金氣司權,草拂之而色變,木遭之而葉脫)。
白話文:
特別明顯的是,天上的三變成甲木,地下的八變成乙木,它們是滋生的開始。所謂的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,說的就是這個。地上的四變成辛金,天上的九變成庚金,它們是集成的最後結果。所謂的「戰鬥於乾卦,勞苦於坎卦,完成於艮卦」,說的就是這個。所以木氣掌管權力,草木旺盛而爭相生長,美好的樹木蔥鬱秀麗,令人賞心悅目。金氣掌管權力,草木遇到金氣拂過而顏色改變,木頭遇到金氣則葉子脫落。
物之化,從乎生,物之成,從乎殺。生殺之機猶權衡之不可輕重也。人生百年,一大春秋耳。年當杖鄉杖國,正值秋月之天,由是陽明之庚金,其氣化為燥,由下衝上,衝於闌門、幽門,謂之反胃,朝食暮吐或隔宿方吐;衝於賁門謂之膈,即食即吐;衝於吸門謂之噎,食難下咽。
白話文:
萬物的形成和變化,都是從生死開始。生和死的機制就像秤砣一樣,不能隨意增加或減少。人的一生就像一百年,只是一個漫長的春秋。在年老時期,陽氣旺盛的金屬元素會轉化為燥氣,從下往上衝。衝到食道和胃口,就會引起反胃,早上吃飯晚上吐,或者隔很久才吐;衝到賁門就會引起膈氣,吃什麼都吐;衝到喉嚨就會引起噎,食物難以吞嚥。
燥之所沖,門遂為之枯槁,葉黃禾熟之候,縱日暄風動,露滋雨潤,而欲轉其青焉,抑已難矣。經曰:「三陽結(手陽明大腸、足太陽膀胱、手太陽小腸),謂之膈」。不獨指陽明經。亦思三陽同居下位,豈有一陽結(陽明金燥),而二陽不隨之而結者乎(膀胱與小腸津液,隨之而枯)?所以吐沫、刺痛、羊糞,總由於燥結然耳。
白話文:
燥邪的侵襲下,門牙就會乾枯萎縮,葉子發黃、稻禾成熟的時候,即使陽光和煦、微風吹拂,露水滋潤、雨水淋漓,想讓它們恢復青翠也是很難的了。經書上說:「三陽經結實(手陽明大腸經、足太陽膀胱經、手太陽小腸經),稱為膈」。這並不單指陽明經。三陽經同屬於下半身,難道可能只出現陽明經結實(陽明金燥),而膀胱經和小腸經沒有隨之結實(膀胱經和小腸經津液也會隨之乾枯)嗎?因此,吐泡沫、刺痛、羊糞球樣的糞便,總的來說都是由燥邪結實所致。
東垣通幽湯(秦歸身、升麻、桃仁、紅花、炙草一錢,生地、熟地五分)其理最為深邃,存其方可矣。丹溪禁辛燥(丁香、白蔻、砂仁、半夏、陳皮之類),雖其義極為曉暢,存其語可矣。若喻嘉言、李士材於是症,一則商其補脾補腎,未悟其脈;一則酌其下氣墜痰,未達其症。
白話文:
東垣的通幽湯(配方:秦歸身、升麻、桃仁、紅花、炙甘草一錢,生地、熟地五分) ,它的道理非常深奧,只要記住它的藥方就可以了。
丹溪的禁辛燥藥(配方:丁香、白蔻、砂仁、半夏、陳皮等) ,雖然它的道理很淺顯易懂,只要記住它的話語就可以了。
至於喻嘉言和李士材對於這個症狀的看法:
*喻嘉言:考慮補脾補腎,但他沒有弄清楚脈象。 *李士材:考慮下氣化痰,但他沒有準確把握症狀。
然則,此症無可治乎?曰:非也。年未登五十,燥非其時,或為醇酒所傷,或為煎熬所中,以潤燥為主(牛羊乳、童便、蘆根、韭菜汁、陳酒、茅根之類。經驗方:酒大黃、桃仁、歸尾,煉蜜為丸,茅根汁湯送下),兼用四子之書,多有得愈者。悟到秋來金戀木,翻然方見豔陽天(後天坎離用事,升居乾坤之位,於是八卦各易其位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難道無法治療了嗎?回答是:並非如此。年齡不到五十歲,過度燥熱不符合時節,可能是過度飲酒所致,或是煎熬藥物所傷,因此以滋潤除燥為主(像是牛羊奶、兒童尿液、蘆根、韭菜汁、陳酒、茅根等。經驗方:酒大黃、桃仁、當歸尾,煉製蜜丸,茅根汁液送服)。同時搭配使用「四子書」,許多人使用後都有好轉。領悟到秋天金克木,轉眼便能看見光明(八卦後天排列,坎離兩卦作用,提升到乾坤之位,於是八卦的方位都相互改變)。
震木居離火之位,震為蒼龍,龍從火里出;兌金居坎水之位,兌為白虎,虎向水中生。龍躍虎騰,金木交併,木之欣欣向榮者,不畏金而反愛金,雖歷夏而秋,常在春三、二月之天)。
白話文:
木屬的震位位於火屬的離位上方,震為蒼龍,龍從火裡出來;金屬的兌位位於水屬的坎位上方,兌為白虎,虎向水中生長。龍騰虎躍,金木交合,木屬的事物生機勃勃,不怕金屬,反而喜歡金屬,即使經歷了夏季,到了秋季,也依然像春天三、四月時的天氣一樣充滿生機。
(司馬石渭中,端方正直,同硯兩載,來往數十年如一日也。年近五旬,酷嗜濃味魚腥,胸間隱隱作痛,食入即吐。人到知心,刻期取效。心轉疑惑,覺古所傳之方,一無可用,乃會丹溪之意,日服蘆根湯而愈。遊湘未悟,於今三年,是夜援筆成論,頓興我以暮雲春樹之感。)
白話文:
司馬石渭中先生為人方正端直,我們同窗兩年,幾十年來關係一直很好。他年近五十時,愛吃味道濃鬱的魚類,導致胸部隱隱作痛,吃東西就會嘔吐。我很關心他,約定好時間替他治療,但他心裡很疑惑,覺得古籍中記載的治療方法都沒有用。於是他採取丹溪的思想,每天服用蘆根湯,病就治好了。我遊歷湖南時還沒悟出道理,如今三年過去了,我今晚提起筆寫論文,突然有種暮雲春樹的感覺。
2. 體肥脈虛中症論
氣為陽,血為陰,陰陽配偶不參差,五臟調和脈斯正。惟是體格豐隆,一線之微陽,不足以敵碩膚之陰軀。居恆服溫補性味,殊覺相宜。寒涼性味,一滴逆口,由是氣虛,是以脈虛耳。蓋嘗論之,氣,無形者也,血,有形者也。有形者,全賴無形者為之運用,而後足得以行,手得以握,耳得以聰,目得以明,鼻得以聞其香臭,口得以知其五味。
白話文:
氣屬陽性,血液屬陰性,陰陽調和適宜,五臟機能協調,脈象才會正常。但是人體體格豐滿健壯,外表陽氣只有一點點,不足以對抗身體內部的巨大陰質。平時服用溫補性的藥物,會感到很適合。寒涼性的藥物,一點點就會感到牴觸。因此,會導致氣虛,所以脈象也會虛弱。我曾經探討過,氣是無形的,血液是有形的。有形之物需要依靠無形之物來推動,才能活動自如,手才能握物,耳朵才能聽聲,眼睛才能看物,鼻子才能分辨氣味,嘴巴才能辨別味道。
雖然,尤有進無形者,能運有形,而不知更有無形者,為之主宰,無形者,方得宣布於四肢,充塞於五臟六腑。無形者何?真氣是也(以其所運而言,曰真氣;以其所居而言,曰穀神。《道德經》:「穀神不死,是謂元牝;元牝之門,是為天地之根。」手足耳目口鼻,皆根竅於元牝。
白話文:
此外,還有一些無形之物,能夠運化有形之物。但是,很多人不知道還有無形之物在主導著一切。無形之物才得以遍佈四肢,充盈於五臟六腑。無形之物是什麼呢?就是真氣(因為它能運化,所以稱為真氣;因為它所居之地,所以稱為穀神。《道德經》說:「穀神不死,就是元牝;元牝之門,就是天地之根。」手、足、耳、目、口、鼻,都是元牝的根與竅。
元竅一閉,耳非不孔竅玲瓏,而不能聽;目非不黑白分明,而不能視;鼻非不呼吸出入,而不聞香臭;口非不咀嚼珍蔬,而不知五味;手足非不血光紅潤,而不握不行)。今為陰血所壓,無形者餒矣;」無形者餒,則有形者亦餒矣。古今卒中之症,大半患於體肥之人,職是故耳。
白話文:
當大腦中樞(元竅)閉塞時,雖然耳朵有孔且靈敏,卻無法聽見;眼睛具有黑白分明,卻無法看見;鼻子能呼吸,卻無法分辨香臭;嘴巴可以咀嚼食物,卻無法分辨味道;手腳雖然有血色,卻無法握緊或行動。
這是因為陰血(身體內較為滋潤的物質)阻塞了經絡,導致精神活動(無形之物)受阻;精神活動受阻,則身體活動(有形之物)也會受阻。從古至今,中風的病人中有大半體重超重,就是這個原因。
方書所載中症,許多言說,徒事喧譁。一言以蔽之曰:「氣脫。」其卒然而斃者,真氣脫也;其斃復甦者,真氣猶存。凡氣一時不足以勝形體之任,其手足不用不仁者,元竅閉也元竅閉,調治得宜(脈虛、脈芤脈遲經驗方:黃耆、人參、焦朮、附片、秦歸、撫芎、苡米、薑棗引。脈洪、脈數、脈細經驗方:熟地、人參、枸杞、秦歸、苡米、丹皮、麥冬、五味。
白話文:
中醫書中記載的很多症狀,都是空談。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:「氣虛力竭」。那些突然昏厥甚至死亡的人,是真氣完全脫離了。那些昏厥後又甦醒過來的人,真氣還存在。凡是真氣一時不足以支撐身體機能,導致手腳不靈便,麻木不仁的,是元竅閉塞了。
元竅閉塞的調治方法: 脈虛、脈弱、脈搏緩慢的經驗方:黃耆、人參、焦朮、附片、秦歸、撫芎、苡米、薑棗。 脈洪、脈數、脈搏細小的經驗方:熟地、人參、枸杞、秦歸、苡米、丹皮、麥冬、五味。
如初中半身不遂,不省人事,筋急拘攣,口角喎斜,語言蹇澀,脈弦而數,則以風論,小續命湯:防風一錢二分、桂枝、麻黃、杏仁、川芎、白芍、人參、甘草、黃芩、防己八分、附片),輕者亦有全愈,重者或苟延歲月。調治失宜,真氣亦不能久留,知幾之士見其體肥脈虛,時常培養元陽(經驗方:附片、乾薑、人參、黃耆、焦朮、肉桂、秦歸、炙草、薑棗引。鹿茸桂附丸:附片、肉桂、鹿茸、熟地、淮藥、丹皮、棗皮、澤瀉、茯苓),庶有裨焉。
白話文:
如果得了半身不遂,昏迷不醒,筋骨僵硬抽搐,嘴角歪斜,說話不清,脈搏繃緊而快速,按中醫理論,是風邪造成的。可以服用小續命湯:
- 防風 1.2 克
- 桂枝 適量
- 麻黃 適量
- 杏仁 適量
- 川芎 適量
- 白芍 適量
- 人參 適量
- 甘草 適量
- 黃芩 0.8 克
- 防己 0.8 克
- 附片 適量
病情較輕的,可以痊癒;病情較重的,也能延長壽命。如果治療方法不當,元氣也會很快喪失。經驗豐富的中醫會觀察到病人肥胖、脈絡虛弱,並適時採取措施,滋養元陽。
經驗方:
- 附片 適量
- 乾薑 適量
- 人參 適量
- 黃耆 適量
- 焦朮 適量
- 肉桂 適量
- 秦歸 適量
- 炙草 適量
- 薑、棗 適量
鹿茸桂附丸:
- 附片 適量
- 肉桂 適量
- 鹿茸 適量
- 熟地 適量
- 淮藥 適量
- 丹皮 適量
- 棗皮 適量
- 澤瀉 適量
- 茯苓 適量
這些方劑都有益於病情。
有形四大皆假合(潛確《內書》,四大,地、水、火、風也。地無堅性,水性不住,風性無礙,火假緣生。《釋典》:骨肉為地,涕唾津液為水,煖氣為火,骨節轉運為風。達者謂之幻身。古佛偈假借四大以為身),無形中有主人翁(《性命圭旨》:主人翁,姓金,號元晶,自虛無中來,居杳冥之鄉)。
白話文:
我們的身體是由地、水、火、風這四種元素組成的,它們都是虛假的合成物。
地沒有堅固性,水沒有不流動的特性,風沒有障礙的特性,火是依靠因緣而生的。佛教經典中說:骨肉是地,唾液和液體是水,熱氣是火,骨節的運動是風。明白這個道理的人,會將身體看作是幻象。古時候的佛祖曾說,四大元素只不過是身體的借用之物。
在這個虛幻的身體中,有一個真正的主人。這個主人姓金,號稱元晶,來自虛無,居住在幽暗之地。
岐伯曰:「中風大法有四:一曰偏枯,半身不遂也;二曰風痱,身無疼痛,四肢不收;三曰風癔,奄忽不知人也;四曰風痹,諸痹類風狀也。」夫曰風痹,真風也。所謂偏枯、風痱、風癔者,以其舌強口喑,卒倒無知,形似乎風,因以風名。詳究其義,實與風毫不相涉。就其症而言之,手撒,脾氣絕矣;口開,心氣絕矣;鼻鼾,肺氣絕矣;目閉,肝氣絕矣;遺溺,腎氣絕矣。汗出如珠,髮直如麻,面赤如妝,真陽鼓散於外矣。
白話文:
岐伯說:「中風有四種類型:第一種是半身不遂,稱為『偏枯』;第二種是身無疼痛但四肢僵硬不能動彈,稱為『風痱』;第三種是突然昏迷不醒,稱為『風癔』;第四種是類似風引起的各種痹症,稱為『風痹』。」
至於「風痹」,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風造成的。所謂的『偏枯』、『風痱』、『風癔』,是因為這些疾病患者舌頭僵硬、說話不清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,其症狀類似於風病,因此以「風」來命名。但仔細研究這些疾病的本質,其實它們與風毫無關係。從其表現的症狀來看:
- 手臂無力:脾氣衰竭;
- 口齒不清:心氣衰竭;
- 鼻孔鼾聲:肺氣衰竭;
- 眼睛閉合:肝氣衰竭;
- 大小便失禁:腎氣衰竭。
如果出現皮膚冒出如珍珠般的大汗珠、頭髮直立如麻、面色紅潤如施妝等症狀,這表示真正的陽氣已經發散到體外了。
抉其精而窮其奧,總歸宿於腎元。蓋腎為性命之根,如止見一二經,尚未傷及於腎,急相其腎之水虧、火虧,培之補之,而受傷之臟,自復其初。朱丹溪以為痰則生火,火則生風,固屬捕風捉影;李東垣以為本氣自病,將風字塗抹,其於是症,亦似有得,究未窺其底蘊;河間以為將息失宜,心火暴甚,而著地黃引子(熟地、棗皮、巴戟、附片、肉桂、蓯蓉、茯苓、麥冬、五味、石斛、菖蒲、遠志),可謂抉出疾源矣。顧腎水火同宮,有痰涎上湧,水不足者;有面赤煩渴,火不足者。
白話文:
從疾病的症狀中找出病情的關鍵所在,追根究底探究出疾病的根本原因,最終都歸結為腎元不足。腎是生命之本,如果只看到一兩個經脈的症狀,還沒有傷及腎臟,就及時判斷出腎臟的水分或火氣不足,對症下藥進行滋養補益,那麼受損的臟腑就會自然恢復健康。朱丹溪認為痰液會生火,火氣會生風,這顯然是捕風捉影;李東垣認為疾病是由本氣自身病變引起的,將「風」字刪除,對這個症狀來說,似乎也有道理,但終究沒有探究到疾病的根源;劉河間認為疾病是因為休息不當,心火過旺,而用地黃引子(熟地、棗皮、巴戟、附片、肉桂、蓯蓉、茯苓、麥冬、五味、石斛、菖蒲、遠志)來治療,可以說是找到了疾病的根源。但是,腎臟的水火同源,有痰涎上湧,導致水分不足的;也有面赤煩渴,導致火氣不足的。
地黃引子僅足補其火,趙養葵又補明水不足者,用地黃湯滋其水。庶岐伯不言之蘊,得以闡明於世。治是症者,慎勿存一風字於胸中,斯得之矣。
白話文:
地黃引子只能補充火氣,趙養葵又補充了明水不足,用地黃湯滋潤其水,這樣《素問》中沒有說到的蘊藏內容,才能在世人面前闡明。治療這種症狀,切記不要心裡存有一個「風」字,這樣才能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