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肯堂醫論》~ 卷中 (5)
卷中 (5)
1. 雜記
合脈症而研究,自獲桴鼓之應也。曾憶《秘旨》云:大凡消渴,服藥獲效,必須戒食鹽兩月,可免反復。若不能食淡,方藥雖良,終難永年。慎之,懍之!
《秘旨》云:溫熱愈後,餘邪往往歸之於足,發熱腫痛,不亟治,則痛甚而死者多,至輕亦成殘廢,幸也,名曰截足風。今附驗方於後,以濟斯厄。
廣膠一兩,入糟、醋、薑、蔥汁四味,烊化成膏,攤綿紙或紅布上,貼患處,痛立止(糟入醋中,將糟鑿碎,調勻,濾出汁,去糟渣勿用。薑汁不必多,只用少許,蔥汁較薑汁多一半,糟醋汁須三四倍於蔥汁)。
按:此方曾治王木匠,年三十餘,患溫熱二候,乞余治之,用白虎湯加味而瘳,伊未服善後藥而赴工作。從事七日,發熱惡寒,兩足疼痛不能行、立,請同人抬至敝廬,診其脈洪大而兩尺濡細,知是溫熱餘邪下注,已成截足風之危候。即用此方外敷、內服導赤五苓散以清餘熱,僅三日而病如失。
後又治多人。皆獲全瘳,今特拈出,廣為傳布。煎方以嫩桑枝五錢易桂枝,加淮牛膝三錢。鮮車前為引。
又云:咬牙噤口,舌青面黑,汗出不休,手足寒過節,謂之真心痛。若全腦連齒皆痛,手足寒至節,謂之真頭痛。旦發夕死,百難治一,皆直中之危候。
按:真心痛症,曾治一人:證勢危,不忍坐視,用麻黃、附子、乾薑、桂心各二錢,豬肝煎湯,頻灌,漸次轉溫,死中求生之一法也。若真頭痛,急灸百會穴數壯,再用烏、附、參各二錢,姜濃煎,吞黑錫丹三十粒,非此猛劑,不足以追失散之元陽,而散其外真之寒邪。余遇一急痧,證勢彷彿,用上法以挽之而痊。皆屬三陰直中危證也。
又云:凡病之未現,可以預測其兆者,如手腳心熱,作渴,思飲茶水,或食已即飢,知將患發背;三年內眉眶骨痛,知將患厲風;如手指麻木三年來,必驟然中風。古人觀神、察色、審脈象而能先識其病,所以扁鵲知齊桓之疾不可為矣。則非神乎技者,不能步其後矣。
按:《內經》云:聖人治未病而不治已病。能知色脈,可以萬全,此之謂也。然今之醫不及也,每有症象昭著,顯而易見之疴,尚遊移不決,若是者等而下之也。
成無已曰:凡厥,若始得之手足便厥而不溫者,是陰經受邪,陽氣不足,可用四逆湯;若手足自熱而至溫,從四逆而至厥者,傳經之邪也,四逆散主之。至於六氣之感,異於傷寒之傳經者,惟舌較為可憑:陰症亦有黑胎、焦黃胎,然其胎必浮胖,或滑潤而不枯。皆辨症之要法,尤宜三復斯言。
按:醫病非難,難在疑似之辨,不可人云亦云,隨波逐流,誤人匪淺。余於六月中旬,治戴姓一證,體厥,脈虛,肢冷,周身赤點、隱於皮膚,口渴,譫妄。前醫不明,妄用辛溫回陽,幾危,因辨之曰:此乃陽症似陰之象。
白話文:
[雜記]
脈診合乎病症,治療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。我曾記得《秘旨》中記載:凡是消渴症患者,服藥見效後,必須戒食鹽兩個月,才能避免病情反覆。如果不能吃清淡的食物,即使藥方再好,也很難痊癒。務必謹慎!
《秘旨》中還記載:溫熱病痊癒後,殘餘的邪氣往往會積聚在足部,導致發熱腫痛,如果不積極治療,疼痛會加劇,甚至會危及生命,輕者也會留下殘疾,僥倖痊癒的,稱為「截足風」。現在附上驗方於後,以治療這種疾病。
廣膠一兩,加入糟、醋、薑、蔥汁四種藥汁,烊化成膏,塗在棉紙或紅布上,貼在患處,疼痛立刻就會止住。(糟先放入醋中,將糟搗碎,攪拌均勻,過濾取汁,糟渣不用。薑汁不必太多,只要少量即可,蔥汁比薑汁多一半,糟醋汁的量須為蔥汁的三四倍。)
按:這個方子曾經治療過一位名叫王木匠的人,他三十多歲,患溫熱病兩候,請求我治療,我用白虎湯加減後,他的病就好了。但他沒有服用善後藥就回去工作了。工作七天後,他又發熱惡寒,兩腳疼痛,不能行走,請人抬到我家來。我診脈發現他的脈洪大而兩尺脈濡細,知道這是溫熱病的餘邪下注,已經形成了截足風的危急症狀。我立即用這個方子外敷,內服導赤五苓散以清餘熱,僅僅三天,病就好了。
後來我又治療過很多人,都痊癒了,現在特地寫出來,廣泛傳播。煎藥時可以用嫩桑枝五錢代替桂枝,再加淮牛膝三錢,鮮車前子做引藥。
又記載:患者咬牙緊閉嘴唇,舌頭青紫,面色黑,汗出不止,手腳冰冷到關節,稱為真心痛。如果整個頭部連牙齒都痛,手腳冰冷到關節,稱為真頭痛。早上發病,晚上就可能死亡,百治難一,都是危急的症狀。
按:真心痛的症狀,我曾治療過一人:病情危急,我不敢袖手旁觀,用麻黃、附子、乾薑、桂心各二錢,用豬肝煎湯,頻頻灌服,逐漸使身體轉溫,這是從死亡邊緣搶救生命的方法。如果是真頭痛,要緊急灸百會穴幾壯,再用烏頭、附子、人參各二錢,用薑汁濃煎,服用黑錫丹三十粒,如果不是用這種猛烈的藥物,不足以挽回散失的元陽,驅散體外的寒邪。我還遇到過一個急痧病人,症狀相似,用上述方法挽救,也痊癒了。這些都屬於三陰經受邪的危急症狀。
又記載:凡是疾病還沒發作,就可以預測其徵兆的,例如手腳心發熱,口渴,想喝茶水,或者吃完東西就餓,就知道將要患發背;三年內眉眶骨疼痛,就知道將要患厲風;如果手指麻木三年了,就一定會突然中風。古人觀察神態、察看面色、審察脈象就能預先知道疾病,所以扁鵲知道齊桓公的病無法醫治。如果不是具有神奇醫術的人,就不能繼承他的衣缽了。
按:《內經》說:聖人治未病而不治已病。能夠知道面色脈象,就可以做到萬無一失,這就是這個意思。但是現在的醫生達不到這個水平,常常遇到症狀明顯、一目瞭然的疾病,還猶豫不決,這就比不上古人了。
成無已說:凡是厥症,如果一開始就手腳冰冷不溫,這是陰經受邪,陽氣不足,可以用四逆湯;如果手腳先發熱然後變溫,從四逆轉變為厥症,這是邪氣傳經的表現,用四逆散治療。至於六氣的侵襲,不同於傷寒的傳經,只有舌象比較可靠:陰症也有黑胎、焦黃胎,但是這些舌苔一定浮胖,或者滑潤而不乾燥。這些都是辨別症狀的重要方法,尤其應該反覆研讀這句話。
按:治病並不難,難在於辨別疑似症狀,不能人云亦云,隨波逐流,這樣會誤人很深。我在六月中旬,治療過一個戴姓病人,身體厥冷,脈虛,肢體冰冷,周身有隱於皮膚之下的紅色斑點,口渴,神志不清。之前的醫生不明白,胡亂使用辛溫回陽的藥物,幾乎危及生命,我辨證後認為:這是陽虛似陰的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