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肯堂醫論》~ 卷中 (7)
卷中 (7)
1. 雜記
王光庵雜著云:中食之證,狀似中風,非詳究病因,難取捷效。曾治一人,忽得暴疾,口噤難言,目不識人,四肢不舉,急投蘇合香丸,不效。因詢其致病之由,曰:適方陪客,飲食後忽得此證。遂教以煎生薑淡鹽湯多飲,探吐之,吐出飲食數碗。後服白朮陳皮半夏麥芽湯而愈。
此即食厥,若不問明致病之因,徒以痰藥、風藥治之,戕伐脾胃,而病日劇,是醫之過也。
按:中食之證,亦各有致病之因,未可拘執一端而論。余少時文期匆促,每飯後無暇散步,錄抄課藝,日無暇晷,飽餐後即倚案揮毫,因時患腹痛、胸膈滿悶、便秘、痞脹,食不知飢,服保和丸及查、曲、米炭等不效。有一老友云:三世醫驗中,潤字丸最妙。遂照方配合服之,便通,諸恙均瘳。
陸氏潤字丸功效甚多,略舉數端以啟後進:凡溫熱、濕痰等症,量病輕重,隨宜增減分量,服之最靈、最捷,今特拈出。
白話文:
[雜記]
王光庵的著作中記載:食物中毒的症狀,看起來像中風,如果不仔細探究病因,很難快速見效。他曾經治療一位病人,突然得了暴病,嘴巴緊閉說不出話,認不出人,四肢癱軟,立刻服用蘇合香丸,卻沒有效果。於是詢問他致病的原因,病人說:剛才陪客人吃飯,吃完飯後就突然得了這種病。於是醫生就教他喝大量的熱薑鹽水,催吐,吐出幾碗食物。之後服用白朮、陳皮、半夏、麥芽湯就痊癒了。
這就是食物引起的厥症,如果不查明致病的原因,只用化痰藥、治風藥治療,反而會損傷脾胃,病情會越來越嚴重,這是醫生的錯誤。
總之,食物中毒的症狀,也有各自的致病原因,不能拘泥於一種說法。我年輕時,因為趕時間寫文章,每次吃完飯都沒時間散步,忙著抄寫功課,一天到晚沒空閒,飽餐後就倚著桌子寫字,因此經常患有腹痛、胸悶、便秘、胃脹,吃飯也不覺得餓,服用保和丸和炒米、焦麥芽、炭之類的藥物都沒效果。一位老朋友說:根據祖傳三代的醫學經驗,潤字丸最好。於是按照處方服用,便通暢了,各種病症也都好了。
陸氏潤字丸的功效很多,簡單舉幾個例子給後人參考:凡是溫熱、濕痰等症,根據病情輕重,適當增減用量,服用效果最好、最快,現在特別提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