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士維

《回春錄》~ 一、內科 (66)

回本書目錄

一、內科 (66)

1. 霍亂

此治寒霍亂之用桂、附,亦貴有權衡,不可漫無節治,致墮前功也。即於前方裁去(干)薑、附(片)、(肉)桂,加黃耆、石斛,服至旬日而愈。

余(周鑅自稱)謂此番之病,危同朝露,若非孟公,恐不能救,常聞張柳吟云:但使病者聽孟英論病之無微不入,用藥之無處不到,源源本本,信筆成章,已覺疾瘳過半。古云:「檄愈頭風」,良有以也。

己丑(年)五月,天氣驟熱,孟英母,陡患霍亂,肢冷,自汗,脈微,苔白,腹大痛,欲重按。是中虛有素,因熱而受寒侵也。進大劑理中湯加桂枝、白芍,覆杯而愈,此所謂舍時從證也。

褚子耘使女患此,已身僵矣。孟英以奪命丹二分,囑其灌入,頃刻活動,隨以解毒活血湯,數服得生。

一人,孟英治愈後,已溺行能食。餘熱外泄,滿面赤瘰,忽然神氣瞀亂而死。

一人,孟英治愈,二便已如常矣。越數日,云飲食不得下,戴眼呃忒而逝。

一人,業已向愈,忽然神情恍惚,藥不及救。

陳解香弟。患此垂危,孟英治愈,遂不服藥,月餘復來請勘,已咽痛礙進水穀,頤腫牙糜,牙關甚緊,痰嗽脅痛,溺赤管痛,便溏色醬。此餘毒蘊隆,失於清解,脈已弦緊數疾,莫可措手。並錄以告賈旅者。

沈春泉,年五十七,立冬前五日,食蟹面後,陡患霍亂轉筋,所吐瀉者皆水。初進桂、附藥,筋轉益甚,周身微汗,神倦懶言,指漸冷,脈漸伏,時欲太息。更方用:牡蠣(一兩),龜板(八錢),阿膠(四錢),服後勢較劇。孟英視之,苔黃大渴,小便全無,瀉出極熱,心下拒按。曰:此伏暑挾食之證。不知何所見而與燥補澀膩之藥?

嗣聞其次郎於立冬後,亦患此證,醫知伏暑,用黃連等藥,吐瀉已止。因脈未遽起,不知為伏暑未清,改投桂、附等,三帖而亡。尤可哀也。

陳藝圃,亦知醫,其室人於仲秋患霍亂轉筋,自診以為寒也。投熱劑,勢益甚,招朱椒亭視之,亦同乎主人之見也。病尤劇,乃延孟英決之,曰:此寒為外束之新邪,熱是內伏之真病。口苦而渴,薑、附不可投矣。與:河間法(謂表裡雙解、清熱育陰之法),人皆不信也。再與他醫商之,仍用熱劑,卒至口鼻出血而死。

極其悔嘆,始服孟英之卓識。余謂霍亂一證,近來時有,而醫皆不甚識得清楚,死於誤治極多。孟英特著專論,雖急就成章,而辨晰簡當,略無支漏,實今日醫家首要之書,以其切於時用,不可不亟為熟讀而研究哉!

羅吉人,立冬前,患霍亂轉筋,某知其陰分素虧,病由伏暑,服藥已得轉機。數日後,漸有呃忒。孟英視之:脈弦數左甚,苔焦而渴,齦衄、脘悶、便溏色醬,小便短赤。皆伏暑未清,氣機阻塞之象。既失清肅,當臍尚貼回陽膏。屢囑揭去不從,後聞不起。

白話文:

霍亂

孟公治療霍亂,用肉桂、附子需謹慎權衡,不可盲目施治,以免前功盡棄。曾有患者,將原方中的乾薑、附片、肉桂去掉,改加黃耆、石斛,服藥十天痊癒。

我(周鑅)認為此次疾病危如朝露,若非孟公,恐怕救治不了。常聽張柳吟說:只要病人能聽孟英詳細分析病情,用藥精準到位,深入淺出,條理分明,病情就能好轉一半。古人說:「檄愈頭痛」,確實有道理。

己丑年五月,天氣驟熱,孟英的母親突然患霍亂,肢體冰冷,自汗,脈搏微弱,舌苔白膩,腹痛劇烈,需重壓才能緩解。她素體虛弱,因暑熱而受寒邪侵襲。孟公用大劑量的理中湯加桂枝、白芍,覆蓋杯子取暖後痊癒,這便是所謂的「舍時從證」。

褚子耘的使女患此病,已全身僵硬。孟英用奪命丹二分灌服,片刻後便能活動,再用解毒活血湯,服用幾劑後便活了過來。

一人,孟英治愈後,已能進食排尿。但餘熱外洩,滿臉紅腫,突然神志不清而死。

一人,孟英治愈後,二便已恢復正常。數日後,稱飲食不能下嚥,呃逆不止而亡。

一人,病情已好轉,突然神志恍惚,藥石罔效。

陳解香的弟弟患此病垂危,孟英治愈後,他自行停藥,一個多月後再次求醫,已出現咽喉疼痛,無法進食,腮腫牙爛,牙關緊閉,痰嗽脅痛,小便赤痛,大便溏瀉色如醬油。這是餘毒未清,導致病情加重,脈象弦緊數疾,已無法挽救。此病例記錄下來告誡同行。

沈春泉,五十七歲,立冬前五日,食用蟹面後,突然患霍亂並伴有轉筋,嘔吐瀉下物皆為清水。最初用肉桂、附子治療,轉筋卻加重,全身微汗,神倦乏力,手指漸冷,脈搏漸弱,時常嘆息。改用牡蠣、龜板、阿膠,服藥後病情加劇。孟英診治後發現,舌苔黃膩,口渴,小便不通,瀉出物極熱,心下拒按。孟英說這是暑熱內伏兼夾食物中毒的證候。不知為何用燥熱收澀的藥物?

後來聽說他的兒子立冬後也患此病,醫生知道是伏暑,用黃連等藥,嘔吐瀉下已止。因脈象未完全恢復,不知是伏暑未清,又改用肉桂、附子等藥,服藥三劑後死亡,令人惋惜。

陳藝圃,也是醫生,他的妻子仲秋時患霍亂轉筋,他自診為寒證,用熱藥治療,病情加重。請朱椒亭診治,診斷也與他相同。病情加劇,於是請孟英診治,孟英說:這是寒邪外束的新邪,熱是內伏的本病。病人口苦而渴,薑、附不可用。於是用了河間法(表裡雙解、清熱養陰的方法),其他人都不相信。再次與其他醫生商量,仍然使用熱藥,最終導致口鼻出血而死。

極度後悔,才認識到孟英的卓越見解。我認為霍亂近年來時有發生,而醫生大多不甚了解,死於誤治的很多。孟英專門著述論述此病,雖然寫作倉促,但分析清晰簡潔,沒有遺漏,是當今醫生必讀的重要書籍,因其切合實際,應當熟讀研究。

羅吉人,立冬前患霍亂轉筋,某醫生知其陰虛,病因是伏暑,服藥後病情好轉。數日後,漸有呃逆。孟英診治:脈象弦數,左脈尤甚,舌苔焦燥口渴,牙齦出血,脘悶,大便溏瀉色如醬油,小便短赤。都是伏暑未清,氣機阻塞的表現。因失於清肅,腹部貼回陽膏。多次囑咐揭去膏藥,他不聽,後來聽說他去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