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回春錄》~ 一、內科 (55)
一、內科 (55)
1. 痿證
夏間,王某患感,越醫謝樹金治之,病雖退而能食矣,但不能起坐,類乎癱瘓,延已月餘,人皆謂其成廢。所親鍾某浼孟英視之,曰:此因多服表散,汗出過分,氣血兩傷,肢骸失其營養。脈微而細,舌亮無苔。與大劑:(高麗)參,(黃)耆,(當)歸,(白)術,熟地,杜仲,菟絲子,牛膝,枸杞,山藥,木瓜,萸肉,萎蕤,續斷,桑枝,服數十帖而起。
白話文:
夏天的時候,有個姓王的,得了感冒,請醫生謝樹金治療,病雖然好了也能吃東西了,但是卻不能起身坐著,好像癱瘓一樣,拖了一個月多,大家都說他要變成廢人了。他的親戚鍾某請孟英醫生去看診,孟英醫生說:「這是因為吃了太多發散的藥,汗流太多,導致氣血兩傷,四肢失去了營養。」把脈發現脈象微弱而細,舌頭光滑沒有舌苔。於是開了大劑量的藥,裡面有高麗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熟地、杜仲、菟絲子、牛膝、枸杞、山藥、木瓜、萸肉、萎蕤、續斷、桑枝,吃了幾十帖藥就好了,可以起身了。
2. 腳氣
顧云蘿令正,久患腳氣,屢治屢發,馴致周身筋掣,上及於巔,齦痛齒麻,腰痠目眩,口乾食少,夜不能眠。孟英察其脈,芤而弦數,真陰大虧。腿雖痛,從無赤腫之形,腳氣藥豈徒無益而已?予:「二地」,「二冬」二至(丸),知(母),(黃)柏,桑(枝),菊(花),梔(子),楝(實),(青)蒿,(白)薇,龜板,鱉甲,藕(肉)等藥,服之各恙漸減。
蓋因平昔帶下太甚,陰液泄漏,而筋脈失其濡養。治病應澄源以潔流。秋間,以:海螵蛸粉,魚膘(膠),黃柏阿膠,為丸。服之,痊愈。
魏女,患腳腫,嘔吐,寒熱,便秘。孟英予龍膽瀉肝湯而立效。
繼有孫氏婦患此,亦以是藥獲愈。
白話文:
羅女士,長期患有腳氣病,多次治療卻反覆發作,逐漸導致全身筋脈抽搐,向上影響到頭頂,牙齦疼痛、牙齒麻木,腰部痠痛、眼睛昏花,口乾、食慾不佳,夜晚難以入睡。醫生孟英診斷她的脈象,發現脈搏呈現中間空虛且帶有弦數的狀態,這是明顯的真陰嚴重虧虛。她的腿雖然疼痛,卻從來沒有出現紅腫的現象,那些治療腳氣的藥物豈止是沒有效果而已?於是,醫生開了由熟地、生地、麥冬、天冬、女貞子、旱蓮草、知母、黃柏、桑枝、菊花、梔子、苦楝實、青蒿、白薇、龜板、鱉甲、藕肉等組成的藥方,服用後各種不適症狀逐漸減輕。
這主要是因為她平時白帶過多,陰液不斷流失,導致筋脈失去滋養。治療疾病應該追溯源頭,清除病根。秋天時,醫生又用海螵蛸粉、魚鰾膠、黃柏阿膠製成藥丸,讓她服用,病就痊癒了。
魏女士,患有腳腫,並伴有嘔吐、發冷發熱、便秘等症狀。孟英醫生給她開了龍膽瀉肝湯,立刻見效。
後來,孫姓婦女也患了這種病,用同樣的藥也治好了。
3. 胃脘痛
趙聽樵室,高若舟之妹也,去冬偶患脘痛。黃某治之,漸增頭痛眩暈,氣逆嘔吐,痰多不寐,便溏不食,經事不行。始疑其虛,三月後,又疑為娠,諸藥遍嘗,病日以進。若舟延孟英脈之:左弦而數,右滑以駛。曰:病藥耳,旬日可瘳。趙疑「大病小視」,不服其方。越半月,病者頸軟,頭(重)難舉。
醫謂天柱已倒,勢無望矣。若舟聞之,復懇援於孟英。疏方仍是前診之法。趙問:此病諸醫束手,大劑補藥,尚無寸效,而君兩次用藥,皆極清淡。雖分量頗重,亦焉能有濟乎?孟英曰:子何愚耶?藥惟對證,乃克愈病,病未去而補之,是助桀也。病日加而補益峻,是速其死也。
原彼初意,非欲以藥殺人。總緣醫理未明,世故先熟,不須辨證,(以)補可媚人,病家雖死不怨,醫者至老無聞。一唱一和,熟能挽此頹風。令閫體質雖豐,而陰虛有素。是以木少水涵,肝陽偏盛。上侮於胃,則為脘痛。斯時若投以酸苦泄肝,甘涼養胃,數日愈矣。乃溫補妄施,油添火上,肺津胃液,灼爍無餘,怒木直升,樞機窒塞,水飲入胃,凝結為痰。雖見證多端,皆氣失下降。
豈可指眠食廢以為癆,月汛爽(爽字作愆期解)而為娠耶?予大劑輕淡之品,肅清氣道。俾一身治節之令、肝胃逆升之火、胃腑逗留之濁、樞機郁遏之熱、水飲凝滯之痰,鹹得下趨,自可向愈。不必「矯枉過正」,而妄以(芒)硝、(大)黃傷正氣,所謂「藥貴對證」,而重病有輕取之法。非敢藐視人命,故將疲藥塞責也。
趙極感悟。投匕即效,逾旬果安。又一月,經至。嗣予滋養,康復如常。越二載又病,復惑於黃某溫補之論,而孟英之功盡墜,惜哉!
金朗然之母,偶發脘痛嘔吐。醫與溫補藥,初若相安,漸至畏寒不寐,四肢不仁。更醫云是「風痹」,仍投溫補。因而不飢不食,二便不行,肌肉盡削,帶下如溺。始延孟英診之。曰:暑伏脾胃耳。其多投溫補而不遽變者,以熟地等陰柔膩滯為之挾制也。
然津氣灼爍而殆盡,脂液奔迫以妄行,治節無權,陽明涸竭,焉能衛皮毛而暢四肢,利機關以和九竅哉?與白虎湯加西洋參、竹茹、橘皮、絲瓜絡、石斛、花粉、竹瀝、海䖳,連進二十劑,始解黑矢,而各恙漸安。嗣與和肝胃,調八脈以善後,遂愈。
李某,向患脘痛,孟英頻與建中法獲瘳。今秋病偶發。他醫診之,聞其溫補相投,徑依樣而畫葫蘆。服後,耳閉腿痛,不飢便滯。仍就孟英視之。曰:暑邪內伏,誤投補藥使然。治宜清滌為先,彼不之信。反疑為風氣,付外科灼灸,遂至筋不能伸而成錮疾。孟英曰:此證較金病(金朗然母之病)輕逾十倍,惜惑於淺見,致成終身之患,良可嘆也!獨怪謀利之徒,假河間太乙針之名,而妄施毒手。舉國若狂,竟有不惜重價,求其一針,隨以命殉之者,吾目擊不少矣。
白話文:
胃脘痛
趙聽樵的妻子,高若舟的妹妹,去年冬天偶然患上胃脘痛。黃姓醫生治療,病情卻加重,出現頭痛、眩暈、氣逆嘔吐、痰多失眠、大便稀溏、食慾不振、月經停止等症狀。起初懷疑是身體虛弱,三個月後,又懷疑是懷孕,各種藥物都試過了,病情卻越來越嚴重。高若舟請孟英醫生診脈:左脈弦數,右脈滑數。孟英醫生說:這是藥物引起的疾病,十天就能痊癒。趙氏懷疑是「大病小視」,不服孟英的藥方。過了半個月,病人頸部無力,頭重抬不起來。
其他醫生認為天柱穴(頸部穴位)已損,病情無望。高若舟再次懇求孟英醫生幫忙。孟英醫生開的藥方還是按照之前的診斷方法。趙氏問:這個病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,用大量補藥也沒有效果,而您兩次開的藥方都非常清淡,雖然劑量比較大,但怎麼能起作用呢?孟英醫生說:你真是愚蠢啊!藥物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治癒疾病,疾病還沒好就補益,這是助長邪氣;病情加重還用猛烈的補藥,這是加速死亡。
原本那些醫生並不是想用藥物害人,只是因為醫理不明,世故圓滑,不辨證施治,認為用補藥就能討好病人,即使病人死了也不怨恨,醫生自己也能安然無恙。這種互相吹捧的現象,誰又能扭轉這種歪風邪氣呢?這位夫人的體質雖然豐腴,但本就陰虛。所以,肝木失於水精滋潤,肝陽偏盛,向上犯胃,就導致胃脘痛。如果當時用酸苦的藥物瀉肝,用甘涼的藥物養胃,幾天就能痊癒。可是卻亂用溫補藥物,如同在火上加油,肺津胃液都被灼傷耗盡,肝陽之氣直衝向上,氣機阻塞,水飲停滯在胃中,凝結成痰。雖然出現多種症狀,但都是氣機不能下降的緣故。
怎麼能把失眠、食慾不振當作肺癆,月經不調當作懷孕呢?我用大劑量的清淡藥物,疏通氣道,使全身的氣機運行正常,肝胃逆氣上升的火氣、胃腑滯留的濁氣、氣機鬱結的熱邪、水飲凝滯的痰濁,都能下降,自然就能痊癒。不必「矯枉過正」,而妄用芒硝、大黃傷及正氣,所謂「藥貴對證」,重病也有輕治的方法。我並不是輕視人命,故意用疲軟的藥物敷衍塞責。
趙氏非常感激地領悟了。服藥後立即見效,十多天果然痊癒。又過一個月,月經來了。之後我給她滋養身體,恢復如常。兩年後她再次患病,又相信了黃姓醫生溫補的說法,孟英醫生的功勞都白費了,真是可惜!
金朗然的母親,偶然出現胃脘痛和嘔吐。醫生給她溫補藥物,開始似乎相安無事,漸漸出現畏寒、失眠、四肢麻木等症狀。換了一個醫生,說這是「風痹」,仍然使用溫補藥物。結果她不飢不渴,大小便不通,肌肉消瘦,白帶像尿液一樣。於是請孟英醫生診治。孟英醫生說:這是暑熱伏在脾胃。她服用這麼多溫補藥物而不立即惡化,是因為熟地等陰柔膩滯的藥物抑制了病情發展。
但是津液已經灼傷殆盡,脂肪液體運行紊亂,氣機失調,陽明經氣枯竭,怎麼還能保護皮膚毛髮,使四肢暢通,使臟腑通暢,使九竅通利呢?於是給她用白虎湯加西洋參、竹茹、橘皮、絲瓜絡、石斛、花粉、竹瀝、海藻,連續服用二十劑,才排出黑便,其他症狀也逐漸好轉。之後再調理肝胃,調和八脈,以鞏固療效,終於痊癒。
李某,以前患有胃脘痛,孟英醫生多次用建中湯法使他痊癒。今年秋天他再次發病。其他醫生診治,聽到他以前服用溫補藥物有效,就照樣開藥。服藥後,耳朵堵塞、腿痛、不飢、大便不通。他又去找孟英醫生看病。孟英醫生說:這是暑邪內伏,誤用補藥造成的。治療應該先清熱解毒,但是他不相信,反而懷疑是風邪,讓外科醫生用灸法治療,結果導致筋脈不能伸展,成為終身殘疾。孟英醫生說:這個病情比金朗然的母親輕十倍多,可惜迷信淺見,導致終身殘疾,實在令人惋惜!我奇怪的是那些謀取利益的人,打著河間太乙針的名號,胡亂施針,全國上下都為此瘋狂,竟然有人不惜花重金,求他們扎一針,結果喪命的也不少,我親眼見過不少這樣的例子。